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兄弟连》观后感
第1篇:影片《兄弟连》观后感
影片《兄弟连》观后感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影片《兄弟连》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影片《兄弟连》观后感1
尽管《兄弟连》被评论者称为“中国人有观赏障碍“,并被冠以“场面血腥、枪杀战俘、抢劫财物、露水爱情”等少儿不宜的诸宗“罪”,然而,该剧通过再现血腥场面所表现出来的对战争的反思、通过美军这支人们眼中的所谓“正义之师”在战争中的行为所表现的对人性的思考,“棋子说、罪恶论、本能学”,也许这才是名导斯皮尔伯格真正想要表现的本质东西。电视剧是在贝多芬的乐曲中开始的,又是在贝多芬的乐曲中结束的,处处流露出伤感。战争是一本充满了血与哀伤的生命哲学。不过,战争无论正义与否,它的残忍永远超乎想象,正如《兄弟连》一样,战场的温情与爱情,永远无法弥补那份残酷的痛。
在《兄弟连》中有一句很精彩的台词:“我们像是在打橄榄球一样,机械地一码一码推进,我们只是棋子,战争的棋子。”这其实也就是这部电视剧有关战争的“棋子说”。在《兄弟连》中,每当宣布士兵出发的时候,士兵们都是沉默,长官没有激情澎湃的演讲,士兵也没有视死如归的斗志。战争本身就是一个没有秩序的罪恶游戏,这个游戏从来都无规则,诅咒战争但同情士兵,这大概就是斯皮尔伯格与汤姆?汉克斯的战争立场。
《兄弟连》之所以耗资巨大,重头戏就是在“战场布置”与特技效果上,猛烈的炮击、密集的'枪声、伤兵凄惨的叫喊声,这些都仿佛让人身临其境。在国际社会中不被允许的枪杀战俘、战时抢掠财物的现象,这次频频出现在《兄弟连》中。除了死亡、复仇、残忍外,人性的异化在战争中似乎更容易被发现,导演故意通过各种细节的设计,揭露人性在战争中被异化的丑陋面目。
总之,这部电影教会我们要对战争进行反思,并从中有所领悟,有所铭记,有所遗忘。
影片《兄弟连》观后感2
平时我喜欢看战争剧情的电影或电视剧,而且特别喜欢看抗日战争类的题裁。因为从中可以找回国人那段惨烈历史,可以唤醒心中强烈的爱国情怀,可以激励自己拼搏向前的步伐。
我曾经看过《兄弟连》这一部剧,剧中最吸引我的是中国抗日英雄那救国的发奋激情和荡气回肠的英雄气概。
《兄弟连》讲述了日本鬼子入侵我国时,水火不容的“国共”两支七零八落的队伍,为背负着各自的职责和使命,利益和荣誉,精神和信仰在深山老林,相互角斗。厮杀过后才发现,原来他们之间应该共同仇恨的对象是外侵的日本帝国主义,应该维护的是人民的利益和国家的尊严。虽然剧中这两支不同党派的队伍平时打得你死我活,后来却相互称兄道弟,联手组建一个兄弟连,来抵抗日本鬼子,打了无数场战斗,牺牲了不少战士。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都是中华民族儿女。当祖国面临危难的关头时,身为祖国儿女的他们必须要重新团结起来,齐心协力抵抗外来侵略。
在影片中,我看到兄弟连被日军重重包围的深山中,他们为了共同的目标,和日军展开了惨烈的殊死搏斗,牺牲了无数的战士。也许,有人会说,死了那么多人,干脆别打了。其实不光是有些人,即使在片中,也有人这样劝过两位队长,可是两个队长却异口同声地说:“不!”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说过:“这是为保卫祖国而战,死也值!”这句话一直在我耳畔回荡,这不仅包含了队长坚定的信念,更包含着所有人对祖国的爱!为了祖国,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他们牺牲了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情感,这就是爱国!
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主人,如果有人危害我们的祖国,请抛开你的胆小与怯弱,为了我们的祖国,与敌人抗战到底,就像《兄弟连》中曲虎说的那样:“国家是需要大家不怕艰苦,努力付出才能保住的,就算为祖国战死了,我们也是毫无怨言!”这句话多么有力,又多么激动人心!
