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记忆抒情散文
第1篇:春节记忆抒情散文
春节记忆抒情散文
除夕总是在爆竹声中开始,在圆桌旁发展,在春晚与土汤圆的热气中达到高潮,最后在爆竹声中结束。
土汤圆是必出现在每年除夕夜的身影。
祖母是个勤快能干的农村女人,一双手上厨艺出神入化,非常人所能及。在除夕的第一声爆竹声里,我们这些孩子聚集到那张圆桌旁,桌上早已准备好了醒好的面团和各式馅料,在头顶那盏老白炽灯昏黄的光影下散发着温暖的颜色。
祖母照例先包上一两个作为示范:先揪下婴儿拳头大小的一块,用擀面杖擀得薄而均匀,挖一勺馅料置于中央,再整个包起来点上芝麻。这过程写在纸上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却是异乎寻常的繁琐:不是这个皮擀得太厚就是那个馅料填得过多,导致汤圆被开膛破肚,一副凄惨的重伤员形象。说来也怪,祖母年年教,我们的手艺却丝毫不见长进,几番密集培训下来仍是老样子。祖母只得绕着圆桌转圈,看到哪个有问题就停下来救急。最后时间不够了,祖母就亲自上阵。
此时我们就会彼此心照不宣地挤眉弄眼做些小动作,于是你就能看到正方形的汤圆、长条状的汤圆以及环形的汤圆等等。想不被祖母看到是不可能的,但祖母总是睁只眼闭只眼,默许我们的行径。大家用完所有的面团之后,祖母把它们丢进开水里。炉灶快乐地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柴火噼里啪啦地燃烧着,白色的蒸汽不急不缓地氤氲着,一切都那么井井有条。火光给祖母古铜色的皮肤染上红红的光晕,像是有青春的热血在苍老的血管里流淌。
当春节晚会开始的时候,汤圆也差不多煮好了。我们三三两两地拿着碗向厨房走去,盛上六七只汤圆再挤到祖父祖母的老屋里,整齐地坐在老旧的床沿上,脚下是温暖的火熜,舒适得像天堂。汤圆的味道极好,手擀的面皮有一种天然去雕饰的粗糙,与味蕾接触时,像大风吹过草原,像情人亲密无间的华尔兹,芝麻的香揉碎了散在血液里,味道久久地在舌尖上徘徊。
虽然在包的时候我们起劲地创造奇形怪状,但汤圆成品出来以后却几乎没有什么人动筷子。那些稀奇古怪的汤圆最后都被祖母一个人承包了,她笑眯眯地夹起它们放入嘴里,眼里脸上都是心满意足。
这就是我记忆中的美食,一个虚拟的坐标,指向故园的方向;一条无形的纽带,连接我与祖母;一种冥冥中的缘分,把我和那段时光牢牢地绑在一起,永不分离。
爆竹声中的除夕、美味的土汤圆、慈爱勤劳的.祖母,这些元素和氛围构成了作者记忆中最温馨最美好的画面,也蕴含了作者对祖母、对故乡永远牵系心中的脉脉深情。作者是一个情感深厚却用词至简的人,但是我们仍能从他细致的描述中感受到祖孙间的其乐融融——祖母教孙子们擀皮、包馅,默许着孩子们捣蛋做出的奇形怪状的汤圆,笑眯眯地承包下备受冷落的的恶作剧汤圆。作者是一个很善于用笔表达的人,无论是动作的描绘还是场景的烘托都简而不繁、恰到好处,几个比喻用得别致而妥帖。文章的构思非常值得称道,把美食——土汤圆,作为连接作者与故园、连接祖孙深情的媒介,表达了作者对祖母以及故园、童年时光的无限眷恋之情。
第2篇:记忆中的春节的抒情散文
记忆中的春节的抒情散文
楼外,是一幢幢高楼,是我看着它们从地面上修起来,一点点挡住了西方的霞光。在霞光照临之处,那里曾是我的家乡。
远处传来阵阵鞭炮的声响,记忆带我回到三年前的那个寒天。
清早,阳光趁着窗帘被风掀起,偷偷爬上了我的脸颊。我嗅着今天的阳光,似乎带着些烟火的味道,才记起,又到了一年的结局。爷爷和奶奶已经进城买菜了,那些菜将化作今夜桌上的一道道美味佳肴。爸爸和妈妈正在掸屋角积攒了一年的蛛网和坱尘。我最爱凑热闹,觉得自己也应该参与其中,便搬了凳子,去贴春联。我左臂挎了浆糊桶,手上拿着春联,右手拿着刷子,踩在凳子上,刷刷几下就将两幅春联贴在了大门两侧。因为够不着门楣,横联只得叫了爸爸来贴。贴好了春联,爸爸说要考我,叫我把春联念一遍。这怎么难得到我,便十分自信地念了“爆竹一声迎新岁,千门万户更旧符,横批‘万象更新’。“那你知道这‘符’字是什么意思吗?”爸爸又问。这我就犯了难,但好奇心又在此刻作祟,只得卸下一脸自信,虚心像爸爸请教。于是,爸爸索性坐在门口,给我讲起了“桃符”的典故。
