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塾(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2023-02-23 08:02:10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闺塾(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课文的情节及人物。

2、分析人物性格及其形成原因。

二、能力目标:

1、品味语言、揣摩情景。

2、培养欣赏古代戏曲语言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了解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扭曲和伤害。

2、体会杜丽娘、春香追求个性解放的反抗精神。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戏曲的能力。牐

二、难点:从语言中揣摩人物性格,从人物性格中探索社会根源。

教学手段:

1、注重诵读,在诵读中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形象。

2、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阅读兴趣,适当拓展文章内容。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牐犚弧⒌既耄

牐1、利用多媒体播放昆曲《游园》选段,引入课文。

牐牎棒燎樗看道聪型ピ海摇漾春如线,”这是杜丽娘第一次踏进自家后花园时,看到眼前的“好天气”而叹出的一句词,唱腔婉转动人、曼妙悠然,“烂漫春光下,步步美人归,”让我们跟随这位美人的步伐踏进如诗如梦的《牡丹亭》。

牐2、让学生上网了解作者汤显祖简介及全剧剧情。

牐牎赌档ねぁ肥粲诿鞔传奇,在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作者汤显祖也是一个传奇人物,这个故事既曲折离奇又充满了浪漫色彩,吸引了许多文学爱好者,这里有一个网站,介绍了《牡丹亭》的全剧剧情以及作者汤显祖,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演示:http://www.kunqu.net/o_mdt.htm

二、研习新课:

1、进入新课,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归纳文章内容。

2、以小组为单位诵读精彩片段。(分角色朗读更能让学生仔细体味人物性格,同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牐

3、点读精彩片段〔自由朗读后,让个别学生表演朗读精彩片段,一来可以检查预习效果;二来让学生体验戏曲的妙处。〕

4、研讨剧中人物的角色定位:〔在给角色定位时,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并模仿人物有特点的台词〕

5、给出讨论题:

牐牐1)后来有人将这出戏改名为《春香闹学》,很明显其主角就是春香,大家认为这一场戏到底是在写谁?

牐→明写春香,暗写杜丽娘(要求学生举例说明)

(这一问题的落脚点应在杜丽娘的变化上,文章写春香、写陈最良、写闹学,都是为了写杜丽娘那微妙的心理变化,这才有后面那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要在探讨中让学生领悟到这一点。)

牐牐2)使杜丽娘发生变化的催化剂是那个不为人知的花园,为什么她连自家有后花园都不知道?(引导学生找根源,找人物悲剧的源头。)

牐牐3)杜丽娘在文章最后叹出“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这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丽娘?

牐牐ㄈ醚生自由发挥,去揣摩杜丽娘的心思,去理解一个长期受着束缚的女子的心怀,去感受人在受到压抑而需要奔放时的蠢蠢欲动。)

牐犎、知识拓展:

1、欣赏昆曲《游园》选段。

2、学唱此段,感受心灵的放飞。

3、自由畅想,体味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人性的复苏。

4、介绍几个有关的网站,方便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二十世纪《牡丹亭》研究概述》:http://www.6art.net/2004/6-24/1289.shtml

《姹紫嫣红牡丹亭》:http://www.51ks.com/htm/book/383/

“国学网”:http://www.guoxue.com/xqyj/xqyj.htm

京剧艺术:http://www.jingjuok.com/liyuan/plays/kunqu/mudanting.htm

第2篇:闺塾(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姓名:朱小剑电子邮箱:meijiangu001@sohu.com

学校:汕尾市城区田家炳中学

【知识指要】

1.字词正音:

窈窕(yǎotiáo)净几(jī)明窗淑(shú)女闺(guī)门薛涛笺(jiān)

美女簪(zān)花砚(yàn)台偌(ruò)多嫉妒(jídù)

2.词语补注:

①窈窕:女子文静美好。

②净几:干净的茶几。几:小桌子。

③淑女:温和善良的女子。

④闺门:女子居住的女室。

⑤嫉妒:对超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同忌妒。

⑥偌多:这么多。偌:这么、那么。

⑦簪花:把花插在头发上。簪:插在头发上。

3.资料检索:

