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第1篇: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灵璧县杨疃镇解家小学
李XX 我校位于杨疃镇的大西北,地理位置及其偏远。由于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近年来众多家长不得不外出务工,只能把子女留在家里由老人或亲戚照看,导致“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寄养教育”的现象屡见不鲜,很多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在长期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畸形成长,生活上缺照顾,行为上缺管教,学习上缺辅导,思想上缺引领、安全上缺保障,对个人成长、学校管理、家庭生活和社会安定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所以,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现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一件大事。
我充分认识到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本着对学生负责、让家长放心、令领导满意的宗旨,不断探索和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和教育工作,千方百计地把每一个留守儿童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
学期初,我通过下村入户进行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具体人数和基本情况,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兴趣、学习、思想、心理、品格等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分析,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和联系卡,档案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家长的相关信息、监护人的信息。对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变更相关内容,每学年末做好留守儿童管理的交接工作。
二、建立“家校”联系制度。为及时了解掌握和有效沟通各方面情况,有针对性的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管理,我创造性地建立了“家校”定期联系制度,每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我经常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走访“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学习辅导,指导家长或亲属如何关心孩子,教育孩子。我坚持对“留守儿童”家庭做到“五必访”,即情绪不好必访,身体不佳必访,成绩下降必访,迟到早退必访,与同学争吵必访,通过家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知识引导孩子,用爱心温暖孩子。
三、用爱心滋润留守儿童。
在生活中,学习上,我总是像父母般了解他们的喜恶、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日常苦衷、同伴相处的关系及分析其思想动态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使学生明白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进而增强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我作为班主任经常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情况,经常与留守儿童谈心,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使他们心理上放下包袱,快乐学习。我班的李某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父母离婚,爸爸长年在外打工,他爷爷去世较早,只跟着奶奶生活,然而他的奶奶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生活非常困难。我经常与李某谈心,鼓励他好好学习,自强不息,勇于挑战自我、战胜困难。原本性格内向、意志消沉的李某,经过我一学期的帮扶,现在已经变得十分懂事。他不仅学习进步很快,而且能够主动承担大部分家务,在校与同学和睦相处,从不迟到早退,深受师生喜爱。
四、努力构建综合教育体系。
为了优化“留守儿童”教育环境,我积极联系学校所在地的村委会,坚持以社区教育活动为支撑点,把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联成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从而实现教育的最优化。我首先做好家长的教育帮扶工作,经常利用家长会、集中家访日、学校开放日等活动形式,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技巧,真正有效地履行家长的监护义务。其次配合学校和治安部门尽力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对外强化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对内经常邀请相关人员到班级进行法制教育、安全教育。这些工作的开展,使得留守儿童的学习风气日渐浓厚,学生违规违纪现象得到了根本抑制,许多“留守儿童”在学科竞赛、体育比赛、公益活动中受益匪浅,脱颖而出。
五、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多年来,我坚持采取“一帮一”或“多帮一”的形式,为留守儿童选配了科任教师与他们结成对子,在生活上给予帮助,进行心理辅导,让留守儿童倾诉心中的苦闷,帮助他们排解烦恼,恢复自信,保持良好的心态,实行全程跟踪教育。同时选配优秀学生和班队干部与留守儿童开展生活学习互帮互助活动,让他们成为知心朋友,在学习生活上互相帮助,在品德行为上互相促进,在心灵思想上互相交流,许多学生邀请留守儿童到家里做客或共度周末,感受家庭的温馨。结对帮扶活动的开展使得留守儿童把学校看成自己的第二个家园,把老师和同学视作亲人。这样,校园和谐了,班级管理也变得轻松了。
六、注重学习成绩的提高。
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之一。由于家教的缺乏,留守儿童大多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不认真甚至不完成,以致于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为了尽快提高这些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我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教给他们高效的学习方法,为他们进行知识上的补缺补差。我每天中午轮流安排几个留守儿童在教室里做作业,让他们在我的监督、辅导下,按质按量完成家庭作业。我主动转变角色,和学生亲密交流,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潜能,认识自己身体上、智力上、人格上的有利和不利方面,扬长避短,确立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形成积极进取而又乐观的学习态度。渐渐地,他们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留守儿童给我们的教育带来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为了祖国的下一代,让我们携起手来,用温暖的亲情、浓浓的师爱、有效的方法点亮孩子心中的导航灯,照亮他们前行的路。我愿意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看到留守儿童的生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折射出灿烂的光芒!
