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势物理教案
第1篇:电动势物理教案
电动势物理教案
2.2 电动势
课前预习学案
一、学习目标
(一)知 识与技能
1.理解电动势的的概念及定义式。
2.知道电动势是表征电源特性的物理量。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理解电动势的物理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类比和分析电源的作用和电源电动势理 解电源内部非静电做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电源、电动势的学习培养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生产实践的意识,探究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预习自学】
1、在外电路中,正电荷由电源_ ____的极流向______极,在电源的内部靠“非静电力”把静电荷从______极搬运到_______极。
2、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______能转化为______的装置。
3、电动势是用来表示______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 _____本领的物理量。用E来表示,定义式为__________,其单位是______。
4、电动势由电源中_______决定,跟电源的体积______,跟外电路_______。
5、 电源的重要参数有______、_______、 等。
课内探究学案
【合作探究】
〖问题1.在金属导体中电流的形成是 什么?(自由电子)
2.在外电路中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3.电源是靠什么能力把负极的正电荷不断的搬运到正极以维持外电路中恒定的电流?
利用右图来类比,理解电路中的能量问题。当水由A池流入B池时,由于重力做功,水的重力势能减少,转化为其他式的能。而又由于A、B之间存在高度差,故欲使水能流回到A池,应克服重力做功,即需要提供一个外力来实现该过程。抽水机就是提供该外力的装置,使水克服重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水的重力势能。电源中的非静电力的存在及其作用可类比于此。两者相比,重力相当于电场力,重力做功相当于电场力做功,重力势能相当于电势能,抽水机相当于电源。
1.电源(更深层的含义)
(1)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装置。
(2)非静电力在电源中所起的作用:是把正电荷由负极搬运到正极,同时在该过程中非静电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
〖注意在不同的电源中,是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再与抽水机类比说明: 在不同的电源中非静电力做功的本领不同。
2.电动势
(1)定义:在电源内部,非静电力所做的功W与被移送的电荷q的比值叫电源的电动势。
(2)定义式:E=W/q
(3)单位:伏(V)
(4)物理意义:表示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非静电力做功)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电动势越大,电路中每通过1C电量时,电源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数值就越多。
〖注意:① 电动势的大小由电源中非静电力的特性(电源本身)决定,跟电源的体积、外电路无关。
②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电源两极间的电压。
③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1C电量的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
3.电源(池)的几个重要参数
①电动势:它取决于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及电解液的化学性质,与电池的大小无关。
②内阻(r):电源内部的电阻。
③容量:电池放电时能输出的总电荷量。其单位是:Ah,mAh.
〖注意:对同一种电池来说,体积越大,容量越大,内阻越小。
【实例分析】
〖例1下列关于电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源向外提供的电能越多,表示电动势越大。
B.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电源将单位正电荷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时,非静电力所做的功
C.电源的电动势与外电路有关,外电路电阻越大,电动势就越 大
D.电动势越大的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越大
答案BD
〖例2铅蓄电池的电动势为2 V,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为1.5V,将铅蓄电池和干电池分别接入电路,两个电路中的电流分别为0.1A和0.2A。试求两个电路都工作20 s时间,电源所消耗的化学 能分别为多少?哪一个电源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更大?
【课堂训练】
1、关于电动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电源内部把正电荷从负极移到正极,非静电力做功,电能增加
B. 对于给定的电源,移动正电荷,非静电力做功越多,电动势就越大
C. 电动势越大,说明非静电力在电源内部从负极向正极移送单位电荷量做功越多
D. 电动势越大,说明非静电力在电源内部把正电荷从负极移送到正极的电荷量越多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源外部存在着由正极指向负极的电场,内部存在着由负极指向正极的电场.
B.在电源的外部负电荷靠电场力由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C.在电源的内部正电荷靠非静电力由电源的负极流向正极.
D.在电池中是化学能转化为电势能.
3、关于电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源向外提供的电能越多,表明电动势越大
B.电动势表示电源将单位正电荷从负极移到正极时,非静电力做的功
C.在电源内部从正极到负极电势逐 渐提高
D.在电源外部从正极到负极电势逐渐 提高
4、电源电动势的大小反映的是 ( )
A.电源把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的本领的大小
B.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的大小
C.电源单位时间内传送电荷量的多少
D.电流做功的快慢.