①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字义仍,号若士。江西临川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任南京太常博士、詹事府主簿、礼部祠祭司主事,与顾宪成等东林党人过往甚密。十九年因抨击朝政,被贬为广东徐闻县典史。二十一年被任命为浙江遂昌知县,任职5年。二十六年眼看横行不法的税监到来,他在北京述职后径直返回故里。晚年以茧翁为号。汤显祖的思想比较复杂矛盾,他视科举为唯一出路,同时又对科举、八股文字表示厌弃;30岁时潜心佛学,企图在宗教中寻求人生的意义,同时又讥笑服食丹药的迷信者和嘲讽佛学的轮回说教。他思想中不同的侧面,都在他的戏曲创作中得到反映。但是,汤显祖以思想家李贽为友,强烈地反封建思想占据主导地位。汤显祖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牡丹亭》则是他的代表作。

汤显祖以他的《牡丹亭》等剧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的戏曲家。在明代300年的剧坛上,没有一个戏曲家像他那样受到后人的敬仰。汤显祖以自己的浪漫主义艺术珍品,代表了明代戏曲创作的最高峰。其诗集、尺牍、戏曲作品,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汤显祖集》,最为完善。

②《牡丹亭》直接提出“情”作为创作的根本,并有意地把“情”与“理”对立了起来,他说:“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非情之所必有邪。”(《牡丹亭记题词》)这个“情”没有局限于男女爱情,《牡丹亭》所以比《西厢记》进了一步,就在于它虽以还魂的爱情故事为内容,却深刻地折射出当时整个社会在要求变易的时代心声。《牡丹亭》主题并不单纯是爱情,杜丽娘不只是为柳生而还魂再世的,它所不自觉地呈现出来的,是当时整个社会对一个春天新时代到来的自由期望和憧憬。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蔗外烟丝醉软,牡丹虽好,春归怎占先。……

这是多么美好的充满希望的时节!整个剧本文词华丽,充满喜剧氛围。这个爱情故事之所以成为当时浪漫思潮的最强音,正在于它呼唤一个个性解放的近代世界的到来。并且呼喊得那么高昂,甚至逸出中国传统理性主义传统,真人荒唐地死而复活(其他情节都又合常情)竟成了剧本主线。本章第一节中讲的世态人情、市民文艺的粗俗根苗,在这里最终上升为典雅骀荡的浪漫之花。它们以不同形式反映了明中叶以来巨大变动着的社会动向、氛围和意绪。(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③元明时期,我国的戏曲声腔在不断的丰富和创新中形成了四大派系: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

海盐腔产生于浙江海盐,形成于元末,明朝风靡一时。海盐腔的特点是在搬演戏文时用锣、鼓、板等打击乐伴奏,清唱时则纯用板,不用弦乐伴奏;曲调典雅,较昆山腔高犷。

余姚腔产生于浙江余姚,嘉靖年间在常州、镇江、扬州、徐州和安徽池州、太平一带广为流传,主要活跃于民间。演唱时,仅用鼓板和打击乐伴奏。

弋阳腔产生于江西弋阳,形成于元末明初,嘉靖年间已经流行于南北。弋阳腔的特点,汤显祖曾说:“江以西则弋阳,其节以鼓,其调喧。”弋阳腔是由一人独唱、众人帮腔。声腔抑扬顿挫,慷慨激昂,其曲文还可加“滚唱”,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弋阳腔演唱时不用乐器,只用金、鼓、铙、钹等按节拍,风格粗犷、豪放、刚健、质朴。

昆山腔原为流行于吴中苏州一带的一种清唱曲,据说为元人顾坚所创,到嘉靖、隆庆年间,经过以魏良辅为首的-批民间表演艺术家的改造而形成一种新型声腔。昆山腔轻圆舒缓、清柔宛转。徐渭《南词叙录》曾说它“流丽悠远”。演唱时,昆山腔最讲求“转喉押调”,“字正腔圆”,要唱出“曲情理趣”。伴奏有笛、管、笙、琵琶等乐器,还用鼓板按节拍。

④图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梅保玖父子饰演的杜丽娘和春香。

【课文导学】

1.学习重点:

要准确理解文中的三个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

杜丽娘是官宦小姐,大家闺秀,一方面表现得高贵矜执,另一方面亦不乏其顽皮任性。所以,她对塾师陈最良貌似恭而心有怨,对春香却看似怒而实为喜。从一开始就不理会春香的胡闹,实际上就等于是默许。直到后来春香夺了老师的荆条,她觉得事情闹大了,这才出面干预。但看似声色俱厉,实则不痛不痒,却瞒过了老师。待老师一走,就立即与春香说笑起来。因此,不妨说,杜丽娘其实也在“闹学”,而且闹得更厉害、更高明。只是由于身份的缘故,她闹得比较含蓄罢了。

