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实践教学体系初探论文
第1篇:电工技术实践教学体系初探论文
电工技术实践教学体系初探论文
1“三创”教学环境的营造
在高职院校《实用电工技术》课程教学中,开展“三创”教育,培养学生的“三创”能力,对教师能力、教学场所、教学资源等都有了全新的要求,只有提供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才能真正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心,所以“三创”教学环境的营造是非常必要的。
2“三创”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能否把高职学生培养成具有“三创”能力的有用人才,很重要的一点是确立新的教学理念,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因此,在《实用电工技术》的实践教学中,我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索。
(1)整合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实用电工技术》课程是工科电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要学生掌握实用电工技术中必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顺应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培养学生的“三创”能力。根据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我们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教学模式,坚持与企业合作开发《实用电工技术》课程的应用项目,以岗位和职业能力要求为依据确定课程标准,以从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提炼出来的项目为学习载体,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
(2)拓宽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中主要运用“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教学模式,视具体内容和任务实施灵活交替。课堂教学内容由过去的“理论+实验+实训”转变为“项目+情景”,为避免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法导致学生不能在课堂上体现主体地位,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出一套阶梯式课堂项目教学模式,完成对学生“三创”能力的培养,其中创意、创造能力培养贯穿整个教学始终。具体方案如下:例如:三相电度表电路的组装项目中,在基本训练阶段,教师首先讲解三相电源和三相负载的联接与分析计算的相关知识,为学生自主完成该项目任务打好基础;在任务实施阶段,鼓励引导学生根据项目任务要求分组讨论设计电路,然后正确选择及检测元器件和电路设备,按装配图组装电路,最后进行测试和评估,此阶段注重学生创意能力的培养;在项目完成阶段,是在实施完成各阶段任务的基础上实现对实际产品的制作,此阶段要求学生学会小组分工,进行协作及探究性学习,着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改进教学手段。
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三创”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实用电工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结合丰富的教学经验,本课程开展了以网络化教学资源建设为重点,以网络支持下的多媒体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在线学习和在线考核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课题组教师研制开发了与课程配套的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以搭建教师和学生间信息化互动沟通为手段,以培养学生“三创”能力为目标,通过教师提供的相关项目教学资料的下载及学生完成的工作任务报告单等作业材料的上传。
(4)改革考核方式。
教学效果的评价在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改革考核方式,也应向着评价牢固知识和创意、创造、创业能力培养方面转变,学生“三创”能力将成为考核的主要指标。我们将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考核评价融合于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之中,综合评价成绩应覆盖各个方面,具体标准为:理论知识占40%(闭卷考核),综合能力占20%,学习过程占20%,学习态度占10%,平时作业占10%。
3结语
通过在《实用电工技术》课程教学中,对学生“三创”能力的培养,使我们清楚的认识到:“三创”是创意、创造、创业的有机结合。为有效的保证学生“三创”能力的提升,我们逐步形成了“三创”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使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都发生了转变,教学效果也获得显著的提升。
第2篇:印刷媒体技术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论文
【摘要】为了进一步推进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改革和创新,优化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以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本文依据印刷企业调研,基于岗位职责,分析岗位职业能力,确定印刷媒体技术人才培养目标,提出构建高职印刷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
【关键词】职业能力;印刷媒体技术;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主,学生不仅要掌握关键的专业知识,更要有较强的职业能力。企业在选拔和培养人才的时候,更注重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包括实践操作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是在实训室利用实训设备,以实践操作为主,采用理实一体化或者实训方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学到可应用的专业技术知识,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因此,在高职教学过程中,职业能力的开发是实践教学的核心,基于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企业、学校和人才三方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目前的印刷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创设职业情境,开发职业能力,开展教学活动,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基于企业调研确定职业岗位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离开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离不开企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历来是职业教育的导向。目前,印刷行业的人才需求量逐年倍增,专业的印刷设备操作、印前制作和印后加工人才更是印刷行业的迫切需求。由此可见,在印刷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培养适应企业、行业需要的应用型印刷人才迫在眉睫。依据专业人才培养要服务当地产业发展及行业发展需求的要求,对周边城市印刷企业及不同类型的印刷企业进行深入的调研。调研的内容包括:
