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评课稿

2023-02-02 08:02:59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猫》评课稿

《猫》评课稿

执教: 行知中学

冯国琴

评课: 南市中学

顾连方

一、关于教学目标的设置:

(1)初读课文,准确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人物情感变化;

(2)细读课文,学会抓住关键的字、词、句赏析课文,体会作者感情;

(3)研读课文,感悟课文主旨,学习作者的自省精神,学会尊重学生,珍爱生命。

三个目标,三个阶梯,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目标的确定侧重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这是把握住了阅读课的精髓。我们为什么阅读,最重要的是要理解文本,感受作者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和感悟。阅读的宗旨除了这个还有什么呢?从宏观上说,没有别的。

语文课最忌讳目标多,难于达成。这堂课的目标定位很精准。

三个目标,整体把握住了文本内容的解读,应该说,本堂课已经有了成功的一半。

二、关于本堂课教学环节的设计:

1、第一个教学环节: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1)猫是常见的小生命,但并不是每个学生家庭都养猫,所以这段视频,让学生们看到了猫可爱的一面,对它有了怜爱之意,这样激发了阅读猫的兴趣,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是好的一面。

这段视频改为说的方式,让学生说说对猫的认识,说说对猫的情感态度,这样安排是不是更妥?

理由:文中的第三只猫没有那么可爱,它不漂亮,懒惰,不讨人喜欢,但是不可爱的猫却是文中的主角,所以这样的开头是不是俗了一点。“激趣”还是表面的,能定下一个基调,那是最理想的。

(2)速读课文,说说“我”对三只小猫的态度如何。

这个环节是说人的,说养猫之乐和失猫之痛。“我”对猫的态度:

喜欢

更喜欢吗 →

不喜欢

(小侣)

(同伴)

(若有若无)

“我”对于猫的亡失,情感变化是:辛酸 → 怅然 → 难过、自责 这个环节的内容,是为了达成第一个教学目标。

2、第二个教学环节:品味可爱,感受伤痛。

这是说猫的,说猫的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的。这个教学的内容,是为了达成第二个教学目标。

3、第三、四两个教学环节:“体会冤苦,感悟伤痛。” “把握主旨,理解作者”这两个环节,是为了达成第三个教学目标。

为什么用两个教学环节?因为这是目标教学的重点。

4、最后教师的寄语,我们也不能忽视,它抓住了整堂课的主旨,那就是“平等地待人待物,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5、作业布置是本堂课的拓展延伸,这既加深了对文本的进一步感悟,又沟通了阅读和生活的联系,是一次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体现了语文课的开放性和实践性。这样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升了学生的审美境界,同时达到了一课一练的目的。

三、这堂课的重点是突出的,是精当的。

对于文本的阅读,不同的读者可能有不一样的看法,但一堂课总得有主旋律,开课老师定位在自省、尊重生命、珍爱生命这一点上,很有主见。

关于这篇课文主题的理解,教参上告诉我们的至少有三种。如何使用教参,老师要有选择的空间,不必把教参上的东西都展示给学生,老师要筛选,要提炼。

这堂课既然确定了这个主旨,那就应该始终如一,一以贯之。

四、阅读课要侧重于对内容的理解,它不同于思品课。我们还得记得这么一句古训:批文以入情。

老师让学生用圈点勾画的方式,让学生围绕关键句(我家好久不养猫;我家永不养猫)来指导学生一起探究,这是语文课的特色,是值得肯定的。

在写法上,有一个设题很好,就是“从全文看,重点写第几只猫?作者为什么要写前两只猫呢?”

从全文看,为什么要写前两只猫呢?是为了比较,为了衬托,为了铺垫,这是写法上的探讨。

遗憾的是,这“精彩”来不及在本堂课上呈现。

五、阅读课,要进得去,还要出的来。以上评的这些都是老师能进得去的地方,仅仅如此是不够的,还停留在文本这一面,怎么出得来呢?老师给我们设计了1假如猫能开口说话,它会诉说些什么呢?○2我们从“我”身上这两个好题:○可以学到哪些美好的品质呢?

让弱小的生命也能够来发言,让文本外的读者受到启迪,这就很完美了。读了文本,真正开拓了思维,提升了人生的境界,多好!

阅读,从方法上讲,我认为真正是一种对话,是我们与文本的对话,是我们对文本的再创作。

本堂课,由于老师经验不足,在“体会冤苦,感悟伤痛。”这个环节上出了问题。“我”的“暴怒”、“虐待”这些内容讲得过多、过细,以至于“进去了”,没及时“出来”。其实“芙蓉鸟”事件,学生是容易理解的。“我”认定是这只猫干的,有证据吗?没有!那为什么一口咬定呢?因为对猫没好印象。所以真相大白以后,“我”良性受伤,“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比如„„这不一下子就出来了吗?

《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人物情感变化。

2、细读课文,学会抓住关键的字、词、句赏析课文,体会作者感情。

3、研读课文,感悟课文主旨,学习作者的自省精神,学会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检查预习

1、词语默写

2、快速的浏览课文,请简要说说“我”家养猫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二、品味可爱,感受伤痛

1、文中是怎样来表现小猫的活泼、可爱的,请用圈点勾画的方式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并仔细品味。

2、为什么“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三、体会冤苦、感悟悔痛

1、面对第三只猫的亡失,为什么“我”会更难过呢?

2、假如猫能开口讲话,它会诉说些什么呢?

四、把握主旨、理解作者

1、从全文看,重点写第几只猫呢?作者为什么要写前两只猫呢?

