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实词知识点总结

2023-02-01 21:33:42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文言文实词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实词知识点总结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

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

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

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

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

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

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

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责备、羞辱)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

3、虽不能察 ,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

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

1、朝服衣冠(zhāo 早晨)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

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6、期年不听朝(朝政)

7、坐南朝北(对、向)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6、古之遗爱也(恩惠)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

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7、衣食所安(养生)

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

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

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一倍,加倍)

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

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

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

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

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

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

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

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

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

1、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事,事故)

2、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旧,与新相对)

3、暮去朝来颜色故(衰老)

4、累官故不失州郡也(仍然)

5、君安与项伯有故(老朋友,引申为交情)

6、既克,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7、故遣将守关者(故意,特意)

8、此物故非西产(原来 ,本来)

9、故臣复取璧(所以,因此)

10、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事:旧事,前例)

11、病故,物故(死亡)

1、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坚固) 8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要的地势)

2、固请,召有司案图(坚持,坚决)

3、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固执)

4、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本来,原来)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表示让步,固然,诚然)

6、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安定)

7、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坚守、安定)

第2篇:文言文知识点常用实词

文言文知识点常用实词

常用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及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1)文章。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2)文字。例:文曰初平山人(《核舟记》)

(3)文采。例: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

(4)刺花纹,画着文采。例:皆披发文身(《观潮》)

(1)知道。例: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2)同智,聪明,智慧。例: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3)了解。例: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学而》)

(4)明白,懂得。例:不可谓知类(《公输》)

(5)识别,认识。例: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6)觉得,感觉。例: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第3篇: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知识点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知识点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

3鄙人不知忌讳。(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

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

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

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

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

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

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

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

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责备、羞辱)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

3虽不能察 ,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

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

朝cho

1朝服衣冠(zhāo 早晨)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

3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高考文言文的实词知识点

高考文言文的实词知识点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

3鄙人不知忌讳。(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

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

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

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

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

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

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

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

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责备、羞辱)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

3虽不能察 ,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

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

朝cho

1朝服衣冠(zhāo 早晨)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

3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关于文言文实词的知识点

关于文言文实词的知识点

要,读音一:yo

(1)形容词

①主要,重要

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狱中杂记》)

增减重要的语句,奉命执行的官员无法辨认出来。

②险要

筑石寨土堡于要隘,树帜曰谢庄团练冯。(《冯婉贞》)

在险要的.地方用土石修筑寨墙,树立一个大旗上写着谢庄团练冯。

③简要,切要

可谓要言不烦也。(《世说新语言语》)

可以说是语言简要不繁琐。

(2)动词

①符合,适合

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察今》)

一切先王的法令制度,都是适合当时的情况的。

②总括,概括

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治平篇》)

总之,社会长期安定,天下就不能不增加人口。

③想要,希望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粉身碎骨全不怕,只想要在人间留下清白的名声。

读音二:yāo

(1)名词,通腰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墨子兼爱中》)

过去,楚灵王喜欢细腰的人。

(2)动词

①通邀,邀请

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

张良出来,邀请项伯。

②要挟

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狱中杂记》)

只有砍头没有什么可要挟的,可是还要拿死者的人头作抵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中考常用文言文知识点:常用实词

中考常用文言文知识点:常用实词

知识点总结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及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积累卡片:

常见文言实词

1.安

(1)安逸。例: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养,奉养。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3)怎么。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4)安稳,安定。例: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曾

(1)同“增”,增加。例: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副词,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不……”。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曾不盈寸(《核舟记》)

(3)曾经。例: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4)同“层”,重叠。例:荡胸生曾云(《望岳》)

3.从 (1)跟,随。例:战则请从(《曹刿论战》)/隶而从者(《小石潭记》)

(2)学习。例: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

(3)追寻。例:溯洄从之(《蒹葭》)

(4)依从。例:民弗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高考文言文实词的知识点

高考文言文实词的知识点

①大,扩大:非问无以广?识(问)明道德之广?崇(屈)

②宽阔:安得广?厦千万间(茅)

识①知识:非问无以广识?(问)

②知道: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问)识记住:汝识?之乎(石)

达①通达:不达?于事(问)先达?德隆望尊(送)

②得志、显贵:名达于缙绅间(柳)

知①知道:圣人所不知?(问)荆人弗知?(察)

②了解:君何以知?燕王(廉)句读之不知?(师)

③通“智”:孰谓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失①失掉:失?时不雨(论)破家失?国之事(柳)

②过错:我岂有所失?哉(信)

军①军队:公子遂将晋鄙军?(信)都督诸路军?马(指)

②驻扎:沛公军?霸上(鸿)

击①敲打:为一击?缶(廉)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

②攻打:为击?破沛公军(沛)诸侯共击?楚(屈)

内①里面,(与外相对):常在王卧内?(信)内?立法度(过)

②内心:内?怀犹豫之计(赤)内接纳:放入:距关勿内?诸侯(鸿)赵不内?(屈)内?所著披袄中(王)

如①到,去:至海陵,如?高沙(指)

②如同:固不如?也(鸿)弟子不必不如师(师)

倍①加倍:尤倍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知识点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知识点

11.察(chá)

动词。

①察看,观察。如: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幼时记趣》)

②明察。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12.长(cháng)

(1)名词。

①长度。如: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

②读zhǎng,首领,头目,长官。如:陈胜,吴广皆此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③读zhǎng,秦朝时,主管万户以上的县的官员称“令”,主管万户以下的县的官员称“长”。如: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

(2)形容词。

①两端之间的距离大,与“短”相对。如:南市买辔头,背时买长鞭(《木兰诗》)

②时间、空间的长久,辽远。

如:a.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诗经?蒹葭》)

b.北山愚公长息曰(《愚公移山》)

③广阔。如: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岳阳楼记》)

④远。如:清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

⑤读zhǎng,年岁大,辈分高的`。如: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3)副词。

①永远。如: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②经常,总是

未完,继续阅读 >

《文言文实词知识点总结.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言文实词知识点总结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