第2篇:兄弟连观后感
我们是幸福的我观《兄弟连》
尽管早已知道有这么一部电影剧集,可是一直没有机会观看,今日观看完毕,内心澎湃,心绪时似汹涌的江河,努力冲击着柔弱的心灵,时似热气腾腾的咖啡,虽万般苦涩,但是余味令人回味无穷。
在黑白光影之下,我看到了晴空万里的和谐,看到了人们内心的希望,看到一种无比的幸福;在白雪皑皑,素装银裹,黑条线影的森林中,我感到的是一种随处不在的寒冷与饥饿,也有一种无休期的等待,以及随处可发的战争的紧张、恐惧;在共同的战斗,共同度过寒冷的河水中,我感到了团体偕行的振奋。当身边的战友倒下,当一发发炸弹在战友的身上炸开,当一颗颗流弹在身边飞过时,我震惊了,我感动了。这些就是兄弟,这些就是英雄。或许只是他们处在了那个时代,没得选择,但是我们依然能看到他们所做出的一次次简单但是意义重大的行动,一次次仅只是为了胜利的战斗,只是为了完成一个个的任务,进入下一个目标,只是为了早日打完这该死的战争,回到家乡。
十年磨一剑,只为了这短暂但又令人窒息的一年半,我们无数次跑向山头,只是为了集体的荣誉,或者只是接受“sir”的惩罚,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想到过放弃,我们真的只是在完成每一天、每一刻钟的任务。我们不愿放弃,我们也没有放弃的权利可选择,我们唯有战斗,才能换来自由。当我们被抛离目的地的时候,我们还得努力寻找失散的队友,我们还要与敌人战斗,我们还是一个连的兄弟。当在战壕里看到被抓到、虐待至死的战友时,我想痛哭,可是我还得做好战斗,敌人就在不远处,还要指挥我的战友。当一个人与队友失去联系,陷入敌方区域时,没有惊慌,没有自暴自弃,只是静静地等待,观察周边情况,等待白昼的到来,同时队友也没有放弃,寻找失散的兄弟,相拥而向的那一刻,是为不失去一个兄弟的浓浓情意;无情的狙击手竟然在任何状态下就夺去了兄弟生命,我们许多人没有死在重逢的路上,却在占领区还被冷枪射中;当一个新兵蛋子的无礼一枪中我们的兄弟倒下时,不是被敌人射杀,却是被自己队友误杀,我们太多的苦楚何处发泄;当没有足够的补给,在冰天雪地中颤颤作业时,我们能够听得见自己呼出的热气,我们能够感受得到脚下寒冷的冰地;当一个无能的指挥官错误指挥致使队友失去生命时,我们没有退去,勇敢的向前,用一场完美的胜利来告慰天堂的朋友;当数日来第一次洗着热水澡时,我们怎能不珍惜着来之不易的幸福;当我们站在集中营的面前,我们更加恼火了,这是人间吗,这就是我们要面临的法西斯;在和平的阳光下,还有兄弟离我们远去时,我们怎能不恼怒。…… 我无法一一历数那令人潸然泪下的瞬间,我也无法再回想起那令人窒息的时刻,还有那含着泪的快乐时候。回首时光,我们愿与这一帮兄弟共存,胜利永远属于团结一致的队友。
看完电影,我有太多问号在脑里,也有太多的感动在心头。如果我生在那个年代,我会有那样的勇气面对这所有吗?当炮火在我身边出现时,我是不是还会处变不惊呢?我也想不通我们有的人却死在了战友的枪下。
我深深地感动于那战友间的深厚情谊,为旁边的抵挡风雨;我感动于那种共患难之后的兮兮相惜;我更加感动于那种走到今天所付出的一切,一切都是不容易的。
《兄弟连》短短的十集,尽管不能详细地讲尽战友之间的每一次战役,但这种掠过式的蒙太奇手法又完整地结合了这些片段,使得一切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连续。逼真的画面质感增加了整个故事就像现在发生的一样,而不是几十年前的事情。黑白光影的交叉,使得故事弥漫着战争的烟火。回忆式叙说使得故事有一种平静的感觉,不会有偏激的动作。
我们今天是幸福的,但是这种幸福来之不易,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向所有为这幸福做出贡献的人致敬!