春香是小姐身边的丫环,并陪伴小姐读书,直率淳朴、天真可爱、机智泼辣的小姑娘。对小姐自是体贴关心,更重要的还在于深知小姐内心所知所想,因而在小姐面前比较随意放肆,并无拘束之感。而对塾师陈最良则深为不满,凡小姐不便言行之处则代为反抗,因而屡屡和陈先生发生冲突,但又均因有小姐保护而未作追究。

塾师陈最良是一个读了不少诗书但眼下却落到绝粮断炊地步的腐儒,受主公之托尽心用儒家的一些诗教传统教育小姐,维恐有半点差错,迂腐、冷漠,因而常与小姐和丫环发生矛盾。但又顾及师道尊严和宾客身份并不过于计较。

2.结构层次:

作者写此出意在为后文的《游园》《惊梦》作铺垫,是杜丽娘春心萌动的前奏。因而作者将其放在传统诗教(即“思无邪”)的环境中出场,极力刻划青春少女杜丽娘与诗教传统之间的格格不入,既表现出人物的自然天性,又为下文张本。其结构如图:

情节:讲诗模字责打

 

焦点闹

人物:陈最良春香杜丽娘

3.写作特点:

①利用多种矛盾冲突刻划人物。《闺塾》一场,设置了几组不同性质的矛盾--书房内外景色气氛的矛盾、淘气的春香与迂腐的陈最良之间的矛盾、杜丽娘平静的外表和激动的内心之间的矛盾等等。几组矛盾在情节上聚焦,便出现了所谓的“闹学”。环绕着讲解诗书这一筋节,丫头搅闹,塾师胡闹,春光喧闹,这一切,又促使杜丽娘内心腾闹。剧中人物七情生动之微,就从筋节髓窍之中婉曲地传出。

②戏文风趣幽默,对白口语化、生活化。“是了,不是昨日是前日,不是今年是去年,俺衙内关着个斑鸠儿,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这是丫环春香故意绕舌利用谐言双关打差。《关雎》中有“在河之洲”句,聪明的春香便将正谐言为“在何知州”,并虚构了一个小姐放鸟高飞的故事。意在调侃陈最良的依注解书,以博一笑;亦有隐笑小姐心不在焉、思春出窍之意。

4.难点点拨:

关于“思无邪”:孔子在《论语》论《诗经》一书,代表着儒家学派的诗学观念和审美价值取向。《论语》论《诗》凡18次,“思无邪”是孔子对《诗经》的总体评价。《论语为政》载,“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原为语助词,无实际意义。但后人亦多释之为“思想”或“意思”之“思”。“邪”,《广韵》云:“不正也。”《正韵》云:“奸思也,佞也。”“思无邪”,出自《诗鲁颂驷》:“思无邪,思马斯徂。”孔子引以论《诗三百》之主旨。故一般认为,若以“思”为语助词,恐不合孔子之意。朱熹《论语集注》云:“凡诗之言,善者可以感发人之善心,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其用归于使人得其惰性之正而已。”又引程子语曰:“思无邪,诚也。”何宴《论语集解》亦谓之“归于正”者。这都说明“思无邪”之旨,当指《诗》之思想内容、语言音调的中和之美而论,并非专指思想性。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合乎礼义,要求思想纯正;二是中正和平,强调“文质彬彬”。“思无邪”是中国儒家的诗教传统,正如此将《关雎》解为咏“后妃之德”“风之始”,即对女子而言要中规中距,谨守妇道。

【同步导练】

课内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1-5题:

(旦)先生万福。(贴)先生少怪!(末)凡为女子,鸡初鸣,咸盥漱栉笄,问安于父母;日出之后,各供其事。如今女学生以读书为事,须要早起!(旦)以后不敢了。(贴)知道了。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末)昨日上的《毛诗》可温习?(旦)温习了,则待讲解。(未)你念来.(旦念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末)听讲:“关关雎鸠”,“雎鸠”是个鸟;“关关”鸟声也:(贴)怎样声儿?(末作鸠声。贴学鸠声诨介)(末)此鸟性子幽静,在河之洲。(贴)是了:不是昨日是前日,不是今年是去年,俺衙内关着个斑鸠儿,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末)胡说!这是兴。(贴)兴个甚的那?(末)兴者,起也。起那下头。“窈窕淑女”,是幽闲女子;有那等君子,好好的来求他。(贴)为甚好好的求他?(末)多嘴!(旦)师父,依注解书,学生自会,但把《诗经》大意敷演一番。(末)

