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2023-03-03 07:18:14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

立科学之风、民主之气、求道理之真、人性之善、创造之美。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成就专业”的精神为指导,认真抓好常规教学。

二、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2、继续发展学生对对比试验中变量的识别和控制的能力,学习运用对比试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技能,学会细致的观察。

3、让学生学会将记录和数据转化为证据,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建构科学概念,学会用比较和分类的方法认识和描述多种多样的事物。

4、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使学生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学习状况分析:学生整体学习热情较高,对科学探究活动兴趣浓厚,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知识面广,思维活跃,喜欢动手;但是独立探究能力不够,部分学生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对知识的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对本学科的认识还不够。

2、认知特点分析: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已经能过体验到科学技术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巨大的影响,是怎样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这种能力任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不断的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材分析:

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学生要学习选择使用工具并体会它们的作用,研究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和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通过探究认识简单工具和机械的功能和特点。学会正确的选择和使用工具。感受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学生要认识身边常见的梁、拱形、框架等形状和结构,研究物体不容易倒的形状特点,探究怎样用纸做一座能承重的桥。通过研究认识不同的形状和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不同,能满足不同的需要。

第三单元“能量”:学生要制作和研究电磁铁,探究玩具小电机是怎么转动起来的,研究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之间的转化。通过研究初步建立起能量的概念,知道点可以产生磁,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了解太阳能的转换化和储存。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学生要调查校园里生物的种类和分布,给动植物分类,研究人的相貌差异,人是生物的多样性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知道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课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活动实验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教学进度:

第一周:始业教育

第二周: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1、使用工具

2、杠杆的科学

第三周:

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4、轮轴的秘密

5、定滑轮和动滑轮

第四周:

6、滑轮组

7、斜面的作用

第五周:

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第七周:第而单元形状与结构

1、抵抗弯曲

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第八周:

3、拱形的力量

4、找拱形

5、做框架

第九周:

6、建高塔

7、桥的形状和结构

第十周:

8、用纸造一座“桥”

第十一周:第三单元能量

1、电和磁

2、电磁铁

第十二周:

3、电磁铁的磁力

(一)4、电磁铁的磁力

(二)5、神奇的小电动机

第十三周:

6、电能和能量

7、电能从哪里来

第十四周:

8、能量与太阳

第十五周: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

1、校园生物大搜索

2、校园生物分布图

第十六周:

3、多种多样的植物

4、种类繁多的动物

第十七周:

5、相貌各异的我们

6、原来是相关联的第十八周:

7、谁选择了它们

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第十九、二十周:复习

第2篇: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共有教学班4个,学生260多人。我教四个教学班。他们通过近六年的学习,对自然事物有了一些了解,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也有了一定的实验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32课,分四个单元。

1、工具和机械的知识,包括1---8课,使学生知道,怎么样使用工具,杠杆、轮轴、斜面、滑轮等机械的认识及作用的研究。

2、形状与结构知识,包括1---8课,让学生知道怎样建筐架、建高塔、找拱形。探究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

3、能量知识,包括电和磁的知识。认识电磁铁及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4、生物的多样性。包括1---8课,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等。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做有关电和磁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使用工具,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2、指导学生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事实,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教育学生用联系、运动、变化的科学自然观认识和理解各种自然事物和现象。

四、教学重难点

1、学生会做有关电和磁的实验。

2、引导学生认识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3、教育学生用变化,运动,联系的眼光去认识事物。

五、教学方法及措施

1、学习做电和磁的实验,观察其有关想象,概括其有关电磁磁力大小的规律。

2、通过学习有关生物的知识,教育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事物。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 次

课 次

教学内容

课 时

第1周常规训练

1课时

工具和机械:1--

2使用工具、杠杆的科学

2课时

第2周

3--

5杠杆类工具的研究、轮轴的秘密、定滑轮和动滑轮

3课时

第3周

6--8

滑轮组、斜面的作用、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3课时

第4周机动第一单元复习

3课时

第5周

形状与结构:1--

3抵抗弯曲、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拱形的力量

3课时

第6周

4--6

找拱形、做筐架、建高塔

3课时

第7周

7--8

桥的形状和结构、用纸造一座“桥”

3课时

第8周机动第二单元复习

3课时

第9周

能量:1--

3电和磁、电磁铁、电磁铁的磁力

(一)

3课时

第10周

4--6

电磁铁的磁力

(二)、神奇的小电动机、电能和能量

3课时

第11周

7--8

电能从哪里来、能量与太阳

3课时

第12周机动第三单元复习

3课时

第13周

生物的多样性:1--

3校园生物大搜索、校园生物分布图、多种多样的植物

3课时

第14周

4--6

种类繁多的动物、相貌各异的我们、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3课时

第15周

7--8

谁选择了它们、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3课时

第16周机动第四单元复习

3课时

17—20周

复习

12

第3篇: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六年级科学上学期教学计划

孟小琢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六年级科学。经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在家过于娇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手较弱。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无处不在的能量、宝贵的能 源、太阳家族和海洋能源。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 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关于“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的 内容主要指导学生初步认识动植物、细菌、霉菌、病毒等微生物知道生物体 由细胞构成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联系“无处不在的能量”从生活中熟悉 的一个个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经历部分或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水平,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问题的积极性“太阳家族”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太阳和月球的运动变化探究它们的运动模式锻炼自己的毅力让学生通过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接任六年级科学教学,同学们通过三年的科学学习,科学探究已经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部分学生学会了收集资料、整理分析和进行实验记录的科学探究方法,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础。

据上学期科学老师介绍:学生非常喜欢科学实验,四个班级由于课堂常规的不平衡,导致综合能力差异较大,具体表现在,观察不仔细,操作欠规范。

二、教材简析: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从使用工具开始,提出研究问题,然后研究最简单的机械—杠杆,由此开始认识杠杆类机械,再研究非杠杆类机械,最后以自行车为载体,以齿轮研究为主要内容对本单元的研究作一次总结与提升,让学生对机械的作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教学目标:(散文阅读:www.sanwen.net)

1、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2、有的机械可以省力,有的机械不能省力但能发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1、《工具和机械》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2、《形状和结构》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3、《能量》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来为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拟起计划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学生发言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本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新民小学六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足之处:上学年由于科学专职教师不够和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匆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通过这几天的接触,我发现一班、三班的学生不如五班发言积极,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第一单元 工具和机械

本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单元 形状和结构

本单元介绍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情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和有些探究活动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二、课程标准对《科学》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以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使他们受到爱家乡、爱祖国等思想品德教育。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以地球上的物质及变化、生物体的外部表象及内部结构、机械与物体的运动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起来,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

三、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周围自然界常见的事物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了解自然的概貌和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指导

未完,继续阅读 >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