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的论文
第1篇:创设情境论文
创设情境,让语文课“化蝶飞”
——浅谈情境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沧县杜生镇史楼中学王香菊
[摘要]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在阅读方面对学生提出了这样的一项目标: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可见,新课程标准把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提到了至关重要的位置。本文着重结合阅读和写作这两个方面的实例来探讨情境在中学语文教学对促成学生情感体验生成、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作用。
[关键词]情境情感体验审美移情教学效果
一、提出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在遗嘱中讲:“艺术就是感情。”①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②感情是教学艺术生命中流动的血液,没有贯注感情的教学就如同纸花一样,是艺术的赝品,是虚伪的,没有生命力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③教学首先要求教师的感情投入,具备一定程度的审美观念、情趣和能力。诚如古罗马诗人贺拉斯所言:“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同样,你自己得哭,才能在别人引起哭的反应。”④“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⑤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审美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材中文质兼美,诗情画意的散文、情景交融的诗歌、引人入胜的小说,其字里行间汩汩流淌着作者情感的清泉。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激起学生情感审美的内心体验,使其深有同感,产生心理和情感的共鸣,才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而这无疑要求教师要具有较高的美学修养,从课文内容出发,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搭起学生和教材、学生和作者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传之以情,以情激情,让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完成对教材的审美移情过程,从而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对教材文本的独特情感体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二、运用
那么,如何才能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激活课堂,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呢?本文拟结合自己的阅读教学实践来谈谈情境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在阅读教学方面,按新课的教学程序,我主要安排了以下几个情境教学的步骤。
(一)、导入情境 渲染气氛。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认为,教师对学生不仅具有主导作用,而且还有情感的感染作用。新课的导语设计起着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乃至情感的作用。那充满激情的带有特定情境预设的导语极易把学生引入将要学习的文本情境,使之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教学《散步》一课时,首先播放了阎维文演唱的《母亲》。当著名歌唱家阎维文饱含深情的歌声在耳畔响起时,师生们的心都被深深打动了,许多人的眼角都闪现着泪花,大家不约而同地都跟唱起来,课堂气氛马上活跃了起来,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如火炬,一下子就被点燃了。在执教《黄河颂》一课时,我激情满怀地作了如下导入:“同学们,你们看过黄河、到过黄河吗?从古至今,漫长的黄河沿岸留下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足迹,还有那带不走的千古吟咏和绝唱。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到的《黄河颂》,诗人更是独具匠心地把时代和历史的背景与黄河内在的精神底蕴紧密结合起来了,面对黄河,诗人唱出了抗战烽火连天时期的时代最强音: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你孕育了悠久灿烂的华夏文明;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母亲,你哺育了无数像你一样的炎黄子孙;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你代表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困苦危难之际,水深火热之时,是你的一声怒吼,唤起了华夏儿女抗争的不屈信念;是你的磅礴气势,延阻了日寇妄想迅速入侵的铁蹄。是你,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是你,让我们为自己身为炎黄子孙而骄傲自豪。”如此富有激情的语言渲染,极具感染力,很快就把学生的感情凝聚到诗人赞颂黄河这一热烈而深沉的特定情境中,为课堂教学做好了感情上的蓄势和铺垫。
(二)、演绎情境体会真情。新课标人教版的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较紧密,又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表演性,针对这样的课文,我便及时转换角色,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采取指导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在编和演中学、在学中编和演。而对一些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或者说学生没有过课文中提供的类似情感体验的课文,我则是旁征博引,采用讲故事、谈体会的形式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促进其情感体验的形成。如教《变色龙》一文,我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分角色朗读,从而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心理,在分角色朗读结束后,又分别让他们及其他同学对他们所扮演的人物进行评价。这样一来,学生对奥楚蔑洛夫的见风使舵、反复无常、趋炎附势就有了深刻的印象。在教《范进中举》一文时,我让学生按合作小组进行了课本剧表演,然后由评委亮分,点评,再组织大家讨论“范进中举后为何会发疯?这一事件有没有典型意义?范进中举前后众人为何态度迥异?”,就自然水到渠成了。在教《卜算子/咏梅》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为词作配上插图,在配图的过程中,学生对“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傲霜斗雪、凌寒怒放的梅花形象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样的课上下来,不仅契合了新课标的要求,而且收到了比预期的还要好的教学效果。
(三)、回放情境深化体验。在学生获得对课文中的人和事的初步情感体验的基础上,从教学的三个维度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出发,我及时地组织学生回顾课文情境,采取谈感受、说体会的方式来深化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使其能从课文中获得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有益看法和启示。如在教学《丑小鸭》这篇童话的时候,在充分挖掘了推动丑小鸭不断流浪不断奋斗直至成功的情感和心理的内驱因素、学生对丑小鸭及其心灵的奋斗史有了初步的情感体验后,我及时而又巧妙地为学生和丑小鸭之间搭建了一个对话交流的平台:以“丑小鸭,我想对你说______”为题,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的感受和体会。我话音刚落,学生的手就齐刷刷地举起了一大片。我面带微笑地示意学生一一发言,并在学生发言的间隙不失时机地加上一两句自己的点评,在这样的特定情境中,学生也不时为他人精彩的发言而自发鼓掌,在轻松愉快的师生互动气氛中,学生对课文的情感体验又进一步地深化了。