【仙吕过曲】【掉角儿】论六经《诗经》最葩,闺门内许多风雅。有指证,姜螈产哇;不嫉妒,后妃贤达。更有那咏鸡鸣、伤燕羽、泣江皋、思汉广,洗净铅华,有风有化,宜室宜家。(旦)这经文偌多!(末)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没多些,只“无邪”两字付与儿家。

(末)书讲了,春香取文房四宝来模字。(贴下,取上)纸、笔、墨、砚在此。(末)这甚么墨?(旦)丫头错拿了,这是螺子黛,画眉的。(末)这甚么笔?(旦笑介)这便是画眉细笔:(末)俺从不曾见,拿去,拿去.这是甚么纸?(旦)薛涛笺。(末)拿去,拿去!只拿那蔡伦造的来。这是甚么砚?是一个是两个?(旦)鸳鸯砚。(末)许多眼?(旦)泪眼。(末)哭甚么子,一发换了来。(贴背介)好个标老儿!待换去。(下,挨上)这可好?(末看介)着!(旦)学生自会临书,春香还劳把笔。(末)看你临!

1.下列文化知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万福”,古时学生向老师行礼请安,多口称“万福”。

B.“六经”,亦称“六艺”,即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著作。

C.“文房四宝”,指纸、笔、墨、砚四项读书写字的基本用具。

D.“诗三百”,即指《诗经》,因其共305篇故名。

(答案:A。“万福”是古代女子行礼请安时的口语。)

2.下列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待讲解”:只等老师讲授分析。

B.“兴者,起也。起那下头”:兴,就是开头,引起下文。

C.“没多些”:没有别的。

D.“好个标老儿”:真是一个好老人家。

(答案:D。“标老儿”即土老儿,意指不知趣的人。)

3.下列成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洗净铅华:指女子喜爱梳妆打扮,不落俗套。

B.宜室宜家:指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之意。

C.一言以蔽之:一句话概括、总的来说。

D.敷演大意:随便讲解基本意思。

(答案:C。A“洗净铅华”是指女子不爱梳妆打扮。B“宜室宜家”是指夫妇和睦。D“敷演大意”意指把主要意识阐述出来。)

4.对下列语句的语言特点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利用“在河之洲”的谐音,有意打差调笑;

B.“(贴)为甚好好的求他?”:此为明知故问,使塾师不得回避爱情这一敏感话题。

C.“(旦)这经文偌多!”:一句轻叹,已表现出小姐在学习上的畏难情绪。

D.“(旦)丫头错拿了,这是螺子黛,画眉的”:其实春香是有意拿错,以戏弄先生调笑小姐。

(答案:C。叹经文之多意在表达对种种迂腐诗教的不满,并非学习上的畏难。)

5.下列人物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陈最良是一位精通儒家经典博学多才的私塾先生。

B.杜丽娘悟性虽高,但学习有欠认真。

C.春香做事粗心大意,不太认真负责。

D.春香身为丫环,为人活泼调皮任性,对小姐的多情爱美充满同情,对先生的死板迂腐充满反感。

(答案:D。A陈最良还谈不上“精通”和“博学多才”,他对儒家经典的理解拘泥迂腐,对年轻女子的爱美多情了无感觉。B杜丽娘不是学习不认真,而是对儒家的诗教有反感,不愿循规蹈矩地学。C春香拿错文房四宝乃有意为之。)

课外扩展阅读

阅读《牡丹亭游园》完成6-9题(12分,每小题3分)

[商调引子][绕池游](旦上)梦回莺转,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贴)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乌夜啼](旦)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贴)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栏。(旦)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贴)已分付催花莺燕借春看。(旦)春香,可曾叫人扫除花径?(贴)分付了。(旦)取镜台衣服来。(贴取镜台衣服上)“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镜台衣服在此。(旦)好天气也!

[仙吕过曲][步步娇](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行介)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贴)今日穿插的好。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贴)早茶时了,请行。(行介)你看: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旦)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贴)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

[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茶縻处烟丝醉软。春香呵,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贴)成对儿莺燕呵。(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溜的圆。

(旦)去罢。(贴)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也。(旦)提他怎的。(行介)

[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作到介)(贴)开我西阁门,展我东阁床。瓶插映山紫,炉添沉水香。小姐,你歇息片时,俺瞧老夫人去也。(下)

6.下列词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乱煞年光遍”:意谓使人眼花潦乱、令人讨厌的春光到处都是。

B.“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形容空虚、寂寞、无聊、苦闷的心情。

C.“朝飞暮卷,云霞翠轩”:概括地描绘春天景色变化万千令人目不暇接。

D.“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牡丹花开太迟,难作春花之首,喻自己的青春被耽误。

(答案:A。没有令人讨厌的意识.)