(1)与企业部门负责人和技术人员交流,了解目前印刷企业规模、业务范围、客户对象、员工现状、岗位设置、人力资源情况及企业员工培训机制等,更好地进行印刷媒体技术专业培养模式和就业渠道的定位。
(2)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生产部门等负责人的沟通交流,掌握企业对各岗位员工在知识、技能及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企业对印刷媒体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给予意见和建议,了解印刷企业岗位人才需求情况和典型岗位工作能力要求,为实践教学体系教学项目和任务的设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选择奠定基础。
通过企业调研,针对印刷企业生产岗位设置,课题组确定印刷媒体技术专业就业岗位群可以划分为印前制作与工艺设计、印刷设备操作、印刷品质量检测、印刷企业管理与营销等。每个岗位群都由多个岗位构成,以印刷设备操作岗位群为例,印刷设备操作包括印前设备操作员、印刷机操作员、印后设备操作员等不同岗位,其中印刷机操作岗位类别依次为学徒、二助、一助、机长,机长可晋升为车间主管,其他印刷设备操作岗位与其相似,印刷设备相关岗位有设备管理员和机修工。印刷设备操作类岗位群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符合职业教育特点。通过学情分析及印刷企业用人反馈,学生对实践操作具有浓厚的积极性,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就业率也高。结合印刷企业岗位需求,参照平版印刷工职业资格要求,定位印刷媒体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该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构建印刷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将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无缝对接,进而有效的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2、基于职业岗位分析职业能力
根据这四个主要岗位群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将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分解,确定印刷媒体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知工艺、精操作、会排故、能检测”。然后,根据岗位所需职业能力,确定该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以印刷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印刷为例。
3、基于职业能力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印刷媒体技术专业职业能力是印刷企业生产过程中各岗位所需的能够胜任岗位职责,按照各岗位要求要求完成各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要知识、态度、技能和素质的综合体现,是各岗位实际的工作能力,也是制定印刷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依据。印刷媒体技术专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掌握印刷技术专业必备的基本技能及相关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印前图文制作能力、印刷工艺设计与制定能力、设备操作和故障分析解决能力、印刷品质量检测能力的印刷媒体技术专业职业核心能力,能胜任各类印刷、包装及其他媒体传播类企业的图文制作、信息编排和印刷工艺设计设备操作与维护,生产实施,质量检测与控制以及工艺流程管理等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4、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基本框架,要围绕职业能力的要求,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因此,实践教学设计的教学课程和内容要按照职业能力的内在规律优化整合。
(1)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结合印刷企业工作流程,及工作过程典型工作岗位,建立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需求相适应,教学模式与职业能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职业教育要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打好基础,课程的开设要对接企业工作岗位。与此同时,要精心设计实践教学课程结构,将工作过程划分为项目任务,将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合理地融入实践教学项目中,有效解决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职业能力体现在学生完成模拟真实职业岗位中的工作任务的各个环节。如依据印刷设备操作岗位群的工作过程开设《平版印刷操作实务》《生产实习》等课程。《平版印刷操作实务》的课程教学内容与胶印机助手和机长的岗位要求和职业能力相对应,可设计印前准备、机器调整、多色套印、印刷故障排除、印品质量检测等项目。每个项目由若干任务组成,如印前准备包括了印前纸张准备、油墨准备等。每个任务都有相应的职业能力要求,如纸张准备主要培养学生理纸的技能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及6S意识等。通过实践让学生,让学生了解职业能力在职业岗位活动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依据企业的生产实践情况,拓展专业链的范围,开设一些新课程,如印刷成本核算、印刷行业标准、印刷企业ERP管理等。
(2)模拟真实工作场景,以产品为依托,理实一体化教学。按照印刷企业真实工作场景,布置实践教学场所,按照真实产品生产过程,把印刷各岗位工作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在课程实践和综合实践中再现出来,创设学习情境。教学过程中融“教、学、做”为一体,把参观学习、模拟实训、课程教学、生产实习等融为一体,穿插进行。让学生在印刷实境中学习,能培养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加强职业修养和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内容,也是企业对学生的后续教育内容。企业通过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职业道德。作为学校,应加强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做一名有责任的人。
(4)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办学,了解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随时掌握行业发展新动态,了解企业各岗位职业能力的新要求,紧跟企业和行业的发展,优化印刷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
5、结语
高职印刷媒体技术专业只有与企业进行无缝对接,以企业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构建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着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才能提高学生未来就业的竞争力和职业的生存能力,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应印刷企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瞿思思.基于专业核心能力构建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究与实践[J].建材与装饰,2018(3).[2]李平,刘锁娣.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
