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书简》教案(北师大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第1篇:《狱中书简》教案(北师大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与作者有关的文学常识,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结合时代背景,通过初读读内容,精读品语,朗读悟情感三个环节来理解主旨,品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与赞美,逆境之中也要坚强与乐观,体会自己生活中生命的含义。
【学习重点】
理解主旨,品味文中富有感情的句子和段落,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态度,理解作者用“美丽的生命去诠释生命的美丽”。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为什么不写自己在狱中生活的艰苦、自己的斗志,而是满怀喜悦的描述自然美景呢?
【学法指导】
1.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概括大意,把握主旨。
2.品读赏析优美句子
方法与技巧:
(1)从用词修饰语方面赏析(2)从描写的角度视觉、听觉等方面赏析(3)从修辞角度赏析(4)从表现手法借物抒情、烘托映衬、动静结合等方面赏析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字词注音
信笺()飒飒()奄奄()一息霹雳()
小心翼翼()鸫()鸟踱()步头晕目眩()
万籁()俱寂阴霾()鸣啭()蓦()然
2.词语解释
亭亭玉立:
扶疏:
肃穆:
奄奄一息:
万籁俱寂:
阴霾:
不可思议:
3.走进作者
罗莎卢森堡(1871年-1919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著名政治活动家和理论家,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左派领袖。曾多次被捕,在狱中以“尤里乌斯”为笔名,写出小册子《社会民主党的危机》。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后出狱,旋即投身战斗,并从事建立德国共产党工作。列宁称她是“世界无产阶级国际的优秀人物”“国际社会主义的永垂不朽的领袖”。
4.了解背景
罗莎卢森堡是一位巾帼英雄,是西方的秋瑾。她不仅有一股英侠之气,而且满腹才华、文采斐然。她多次入狱,却不沉沦,笔耕不辍,写下了既充满革命激情又体现普遍人类情怀的《狱中书简》。
5.读过本文后,你是否有疑惑?若有,请写在下面。
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概括内容课文写了哪几件事?从文中找出标志性语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朗读课文,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感。文章的基调往往跟文中较大量出现的词语有密切关系,请指出课文中的这类词语。
三、品读探究
1.阅读最后一段,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它要压倒雷声,唱亮昏暗”是鸟的感觉还是人的感觉?作者失去人身自由,为什么没有阴郁的感觉?
(2)“夜莺的歌声,像灿烂的银光,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可以这样形容?
2.在文中进一步找出能表现“生命沉醉”的美好感觉和赞美生命力的相关重要语句,加以赏析。
如:
赏析:
四、课堂检测
具体见《助学》学习测评部分
五、拓展延伸
1.积累名言
2、.请写出罗莎卢森堡给你的感想。
3.以“生命”为开头,写一段话,展示你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赵启虎
第2篇:《狱中书简》教案(北师大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罗莎卢森堡的知识。
2、理解作者用“美丽的生命去诠释生命的美丽”。
3、学习革命烈士热爱生活、充满爱心的高尚情操。
【作者简介】
罗莎卢森堡(1871年--1919年)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史上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理论家和革命家,她把一生献给了社会主义事业。在反对修正主义、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暴风雨中,她始终英勇斗争,不畏强暴,显示了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认准字音,掌握词义。
亭亭玉立信笺()飒飒()奄奄一息
小心翼翼鸫()鸟踱步()头晕目眩
万籁俱寂阴霾()鸣啭()不可思议
【讲解】
1.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件事情?
讲述拯救孔雀蝶的故事。
描述白杨花絮飘飞的景象。
回忆暴风雨中夜莺歌唱的画面。
2.课文描述了花鸟虫木的生命现象,尤其是夜莺啼唱一段,寄寓、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生命、生活和自由的美好感觉、热烈向往和热情赞美,尤其表现出女革命家的激情、坚贞、优美、精致的感情品质,身处逆境却充满乐观、信念坚定、情趣美好、热爱爱众生的高尚情怀。
3.作者笔下的动植物有什么特点?
有顽强的生命力。
4.作者身陷囹圄,为何却有闲情逸致来描写那么多的植物和动物?
表现了作者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它要压倒雷声,唱亮昏暗”,“像一道灿烂的银光”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这样描写?