2、我们从“我”身上可以学到哪些美好的品质呢?

五、作业布置

1、作业本4——7小题

2、五、教师寄语

猫的世界就是人的世界,人对猫的态度就是人对人的态度,郑振铎也想借助《猫》告诉我们人生的真谛,期待类似的悲剧不再发生,让我们一起平等的待人待物,珍爱生命,尊重生命。

第2篇:《猫》评课稿

《猫》评课稿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本文层次清晰,作者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采用总分段式。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表现猫的特点时,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的具体生动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老舍先生在语言的运用上是一贯的朴实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

徐老师关注文本写作特色,层层深入,步步激趣,教学目标表述清晰明了,一看目标我们也猜出这堂课将怎么完成她的教学。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回归点。教学目标的制订是否准确、清晰,不仅影响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很大程度上也牵制了最终的学习效果。她这节课紧扣目标,有效实施,与校本研修紧密结合,突出言语实践,积淀言语能力。

一、目标聚焦,做到心中有数

徐老师课上紧扣目标,实施有效教学。1.通过查字典,学习掌握多音字的辨别。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能通过抓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猫的性格古怪。4.仿照第一自然段的构段方式,用具体事实描写的方法写小动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徐老师心中的目标,教案的目标,最后我们看到实施出来,学生达到的目标。整个教学过程中,她层次清晰,忙而不乱,实施的三维目标也不是平均用力,而是根据了教学内容的不同有所侧重,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以知识与能力的落脚点、过程与方法的展开点,步步为营,践行言语,让学生积淀言语能力,融情、融理解、融表达,多方位、多角度地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力度。真正使课堂高效、灵动。

二、步骤细化,做到实施有效

徐老师教学第一自然段,先利用划总起句,接着讨论交流、抓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古怪特点:老实、贪玩、尽职等看似矛盾体的特点表现,然后有感情朗读指导,最后填空指导背诵,层层推进,步步落实。步骤细化,一层层教师引导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有效。

三、细节学习,提高准确度

课上,把握细节教学,提高准确度。徐老师为了让学生正确区分学习掌握多音字的辨别。特意利用PPT出示“屏”的几种意思和不同读音。Píng:1遮挡;2字画的条幅。Bǐng:1除去,排除;2抑止(呼吸)。做动作理解“屏息凝视”、“蹭”等词语。细节决定成败。课堂上教师看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坐下想想,进行深度思考引导,徐老师关注细节,我们透过她的教学细节,可以见理念、见功力、见智慧。

建议就是希望她今后准备更充分些、多解读文本、深挖特色、把文本资源充分利用。如仿照第一自然段的构段方式,用具体事实描写的方法写小动物某一方面的特点。这一环节是否改为浏览猫的“淘气”部分,仿照第一自然段的构段方式,初步尝试用具体事实描写的方法写猫淘气的特点,以此降低学习难度,也进行了言语实践。利用没学“淘气”部分,利用好该资源,提高文本整体的密度,这是对语文课程资源的优选和重构,极大激发课堂教学的张力,也是语文教育生命力的表现。还希望抓住每次展现的机会,尽力去做好一件事,如果准备不充分,先不上,因为大家也期待你展示最好的一面!

第3篇:《猫》评课稿

《猫》评课稿

《猫》评课稿1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本文层次清晰,作者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采用总分段式。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表现猫的特点时,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的具体生动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老舍先生在语言的运用上是一贯的朴实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

林老师关注文本写作特色,层层深入,步步激趣,教学目标表述清晰明了,一看目标我们也猜出这堂课将怎么完成她的教学。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回归点。教学目标的制订是否准确、清晰,不仅影响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很大程度上也牵制了最终的学习效果。她这节课紧扣目标,有效实施,与校本研修紧密结合,突出言语实践,积淀言语能力。

一、目标聚焦,做到心中有数

林老师课上紧扣目标,实施有效教学。

1.通过查字典,学习掌握多音字的辨别。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能通过抓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猫的性格古怪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猫 评课稿

四年级上册《猫》评课稿

雪溪学校

张景娜

2012年10月31日

本文是被誉为语言大师的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本文层次清晰,作者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抒发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今天与其他同事一同到王贻旦老师的课堂学习教学经验,感受到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王老师自然大方的教学姿态。“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观摩课堂教学也是如此。现来谈谈自己的一点收获。

1、富有创意的情境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情境。在课堂伊始,课前谈话充分,就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所以在导入时,王老师通过让学生欣赏他们所熟悉的《多啦A梦》主题曲,恰当地创设了“畅所欲言,放松心情”的情境,把学生引入了讨论的情境中,使学生如见猫形,如闻猫声,爱猫之情油然而生,一下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进入文本情境,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2、找关键句,准确把握主要内容 王老师指名学生在初读全文的基础上,对课文第一大段进行思考“作者介绍了猫的什么特点”,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猫》评课稿

《猫》 评课稿

《猫》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的语言把大猫的性格古怪和小猫的淘气可爱描述的栩栩如生,字里行间里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张春辉老师把这篇课文当作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做得相当到位;同时,又通过本课的教学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将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听完张老师的课之后我感触颇深,也受益良多,以下是我对本课的几点感受:

一、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上课伊始,张老师配乐出示了一组各种姿态的猫的图片,并请学生说这些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创设了自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这节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整节课中张老师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自信心和创造力,极大限度地调动了

未完,继续阅读 >

《《猫》评课稿.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猫》评课稿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