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时练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下册)

2023-02-26 07:02:51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第七课时练习(二)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下册)

第七课时练习(二)

教学内容:课本第60-61页练习八第4-8题

教学要求: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减法习惯中需要隔位退的情况,并能熟练的进行计算,注意把计算知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

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减法习惯中需要隔位退的情况

教学难点:熟练计算,注意把计算知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 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被减数的中间或末尾出现0的情况。

(板书课题:练习)

二.计算方法的练习

1.口算。

300+600160-90180-90

120-40320-20480-80

40+5110-60170-80

2.完成练习八第4题第一横行。

1)生练习,指名板演。

(师提醒学生要看清运算符号。)

2)集体订正,说说每一题的计算过程。

1) 指名归纳总结:怎样计算千以内的减法?怎样计算千以内的加法?笔算加法与笔算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三.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练习八第5题。

1)学生自己读题填空。2)核对答案。3)你是怎么想的?学生汇报。

2.完成练习八第6题。

得数大约是几百?连一连。指名汇报。

3.完成练习八第7题。

1)生自读题。2)指名说题意:小燕比小新矮15厘米,大朋比小燕高24厘米。

3)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4)集体订正。

5)指名说解题思路。

5.练习八第8题。

1)生自己读题,你知道了什么?2)指名汇报。

3)五年级、四年级订了多少?你有办法知道吗?4)学生自己计算后汇报。

第2篇:第七课时:练习三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第五周星期一第二节2003--.03--1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3页练习三

教学目标:

进一步提高学生口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能力,提高口算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口算:

83-20=76-50=65-30=

83-3=76-5=65-3=

先比一比每一组的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再算一算,每一个同学自选一组说说口算过程.

2.导人新课:

刚才我们复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今天我们要上一节练习课,做一组练习。

(板书:练习三)

二、练习三1。

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同桌同学两人一组比一比“看谁先到达终点。”老师还应另备几组题供学生游戏计算。

1.练习三2。

9题口算,给学生比较宽裕的时间独立完成,做完要求学生检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集体订正时对做对的学生给予表扬。.

2.练习三3。下面每题得数各是几十多?

(1)先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再出示第一组题:86-30和37-3

让学生讨论一下它们的得数各是几十多?你怎么想的?

(2)学生独立完成剩下的三组题,老师巡视,对估算困难的学生给予辅导,集体交流估算结果。

(3)估算完之后可让学生计算出这8道题的结果,并与估算结果进行比较。

3.练习三4。

(1)出示第4题,提问:图中同学们在做什么?这个班级有多少名学生?还有多少人没有检查?求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求已经检查过视力的有多少人”你是怎样想的?

(3)集体回答.

4.练习三5.

1)出示第五题的图,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

2)独立完成书上第五题的填空。

3)说说梨比苹果少4个是怎样看出来的?(要让同桌互相说说,并多请几名学生口述想的过程o)

三.布置作业.

四.教学后记:通过同桌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3篇:第七课时:练习七(3)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第九周星期一第二节2003--.04-14

教学内容

教材第57页练习七10~1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地解答应用题。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的。

我们已经学完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今天我们要上一节练习课进行口算和应用题练习。

二、练习设计:

(一)、计算练习。

1.练习七10。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每组的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2.练习七11。

(1)出示第11题,说明题意;要求学生找出得数小于50的算式,并在后面的方框里画“V”。(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练习七12。

(1)一个算式与一个数怎样比大小?(先算出得数,再比大小。)

(2)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二)、应用题练习。

1.练习七13。

(1)出示第13题图,观察图提问;图中告诉我们什么?

(树上原来有32个桃,小猴采了5个桃。)

(2)根据题中所给的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还剩多少个?)

(3)学生独立列式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第七课时加法估算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下册)

第七课时加法估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40-41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估算的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估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揭题,引入新课

昨天老师去买手机,看中一个,价钱是896元,怎样付钱比较方便?

1.说说下面各数比较接近几百。

896401608597888

2.揭题:这节课我们将利用这样的知识,学习新知识。

(板书课题:加法估算)

二. 新授

老师又在商场转了一转,看到了这些商品。

1.教学例题:出示商品广告。

1)请同学说说有哪些商品?价格分别是多少?

2)你能说说每件商品的价格大约是几百元吗?(同桌说)

师指名说。

3)估计一下,买一部电话机和一个电饭煲,大约需要几百元?

4)你是怎样想的?四人小组说一说。

5)指名说。

6)200哪来的?(同桌讨论。指名说。)

7)指导说法:98元接近100元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第三课时:练习五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第七周星期二第二节2003--.04--1

教学内容:教材第46-47练习五。

教学目的:

通过折一折、搭一搭、数一数、剪一剪、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谁能说说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

今天啊,我们将继续研究它们上一节练习课。

二、练习。

1、练习五1

(1)出示第1题,要求学生沿着图中的虚线折一折,说一说折出了什么图形?

(2)展开,说一说在折出的图形,哪些是你认识的?

2、练习五2。

(1)读题理解题意,什么叫两次对折?

(2)学生选择一种折法在小组中交流,并说说折出的是什么图形?

(3)集体交流并参与教科书说说正方形纸对折两次一般有几种折法?各折出什么图形?

3、练习五3。

(1)出示第3题图,说说图中有哪些图形?指指各种图形分别在哪里?

(2)指导学生数图形的个数,要求学生把图形分成左、中、右三部分,从左往右,从上往下有序地数。

(3)完成统计表,集体交流。

4、练习五4。

(1)要求学生用6根同样长的小棒搭出三角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并说说你是怎样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第三课时:练习八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第十周星期三第一节2003--.04-23

教学目的

进一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巩固对乘法的认识。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

2+2+2+2+2+2()×()=()

2、看图先填空,再写乘法算式。

()个()相加

()×()=()或()()=()

3、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的认识,今天我们上一节练习课。看看同学们掌握得怎样。(板书课题:练习8)

二、练习8

1、练习八1

(1) 出示第1小题图,提问:每堆有几个胡萝卜?有几堆?一共有多少个?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提出:这道题是求几个几的和,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 独立完成第2小题,集体交流时提问:求一共多少个草莓就是几个几的和?为什么用乘法算?

2、练习八2

(1)出示第一小题图,指名说说图意后,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求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就是求几个几的和,为什么用乘法算?

(3) 独立完成第2小题,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求买3只狗一共用多少元就是求几个几的和,为什么用乘法算?

未完,继续阅读 >

《第七课时练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下册).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第七课时练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下册)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