三、结语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⑥情境教学法充分调动、挖掘和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用于漪老前辈的话来说就是:“传之以情,以情激情”⑦,在这样一个情感的互动和体验过程中,完成对课文的情感审美和情感接受,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
诚然,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尝试和运用,但情境的设计还得从教材和新课标的角度出发,从学生角度去考虑,以课堂效果为准绳,做到因文而异、因生而异,既重形式,更重实效。而这,正是需要我们努力去探索和研究并把其成果上升到理论和教学规律高度的工作。
参考文献:
①转引自 中国艺术网《荀派艺术》 作者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周志强
②《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第377页
③转引自 中国艺术网《荀派艺术》 作者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周志强
④贺拉斯《诗艺》 杨周翰 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⑤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转引自国学网《集部·文心雕龙知音第四十八 》
⑥转引自芜糊教育信息网《应重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作者林良义
⑦转引自三槐居语文网《让课堂充满激情》作者谢鹏英
第2篇:关于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的论文1500字
关于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的论文1500字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而学习积极性又是学习动机伴隨学习兴趣形成的,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各种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使学生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以下是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
一、用故事创设情境。这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看到数学也是一门有趣的学科。
例如:在讲“平面直角坐标”之前,讲一个笛卡儿发明直角坐标系的故事:数学家笛卡儿潜心研究能否用代数中的计算来代替几何中的证明时,有一天,在梦境中他用钥匙打开了数学宫殿的大门,遍地的珠之光彩夺目。他看见窗框角上有一只蜘蛛正忙着织网,顺着吐出的丝在空中飘动。一个念头闪过脑际:眼前这一条条的经线和纬线不正是全力研究的直线和曲线吗?惊醒后,灵感的阶段终于来了,那只蜘蛛的位置不是可以由它到窗框两边的距离来确定吗?蜘蛛在爬行过程中结下的网不正是说明直线和曲线可以由点的运动而产生吗?由此,笛卡儿发明了直角坐标系,解析几何诞生了。
二、用新颖而又有趣的事例,生动而又富有感情的讲述创设情境。教师一上课,不直接板书课题,而以充沛而丰富的思想感情,用有趣而富有思考的问题,用精湛而富有魅力的谈话,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产生直接的内驱力。
在讲幂的'运算之前,讲芝麻与太阳的质量:一粒芝麻的质量不到克,它与太阳的质量简直是不能相比的。但是,如果把一粒芝麻作为第一代播种下去,收获的芝麻作为第二代,把第二代再播种下去……,如果播种下的芝麻全部能发芽,成长,这样一直到第十三代,芝麻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5倍!这是一个惊人的增长,学生求知的欲望。这时就可以顺势导入幂的运算。
三、用数字实验创设情境。根据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可把抽象的理论直观化,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且能使学生在观察、分析的过程中茅塞顿开,情绪倍增,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在讲授“证明”时,拿出一条长长的纸带,把一头反面刷上浆糊与另一头的正面粘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大圈圈,问学生:把这个纸圈沿着纸带中心线剪开,会得到什麽结果?学生说会变成两个纸圈。教师拿起剪刀沿中心线剪开,学生个个睁大眼睛:并没有得到两个纸圈。这说明在数学上单凭想当然是靠不住的,从而引出推理和下结论须步步有据。
四、联系旧知识,创设情境。教师在复习与新课有关旧知识的过程中,以旧引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
在讲“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时,先让学生画任意的凸四边形,把各边中点依次连结起来,当学生发现这些图形都是平形四边形时,会感到惊讶和疑问,从而引出课题。
五、利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情境。对于实际问题,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的亲身经历过。所以当老师提出这些问题时,他们跃跃欲试,想学以致用。这能起到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在讲“正多边形和园”时,指出正多边形有无数种,那些正多边形可以用来设计铺地的美术瓷砖?因为周角等于3600,所以用正多边形既无空隙又不重叠地铺满地面的条件是:围绕每一公共顶点P的各角之和等于3600,通过计算得出:用一种规格的瓷砖铺地,只能使用正三角形,正方形和正六边形三种。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创造出适合学生思想实际,内容健康有益,紧紧围绕教学中心而又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同时,要使学生在情景交融之中愉快地探索,深刻地理解,牢固地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第3篇:创设情境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学过程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教是通过学而起作用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落实素质教育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中学物理教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在多年的探索中得出了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些具体措施,供各位同行参考。
一、创设问题情境,唤起求知欲
在讲授内容之前,通过演示实验、讲史料、生动的举例和类比、提出富有启发性或联系实际的问题等,可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对激发学习动机,唤起求知欲等都是十分有益的。如在讲重力之前引出“飞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等,这样的引入直接,能迅速激发学生兴趣。在讲动量定理时,提出茶杯从高处落到不同的地面上会不会摔碎?这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引起学生思考,且能根据各自已有的生活经验作出多种回答,尽管他们的回答是不全面的,但给新知识的讲授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二、创设探索情境,增强学习信心
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按照前人对知识的探索过程来安排的,讲授这些内容时,不能只着意传授知识,更应侧重于介绍知识的探求过程,为学生
第4篇:历史课堂教学如何创设情境
历史课堂教学如何创设情境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必须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机械地套用他人的方法,脱离实际的情境创设,不仅无益于教学,反而会阻碍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历史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班级特点、教师本人素质,选择创设情境的途径。
创设情境的形式一般有:
1、运用语言与情感等,创设氛围
