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凡教学总结
第1篇:江凡教学总结
江凡教学总结
江凡教学总结
在这堂课中,首先能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因为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促进主体积极参与的重要前提保证。所以在课堂上我尽量以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创造民主、科学、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其次,在这堂课中,能让学生边读边找出相关的句子,从而让学生明白“不动笔墨不读书” 的道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最后是本堂课的预设思路清晰,在教学中能抓住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比如,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找出描写这是一场怎样的大火的语句;再默读课文,找出现对火灾人们和江凡表现的`不同句子。这堂课上,我大胆放手,避免了面面俱到,学生会的不讲,学生不会的通过引导让学生理解。
不同的设计有不同的教学效果。一堂课下来,与同事们一起探讨,还有如下不足:
1、现代教育观念提倡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语文学习外延到生活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平时你有遇到什么困难,如何解决?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和所掌握的知识出发,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语文。
2、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由学生来调动,所以课堂上老师要注意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
3、在指导朗读方面,今后应多下点功夫。有时不一定要怎样讲,可以直接通过教师的范读让学生去模仿。
第2篇:《江凡》教学反思
《江凡》教学反思
《江凡》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安排我打破了以往事件阅读课的“三步走”教学方法,而是采用“抓点促面”的方法,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自己感兴趣的点,由这点展开讲解,并涉及旁边各方面的关联。
如“火焰迅速蔓延”让学生找出描写火势的词语,可以是文中的,也可以是自己的语言,从而训练了学生的词语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
我觉得这篇课文的描写对本班的孩子来说比较浅显,学生在朗诵几遍之后已经大多能够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意思了。因此,我没有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分析课文的结构、特点上。而是注重学生将课文内容和生活常识相结合,从深层次来解读文中将告诉我们知识,这体现了“提高自救意识”这一教学目标。
在处理第二个教学目标时,将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虽然没有做出完整、明确的回答,但学生从各个点的理解上都已能够回答出这个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和看法,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把自己说的、别人说的及时将重点记下来,培养他们“以手写心”的能力。
对于朗读我也是采用各点朗读。因为在第一课时,我已经对全文的朗读进行指导,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已经做到了。这节课的朗读只是将重点词、句、段再重复训练而已,因此朗读部分不是很多。
第3篇:《江凡》教学反思
《江凡》教学反思
上完了这节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在这堂课中,首先是能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因为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促进主体积极参与的重要前提保证。所以在课堂上我尽量以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创造民主、科学、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其次,在这堂课中,能让学生边读边找出相关的句子,从而让学生明白“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最后是本堂课的预设思路清晰,在教学中能抓住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比如,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找出描写这是一场怎样的大火的语句;再默读课文,找出现对火灾人们和江凡表现的不同句子。这堂课上,我大胆放手,避免了面面俱到,学生会的不讲,学生不会的通过引导让学生理解。
不同的设计有不同的教学效果。一堂课下来,与同事们一起探讨,还有如下不足:
1、现代教育观念提倡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语文学习外延到生活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平时你有遇到什么困难,如何解决?引导学生
第4篇:江凡教学设计
《江凡》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王二小;坚强镇定、乐观向上的小姑娘。那么这节课我们又将认识哪位小英雄呢?现在让我们赶快去听一听他的故事吧!
二、初步感知课文(一)播放短片
(二)在2002年3月1日,四川省南充市因为一个小商店忽然起火,引发了一场特大火灾事故,导致19人死亡,24人受伤,损失非常严重。而这名叫江凡的小英雄却成功地将30多人带离了火海,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这位小英雄吧!