2012年5月30日星期三
第3篇:《兄弟连》的观后感
《兄弟连》的观后感
尽管《兄弟连》被评论者称为“中国人有观赏障碍“,并被冠以“场面血腥、枪杀战俘、抢劫财物、露水爱情”等少儿不宜的诸宗“罪”,然而,该剧通过再现血腥场面所表现出来的对战争的反思、通过美军这支人们眼中的所谓“正义之师”在战争中的行为所表现的对人性的思考,“棋子说、罪恶论、本能学”,也许这才是名导斯皮尔伯格真正想要表现的本质东西。电视剧是在贝多芬的乐曲中开始的,又是在贝多芬的乐曲中结束的,处处流露出伤感。战争是一本充满了血与哀伤的生命哲学。不过,战争无论正义与否,它的残忍永远超乎想象,正如《兄弟连》一样,战场的温情与爱情,永远无法弥补那份残酷的痛。
在《兄弟连》中有一句很精彩的台词:“我们像是在打橄榄球一样,机械地一码一码推进,我们只是棋子,战争的棋子。”这其实也就是这部电视剧有关战争的“棋子说”。在《兄弟连》中,每当宣布士兵出发的时候,士兵们都是沉默,长官没有激情澎湃的演讲,士兵也没有视死如归的斗志。战争本身就是一个没有秩序的`罪恶游戏,这个游戏从来都无规则,诅咒战争但同情士兵,
第4篇:兄弟连
我看兄弟连
兄弟连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不仅因为他的真实也因为他表达的感情的真切。
2002年12月11日,“二战”时的一位美国老兵莱斯特·哈什伊悄然辞世——他曾是美国101空军部队506团“英雄连”——E连里最年轻的士兵。直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刻,莱斯特都不曾忘怀作为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先锋中的一员的难忘经历,还有和E连的战友并肩作战用血泪凝结的珍贵回忆。在诺曼底登陆战中,由于飞机受到袭击,几乎所有的伞兵都未能在预定地点着陆。隶属于美军101空降部队506团“E连”的战士们一边寻找队伍,一边和敌人交锋,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战斗,屡建奇功,直到他们攻克了希特勒的最后一座堡垒——位于贝希特斯加登的大本营。在战斗结束时,E连的阵亡人数是该连编制人数的1.5倍。在荷兰,莱斯特第一个把关于E连的一切告诉了一个叫做斯蒂芬·安布洛斯的老人,于是有了一本叫做《兄弟连》的书。1998年,在电影高清电影《拯救大兵瑞恩》宣传期间,一个参加过“二战”的老兵亲手向汤姆·汉克斯赠送了这本小说。读完之后,深受感动的汤姆·汉克斯又把书
第5篇:兄弟连
兄弟情谊
——观《兄弟连》有感
我很爱看战争片,也从战争片中悟出了很多道理:《拯救大兵瑞恩》让我了解了战争的残酷;《血色战役》让我领悟到战争的真谛;《我们曾经是战士》让我知道战争对人的心理造成的影响。而《兄弟连》这让我真正领悟到“兄弟情谊”这个词的真正含义!
《兄弟连》主要讲述了二战时美国101空降师506团英雄连队“Easy”连队在西欧战场上的生死离别。
整部影片真正令我震感的不是1.2亿美元的投资,也不是还原到最真实的战场,而是“Easy”连队的士兵们之间的兄弟情谊。兄弟是什么?不是今天一起吃顿饭,明天一起出去玩的人,那是朋友。兄弟,是在任何时候都愿意为你付出的人!这在《兄弟连》虽然没有用华丽的语言来描述,可在细节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新兵营里,温特斯 收到教官排挤,“Easy”连队所有士官冒着被开除军籍上军事法庭的风险集体抗议;一位士兵惧怕登高而被教官罚跑,当他在半路上时,他发现他的兄弟们丢下手中的饭菜也陪他跑;奔赴战场了,中士葛奈瑞对同伴说:“在战场上,你什么都不能相信,除了你自己和离你最近
第6篇:影片观后感
为学生撑起一处自由翱翔的天空
——观影片《春风化雨》有感
张家港市鹿苑小学陈桦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一所名叫威尔顿预备学院的中学里。这所升学率不错的重点学校,拥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及良好的声誉。学院的校旨是所谓的四大支柱:传统,荣誉,纪律,卓越。可当学生们关上房门,这四大支柱却变成了:虚伪,恐怖,颓废,污秽。学生们为学校起了一个非常形象的名字:地狱。这座地狱像一部毫无热度与感情色彩的机器,将每一名学生加工成面目一致的合格产品。“异类”教师基廷的出现改变了学生压抑的生活状况。他摒弃了刻板与教条,不用教鞭和体罚,却以诗歌、音乐、运动、以深厚的学识和热诚的心灵开启一颗颗懵懂的心灵。剧情看似简单,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观看电影时内心深处会跟随剧情一次次深深地被感动。一群受传统教育的学生,和一位反传统教育的老师,在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值得我们去深思?
片段一:教书是为了育人
学生尼尔按照基廷的要求朗读教科书上一篇关于“如何理解诗”的导论。文章的作者矫作地以数轴的方法分析诗歌创作,显然是一篇学究味十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