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报告
第1篇: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报告
中南大学
本科生课程设计(实践)任务书、设计报告
(大学计算机基础)
题 目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学 院 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
重庆印象
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
2014年 1月 1日
计算机实践报告
主题描述
我选的主题是:重庆印象
重庆,这座城。几千年来的历史,给它镌刻了源远流长的文化。集巴渝文化、陪都文化,都市文化于一身,重庆有既有她温婉成熟的一面又洋溢着新鲜的时代气息。重庆,这个宠儿,得到了大自然的眷顾,它拥有着世界奇观-天坑,还有奇特的喀斯特地貌等等,所以,到重庆旅游是一件享受大自然作品的美事儿!接下来就是我对重庆的印象。
设计方法与步骤
我选择的是Dreamweaver制作网页,根据所选主题,一共做了四个网页,分别为网页一、二、三、四。网页一 : 我把它作为主页。其特点为突出主题突出个性。通过精心的设计,我把主页营造出韵味十足的画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的同时增加好奇感。网页属性即背景音乐。然后插入了一个边框表格来定位,并设置表格相关属性。在首页上,我选择了经典、引人注意的图片,让界面感觉简单而不单一并且有鲜活的动感效果。
同时也插入了自己制作的ppt和flash动画,以丰富网页内容。PPT共6页,是对网页内容的补充。Flash是简单动画,增强网页趣味性。网页
二、网页三网和网页四:
网页
二、网页三和网页四都是简明清晰的风格设计,利用表格,把各自介绍的内容展现出来,丰富而不繁乱。并且加入与介绍内容相呼应的图片,减少花俏的装饰,让页面有错落有致的美感。
采取的方法与手段:
(一)网页制作:
1、在Dreamweaver中“文件—新建—常规—基本页—HTML”,这就建好了一个页面,默认文件名为untitled.htm,它是一个静态的HTML文件。
2、进入页面编辑中,设计视图模式,可以看见光标位于左上角,光标所在位置即插入点位置,通过输入文字可插入文本。
3、通过点击属性按钮可完成文字的居中,选中文字后通过属性面板,可对所选文字的字体格式、字体大小、字的颜色进行修改。
4、点击“修改”菜单中的“页面属性”将自动弹出页面属性的对话框,可在此设置网页的标题与背景颜色。
5、点击背景图像“浏览”按钮,系统自动弹出图片选择对话框,点击图片可设置为网页的背景。
6、单击“插入”菜单,选择“图像”,弹出“选择图像源文件”对话框,选中图像文件,单击即可插入图片。
7、选择菜单中的“插入”,之后选择“媒体”,选择“Flash”,之后选择之前做好的Flash的路径完成Flash的增添。
8、在页面编辑器中按F12预览网页效果。
9、对所制作的网页进行保存。
10、通过上述方式制作多个页面,并通过超链接将他们链接起来。
(二)flash的制作
1、打开Flash,点击【文件】→【新建】,在打开的“新建”窗口中选择“Flash文件,然后点击”确定“创建空白文档。
2、通过创建逐帧动画,形状补间动画或动作补间动画,来完成flash制作。(三)ppt的制作
1、运行PowerPoint软件,通过单击“新建幻灯片”来添加新的幻灯片。
2、通过点击“插入”菜单中的“图片”,我们可以插入背景图、效果图等各种图片,并可通过“格式”菜单下的工具栏对图片进行编辑
3、点击“插入”菜单下的“艺术字”实现艺术字的输入,并可通过快捷工具栏对艺术字进行编辑
4、点击“插入”菜单下的“文本框”,在你想要输入文字的地方单击,可插入文本框,在光标处通过文字输入插入文本,可通过“开始”菜单下的工具栏对文字进行编辑,通过拖拽文本框边界,可实现文本框大小的调整
5、通过“插入”菜单的“超链接”可以将以制作的网页的链接添加到幻灯片中
6、点击“动画”菜单,选中幻灯片中的任一部分,可对该成分在放映时的进入效果,退出效果和强调效果进行编辑,可添加相关动画的发生时间以及发生音效。
7、单击“文件”选项,调出“选项”对话框,选择“自定义功能区”,在右面自定义功能区选择主选项卡,勾选上“开发工具选项”,按确认返回。
8、点击“幻灯片放映”中的“从头放映”可从第一张幻灯片进行放映,也可点“从当前幻灯片开始”,则从当前指定的幻灯片开始放映。
9、为了增加
9、保存制作完成的幻灯片。
(四)word编辑
在使用中,我通过“选中”-右键单击-“字体”对文字进行设置,相同的格式还可以通过“格式刷”的工具来进行简化设置。同时对页面进行了一定设置。还插入了相关图片,使得论文图文并茂,自我感觉排版效果不错。
遇到的问题与解决的方法
1、制作后的flash插入到网页后并没有按我想的方式放映,通过查阅课本,我发现原来是自己的保存方式有问题。我一直是直接按另存为、保存、退出的步骤来操作的,实际上应该按文件、导出、导出影片、退出的步骤操作。
2、超链接的文字会变为蓝色并加下划线,影响整体效果。解决办法:利用设置或用代码失败,水平有限。该用图片文字,加层叠加,实现文字图片超链接。
3、制作PPT过程中不知道怎样把图片设置为背景。解决办法:来我尝试在“图片属性”中对图片进行修改使之能成为背景,但没有作用,图片总是覆盖在文字上面,在“图片属性”中也不能通过设置环绕方式来解决。后来知道,只要单击鼠标右键,把图片“置于底部”就可以了,并且可以任意调整图片大小。4.flash播放问题 解决办法:开始不知道怎样把flash动画直接放到网页上,后来经过多次尝试后才知道要把flash文件保存为.swf格式才能连接上去。
总结
在完成计算机实践任务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不光是计算机实践技能方面的收获,同时还有对于学习态度及方法的思考。我发现运用计算机来制作网页、幻灯片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只要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注重平时课后任务的实践,就会发现它是能够很轻松的完成的。当然,在制作网页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问题,在这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实对于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起到积极作用。自己的知识是靠自己努力获得,学习是为自己而学。
计算机实践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去督促自己锻炼上机能力,只有自己亲自实践才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很有价值的发现。进一步的思考,会发现计算机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强,上机实验训练是学生掌握和巩固计算机科学理论和应用技能、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总结,促进能力培养的必须途径。现在薄弱的理论学习基础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制约了我们使用电脑的能力的拓展。只有掌握并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多进行实践活动,能力才能够得到提升,而通过对掌握的知识才能加以总结、概括,然后广泛地迁移,能进一步系统化形成“活”的技能。因此,综合实践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教师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集中检阅,对推动学生自主学习,锻炼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提高综合应用各种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第2篇: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报告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报告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报告
