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与沫 教学设计(长春版七年级下册)

2023-02-08 08:08:01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沙与沫 教学设计(长春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沙与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纪伯伦及其作品《沙与沫》。

2、积累并背诵每一则格言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和理解每一则格言的含义并能指导自己的生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会生活,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每一则格言的含义并能指导自己的生活。积累并背诵每一则格言。

教学难点:了解格言创作特点,学习创作格言。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沙砾与泡沫,虽是平凡而微小的事物,但在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笔下却折射出了耀眼的光辉。今天,让我们共同沐浴这耀眼的光辉,体悟生活的真谛。

二、走近纪伯伦。

三、朗读每一则格言。

1、默读,要求读准字音。

2、齐读,要求读准重音,合理断句。

3、男女生分读,要求尽量背诵。

4、体会文题含义。如果用23则中的一则来诠释文题的含义,应该选择哪一则?

四、体会每一则的含义。在这23则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则?说明理由。

五、作业:

1、背诵《沙与沫》。2、学习检测基础。

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导入。由背诵引入。(每人一则,直至背完)

二、探计有疑问的几则。

1、如果你嘴里含满了食物,你怎么歌唱呢?

2、我们都是囚犯,不过有的是关在有窗的牢房里,有的是关在无窗的牢房里。

3、也许大海给贝壳下的定义是珍珠,也许时间给煤炭下的定义是钻石。

4、听真下载的人并不弱于讲真理的人。

5、生命是一支队伍,迟慢的人发现队伍走得太快了,他就走出队伍。快步的人又发现队伍走得太慢了,他也走出队伍。

6、生意若不是交换,那便是偷窃。

7、我多么可怜这样的人啊:他在同一时间一面伸长舌头去赞美,一面伸长手臂去乞求。

8、哦,他为何从你的大海中取水,却又夸耀他的沟渠泥!

9、四方脑袋怎么能考虑圆形的思想?

10、黑色对白色说:“如果你是灰色的话,我就能容忍你了。”

三、如果从这23则格言中选择一则送给自己,你选择哪一则?选择一则送给全班同学,你选择哪一则?

四、根据我们对这些格言的品读,总结格言创作的特点。

五、堂清测试: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则默写并简要阐明理由。

六、作业。1、阅读《沙与沫》

谭义专

第2篇:《沙与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纪伯伦及相关文学常识。

2.熟读格言,并理解每一则格言的含义。

3.背诵积累每一则格言。

4.培养学生多元思考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感悟生活。

教学重点:

1.熟读背诵每一则格言。

2.理解每一则格言的含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多元思考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感悟生活。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屏示《沙与沫》开篇节选

我永远在沙岸上行走,在沙土和泡沫的中间。高潮会抹去我的脚印,风也会把泡沫吹走。但是海洋和沙岸,却将永远存在。

学生齐读,并交流体会。

沙与沫都很渺小,都容易被忽视,但是如果把生活比做无边的海洋的话,那么沙粒和泡沫就将永远存在,而这些往往是不被人们重视的,容易被人忽视的。而纪伯伦关注了这些,思考了这些,可以说《沙与沫》中的格言提示的道理,是随时随地就在我们身边的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最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本书中的23句格言。

二、介绍纪伯伦。

“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巨人”。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著有散文诗集《先知》《沙与沫》等。

三、介绍《沙与沫》

《沙与沫》是纪伯伦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作者以自然景物“沙”与“泡沫”为比喻,寓意着人在社会之中如同沙之微小,事物如同泡沫一般的虚幻。整部诗集内容富有哲理,充满智慧,是一本关于生命、艺术、爱情、人性的格言书。是一部格言、寓言体散文诗集,共收入作者的锦言妙语319条。整部诗集内容富有哲理充满智慧,是一本关于生命、艺术、爱情、人性的格言书。

四、朗读。

1、学生自读课文,查字典,扫清字词障碍。

2、指读。

3、齐读,要求读准重音,合理断句。

五、体会格言含义。

提问:在这23则当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则?请说明理由。

1、一个人的意义不在于他的成就,而在于他所成就的东西。

明确:一个人的意义体现在他追求成就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美好的意志品质,如坚定、执着、刻苦、勤奋、勇气等等,这些都充分证明了人生的意义。奋斗的过程所体现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它的结果。

2、如果你的嘴里含满食物,你怎能歌唱呢?