7.对下列曲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此系春香所唱,她也看出了小姐的无精打采,真是旁观者清,杜小姐懒于添香,不愿刺绣,原因是“关情”。

B.“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明写春景,暗写春情。作者巧妙地利用“晴丝”与“情思二的谐音,将春情寓于春景之中。

C.”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是写小姐的的羞涩、娇美之态,反映出深闺名媛”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复杂心理。

D.”恰三春好处无人见“,是写大好春天风光之美却无人发现欣赏。

(答案:D。参看前后文可知,”三春好处“在此实喻指自己的青春美貌和情思。)

8.下面对杜丽娘游园心理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刚开始杜丽娘在春和日丽之中,伫立在小庭深院,心神不定,感到”闷无端“。

B.一番装扮之后,她为即将来临的欢乐感到兴奋,却又带着几分初出闺房的羞怯;她热切地向往新的生活,却又有所顾忌。因而言”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C.走入园中后,则感到自己正当青春妙龄,花容月貌赛过了春景又心花怒放。

D.忽然传来了”生生燕语“、”呖呖莺歌“,杜丽娘情绪一落千丈,人的顾影自怜和鸟儿的成双捉对,深深地刺激着杜丽娘,便怏快而去,结束了游园。

(答案:C。没有”心花怒放"只有美丽青春被耽误了的幽怨和伤感。)

9.对这段曲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丽娘走出深闺,面对大好的春色,她感到自己的生命和大自然一样美丽,从而引起了自我觉醒,萌生了像木兰一样不让须眉的渴望和憧憬。

B.六支曲子构成了一幅美丽迷人的图画,晴丝摇漾、莺啼燕舞、春花开遍、姹紫嫣红,还有多情而又年轻美貌的少女

C.杜丽娘的情绪经历了喜春--爱春--惜春--伤春几个阶段,杜丽娘这种要求身心解放的强烈感情,折射着那个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

D.六支曲子把抒情、写景和刻画人物心理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这支游园曲产生了摄魂荡魄的艺术效果。

(答案:A。杜丽娘在此曲中是痛惜自己的青春被埋没,萌生了对爱情和自由幸福的渴望和憧憬。)

第3篇:《闺塾》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实录

一、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了解现代传奇戏曲的基本特点。

(2)了解汤显祖在明代传奇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能力训练点:

(1)培养鉴赏戏曲人物语言的能力。

(2)鉴赏、分析剧作中所塑造的栩栩如生、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

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封建教育禁锢人的心智、情感发展的弊端,理解那个时代青年男女追求个性自由和美满爱情的合理性。

美育渗透点:体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欣赏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二、学法引导:

以复习导入,以表演切入,以学生评价感悟为主,辅以教师的引导,以升华认知进行研究性探究为延伸。

三、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文节选自我国古典名著《牡丹亭》,是我国古典戏剧中的经典之作,戏曲与其他一些样式的戏剧一样,都以塑造性格鲜明、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为主要任务,《闺塾》最为突出的是通过人物的幽默、风趣的语言塑造了性格鲜明、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因此把它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因剧中写的是官家闺塾,故曲词对白中会涉及到一些四书五经之类的内容,这些内容不必深究,一般了解即可。重点部分,可通过学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闺塾 教案教学设计

胡月

教学目的

1、赏析人物形象。

2、品味人物语言。

教学重点:从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中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课时:1课时

----------------导入

本出戏又名“春香闹学”。今天学习本文,明确三个问题:谁闹?怎样闹?为什么闹?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二、细品课文:

1、谁“闹”?

学生明确三个人物:春香,丽娘,陈最良。

2、怎样“闹”?(目的就是要学生找出产生闹剧效果的情节、场面、语言,进行评论)

(1)、板书:出场闹、学诗闹、模字闹、闹学高潮

出场闹------------春香一上来就给冬烘先生陈最良一个“下马威”:“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语带讥刺,弄得陈最良表情尴尬开口不得!