5、铅蓄电池的电动势为2V, 这表示( )
A. 电路中每通过1C的电量,电源把2J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B. 蓄电池 两极间的电压为2V
C. 蓄电池在1s内将2J的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D. 蓄电池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本领比一节干电池(电动势为1.5V)强
第2篇:电动势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电动势的概念,掌握电动势的定义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了解电池内部能量的转化过程,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生活中的电池,感受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
教学重点、难点
电动势的概念,对电动势的定义式的应用。电池内部能量的转化;电动势概念的理解。教 学 方 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 学 手 段各种型号的电池,手摇发电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教学活动
(一)引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电源”的概念。
在教材图2.1-2中电源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投影)(如图所示)学生思考,选出代表回答:电源能够不断地将电子从A搬运到B,从而使A、B之间保持一定的电势差;电源能够使电路中保持持续电流。
教师:电源P在把电子从A搬运到B的过程中,电子的电势能如何变化?从另一个角度看,电源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学生思考,选出代表回答:电子的电势能增加了。电源为电路提供了电能。
教师:自然界中的能量是守恒的,电源为电路提供了电能,必然会有其他形式的能量减少,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角度,你认为电源是个怎样的装置呢?
学生思考,选出代表回答:电源是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过度:电源又是如何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呢?不同的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一样吗?这个本领用什么来描述呢?
(二)进行新课
1、电源 教师:(投影)教材图2.2-1(如图所示)
教师:(1)用导线将电源连成最简单的电路,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
(2)导线中的电场是什么电场?电流是怎样形成的?特点如何?为什么? 学生思考,选出代表回答:(1)电路由两部分组成,电源外部能看得见的部分,称为外电路;电源内部看不见的部分,称为内电路。
(2)导线中的电场是恒定电场。导线中的自由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电源正极向负极定向运动,形成电流。导线中的电流是恒定电流,因为导线中的电场是恒定电场,所以电子定向运动的速率是不变的,电流大小恒定。
教师:自由电子在导线中定向运动,电场力做什么功?电子的电势能如何变化? 学生:正功;减少。
教师: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速率是不变的,能量还守恒吗?该怎样理解?
学生:守恒。自由电子与带正电的离子相互碰撞,在定向运动过程中受到阻力作用,电子要不断克服阻力做功,其动能向热能转化。
教师总结:大家说的对,概括地说,在电源外部,电场力对自由电子做正功,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这个过程中消耗了电能。这些电能又是哪里来的呢?
学生:电源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教师:根据前面的分析,大家讨论一下,电源是如何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呢?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回答。点评:给学生创造思考、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品质。通过学生的回答,培养表达能力。
学生代表回答:在电源内部也存在电场,电场方向也是从正极指向负极。根据电荷守恒定律,电源必须把自由电子不断地从正极搬运到负极,自由电子必须克服电场力做功,这就需要有“非静电力”作用于电子。这个“非静电力”是电源提供的。也就是说,电源通过非静电力做功,使电荷的电势能增加了。
教师点评、总结,引导学生建立起电源的概念: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教师:出示干电池、手摇发电机,提出问题:干电池、手摇发电机都可以做电源,这些电源中的非静电力相同吗?所起的作用相同吗?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回答。干电池中的非静电力是化学作用,手摇发电机的非静电力是电磁作用,前者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后者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非静电力虽然不同,但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他们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都是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