明确:“食物”指物质生活,歌唱:代表精神追求。人如果一味追求物质享受就会失去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3、友谊永远是一个甜柔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

明确:真正的友谊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能够分享快乐更应分担困苦,不能把友谊作为实现某种个人目的的手段。

4、只有你被追逐的时候,你才快跑。

明确:压力才会有动力

5、我们都是囚犯,不过有的是关在有窗的牢房里,有的就关在无窗的牢房里。

明确: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受生活的制约和束缚,即我们都是“囚犯”,只不过当面对生活给予我们的压力和束缚时,有的人能够为自己的心灵开一扇窗户,让生活的阳光洒进来,而有的人完全封闭自己,让自己生活在牢房里。

6、最可怜的人是把他的梦想变成金银的人。

明确:把物质追求作为人生全部追求的人根本无法体会到人生的快乐,他活着也如同行尸走肉

7、也许大海给贝壳下的定义是珍珠,也许时间给煤炭下的定义是钻石。

明确:只有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和历练才有可能成为珍珠和钻石。

8、真正伟大的人是不压制人的也不受人压制的人。

明确: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对待别人应该有起码的尊重,在别人面前也要活出自己作为人的尊严。

9、一个羞赧的失败比一个骄傲的成功还要高贵。

明确:羞赧的失败,其高贵之处在于能够在失败中吸取教训,能够在失败中深刻反思,这样的失败是将来的成功;而骄傲的成功让人放松努力,容易停滞不前,那也就将走向失败。

10、听真理的人并不弱于讲真理的人。

明确:听真理的人和讲真理的人同样都是信奉真理的人,不存在程度上的差异。对真理只要真诚地信奉就足够了。

11、愿望是半个生命,淡漠是半个死亡。

明确:因有理想而活着的生命才是热情的生命,热情和激情是生命的新鲜血液,是生命不衰竭的法宝。

12、忌妒我的人在不知不觉之中颂扬了我。

明确:之所以会有人在你的背后对你恶语中伤,那是因为你的某些方面是他所不具备的,是他所忌妒的,所以在大加非议你的同时他也颂扬了你。

13、生命是一支队伍。迟慢的人发现队伍走得太快了,他就走出队伍。快步的人发现队伍走得太慢了,他也走出了队伍。

明确:这一则描绘了三类人:迟慢的人惧怕社会的发展甘于被淘汰;快步的人是先知,他们走在社会的前头,是具有创造力的一群人;而处于二者之间的则是大多数的平凡人。

14、重视人们的缺点,是我们最大的缺点。

明确:这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毛病,我们愿意关注别人的缺点,是想借以换取对自我的一种安慰,我们需要从别人的不足中来肯定自己,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15、贫穷是暂时性缺欠。超过需要的富足,则是一种永久性疾病。

明确:人可以有物质上的需求,但应该有一个度,如果过分地追求物质生活,精神世界就会一片荒芜。

16、生意若不是交换,那换是偷窃。

明确:真正的生意应该是公平、公正的,不能违背道义,失去原则。

17、人的价值在于他所创造的东西--即使数量很少;而不是在于他所聚敛的东西--即使数量很多。

明确: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而不在于索取。

18、我多么可怜这样的人啊:他在同一时间一面伸长甜头去赞美,一面伸长手臂去乞求。

明确:这类人是可怜的,伸长舌头赞美的丑态是为了达到伸长手臂乞求的目的,他们不惜为了个人的目的牺牲做为人的尊严。

19、哦,他为何从你的大海中取水,却又夸耀他的沟渠呢!

明确: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恰恰就有这样的人,受到别人的恩惠不但不知回报反而把一切当做是自己的功劳,是很可耻的一类人。

20、在充分思考了露珠之后,我知道了大海的秘密。

明确:从点滴之中感悟生活的真谛。

21、四方脑袋怎么能考虑圆形的思想?

