古文化街导游词

2023-02-01 21:29:20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古文化街导游词

古文化街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参加本次游览,今天就由我带领大家游览国家5A级景区-天津古文化街。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天津经典假期旅行社的的导游员,我叫XX,大家叫我小X就可以了,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姓王,王师傅具有多年的驾龄和驾驶经验,这次就有我和王师傅共同为大家服务,如果在旅途中您有什么问题,也请您尽管来找我,我将尽力为大家解决。也希望这次天津之行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

古文化街是天津的发祥地,它全长687米,北起宫北大街,南至水阁大街,是天津最早的文化、宗教、商贸集散地,蕴藏着天津丰厚的文化积淀。

好了,现在我们到了古文化街的北口,请大家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随我下车,我们将在中午12:00在南口牌楼下集合,请大家记住我们的大巴车白色金龙车,车牌照号为津A12345,到时我会在南口恭候大家。

现在大家随我游览,站在古文化街的北口,我们首先看到的是这座仿清式牌楼,上书“沽上艺苑”四个大字,沽上是指天津,而艺苑则充分展现了古文化街无论建筑风貌、店铺装修、经营商品都具有浓郁的艺术气息。

请大家看一看我们脚下的地面上铺装的铜钱,大小一共12枚铜钱,有开元通宝、大宋通宝、嘉靖通宝、乾隆通宝等,代表了从唐代到清朝几百年间繁荣的时代。大家走过这条街,可以使您“财源滚滚来”。

大家接着跟我走,我们现在来到了通庆里,他始建于民国二年,是目前天津规模最大的中西合璧式建筑群,据传这是曾经是河东粮店街冯家开设的银号。大家请看两侧墙上雕刻的浮雕,这一幅取材于天津过大年风俗的杨柳青年画-----黄大门。至今天津还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二十三灶王爷要上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贴吊有,大年三十闹一宿。

下面请看对面的这一幅,这幅是乾隆五十三年由画家汪宣所画《潞河督运图》的复制品。浮雕所绘的是天津海河三岔河口下有一段督运粮食的景象。

出了通庆里,我们来到了距今有600多年历史的道教圣殿-----玉皇阁。我们天津人一般把ge念成gao,也就是玉皇gao。史料记载,玉皇阁始建于明代宣德二年。其实原来的玉皇阁指的是一片建筑群,但是由于年久失修,又加上近代中国战乱频频,保留下来的只有原来的清虚阁一座殿堂了。这也是天津市区唯一保存完好的明代木结构楼阁。

现在我们回到古文化街上,眼前这个广场叫做天演广场,是因为近代著名的翻译家严复老先生的故居在此而得名的。闻名世界的《天演论》就是在这里翻译而成的。《天演论》较系统的介绍了达尔文的进化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说明中国如能顺应天演的规律变法维新,便能由弱变强。所以我们也为严复先生铸造铜像来纪念他。

我们接着往前走,能看到两家古韵浓郁的商铺,一家是中国三大民间年画之一的杨柳青年画馆,一家是闻名时间的天津泥人张彩塑。我们首先进到杨柳青馆,杨柳青年画始于明崇祯年间,在中国版画史上,与南方著名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当年在西青区杨柳青镇及附近,大都从事年画作坊生产,有“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之称。杨柳青年画的一大种类就是娃娃,这些娃娃体态丰腴,活泼可爱,或手持莲花,或怀抱锦鲤,非常惹人喜爱。好,我们现在再来参观一下泥人张彩塑,天津泥人张彩塑始于清道光年间,创始人张明山先生6岁开始虚席捏制泥人,他在与人交谈中,不懂声色,触手成像。大家如果感兴趣,也想购买一些带回去赠送给亲友,待会儿我们自由活动的时间,大家可以慢慢挑选。