前者拟人,在于表现人的感觉,表现革命者蔑视黑暗的高贵精神、压倒黑暗的自豪气概、自由必胜的坚定信念。
后者为比喻和通感,在黑暗背景下转化为视觉,对比更鲜明,更表现出清脆亮丽的莺啼,更突出所寄寓的革命者精神气概的灿烂夺目。
6.课文有没有写到失去自由的阴郁气氛?最后一段是否给人阴郁的感觉。为什么?
有四处写到阴郁的气氛,但全文并未给人阴郁之感。一是随后很快被愉快基调淹没。二是正由此反衬,突出了生命的激情、鲜活亮丽的生命力对这阴郁的战胜压倒。;特别是最后一段,激荡着作者蔑视压倒搏击黑暗的自豪无畏的情感,是理想的光华,是全文的高潮。
7.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有何深刻含义?
表达了作者勇敢面对即将到来的灾难的豪情和革命必胜的信念。
8.文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品质?
革命乐观主义和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以及崇高伟大的革命理想。
9.作者写出这样令人意外的文字,对我们有何启发?
无论怎样艰难的处境都要勇敢乐观地去面对。
第3篇:《狱中书简》教案(北师大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狱中书简
罗莎.卢森堡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罗莎.卢森堡的知识,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结合时代背景,读懂课文,明确其主旨。
3、学习革命烈士热爱生活、充满爱心的高尚情操,培育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用“美丽的生命去诠释生命的美丽”。
2、学习革命烈士热爱生活、充满爱心的高尚情操。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不写自己在狱中生活的艰苦、自己的斗志,而是满怀喜悦的描述自然美景呢?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法
[教学时数]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革命故事激趣引题:
二、作者简介:罗莎卢森堡(1871年--1919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著名政治活动家和理论家,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左派领袖。
三、教师领读、学生朗读课文,掌握下列字词:
亭亭玉立信笺()飒飒()奄奄一息
小心翼翼鸫()鸟踱步()头晕目眩
万籁俱寂阴霾()鸣啭()不可思议
四、讨论下列问题:
(1)课文描述的花、鸟、虫、木的生命现象,尤其是夜莺啼唱一段,寄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课文有无写到
第4篇:《狱中书简》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八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1.把握作者描写景物的特点,把握描述的顺序
2.学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理解文章的主题,体会描述之中作者所蕴涵的情感
3.体会女革命者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
1.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体会描述之中作者所蕴涵的情感
2.体会女革命者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
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理解文章的主题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教学步骤:
课前预习方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信笺()飒飒()仲夏()奄奄一息()战栗()
鸫鸟()哑然失笑()踱来踱去()绽裂()
晦暗()阴霾()均匀()如痴如醉()蓦然()
令人目眩()万籁俱寂()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语:
隐约()茂盛()沉醉()嘹亮()神奇()
散播()晦暗()烘托()
3、解释下列词语:
奄奄一息:
哑然失笑:
绽裂:
目眩:
万籁俱寂:
阴霾:
蓦然:
如痴如醉:
4、本文的文体是一封信,是(人物)写给(人物)的信猜一猜他们之间是关系
5、阅读全文后,文章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
参考答案:
1、jiān;sā;zhòng;yǎn;lì;dōng;yǎ;duó;zhàn;xu
第5篇:《狱中书简》教案
《狱中书简》教案
《狱中书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把握作者描写景物的特点,把握描述的顺序
2.学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理解文章的主题,体会描述之中作者所蕴涵的情感
3.体会女革命者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
1.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体会描述之中作者所蕴涵的情感
2.体会女革命者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
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理解文章的主题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教学步骤:
课前预习方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信笺( ) 飒飒( ) 仲夏( ) 奄奄一息( ) 战栗( )
鸫鸟( ) 哑然失笑( ) 踱来踱去( ) 绽裂( )
晦暗( ) 阴霾( ) 均匀( ) 如痴如醉( ) 蓦然( )
令人目眩( ) 万籁俱寂(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语:
隐约( ) 茂盛( ) 沉醉( ) 嘹亮( ) 神奇( )
散播( ) 晦暗( ) 烘托( )
3、解释下列词语:
奄奄一息:
哑然失笑:
绽裂:
目眩:
万籁俱寂:
阴霾:
蓦然:
如痴如醉:
4、本文的文体是一封信,是 (人物)写给 (人物)的信猜一猜他们之间是 关系
5、阅读全文后,文章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