明确:“四方”代表刻板,“圆形”代表变通、灵活。思维刻板的人是接受不了新思维,新事物的。

22、具有许多目标的人,是离达到目标最远的人。

明确: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

23、黑色对白色说:“如果你是灰色的话,我就能容忍你了。”

明确:黑色和白色代表两种对立的观念,两种观念对立的结果,其中的一方要么是完全放弃自己,要么保持中立,这样才会被别一方接纳。

六、作业

背诵并抄写已讲解过的格言。

板书设计:

沙与沫

纪伯伦

黎巴嫩诗人《先知》《沙与沫》散文诗集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复习导入,背诵格言。

二、解决疑难格言。

1.小组合作,讨论疑难格言。

2.全班交流讨论结果,教师点拨。

三、根据我们对这些格言的品读,总结格言定义及创作的特点。

明确:

1.格言:含有教育意义可为准则的话。

在内容上它是人生经验和规律的总结,具有教育意义;在语言形式上简洁而精练。因此,格言与谚语、名言、警句、箴言等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可以说,只要是有教育意义的精练语句,都可以称为格言。

2.语言精练,意味深长;借用修辞,生动形象。

小结:

沙与沫是细小的,也是无处不在的。体会到了,便会有发现的惊喜。希望我们的惊喜不会因这一课学习的结束而停止,时常对生活有所感悟,我们的生活会更有乐趣,我们也将不断地增长智慧。

四、作业:

1、背诵《沙与沫》。

2、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设计:

沙与沫

纪伯伦

语言精练意味深长

借用修辞生动形象

封志莉

第3篇:《沙与沫》教学设计

(一)知识目标:

⑴说出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并积累文中的字、词、句;

⑵有感情的朗读诗文,初步感知文容;

⑶初步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多元解读、理解文容;

(二)能力目标:品味诗歌语言的精练性,以读促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蕴含在字里行间的哲思美,感悟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圈点批注学习文章,多元理解格言。

教学难点;链接生活体验,揣摩文中的句子,理解其内涵。

教学关键;对文章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

教学方法:激趣导入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圈点法、启发引导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具:挂图

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境导入,介绍作者

同学们,哲理诗作为世界诗苑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一直散发着醉人的芳香,为越来越多的读者所喜爱。含蓄隽永的哲理性警句,往往会使身处纷繁世界中迷惘和困惑的人憧憬、感悟、奋起。

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常被称作哲理诗人。今天,我们学习的他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沙与沫》教案(长春版七下)

⑴说出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并积累文中的字、词、句;

⑵有感情的朗读诗文,初步感知文容;

⑶初步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多元解读、理解文容;

(二)能力目标:品味诗歌语言的精练性,以读促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蕴含在字里行间的哲思美,感悟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学习方法:激趣导入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圈点法、启发引导法。

知识积累:

1.关于作者:

纪伯论,黎巴嫩诗人,散文家,画家。1883年1月6日生于北部山乡卜舍里,

1931年4月10日卒于美国纽约。12岁时随母亲去美国波士顿贫民区,进入侨民学

校。两年后回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其间

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08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了当局,

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国。后去法国,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

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掖。1911年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专门

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他组织和领导了由旅美作家参加的笔会,成为旅美派的代

表作家。逝世后,他的遗体被运回祖国,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七年级语文《沙与沫》教案

七年级语文《沙与沫》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沙与沫》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了解纪伯伦及其作品《沙与沫》。

2、理解每一则格言的含义并能指导自己的生活。

3、积累并背诵每一则格言。

4、学习创作格言。

5、培养学生学会生活,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每一则格言的含义并能指导自己的生活。积累并背诵每一则格言。

教学难点:

了解格言创作特点,学习创作格言。

课标要求:

不作为中考考查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走近纪伯伦。

三、朗读每一则格言。

1、默读,要求读准字音。

2、齐读,要求读准重音,合理断句。

3、男女生分读,要求尽量背诵。

4、体会文题含义。如果用23则中的一则来诠释文题的含义,应该选择哪一则?