我们眼前这片空旷的场地呢,就是因天后宫而得名的天后广场了,是古文化街的中心,天后宫建于1326年,是世界三大妈祖庙之一,它与福建湄洲妈祖庙、台湾北港朝天宫齐名。由于海河通渤海,三岔河口码头当时是大码头,因此凡有船只出海,都有此登船,所以在天津早就有“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的说法。天后宫里供奉的天后娘娘,本名叫林默,传说出生在福建莆田,经常出海驾船,善水性,经常搭救遇难的人,故被后人敬为女神。大家看,天后宫前面的两根帆杆,每年皇会和天后生日那天,这两根高大的帆杆就会个挂起24个大红灯笼,用以祈盼出海的人平安返航。大家一定很奇怪,中国古代的庙宇一般都是坐北朝南的,而这座天后宫却是坐西朝东的。因为面对海河,海河通渤海,面对海河即是面对渤海,以供信民在船上遥拜妈祖。大家也可以在一会儿自由活动的时间里进入天后宫内参观。

我们接着往前走,现在我们来的是展示天津百年民俗风情的“民俗文化馆”。这座文化馆呢,一共分为三个展厅,第一展厅,是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天津卫百姓过大年为主要场景布置的,有神龛、年画、春联等,还有当时天津百姓家庭的陈设和使用的物品。

第二个展厅,它是以民国期间“天津商俗”为主线展示的,展览了天津卫老字号、老商家的物品,并呈现了一些已经消失了的老行当:锔锅锔碗的、修理笼屉的、修理搓板的等等。有些行当恐怕我们只是从家里老人那里听说过而已了。

第三个展厅,它是以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90年的天津百姓结婚习俗为主线布置的。展示了天津人嫁娶的婚俗旧例,还有结婚必备的“三大件”发展变化。

走出展览馆,我们就来到了古文化街的南口,地面上铺装的十二生肖与北口的铜钱遥相呼应,我们再抬头看这座牌楼,外侧的“津门故里”,意思就是这里是天津的老地方。

好了,现在是11:00,我们给大家一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12:00我们准时在现在地方,也就是南口的这座牌楼下集合。

大家都到齐了,时间过得真快,我们今天的古文化街游览活动就到此结束了。很高兴为您服务,在这里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如果您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您跟我提出来,使我在今后的导游服务中能够得到改进,也希望这次游览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印象,也祝福您回程一路顺风。谢谢!

第2篇:古文化街导游词

古文化街导游词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旅游从业人员,时常会需要准备好导游词,导游词一般是根据实际的游览景观、遵照一定的游览路线、模拟游览活动而创作的。那么什么样的导游词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文化街导游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文化街导游词1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诸位来天津古文化街参观游览。1985年建成的古文化街为天津城市增添了几许异彩,以其特有的“中国味”、“天津味”、“古味”、“文化味”吸引着来自远来的异乡游客。

这条街上有一座享誉几百年的古庙,它原名“天妃宫”,后该称“天后宫”。天津东临渤海,背倚京城,自古就是舟车汇集的水陆交通枢纽。天后宫就是在漕运大发展的情况下,为庇佑漕运建立起的祭祀海神天后的庙宇。

天后宫始建于元朝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坐东朝西,是天津市区目前最古老的建筑。

天后宫,从东到西,由戏楼、幡杆、山门、楼牌、前殿、正殿、藏经阁、启圣祠,以及分列南北的钟鼓楼、张仙阁和配殿等建筑组成。

幡杆,在天后宫门前。据说,幡杆初立时,一方面挂灯,为往来三岔河口的漕船导航,另一方面则作为天后宫的陪衬物,使整个建筑群显得错落有致,气势不凡。后来,幡杆在农历每月初一、十五进香日及庙会期间,专门悬挂天后封号长幡。

山门是砖木混合结构组成。门额是用整砖雕刻“敕建天后宫”,这个山门是清朝乾隆年间增建的。

进得山门,迎面是木结构的两柱--楼式牌楼。牌楼是元、明时代天妃宫前的标志。“护国庇民”意思是“上以护国家,下以庇民生。”

在牌楼两侧的,北边是鼓楼,右边是钟楼。

过牌楼,就是前殿。前殿是天妃宫最早的山门,供奉护法神王灵官和人称“四大金刚”的“千里眼”、“顺风耳”、“加善”、“加恶”。

越过前殿,就是天后宫的主体建筑正殿,正殿是敬奉天后娘娘的地方,天后娘娘中局佛龛,身披霞披,头戴凤冠,四位侍女捧印、抱瓶、打扇恭立两旁。

穿正殿,即为藏经阁。藏经阁是砖、木结构的二层楼阁。现为民俗博物馆展厅。

在藏经阁的后面,过甬路,为启圣祠,即后殿。

昔日,天后宫供奉主神,当然是天后娘娘。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天后宫在漫长的岁月里,形成了佛道混杂,百神聚集的复杂情况。南北配殿供奉王三奶奶、挑水哥哥、送药天师、白老太太、龙王、药王诸神。