学诗闹------------①、是了,不是昨日是前日,不是今年是去年,俺衙内关着个斑鸠儿,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这是丫环春香故意绕舌利用谐言双关打岔。

②、在春香追逼下,陈最良自丧其尊“作鸠声”,春香乐不可支“学鸠声”,已过耳顺之年的龙钟老头和一个青春焕发的伴读婢女同台叽叽咕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闺塾 教学设计

闺塾 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闺塾 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现代传奇戏曲的基本特点。

2.了解汤显祖在明代传奇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读节选部分,培养鉴赏戏曲人物语言的能力。

2.鉴赏、分析剧作中所塑造的栩栩如生、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封建教育禁锢人的心智、情感发展的弊端,理解那个时代青年男女追求个性自由和美满爱情的合理性。

(四)美育渗透点

体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欣赏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二、学法引导

首先熟悉情节,了解人物地位、身份和他们的言行,然后对比分析,把陈最良与两位青年女子对比,突出陈的迂腐、保守;将杜丽娘与春香对比,了解她们思想性格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反复地有表情地朗读,体会各人语言在语气语调上的不同,了解他们用词和句式的特点,从而体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三、重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闺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的:

1.把握冲突三方杜丽娘、春香、陈最良的性格特征。

2.学习饶有机趣而富有个性的宾白语言。

教学重点: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富有情趣的语言。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赏读法

一、教学导入: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世界的东西方各出现了两位戏剧大师:一位是英国的莎士比亚,另一位就是我们中国的汤显祖。汤显祖善诗文词曲,在戏曲方面贡献尤著。《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闺塾》又是《牡丹亭》中的精典。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汤显祖的《闺塾》吧。

二、介绍作者与作品:

1.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临川(现在江西省临川市)人。明代戏曲作家。所居名玉茗堂。出身于书香门第,早有才名,12岁时的诗作即已显出才华。34岁中进土,先后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因作著名的《论辅臣科臣疏》,批评神宗朱翊钧即位后的朝政,抨击执政宰相的专横与任用私人,被贬广东徐闻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以不附权贵而被免官,从此隐居家中,专事写作。

汤显祖一生蔑视封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闺塾》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

《闺塾》课堂实录

云南省曲靖一中任玲

时间:2005年5月9日

学生:云南省曲靖一中高二文科尖子班

第一课时:

1、明清传奇简说,汤显祖的作品,《牡丹亭》全剧剧情介绍。

2、初读节选一出戏《闺塾》,扫除字面障碍。

3、分清剧中各角色的宾白曲词。

第二课时:《闺塾》课文品读

师:《闺塾》一出戏还有另外一个名称,叫“闹学”,或者“春香闹学”。很显然,这出戏的主要内容就是春香闹学,那么,请同学们快读课文,找出春香闹学的地方,看看她闹了几次,怎么个闹法。(看书三分钟)

师:好,大家顺着找找,看春香从哪里开始闹。一闹是?

生:第一闹在上课之前。

师:把句子念一念。

生:“凡为女子,鸡初鸣,咸盥、漱、栉、笄,问安于父母。日出之后,各供其事。如今女学生以读书为事,须要早起。”春香回答:“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

师:你看春香多乖啊,老师一责怪,她就答应了,表态“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怎么会是闹呢?(生笑)

生:一般来说不太可能三更起来读书。

师:不是不太可能,是绝对不可能,半夜三更,人们都在睡觉呢。那她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闺塾教案

闺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汤显祖在明代传奇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2、培养鉴赏戏曲人物语言的能力,体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封建教育禁锢人的心智、情感发展的弊端,理解那个时代青年男女追求个性自由和美满爱情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戏中三位人物的性格特点。

2.品味剧中风趣、个性化的语言。

3.这出戏在杜丽娘性格发展中的.作用。

4.戏中反理学的内容是如何表现的。

教学方法

诵读法,研讨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四百年前,有位女子读了一本书,被书中女子的青春之梦所感染,立誓一定要嫁给作者,当看到作者是一个形容瘦削而背弯的老人后,失望之极,跳湖自尽。但一位名叫冯小青的女子看了这本书后,心有感触,却写了一首诗,常为后人引用,诗是这样写的。(课件展示),知道这本书是什么名字吧?正是这姹紫嫣红的《牡丹亭》,被当代学者称为挥洒了“四百年的青春之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书中的精彩片断《闺塾》。

课件展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指名学生读书下注释①有关内容。指名另一名学生

未完,继续阅读 >

《闺塾(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闺塾(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