点评:再次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教师:电源有好多种,他们在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相同吗?举例说明。学生举例:手电筒、家用照明电灯、汽车上的照明电灯等,亮度不同。
教师:在物理学上,该如何描述电源的这种本领呢?(承上启下,过渡到下一问题)
2、电动势
教师:引导学生从静电力对电荷做功,电荷电势能增加的角度建立起电动势的概念。思考问题:是不是静电力对电荷做的功越多,静电力做功的本领越大?该如何描述静电力做功的本领?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回答。静电力对电荷做功的多少与电荷的数量有关,不能用做功多少来反映做功的本领。静电力把相同数量的电荷从电源的一个极搬运到另一极,做功越多,电荷获得的电势能就越多,可以用静电力做功与电荷量的比值来反映静电力做功的本领。
教师:电动势也是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请把电动势的定义完整地说出来。并写出电动势的定义式。说明给物理量符号的意义和单位。
学生思考,得出电动势的定义,并写出电动势的定义式。
如果电源移送电荷q时非静电力所做的功为
WW,那么W与q的比值q,叫做电源的电动势。用E表示电动势,则:
式中W,q的单位分别是焦耳(J)、库仑(C);电动势E的单位与电势、电势差的单位相同,是伏特(V)。
电动势由电源中非静电力的特性决定,跟电源的体积无关,也跟外电路无关。
教师:电动势E的单位与电势、电势差的单位相同,电动势和电势差的物理意义有何不同呢?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回答。qEW电动势:EWq。W表示正电荷从负极移到正极所消耗的化学能(或其它形式能),E表示移动单位正电荷消耗化学能(或其它形式能),反映电源把其它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电压:UWq。W表示正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一点移到另一点所消耗的电势能,电压表示移动单位正电荷消耗的电势能。反映把电势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本领。电动势表征电源的性质,电势差表征电场的性质。
教师指出:电源内部也是由导体组成的,也存在电阻。这个电阻叫做电源的内阻,大小由电源自身特点决定。内阻和电动势都是反映电源特性的物理量。
(三)课堂总结、点评
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教师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
(四)实例探究
☆对电源电动势的理解
【例1】下列关于电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源向外提供的电能越多,表示电动势越大。
B.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电源将单位正电荷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时,非静电力所做的功 C.电源的电动势与外电路有关,外电路电阻越大,电动势就越大
D.电动势越大的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越大
分析 电源向外提供的电能除与电动势有关外,还与输出的电流、通电的时间有关。所以电源向外提供的电能多,并不意味着电源的电动势一定大。譬如,一个电动势较小的电源,如果长时间向外供电,照样可以提供较多的电能;一个电动势较大的电源,如果没有工作,即没对外供电,则它根本不向外提供电能。故选项A的说法错误。
选项B的说法是正确的。在此应注意“单位正电荷”和“非静电力”这两个关键词。“移送单位正电荷所做的功”即意味着表征的是电源的转化“本领”,“移送电荷所做的功”意味着电源的“贡献”。从这里可以看出“本领’与“贡献”的区别。我们说电动势表征的是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而并未说电动势表征电源对外提供电能的“贡献”。“非静电力”顾名思义就是静电力之外的力,如化学作用的力、电磁作用的力等,电源正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实现了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电源的电动势决定于电源自身的性质,与有无外电路及外电路的情况无关。选项C错误。电动势反映电源把其他能转化为电能本领的大小,电动势越大,移动同样电量的电荷非静电力做功越多,转化成的电能越多。D正确。答案BD ☆对电动势定义式的应用
【例2】铅蓄电池的电动势为2 V,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为1.5V,将铅蓄电池和干电池分别接入电路,两个电路中的电流分别为0.1A和0.2A。试求两个电路都工作20 s时间,电源所消耗的化学能分别为多少?哪一个电源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更大?