21世纪是以计算机互联网为基础,大数据、云计算等为标志的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的技术基础是计算机、通信和控制技术,而其中,最基础的是计算机。计算机科学已成为支撑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的最重要的信息基础科学,计算机科学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力和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加强计算机基础教育是满足信息化社会人才需求的基本途径。计算机基础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教育。在高等学校中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公共基础必修课。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及应用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在信息化社会中的竞争力。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面临的形势
目前,西安石油大学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和程序设计语言两门课程,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环境,上机操作实践机房建设也具备相应的规模。然而,由于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和学生数量的增加,旧的教学模式越来越显示出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一部分新生的计算机使用水平较高,但由于生源地和家庭经济发展背景的不同,又有一部分学生计算机使用水平较低。这就造成一部分教学内容对于计算机使用水平较高的学生显得不必要,而对计算机水平较低学生来说又显得很有必要。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
2.随着学生人数增加,本课程教学工作量越来越大,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目前西安石油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授课学生在4500人~4800人之间,而任课教师只有9人,教学任务繁重,对教师潜在教学水平的充分发挥和专业水平的提高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3.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具有一定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新生的基数越来越大,教学资源的开销也越来越大,直接冲击着课程内容的必要性、教学过程的合理性。因此,如何避免已经具有一定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新生重复参加学习,减少教学资源占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二、基于“1+X”体系的分层次教学模式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基本上分为计算机大公共课、计算机小公共课与计算机知识背景专业课三个层次,分别对应计算机基础层次课程、技术层次课程和综合应用层次课程。其实1997年教育部高教司发布的《加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意见》中,就提出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这三个层次,其中“基础层次”课程为“大学计算机基础”,当时称为“计算机文化基础”,加“文化”的目的是强调计算机普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个层次的教学目的是使大学新生在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方面达标,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和计算思维意识,应对信息化社会的基本要求。
计算机“技术层次”包括四大类与非计算机专业应用相关的计算机技术领域,分别是计算技术、数据技术、网络技术和设计技术综合应用,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基础知识、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利用软硬件技术与先进工具解决本专业与相关领域问题的初步能力。
计算机“应用层次”包括面向不同学科专业门类的综合技术应用课程,教学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课程定位在综合应用的通用方法层面。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专业设置不断增多,计算机应用课程也随之增加,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2006年教育部高教司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教学基本要求》(简称“白皮书”),提出11条建议,确立“3个层次”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知识结构的总体构架,构建“1+X”的课程设置方案,设置大学计算机基础等6门核心课程,即一门大学计算机基础加6门其他计算机课程。
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完善,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已经形成了基本完整的“1+X”课程教学体系。其中,面向全校学生的第一层次计算机大公共课是大学计算机基础;面向不同专业大类的第二层次是计算机小公共课有程序设计语言C、程序设计语言VB和程序设计语言Fortran,计算机硬件基础、数据库应用基础和软件技术基础也是属于这个层次的课程;第三层次是各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由各专业院系自己开设,尽管不属于计算机公共课范围,课程数量和质量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提高。