现在的天后宫内两侧厢房陈列有介绍天津城、天后宫及皇会的兴起和变迁,陈列明代天津城砖、清代漕运模型及各种民俗造型(婚礼仪仗、服饰等)、清代水机等文物。 综观天后宫的建筑,经历了各个时期的重修、大修及重建阶段,形成了其特有的风格。

出庙门,以北的一段街,叫“宫北大街”,庙门以南的大街即名“宫南大街”。

“宫南”、“宫北”口两处楼牌共有楼匾四块。

南口南面楼匾为“津门故里”四字,北口北面楼匾是“沽上艺苑”,二字八句,对仗工整,恰似极好地一副联语。

漫步古文化街,进出店铺时,您会看到许多店铺门面檐下、枋间有一幅幅极具江南造园艺术风格的苏画。构图生动有典,形态逼真,使得古文化街绚丽无比,风采迷人。

让我们来浏览一下苏画吧!

南口集珍阁檐下枋间画的是《三国演义》,从最东一架梁枋是“桃园三结义”,接下去依次是“虎牢关三英站吕布”、“凤仪亭吕布戏貂禅”、“三顾茅庐”、“当阳拒曹”、“甘露寺刘备招亲”、“夜战马超”、“截江夺斗”等八幅,从西蜀角度着重刻画了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忠义、英勇故事。对面的梨园阁枋间也有画八幅,画的是古典戏剧名著《西厢记》,也就是相府小姐崔莺莺与赶考书生张君瑞的恋爱故事。从北边的一架梁枋起依次是“张生惊艳”、“张生普救寺借厢”、“墙角遥见”、“崔莺莺夜听琴”、“张生跳墙”、“书斋相会”、“拷打红娘”、“长亭送别”。

此外,乡景斋枋间的“化蝶”、“十八相送”;文运堂书店的“水漫金山”、“祭塔救母”;芸萃斋、印景轩、风来阁、石古斋的枋间画的也都是《红楼梦》中大家熟知的一些故事。

在门面建筑装饰中除彩绘故事画外,另树一帜的是砖、木雕刻装饰。其内容广泛,多数带有浓郁的民俗气息和吉祥喜庆寓意。

士宝斋前木雕取意《清明上河图》几处波澜起伏、情节变化的画面。北头一幅是:汴河岸边泊着许多船只,河心一只大船上七八人拼命摇橹。船工的奋力以进,说明载重量之大河水上运输的繁忙紧张情况。中间一幅,画面正中是汴河上东水门外的`虹桥。桥下一只载满大船正要通过,全体船夫紧张操作,桥上车辆、牲口、各色行人和看水、看船的人摩肩接踵,构成一股都会生活的洪流,是《清明上河图》画卷的高潮部分。

当您走进店铺前,抬头瞧瞧门面字号,会发现这里每家店铺的牌匾都带有古老的传统,给讲求“生意兴隆”的商业环境增添了不少浓郁的文化气息。“金字牌匾”在文化街各店铺普遍悬挂,为街区增添了墨妙异彩。 正是这样,古文化街无论建筑风貌、店铺装修、匾额楹联,经营商品都带有浓郁的艺术气息。漫步古文化街上已足赏心悦目;而古玩、字画、文房四宝、碑帖、古籍、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天津风筝等专业店铺丛聚本街,供您观赏、选购。至于中西乐器、艺术陶瓷、装潢小件也都有专店,买上一两件,固是惬人心意的事,而流连一番,或许也可以受到熏陶、启迪,摄取到一些营养吧。 好,谢谢大家,我的讲解到次结束了。 但愿后会有期,我能再次为您服务。愿天津古文化街一行留在您美好的回忆中。

古文化街导游词2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我美丽的家乡——天津。在此,我代表司机郝师傅、我们旅游行的全体员工、一千四百余万好客的天津人和太阳公公向各位的到来致以诚挚的问候和热烈的欢迎,祝大家在天津吃好、喝好、玩儿好。