解析:对于铅蓄电池的电路,20 s时间内通过的电荷量为q1=I1t=2 C,对于干电池的电路,20 s时间内通过的电荷量为q2=I2t=4C,由电动势的定义式
EWq得电源消耗的化学能分别为 WQE4J WQE6J 电动势反映电源把其他能转化为电能本领的大小,电动势越大,电源本领越大。故铅蓄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更大。
作 业
1、课下阅读课本第44页阅读材料《生活中的电池》
2、课下阅读课本第45页“做一做”,各学习小组对常用可充电电池进行调查,形成书面材料,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3、完成P46“问题与练习”第1、2、3题。
111222
第3篇:《电动势》
电动势
一.教材分析
电动势的概念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但学生对各种电源比较熟悉,所以本设计从介绍各种电源开始,明确本节课要研究电源的共同特性。通过对电路中产生持续稳定电流原因的探讨,使学生知道电源工作过程中电源内部存在非静电力的作用。在讨论非静电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中引入电动势概念。在学习闭合电路的基础上介绍外电路和内电路、外电阻和内电阻,外电压和内电压的意义,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内电阻的存在。在闭合电路中能量转化的讨论中采用类比儿童乘坐滑梯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理解电动势的的概念及定义式。知道电动势是表征电源特性的物理量。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理解电动势的物理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类比的方法使学生加深对电源及电动势概念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生活中电池,感受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电动势的的概念
难点:对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做功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通过复习静电力概念,明确静电力的作用效果,通过类比,
第4篇:电动势教案
电动势教案
课 题: 2.2电动势 授课人:仪征市精诚高级中学 王东梅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电动势的概念,掌握电动势的定义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了解电池内部能量的转化过程,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生活中的电池,感受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教学重点、难点
电动势的概念,对电动势的定义式的应用。电池内部能量的转化;电动势概念的理解。教 学 方 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 学 手 段
各种型号的电池,手摇发电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教学活动
(一)引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电源”的概念。在教材图2.1-2中电源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投影)(如图所示)
学生思考,选出代表回答:电源能够不断地将电子从A搬运到B,从而使A、B之间保持一定的电势差;电源能够使电路中保持持续电流。
教师:电源P内的什么力把电子从A搬运到B? 学生思考,回答:电场力。
教师:是不是电源内部的电场力把电子从A搬运到B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第二节的内容。
(二)
第5篇:电动势说课稿范文
电动势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物理电动势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教材分析:
本章前两节是电学基本概念,也是整个电学的基础,第一节介绍电源和电流,第二节电动势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电源,同时也为第七节欧姆定律做铺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电源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为电能的装置。
2、了解电路中(电源外部和内部)自由电荷定向移动过程中,静电力和非静电力做功与能量转化的关系。
3、了解电源电动势的基本含义,知道它的定义式。
4、理解电源内电阻。
过程与方法
1、体验探究性学习的学习过程——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2、学会自主学习,经历收集信息,归纳整合有效信息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喜悦,感受物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电动势的概念
本节主要介绍电动势,因此必然是重点。而非静电力比较抽象,电动势更加抽象,而且电动势的单位和电压的单位
第6篇:电动势教学反思
有关《电动势》的教学反思
年 月 日,我作为参赛选手参加了“高中物理满意课堂教学观摩和评比活动”。现对自己在《电动势》一节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中的一些情况作以下反思:
一、在教学设计中紧扣教材和大纲,力争把一节课的内容讲清楚、讲透彻。
注意到本节是前一节内容的延续,所以要复习之前的重要内容,并提出本节新课的要求,用一段水果电池给音乐播放器充电的视频提高学生的兴趣。正式上课通过五个问题结合同学们自学前四段,重点从力、功、能三个角度来研究电源内部的情况,从而得到电源是非静电力做功将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用抽水机和电源的类比更加形象的认识电源从而引出电动势的概念,深入理解电动势数值等于移动单位正电荷从电源负极到正极做的功。电动势和电势差的区别和联系,在这一部分,通过画表格的方法,使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这两个概念。通过对电池种类的了解,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二、在课堂的教学环节中力争环环相扣,有逻辑性,学生积极配合。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感到学生真的很配合,虽然只是一节课的缘分,竟然下课以后
第7篇:物理电动势说课稿
物理电动势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理电动势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材分析:
本章前两节是电学基本概念,也是整个电学的基础,第一节介绍电源和电流,第二节电动势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电源,同时也为第七节欧姆定律做铺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电源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为电能的装置。
2.了解电路中(电源外部和内部)自由电荷定向移动过程中,静电力和非静电力做功与能量转化的关系。
3.了解电源电动势的基本含义,知道它的定义式。
4.理解电源内电阻。
过程与方法
1. 体验探究性学习的学习过程——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2. 学会自主学习,经历收集信息,归纳整合有效信息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喜悦,感受物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电动势的概念
本节主要介绍电动势,因此必然是重点。而非静电力比较抽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