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应试策略
第1篇:应用文应试策略
作者:祖瑞
【龙龙】应用文基本上都是材料作文,在竞赛中占的比重很大,能给我们详细讲讲吗?
【竞赛先锋】常见的应用文有:书信 (含E-mail)、日记、贺卡、便条、通知、发言稿、自我介绍等等。
下面我就以2002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初赛B)为例给大家讲讲。
Do you ever read the advice column in a magazine or newspaper?Suppose you work for a newspaper and your name is Kit. Please write 60-80 words to help the angry Dad.
Dear Kit,
My son is a middle school student. He gets home at about six o'clock and starts talking to his friends on the phone. If I don't stop him, he will talk for three or four hours. His mum and I can't use the phone, and he isn't doing his homework. If I don't let him do that, he's angry, we're angry-everyone is unhappy. What can we do with him?
Mad Dad
【龙龙】我知道这是Kit写给Mad Dad关于如何解决儿子放学后与朋友打电话聊天的事,假如我是Kit,我会写道:
Dear Mad Dad,
I think you need to talk with your son about his place in the family. You can make rules for him. If your son agrees, he'll probably follow them. He may know it's very important to save time. Because he's a student, work (study) must come first.
You may discuss this with his friends' parents.
I also think you can get your son his own telephone number-and make him pay for it himself.
【竞赛先锋】 Very good! 但书信一定要注意格式和正文的书写。
1. 信封格式:左上角写寄信人姓名、地址(从小到大),正中稍偏右处写收信人姓名及地址。
2. 信头及信内地址:一般指收信人和写信人,自上而下右上角是写信人地址和写信日期,隔一行的靠左顶格是收信人地址,一般可省略。
3. 称呼语:比收信人地址低一行,顶格书写,最常用的是Dear, 当然我们还可以用Mr, Dr, Prof等加姓称呼。
4. 正文:一般信件与汉语一样每段可留有一定空格,而商业信件、公函等则多采用每段都顶格形式,只是段与段之间空一行。正文的内容通常依写信目的而定,可以包括诸多方面,语言要求符合书信特点,更要注意双方的“身份”,即准确得体,行文应流畅。
5. 结束语及签名:在信快完成时,常写一些祝愿的话,签名时多用Yours;Yours sincerely, Love等下面加自己的姓名。
【龙龙】 我常发E-mail,它比书信更简化,发送、接收更快捷,它省去了收、发人的地址及日期,余下的与书信基本相同。
【竞赛先锋】看来你了解的还真不少,下面我就简单的把余下的几种写作要点说一下。
日记一般记当天最有意义、感受最深、最值得回味或吸取教训的事。可叙事,可明理,亦可夹叙夹议。我们要注意格式、人称及时态。
贺卡通常是在欢庆节日,值得庆贺等特殊日对亲朋好友,师长等表达祝贺的一种形式,其结构清晰,明了;其语言简洁,明快。贺卡通常由称呼、贺词、签名三部分组成。称呼,一般在贺卡左上方或正下方,常用Dear或To。贺词,一些常见的固定用语,一般根据不同的事情,不同的节日表达相应的祝愿话语,常见用语有:Happy +节日,With Best Wishes for+节日; May / Congratulations,I hope等等。签名,一般在右下角或正下方,可在姓名前加From,亦可直接签名。
通知要简明扼要写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落款及写通知时间,其格式与汉语相同。通知可分为书面通知和口头通知,口头通知有别于书面通知,它通常是面对面或通过广播向大家发布,用第一人称,说话时先来开场白,如:Be quite, boys and girls ! I've got something important to tell you. 等,内容说完后应说句:Thank you.
便条是简化的书信,其内容大都是提供要求、信息,其特点是语言直截了当、简明易懂,其形式有请假条、留言条、电话记录等。 这在生活中较为多见。
第2篇:高考作文应试策略
2010年高考作文应试策略
1.审清题意。考生写作时一定要有强烈的审题意识。首先,要读懂材料。如2009年高考安徽卷的“弯道超越”,考生在写作时要明确两个方面,一是“弯道”,既可实指困难大、变数多的赛车弯道,也可虚指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充满着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具风险性、挑战性,同时也充满机遇。可见,这个“弯道”含有比喻义和引申义。二是“超越”,就是超出、越过之意,如超越障碍、解决疑难、走出险境等。这两个方面合在一起,就是要在困境、转型、变化的关键时刻,抓住机遇,战胜自我,奋发向前。其次,要辨析概念,扣住题眼。如2009年高考江苏卷的“品味时尚”,考生在写作时就要理解“时尚”的内涵,“当时的风尚,时兴的风尚”,它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审美、创意、时兴、有人认同和追求。考生可以选取“时尚”的事物、生活、理念来“品味”,也可以把“时尚”作为广义的文化现象来“品味”。同时,要把握住题眼“品味”,写作的重点要放在“品味”两个字上面,“品味”就是“仔细体会,玩味”。最后,用好提示语,把握好材料的感情导向。如2009年高考江西卷的关于蔡铭超以高价拍下铜兽首的材料,考生就要全面地把握材料所含信息,体会命题的含意。材料中的信息要点有四:(1)国人强烈反对拍卖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2)佳士得拍卖行仍将其在巴黎拍卖;
(3)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文物,但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
(4)人们对此有种种议论。通过对信息的整合分析,就可以揣摩出命题人的意旨,就是要考生对文物造成流拍、称了国人之愿的蔡铭超的行为发表支持性、肯定性看法。只有把握了这个主旨,下笔才不会跑题,观点才不会偏离题意。试想,谁要是逆国人之愿去对蔡铭超发表批判性、否定性的观点,能得到公众的认可吗?