今天,我们将游览天津古文化街。有朋友说了,我们去过很多地方,文化街、风情街看得多啦,不就是些卖东西的嘛!您说得一点也不错,但最多只说对了一半,别处我不敢妄言,但 “天津古文化街”这几个字,字字有奥妙。天津,民间又称“天津卫”,由一位赫赫有名的明代皇帝——朱棣所赐,当初他发动“靖难之役”挥军南下时,就是从这一带的三岔河口渡过的;之所以称“古”,是因为这里有一座将近700岁的元代建筑天后宫,她可是世界三大妈祖庙之一呦!咱们还可以看到民俗胡同“通庆里”,看一看天津人怎么过年、怎么娶媳妇,再欣赏一下泥人张彩绘的精湛技艺,这些都是我们天津独特的文化符号。此外,这里还曾居住过一位把西方先进思想传入中国的伟大思想家严复,正是他让中国人懂得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也许这就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思想由来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嘛!

好了,古文化街到了,请大家携带好贵重物品随我下车,我们大巴车是白色金龙,车牌号津A12345。景区人多,大家背包朝前,保护好自己的财物,跟紧杨导,避免掉队。

……

……

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走到了古文化街的南端,转身回望,沿着地面上的十二只生肖放眼望去,您是否有一种穿越时光的感觉?笔直的大街如同时光隧道一般,带我们从700年前的元代,穿过明代的天津卫城,穿过雍乾时代的繁荣,穿过晚清、民国时代的动荡与变革,一座北方的经济大城展现在我们面前。天津,如同她的母亲河——海河一样,走出国门,奔向世界。

各位朋友,有缘千里来相会,相信天津古文化街一定给您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大家现在也算是半个天津人了,天津是大家的半个家,欢迎大家常回家看看,常来“故里寻踪”。

让我们都努力成为优秀的导游,并携起手来,共同打造一片晴朗的天空。

第3篇:天津市古文化街导游词

天津市古文化街导游词3篇

天津市古文化街是以天后宫为中心,具有天津地方特色的一条街,位于南开区宫南宫北大街,1985年经市政府整理恢复其传统风貌,命名为“古文化街”。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天津市古文化街的导游词,欢迎欣赏!

一:天津市古文化街导游词

各位老师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我们四通旅行社的全体人员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也感谢大家对我们旅行社的支持和信任。我叫雕刻时光,是四通旅行社的导游员,大家叫我小刘好了。坐在前方驾驶位置上的是我们的随队司机张师傅。张师傅的驾驶经验非常丰富,相信大家在乘车的途中一定会感到既舒适又安全的。今天能担任本团的导游工作,认识这么多的教师朋友,我觉感到很荣幸,如果大家在旅途中有什么困难和要求,请您及时地提出,我将竭尽全力地为您服务。也希望大家能积极地支持和配合我的工作。在这里我预祝大家旅途愉快,能够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景点是古文化街,古文化街是以天后宫为中心,具有天津地方特色的一条街,位于南开区宫南宫北大街,1985年经市政府整理恢复其传统风貌,命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古文化街导游词范文

古文化街导游词范文

作为一位杰出的导游,总归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的主要特点是口语化,此外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礼节性等特点。那么问题来了,导游词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文化街导游词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文化街导游词1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天津古文化街由仿中国清代民间小式店铺组成的街道。以元代古迹天后宫为中心,古文化街位于天津南开区东北隅东门外,海河西岸,北至东北角,位于闹市区,起老铁桥大街(宫北大街),东临海河、南至水阁大街(宫南大街)。南北街口各有牌坊一座,上书“津门故里”和“沽上艺苑”,天后宫俗称“娘娘宫”,是古文化街上的主要参观旅游项目。

这条街上有一座享誉几百年的古庙,它原名“天妃宫”,后改称“天后宫”。天津东临渤海,背倚京城,自古就是舟车汇集的水陆交通枢纽。天后宫就是在漕运大发展的情况下,为庇佑漕运建立起的祭祀海神天后的庙宇。

于1986年元旦建成开业。自古以来,这一带就是天津最大的集市贸易和年货市场,每年春季,天津规模盛大的皇会——娘娘诞辰

未完,继续阅读 >

《古文化街导游词.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古文化街导游词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