三、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采用以配套教材、网络课件、网上资源为基础,以在线答疑、在线作业、在线考试为补充的教学实践模式。其充分利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特点,把教学要求和目标,与教学过程、考核过程、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相结合,从而整体优化教学,充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现课程目标。
(一)学生分层教学
对学生进行分层的目的,是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大学一年级新生入学时,用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系统对新生进行一次计算机操作实践考试,从而实现分层。考试形式为上机考试,考试内容为Windows、Word和Excel的基本操作和文本录入。根据考试结果将学生分为A、B两个层次,A层为通过考试标准分数线的学生,这一层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经验,计算机水平相对较高;其余没有达到标准成绩线的学生为B层,这一层的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相对较低。
同时,为了实现学生分层教学,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内容,另一部分为计算机操作实践部分内容,并作为两门课程或教学环节进行管理。这样就实现了不同层次学生选择不同部分的教学内容,从而达到了按层分级教学的目的,最终达到统一的教学目标要求。
(二)注重课堂教学,贯通两个层次教学内容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要充分用好现代化教学设备,比较全面地讲述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和重要概念,并注意与计算机操作实践课程内容的贯通和为程序设计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课堂教学有助于老师拓展学生的视野,使他们能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认识计算机,应用计算机,产生计算机程序设计冲动和欲望,促进学生在计算机与信息方面的基本素质的提高,使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大学生应有的水准。
(三)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前身是“计算机文化基础”,2006年教育部“白皮书”发布后,改为“大学计算机基础”,增加了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和多媒体原理等内容,提高了课程的难度,但同时又取消了Office软件操作的内容。在2008年的教学评估中,本课程暴露出了教学内容定位偏差的严重问题,理论内容多,实践环节少,缺少Office软件操作的教学内容。2009年增加了Office软件操作的教学内容,又出现了课时不够的问题,鉴于此,2010年初组织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改项目,并根据36学时教学要求,确定了现在的课程内容。2013年又修订出版本教材,将Office升级为2010版,以适应新的需要。
(四)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需要,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自主开发了基于C语言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网络平台主要由网络课件、网络资源、在线答疑、在线作业等部分构成,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课余自主学习,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考核方法与考试系统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采用分类考核的方式。A类学生免修计算机操作实践部分内容,只修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内容;B类学生修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实践两部分内容。课程结束后,两门课程一并安排用在线考试系统测试,由考试系统分别给出两门课程百分制成绩,总成绩由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汇总而成。
考试系统能够很好地检测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技能,更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且操作方便,考试过程本身也是学生操作技能的表现。自动评分系统极大地减轻了教师阅卷的负担。
四、结语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要不断地改进、完善各个教学环节,使之更加合理和系统化。在网络普及发展的今天,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要顺应信息社会的变革,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网络教学资源,以传统教材、网络课件、网络资源为基础,通过多种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的优化组合,不断提高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第3篇: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 报告
中南大学
本科生课程设计(实践)任务书、设计报告
(大学计算机基础)
题目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 我的家乡-乌鲁木齐楚丁玮 罗芳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安全工程1102班 020311020
1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心
2011年12月15日
计算机实践报告
主题描述
这次计算机实践,我选的主题是“我的家乡-乌鲁木齐”。
高考结束,我考进了中南大学,来到了长沙这个陌生的城市。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人,独自展开大学生活。而每当夜深人静时,难免怀念我的家乡乌鲁木齐。乌鲁木齐是新疆的省会,而新疆在大多数内地人心目中都是一个满是草原,牧马的地方。其实不其然,乌鲁木齐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是全国50个特大城市之一,是全国第七大奢侈城市。乌鲁木齐发达,繁华,现在化。所以,我就想以此次计算机实践的机会来向大家展示一个与大家心目中不同的乌鲁木齐!