四、体会每一则的含义。在这23则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则?说明理由。

五、作业:

1、背诵《沙与沫》。2、学习检测基础。

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导入:由背诵引入。(每人一则,直至背完)

二、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沙与沫教学课件

沙与沫教学课件

引导语:沙与沫教学课件如何设计?下面由小编告诉你们吧,欢迎阅读!

沙与沫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了解纪伯伦及相关文学常识。

2.熟读格言,并理解每一则格言的含义。

3.背诵积累每一则格言。

4.培养学生多元思考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感悟生活。

教学重点:

1.熟读背诵每一则格言。

2.理解每一则格言的含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多元思考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感悟生活。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屏示《沙与沫》开篇节选

我永远在沙岸上行走,在沙土和泡沫的中间。高潮会抹去我的脚印,风也会把泡沫吹走。但是海洋和沙岸,却将永远存在。

学生齐读,并交流体会。

沙与沫都很渺小,都容易被忽视,但是如果把生活比做无边的海洋的话,那么沙粒和泡沫就将永远存在,而这些往往是不被人们重视的,容易被人忽视的。而纪伯伦关注了这些,思考了这些,可以说《沙与沫》中的格言提示的道理,是随时随地就在我们身边的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最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本书中的23句格言。

二、介绍纪伯伦。

“站在东西方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沙与沫》沫读后感

《沙与沫》沫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沙与沫》沫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沙与沫》沫读后感1

碧海蓝天,一波又一波欢快的浪花温柔地拍打着浅浅的沙滩,在懒懒的阳光照耀下泛起层层松软的白沫,一只雪白的海鸥一声长啸掠过波光粼粼的水面,划破了潮起潮落拍打砾石如银铃般沙沙作响的宁静。我一人漫无目的地散步在海边,感受着这美好一切的一切。沙的松软,浪的抚摸,风的嬉戏,光的和煦。当然,这一切都源于纪伯伦的《沙与沫》,是它带我步入这奇幻的秘境,这祥和的海边。

“我永远漫步在这海岸,在细沙和泡沫之间,高涨的潮水抹去我的足迹,海风也将泡沫拂走,但是,还与岸将会永恒。”正如诗人所说的那样,每当我们充实着欢乐时光,欣赏着美丽的事物,我们总是幻想时间凝固,总是渴望驻足停留;但无论如何,这只是生命中的微小一瞬,生命像一卷厚厚的磁带,记载着我们心情的则是胶片上阳光又一个灵动的音符,而终将会有一天,曲终人散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沙与沫》读后感

读《沙与沫》有感

碧海蓝天,一波又一波欢快的浪花温柔地拍打着浅浅的沙滩,在懒懒的阳光照耀下泛起层层松软的白沫,一只雪白的海鸥一声长啸掠过波光粼粼的水面,划破了潮起潮落拍打砾石如银铃般沙沙作响的宁静。我一人漫无目的地散步在海边,感受着这美好一切的一切。沙的松软,浪的抚摸,风的嬉戏,光的和煦。当然,这一切都源于纪伯伦的《沙与沫》,是它带我步入这奇幻的秘境,这祥和的海边。

“我永远漫步在这海岸,在细沙和泡沫之间,高涨的潮水抹去我的足迹,海风也将泡沫拂走,但是,还与岸将会永恒。”正如诗人所说的那样,每当我们充实着欢乐时光,欣赏着美丽的事物,我们总是幻想时间凝固,总是渴望驻足停留;但无论如何,这只是生命中的微小一瞬,生命像一卷厚厚的磁带,记载着我们心情的则是胶片上阳光又一个灵动的音符,而终将会有一天,曲终人散„„物质的欲望和金钱的诱惑充斥着整个世界,灰暗的天空下鸟儿不再歌唱;光秃秃的森林中,曾经绚丽的蝴蝶枯萎,飘落;漂满残羹冷炙的湖面上,鱼儿在艰难地互相中苦苦挣扎;金灿灿的沙漠吞没了村庄,逼近了城市。愚

未完,继续阅读 >

《沙与沫 教学设计(长春版七年级下册).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沙与沫 教学设计(长春版七年级下册)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