三、学习生字
(一)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铅笔画出来。
1、同学们你们看生字宝宝跳出来了
我们怎样才能认识它们,和它们交朋友呢?老师知道大家已经掌握了很多的识字方法,相信通过你们的努力能自己和它们交上朋友的。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学习这些生字,如果有什么困难可以请你的学习小伙伴或老师来帮忙。
2、你们和这些生字交上朋友了吗?让我们通过下面的游戏来检测一下吧。你们看,一群小蜜蜂飞入花丛中,要采哪朵花请你来帮忙。请你边连线边大声读出来。
3、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
第5篇:《江凡》教学设计
《江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词,学写“凡、烧”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提高自救意识,学习江凡慌乱中冷静、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词,学写“凡、烧”两个生字。
教学难点:
感受火灾现场人的紧张与恐惧,体会江凡的冷静与机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火灾视频,学生观看。
2、师介绍:这是一件真实的事。2002年3月1日凌晨3点,人们正在梦乡中熟睡,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府街达亨食品有限公司副食品批发市场发生特大火灾事故,造成19人死亡,24人受伤。火灾中有一个10岁的小男孩从大火中带着30多位邻居安全逃生。这个孩子就是江凡。
3、板书课题《江凡》。(1)读课题。
(2)指导书写“凡”字。(第一画是“竖撇”,第二画的“折”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三画的“点”要写在横中线上)
A、观察。B、描红。
二、初读,检查预习。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7个自然段)
2、指七名学生读课文。(生评议)
3、检查识字。课件出示:
A、碰倒(1)指名读。
第6篇:《江凡》教学设计
《江凡》教学设计(集锦14篇)由网友 “不器” 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江凡》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篇1:《江凡》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昨天,老师布置大家查找资料,你们找到了哪些?能说一说吗?
2、当火灾发生时,很多大人都有可能被大火吞噬,但在四川南充市却有一个10岁的小男孩从大火中救出了30多位邻居,他就是江凡,在发生火灾的紧要关头,他是怎样做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江凡》。
3、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笔画记下来。
2、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注意自己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3、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的拼音读一读。
4、小组合作,认识生字:焰、迅、速、烧、咳、嗽、慌、商、摸、终。(要求:说一说这些生字怎么读?想一想这些生字是怎么组成的?他的组成与字义、字音有什么关系?说一说这些生字什么地方容易写错?怎样写才好看?用生字组词、搭配词语或造句。)
5、小组汇报,说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些生字的?
6、游戏检测:请动物到家做客。(每张动物图片
第7篇:《江凡》优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江凡》一文是“小英雄”
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本文记叙了10岁的江凡面对火灾不仅能冷静地想办法进行自救,还救出了奶奶和邻居。这篇课文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培养学生自救意识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会1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
3、提高自救意识,学习江凡慌乱中冷静、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感受火灾的紧急与恐惧,体会江凡的冷静与机智。
【学情分析】
上周学校刚刚对学生集中进行了防火自救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并进行了防火自救演练,对学习本课进行了很好的资料铺垫。
但是大部分学生并没有遭遇过火灾,可能无法体验江凡当时的处境,因此要借助音像资料、语言渲染、朗读课文充分地引导学生感受火灾的紧急与恐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背景:
同学们,上周班会课我们观看了录像,还记得是什么内容吗?之后,我们学校还进行了安全自救演练。但是,演练毕竟只是练习,同学们,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一场火灾真的降临在你的头上,你会在么做?(不要求学生回答)
2002年3月
第8篇:《江凡》优秀教学设计
《江凡》优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江凡》一文是“小英雄”
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本文记叙了10岁的江凡面对火灾不仅能冷静地想办法进行自救,还救出了奶奶和邻居。这篇课文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培养学生自救意识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会1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
3、提高自救意识,学习江凡慌乱中冷静、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感受火灾的紧急与恐惧,体会江凡的冷静与机智。
【学情分析】
上周学校刚刚对学生集中进行了防火自救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并进行了防火自救演练,对学习本课进行了很好的资料铺垫。
但是大部分学生并没有遭遇过火灾,可能无法体验江凡当时的处境,因此要借助音像资料、语言渲染、朗读课文充分地引导学生感受火灾的紧急与恐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背景:
同学们,上周班会课我们观看了录像,还记得是什么内容吗?之后,我们学校还进行了安全自救演练。但是,演练毕竟只是练习,同学们,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一场火灾真的降临在你的头上,你会在么做?(不要求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