设计方法与步骤
这次实践中,我使用了Word,PowerPoint,FrontPage,Flash等办公软件。这些都是一些比较基础,常见的,在将来工作生活中会常用到的工具软件。
(一
第4篇: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_报告(推荐)
中南大学
本科生课程设计(实践)任务书、设计报告
(大学计算机基础)
题 目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学 院 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
中国年 褚王睿 孙岱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采矿工程1301班 0201130127
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心
2013年12月30日
计算机实践报告
主题描述
这次计算机实践,我选的主题是“中国年”。
春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三
十、新岁、农历新年,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古时春节曾专
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一年的开始,后来在民国时期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一直延续到现在。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时春节曾专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后来改为夏历正月初一(即农历正月初一),被视为农历年的开始,即为岁首。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而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廿
三、廿四的祭灶,直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有的是正月十九)结束,有些地方甚至到整个正月,均以除夕和正月
第5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实践报告
中南大学
本科生课程设计(实践)任务书、设计报告
(大学计算机基础)
题 目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学 院 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
课程设计实践报告
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
2010年12月13日 ⑴任务内容: 本期我们进行了网页制作的实践,我选择做一个关于中华武术的网页.中国的历史贯穿了几千年,留下许多古老而美丽的文明,其中有一些甚至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人们所广泛称道.所以我希望把这些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展现给大家.恰好这些天我迷上了中国武术,带着这份热忱,我选择了这个主题.中国武术与古典文学,是同根同源的共生关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双碧,堪称双子星座,同样辉煌,同样灿烂。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中国武术的滥觞,正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发轫;文事与武备至少在两三千年以前,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携手而行;舞枪弄棒与吟诗作赋,很早就是被我们先民所看重的文化修养的两个方面。历史中,有无数的武术家本身就是文学家,而许许多多文学作品中也洋溢着武术的风采。这在世界文化史上尚无先例,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现象
⑵设计的步骤:
第6篇: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实践心得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实践心得
通过一个假期的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的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学习好计算机的必要性。我们处在一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学好计算机已经成为21世纪的新青年的必修课。如果想在这个社会立足,计算机就已经成为你的必备技能之一。在这本书里,我学到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比如指法以及中英文输入,windows XP窗口的基本操作,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画图软件的使用,网页浏览,信息检索,电子邮件的接受与发送,Word2003的基本编辑操作,文档的排版设计、修饰、视图、样式和模板,制作表格,图文混排等等一系列文档基本操作,表格的各种操作和幻灯片的制作等基础操作。
还有一些提高的部分,例如系统操作使自己对自己的计算机更加了解,使自己的计算机变得更加适合自己,包括更换壁纸,分辨率,清除碎片提高电脑的速度,还有文字处理,电子表格,PowerPoint的高级应用,网页制作,Flash的制作,数据库,程序设计等计算机高级应用。
以及更高层次的计算机应用。包括系统维护,系统安全策略设置与
第7篇:大学计算机实践报告
实践报告
系部名称:**************专业:*********年级***级 班级:*班姓名: ***学号:**********
实践时间: 2010 年12月12日至2010 年12月20日共 18课时
一、实践目的:本次实践活动是为了让我们大学生更好的了解各少数同胞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以及他们的民族歌曲、舞蹈等。通过了解这些内容,让我们与各民族更好的交流相处。同时培养我们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国情感。与此同时,还需要我们掌握一些多媒体知识,通过制做幻灯片来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
二、实践内容:本次活动由老师统一安排,以宿舍为单位,每个宿舍集体出一个PPT文稿,文稿的内容由各宿舍自己设定。各宿舍内部人员积极参与,精确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最后选出自己宿舍的代表,在老师安排下上台演讲,讲台下面的所有同学为评委,评选出优秀的PPT课件。我们宿舍经过全体讨论决定制作关于蒙古族的PPT课件,介绍蒙古族的独具特色的歌曲、舞蹈等包含其民族特色并能反映其民族文化的方面,由舍长分配各成员的任
第8篇:大学计算机实践报告
中南大学
本科生课程设计(实践)任务书、设计报告
(大学计算机基础)
题目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 Beautiful World王从从 李力 艺术学院 1004班 190710040
2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 2010年12月18日
Beautiful World
——计算机实践课程设计报告
一.任务内容
要想制作好一个网页,首先要在整体上规划好自己网站的主题和内容,确定自己需要传达给访问用户的主要信息,然后仔细斟酌,把自己所有要表达的意念合情合理地组织起来;其次,是设计一个富有个性的页面式样,务求尽善尽美。这样制作出来的主页才会清晰、明了、内容充实。我把这次计算机实践课程的主题定为了“Beautiful World”。主题实践报告以世界美景为线索展开介绍,内容包括世界是大美景之地、自然美景、世界最美的景色三大项内容:
1)在“世界十大美景之地”一大内容中, 希腊著名的旅游胜地,爱琴海上的明珠,加勒比海的绝世风情,道罗麦特山,瓦宾法鲁岛,罗尔州,小猪湾,橡树园酒店的老橡树,菲律宾吕宋岛东南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