2.积累素材。贯穿整个复习过程,应坚持不懈做好的一项工作,就是强化素材的积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缺少丰厚的积累,考生是无法写出文质兼美、大气磅礴的文章的。考生应注意积累如下八个方面的素材:
(1)铺叙美好的亲情和友情的;(2)描摹美丽的景物和感人的场面的;(3)关注现实生活的热点的;(4)热爱有品位的文化艺术的;(5)省察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的;(6)历练人生观念、思想方法的;(7)了解前沿科学技术的发展的;(8)展望、预测美好的未来的。
同时考生还要明确素材积累的多种途径。如对“借”这一素材就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积累:
从课本: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2)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从生活:船要远航,离不开帆和桨,帆使船借助风力,桨使船产生动力。
从自然:
(1)紫藤萝和牵牛花,虽然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丽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2)月亮本来是不发光的,它借助太阳光才有了自己的阴晴圆缺。
从历史:
(1)诸葛亮巧借东风;
(2)萧规曹随。(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
从名人名言:如牛顿说:“我之所以比笛卡儿看得远些,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3.搭建结构。好多时候老师都对考生讲,高考时要带着“作文”进考场。这说的不是准备作弊,而是要求考生在进入考场前,心中要明白自己熟悉的文章结构。最基本的要掌握记叙文、议论文两种体裁常见的结构方式。如记叙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有:线索串珠式、时空贯穿式、画面组合式、穿插回放式和巧设悬念式。议论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有:并列式、总分式、层进式和对照式。有时考生不光要掌握这些大的框架结构,还要细化到每一个段落,如议论文的主体部分如何进行论述。好多考生只会用简单的观点(分论点)加材料来论证,缺乏分析,没有把观点和材料有机地连接到一起。这就要在平时做好建构,如下面的例子:
古人云“自古才子出寒门”。(论点)古今中外成才者,大多出自贫寒人家。范仲淹两岁丧父,幼时读书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司马光亦出身贫寒;明代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苏联伟大的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弟弟接济;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还供姐姐读┦椤„(列举论据)这都是幼时曾贫困而后来成为“才子”的非常之人。“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就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地成熟,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开出灿烂之花。由此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贫穷就要奋发图强,越是贫困越能激励人奋发上进,这又何尝不是一笔财富呢?(分析)
上面这则材料就做到了观点和材料的有机连接,对论据的分析和阐述使论点鲜明。
4.优化语言。语言要有文采,这是发展等级里的要求,“有文采”就是要求作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但并不是一篇文章中这几个要求都要具备,其实只要有一个亮点,就能使文章出彩。如引用名言警句,与历史名人的故事相配合,如果运用自如,恰到好处,也能显示出考生的语言功底,增强文章的厚重感和可信度。如2009年某安徽考生的高考作文《转弯之后,是个春天》的片断:
青山相伴,浊酒相随,菊花相依,归隐山林,自成乐趣,享受恬静幽雅的自然风光。陶渊明是一个成功者,他能无畏而平静地离去,释然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他走进青山绿水间,在竹篱茅屋下,秋菊小径上,自酌一杯淡酒,缓缓送入口中,享受那一份宁静,享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的静谧致远。或许,他真的属于自然,他热爱自然,喜爱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恬淡生活。他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品格,最终使他与仕途无缘,成就了他的文学梦,迎来了转过弯道之后的灿烂春天。
文中四次引用陶渊明的诗文名句,印证了陶渊明的成就,这些表现了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技巧,很有说服力和表现力。
5.打造亮点。高考作文不比平时作文,由于阅卷时间紧任务重,又因为考生的作文内容和形式往往雷同,阅卷老师一直处于疲惫状态,这就要求考生作文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这样分数就有可能上去了。那么如何打造亮点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1)以漂亮的卷面“迷住”阅卷老师的眼;(2)以闪亮的标题“煽起”阅卷老师的情;(3)以靓丽的“凤头”激起阅卷老师的阅读兴趣;(4)以优美的文笔打动阅卷老师的心;(5)以精彩的“豹尾”勾住阅卷老师的魂。
第3篇:高考应试策略
2012年高考应试策略
一、克服不良心态
高考有三拼,即拼实力、拼体力、拼心理。由于身体是客观的,实力是既成的,惟有心理是个变数,它甚至会严重影响到实力和体力。
1、偏急心态
考试时,有些学生为了抢时间,刚拿到试题,情绪急躁,没有审清题设条件,慌忙答题,这种心态称作偏急心态。
正确做法:拿到试题,先大致浏览一下,做到心中有数。每做一题,不要急于动手,先看清题设条件,挖掘隐晦信息。根据条件,设计出先求什么,后求什么,再求什么,使解题有顺序地进行。
2、犹豫心态
一接触到试题,好象有不少思路,但对每一种思路又感到模糊朦胧,不知如何是好,犹豫不定,迟迟不下笔,此谓犹豫心态。
正确做法:仔细分析题目,选取自己感到比较适合的思路,进行解答操作。
3、烦躁心态
经过几次的尝试,仍不得其解,心情烦躁不安,再尝试,再失败,烦躁更甚。这种烦躁心态,堵塞了思路,失去了灵感,妨碍了能力及水平的发挥。
正确做法:静下心,不急躁,将这个题目打上记号暂时放一下,继续做下面的题目。
4、固执心态
考试时,久攻不下的试题,又不愿意放弃,又不愿意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