“你两父子,不干正事,侃什么呢?”妈妈手上已经提着一个篮子,里头装的是去拜菩萨的香烛纸钱。“我这就和小宝去拜菩萨,求菩萨保佑老婆大人青春永葆。”爸爸一副“妻管严的'模样,说完便接过篮子,拉着我出了门。
“尹昭,拜菩萨,一起”、“四哥,一路去拜菩萨”、“余老大,拜菩萨,去不?”……一路上,爸爸叫上了好几个相熟的叔叔伯伯,一行人浩浩荡荡到了观音岩。大人们把纸钱燃起来,点了香,就让我们小孩一人拿了三根去拜菩萨,求菩萨保佑,大家几乎都是求菩萨保佑期末考一百分。
回到家,爷爷奶奶已经回来。奶奶已经在烧火煮鱼了,我一闻到那味儿口水流出来了。毫无疑问地,锅里就是我最爱的麻辣鱼。爷爷在灶台上切卤猪耳朵,由于今天还未进水米,他一边切我便一边抓了几块吃。吃了猪耳,我又转到地坝边上。看见妈妈在洗荸荠,我也去帮着洗,边洗边吃,也不用水果刀,直接用牙啃掉了。糟糕的是当时我正在换牙,有颗摇摇欲坠的牙也被啃掉了,把我痛了好一阵儿。
大约五点钟,我们家就开始吃起了团年饭。为什么这么早呢?因为大人们对于晚上的“聚众”已经迫不及待了。而我们小孩儿也为晚上的“焰火表演”格外期待。席上,我得了六个压岁包,爷爷、奶奶、爸妈给的,还有远方的小姑、大姑寄回来的。
天色慢慢地黑了下来,爸爸在家门口放了鞭炮之后便去了堂叔家,因为今年大人们将活动地点定在了堂叔家。我和村中的几个小伙伴早就在小卖部买了“地旋风”、“火树银花”、“冲天炮”等好多类型烟花,就等天黑一起燃放。不知是谁先点了一个“地旋风”,只听“滋”的一声,地上出现了一个圆环,“蹭”的一下窜了两米高便熄灭了。紧接着堂弟点燃了他的“火树银花”,顿时,几十根火链从圆筒中喷出,像彩色的喷泉一般,映得我们的脸一会儿白,一会儿绿的。我不甘示弱,立马点燃了“冲天炮”,只听“叽”的一声,一颗火星窜上天空,再听“当”的一声,那火星便炸成了几十个亮点。我这边刚结束,突然听得一声巨响,下塆的上空炸开成百上千的火星。又听得一声巨响,河对岸的上空也炸开了成百上千的火星。“当、当、当……”我已经分不清响声从何而来,只仰着脖子,望着照亮了整个除夕之夜的满天星辰。
“宝,走啦,去拜菩萨。”妈妈的声音将我拉回现实。我赶紧裹上外套,提着篮子出了门。当我跳进后座的时候,爸爸已经发动了车子。阳光透过后挡风玻璃,照的人后颈痒痒的,我看着窗外倒退的树木,不知道是要去往哪里。
第3篇:四川记忆抒情散文
此前从未听说过四川成都的宽窄巷子,听友人说要去那里砸吧砸吧成都,我猜想可能是明清时期留下的长着胡须的胡同。去了之后才知道,这是一个历史文化区,承载着光阴的故事,存放着四川人对老四川的记忆。
宽窄巷子由三条东西方向且又相互平行的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组成。巷子始建于清朝。康熙平定准葛尔部窜扰西藏时,平息叛乱后,选留千余兵丁永留成都修筑的满城。最初称为胡同,民国初年改为宽窄巷子。
这里青砖墙、四合院、高门楼、花墙裙,既有南方川西居民的特色,也有北方民俗文化的内涵。在这里老成都味很浓郁,一进门就有麻辣小吃,麻辣火锅,盖碗茶,豆花饭。“宽巷子代表了最成都,最市井的民间文化;原住民、龙堂客栈、精美的门头、梧桐树、街檐下的老茶馆……构成了宽巷子独一无二的成都语汇。木雕、纸扇、川绣、脸谱、杨柳青雕版画、石雕塑像,行为艺术,吹糖人买糖画。隔三差五就有一处川剧艺社,穿一灰色长褂,坐在台下的红木椅上,翘起二郎腿,旁边有一红木茶几,茶几上搁一盖碗茶,用盖子轻拂绿茶,摇头吹吹绿水,小喝一口,轻轻放回。手捻三五个瓜子,