第3篇:印刷媒体技术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论文
印刷媒体技术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论文
【摘要】为了进一步推进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改革和创新,优化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以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本文依据印刷企业调研,基于岗位职责,分析岗位职业能力,确定印刷媒体技术人才培养目标,提出构建高职印刷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
【关键词】职业能力;印刷媒体技术;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主,学生不仅要掌握关键的专业知识,更要有较强的职业能力。企业在选拔和培养人才的时候,更注重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包括实践操作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是在实训室利用实训设备,以实践操作为主,采用理实一体化或者实训方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学到可应用的专业技术知识,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因此,在高职教学过程中,职业能力的开发是实践教学的核心,基于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企业、学校和人才三方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目前的印刷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创设职业情境,开发职业能力,开展教学活动,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
第4篇:《电工技术》的教学论文
《电工技术》的教学论文
一、借助生活常识,认识电工物理量
电学的物理量较多,一般都比较抽象,学员不易理解。在讲解过程中,我们应尽量借助生活中的经验和常识,帮助学员理解电学各物理量的概念。让学员深切感到:看似陌生抽象的物理量,其实只要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都能找到其相同或相似的地方,从而加深对电工物理量的理解。
例如,学习“电流”、“电压”、“电动势”前,学员对“水流”、“水压”、“水泵”等概念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因此在讲解这些物理量之前,可以先复习以下知识:“水流”是指水分子在“水压”的作用下由高水位向低水位的移动,而低水位的水又由“水泵”把它抽到高水位位置,从而保证高水位和低水位之间始终存在“水压”,致使“水流”能不断循环。进而说明:“电流”是指电荷在“电压(电场力)”的作用下,由高电位有规则流向低电位 ,而低电位的电荷又通过“电动势”的作用,不断由低电位移到高电位,从而维持电路两端“电压”及“电流”。
在講述“电容器、电容量”概念时,学员很难想象和理解,我们就可以用一般容器作为例子,指出“水桶”是
第5篇:电工技术论文
异步电动机在实际中的应用
摘要:异步电动机主要有三相异步电动机,三相异步电动在我们的生活中用途广泛,所谓电动机就是主要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的用电器。而异步电动机是交流电动机里的一种,此外交流电动机还有同步电动机,本次论文主要讨论异步电动机里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由转子构造不同可分为两种:笼型和绕线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还可以设计控制电路使其正反转,还能异地、多地控制,故其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
关键词:异步电动机使用原理应用前景
Asynchronous motor in the actual application
Abstract:Asynchronous motor mainly include three phase asynchronous motor,Three-phase asynchronous motor widely used in our life,The so-called motor is mainly that convert electrical energy into
第6篇:法学实践教学体系论文
法学实践教学体系论文(推荐18篇)由网友 “大鸡腿的猫” 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法学实践教学体系论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法学实践教学体系论文
法学实践教学体系论文
相关信息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经济法》课程中应用的具体“假论文”背后有什么真问题(共3篇)浅论学习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浅谈和谐文化理论形成的历史脉络探析经济学信息范式理论的基本假设与辨析怎样写研究性论文撰写方法(共3篇)运用政治理论指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关于区分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的意义试析受教育权理论发展综述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体系的教育,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践性课程开展和实施的好坏成为衡量法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加强对我国高校法学实践教学的研究,探索一种切实可行、科学有效的法学实践教学体系成为法学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法学实践教学体系概述
1.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法学专业四年制的学习过程中,实践教学穿插在课程教学之中列入了教学计
第7篇:电工技术实践报告
长江师范学院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电工技术实践报告
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是适应社会的钥匙,是我们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实践与学习,我们每一天都在接触不同的事物,每一天都在学习,同样我们每一天都在做不同的事,每一天都在实践。
作为一名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我们在大学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暑假,过的真的很快,我跟随一个熟人去做电工,一是为了在暑假学点知识。二是为自己挣点零用钱。在为期近两个月的暑期实习中感触最深的便是实践联系理论的重要性,当遇到实际问题时,只要认真思考,用所学的知识,再进一步探索,是完全可以解决遇到的一般问题得。
实践内容、1.能够正确识别和选用常用的电器元件,并且能够熟练使用数字万用表。2.熟悉手工常用工具的使用及其维护与修理。3.了解电器元件的连接、调试与维修方法。
4.基本掌握电路的连接方法,能够独立的完成简单电路的连接。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