第2篇: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范文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非凡群体。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中小学生。
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2009年,我校深入开展扶贫助学“百千万”工程活动,现将一学期开展这一活动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摸清情况,确立工作目标
我班目前有28名学生,父母均在外打工 “留守儿童”就有17人,他们享受不到父母的暖和叮咛,只能在隔辈或亲戚有心却无力的关爱中徘徊,而贫困山区的留守人员,恰恰大多也是老、弱、病、残、文盲、半文盲。这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多么不利啊。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学生是祖国的希望,“留守儿童”的问题引起了社会与相关领导的关注和极度重视。面对现状,我校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把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结合素质立为“关爱留守儿童”暖和工程的工作宗旨,充分发挥了学校在“关爱工程”中第一阵地的作用。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每组推荐1—2名典型学生与其他学生结对,帮扶学生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把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让留守儿童在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乏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3、大力宣传,发动社会力量。
关爱留守儿童仅仅依靠微薄的学校是不够的,所以在这次活动中,还发动了村干部、村委会成员以及退休老师一起加入到“关爱行动”中来,此举得到了相关人士的热烈支持,纷纷担当了“代理家长”的角色,与孩子们一道,迈向新的明天。
4、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5、积极开展文体活动。
为了“留守儿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我校在周一至周五的午间和下午课后,由结对老师轮流值日在学生活动室和操场组织、安排丰富的问题活动。诸如:课外阅读、学习指导、体育活动等。
6、定期安排免费体检。
为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我校将定期为他们安排免费体检,对他们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及时了解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和健康情况。做到有病早发现,及时治疗。彻底排除他们因病失学、因病至贫的隐患。
7、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为了切实加强这一工作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学校将对师生的结对情况过程跟踪和结果的评选考核,学校积极研究科学考核评估的办法,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治理,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学校和教师进行了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8、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治理水平。
三、成绩和困难
经过近一年来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我校的“留守儿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行为习惯好了,成绩提高了,待人接物礼貌了,自立、自主、自强了……我们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工作,也许现在还仅仅是起了个头。但是在那么多人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有决心对这项工作进行不断的探索、研究,全力做好这项工程。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但是,留守儿童作为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落实到学校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贫困山区的学校如同贫困山区的家庭一样,同样摆脱不了地域的色彩——贫,仍然是个大问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开支,学校这个大家庭也负担不起,经费不足,大大制约了“关爱工程”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学校那么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缺乏心理教育的老师和相关人员也是制约“关爱工程”的问题之一,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心理教育培训或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迫在眉睫。
总之,留守学生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范文二:
第3篇: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古往今来,家长对孩子最殷切的期望莫过于“望子成龙”,然而,由于山区教育的现实性,很多家长都外出打工,那么留守儿童就成为了一个社会存在的大面积现象,他们只能在学校进行有效的学习,回家一般没人帮助辅导,所以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刻不容缓。
这些留守儿童与父母整年,甚至几年不能见上一面,在长期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畸形成长现象令人瞩目。至于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上缺照顾、行为上缺管教、学习上缺辅导、思想道德上缺约束、安全上缺保障” 等五大问题对学校、家庭、社会影响颇深。为了更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让留守儿童能够安心学习,留守儿童的家长在外安心工作,在工作中,我不断的反思着自己,努力使自己不会愧对于代理家长这个神圣的职责。现将自己的工作心得谈一谈:
1、密切关注儿童、增强情感投资。学校是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老师就是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学校和教师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情况。
2、对留守儿童开展学习辅导、思想教育、生活服务等。注重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使他们能够经常受到老师的
第4篇: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正阳红旗小学是一所农村学校,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们按照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从校区实际出发,做了一些探索,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召开家长会,摸清情况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会上除了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工作情况,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有的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有的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我们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程。
二、营造氛围,健全制度,开展活动
1、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在团支部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