第4篇:儿时记忆抒情散文
儿时记忆抒情散文
闲来无事,泡一杯清茶,坐在电脑前随意地翻阅着自己多年来写下的有关童年记忆的短文,看着,想着,当年的一幕一幕又跃然眼前。兴奋之余感到有必要静下心来将这些短文,做一次系统的修改整理和补充,以便给我的孩子们一个认识我们那个年代的窗口。
一漕嘴里的童年
我的老家在宁波东乡鄞州下应柴家村,这儿西望宁波,东临钱湖,和相邻的岙里王村一河之隔,村后的小河潺潺,长流不息,村里有大小不等的三个漕嘴:前漕头、小河头和大漕头,都从小河叉出,分别位于村子的东西两端和中间。
孩子们一出生就与小河相伴,我就是跟着母亲在自己的漕嘴边游乐成长的。
我家的小屋位于村东头的长埭屋,走出这条长长的弄堂,前面就是前漕头,因而前漕头就成了我的第二个摇篮。从牙牙学语开始就被母亲抱出去坐在河埠头的石阶上看她洗菜、洗衣服,蹒跚起步后更是与母亲寸步不离,在漕嘴边戏耍,等慢慢长大,更与漕嘴结下了不解之缘。
1学游泳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脚。”因为,这里的人们不论大人孩子几乎是天天都在与河流打交道,为了自身的安全可以说人人都得学会
第5篇:记忆-合欢树抒情散文
记忆-合欢树抒情散文
八岁那年去山间游玩 ,路过一条小道,路旁的荒草丛屹立着一颗合欢树。它有粗壮的干,但却弯弯曲曲,枝叶儿像扇子般遮住了道路。在炎热的夏季,走到这里,即使是短暂的阴凉,那也是惬意的。孩童懵懵懂懂般调皮,不顾一切也非要爬上树干。远的枝干,自然是费尽力气也力所难及,一种渴望不可及给童年留下无限遐想。在后来的日子,我时常去合欢树旁,总归去看一看,些许时光会在树下不知不觉睡着。
总觉得它和我有缘,更多的是一种亲切感。听人说这颗树在这几百年了。它似乎想告诉我点什么,在那个年龄,幼稚的以为它会说话。那年春天,有一窝鸟儿在树上搭起了窝。我发疯般每天叫喊着:树儿上有鸟了,树儿上有鸟了,隔山差五就去瞧瞧它。后来有几个调皮的孩子毁了鸟窝,那段时间里,心里始终有一种忧伤。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伴着时光渐渐告别童年,每每回乡,我也总会去合欢树旁走一走。那一年回到家乡,全国都铺了水泥路,再也没有下雨天贱一地的尘泥,风尘仆仆急忙去看合欢树。仿佛我还是个孩童,奔跑寻觅那心中的乐园。望见的还是那粗壮的干,只是树
第6篇:记忆-合欢树抒情散文
“菜虫子kell”为你分享8篇“ 记忆-合欢树抒情散文 ”,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记忆-合欢树抒情散文
记忆-合欢树抒情散文
八岁那年去山间游玩 ,路过一条小道,路旁的荒草丛屹立着一颗合欢树。它有粗壮的干,但却弯弯曲曲,枝叶儿像扇子般遮住了道路。在炎热的夏季,走到这里,即使是短暂的阴凉,那也是惬意的。孩童懵懵懂懂般调皮,不顾一切也非要爬上树干。远的枝干,自然是费尽力气也力所难及,一种渴望不可及给童年留下无限遐想。在后来的日子,我时常去合欢树旁,总归去看一看,些许时光会在树下不知不觉睡着。
总觉得它和我有缘,更多的是一种亲切感。听人说这颗树在这几百年了。它似乎想告诉我点什么,在那个年龄,幼稚的以为它会说话。那年春天,有一窝鸟儿在树上搭起了窝。我发疯般每天叫喊着:树儿上有鸟了,树儿上有鸟了,隔山差五就去瞧瞧它。后来有几个调皮的孩子毁了鸟窝,那段时间里,心里始终有一种忧伤。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伴着时光渐渐告别童年,每每回乡,我也总会去合欢树旁走一走。那一年回到家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