在历史课堂教学这个“大舞台”上,历史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与学生(演员)共演一场戏。教师的功夫在于教师的教学艺术,为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创设一个轻松、活跃、意境生情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沐浴在情感艺术的享受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语言就是最普遍、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可能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教学语言的随意性与教学语言的技巧性的作用必然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重视语言的魅力,重视语言与其他教学手段的配合,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礼,以真挚、饱满的情感,生动地描述千变万化的历史故事,把历史本身的魅力,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那么,必
第5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思考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思考
广西北海一中 王金梅
提要: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中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课堂中的教学情境无疑是其中最能调动学生兴趣的手段。在不断教学实践中,思考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与方法,从而总结一些有效的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化学 教学情境 创设
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地的创设是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根据教学内容考虑三维教学目标、学生特征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与利用,而且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成构的情境创设。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化学教材本身理性重于情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创设情境时要充分体现趣味性,体现化学的魅力,来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课堂教学时,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触及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激发思维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状态中,从而激活思维。
一、创设情境的一般原则
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日常生活的现象,或以长期形
第6篇:有效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
有效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何谓有效的教学情境呢?我认为“有效”应该指情境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实效性。即:情境安排科学、合理,并不是为有情境而创设情境,有其实在的意义。有效的教学情境应当如增力剂一样,使学生身心愉悦且为之入迷,在课堂中表现得精神焕发,充满乐趣。一个好的数学教师应该像一个好的导演一样,在课中创设有效的情境,从而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使学生在“乐”中发展语言能力。针对本次主题式对话话题简单谈谈我的想法:
一、创造性使用教材是前提。
教材是学校课程最重要和最直接的育人载体。现行的数学教材又作了一定的修正:形式上活泼可爱,图文清晰精美,内容总量上进一步删减降低了难度;教材不仅在内容选择上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具有时代感且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加强了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教材的修正体现了教改精神,那么,作为新课改下的一线教师就更应应承课改思想,脱离“依纲依本”的思想,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导下,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在钻研教材时,我们应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对教材的组织、
第7篇:英语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英语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一、什么是情境教学?
情境是“情”和“境”的统一。情境教学就是根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彩的情景和氛围,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引导他们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英语中的情境是指一种生活场面。在英语教学中,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逐渐养成用英语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英语课上为什要运用情境教学法?
小学生年龄小,兴趣不稳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交际的情境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柠梅瘦身怎么样使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正如美国阶梯英语老总所说:“让孩子们浸泡在英语的氛围中,没有学不好英语的。”实施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师生互动中主动地接受和领会教材中提供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激发兴趣,激活教学活动,以趣促学,收到英语课堂教学的高效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
第8篇:创设问题情境 优化课堂教学
创设问题情境 优化课堂教学
内容提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要精心选择教学材料,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就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最终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主体题:创设 情境 优化 教学
发现和提出问题是从事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前提。问题教学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明确问题、阐述问题、组织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要根据反馈信息,不断调控教学程序,优化课堂教学。
一、精心选择教学材料,为问题情境创设基础
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当有充分、丰富的课堂教学材料做铺垫,使学生在思维在广度、深度上有一个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和余地。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精心筛选材料,紧扣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围绕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而又应有所拓展和延伸。例如,在讲授“北非”内容时,为了创设“北非经济发达的国家”这一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思考“非洲经济落后,为什么埃及经济却很发达?”这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