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除法评课稿
第1篇:小数除法评课稿
小数除法评课稿
小数除法评课稿1
复习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这类课的主要任务是:
(1)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本单元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与技巧
(3)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和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习课中,江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使复习课中的练习设计更有针对性与目的性。
下面就《小数乘除法总复习》这课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列表整理,提高素质。
复习课,虽然说是帮助学生复习与整理单元知识,但往往多数教师会以教师思维代替学生思维,以机械训练代替认知策略,从而忽视了学生这一主体的需要。这节复习课,江老师试图让学生自己先整理单元知识,然后互相交流,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不足。课中大部分同学能正视自己的不足,也进一步学会了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培养了实事求是的良好品质和互相交流的能力,锻炼了大胆表达自己的心理素质。同时初步培养小学生积累自己在学习单元知识时的发现,及时总结,温故知新,从而提高解题的能力,这将有利于适应中学紧凑的学习及学习方式,为中小学生在学习方式的衔接上做好准备。
二.了解学生,增强应用。
全面了解学生,可帮助教师找准复习的起点,有的放矢。借助材料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沉淀,并以此为复习基点展开整理,有利于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通过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交流,进一步了解学生在这一单元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上的不足----从树立前面的旧知到揭示课题,再提出“会有所遗漏,有没有什么补充,有什么方法整理”,进而展开复习,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练习,提高了学生的运算能力。重视材料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提取,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作用和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其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三.渗透习惯,提高技能。
很多老师都知道,学生在计算上经常出错,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因此在课堂上进行计算练习时,江老师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做的,要注意什么等,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不断接受计算习惯这一潜意识教育的渗透,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形成熟练的计算技能。
小数除法评课稿2
今天下午听张老师讲“小数乘除法的复习课”,讲到某个环节,张老师就上去讲了一会儿。
听完这一节课后,感触颇多。现把张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环节及思考记录如下。教师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并要求学生“能口算的就口算”,几分钟过后,郭老师发现大部分同学已完成,就开始了对答案,其中有的同学回答错误,就又让其他同学更改过来。就在对完马上结束时,张老师走上讲台。张老师笑容可掬地说:“同学们,刚才郭老师说,能口算的要口算,那么大家看,刚才哪个题能进行口算?你是如何口算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对每一个题目的口算方法、口算过程进行了充分的展示。我就在想,真高!这个过程中,难到不是学生在复习应用小数乘法中的简便运算吗?但是张老师又没有说“下面我们复习小数乘法中的简便计算”而不是把复习的内容蕴含在六道小小的口算题的口算过程中。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像第一题2.4×3=7.2学生的口算方法是先把2.4分成0.4和2,再用2×3=6,0.4×3=1.2,1.2+6=7.2。第二题2.4×5张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口算方法与第一个题目相同了。这不是同学们在口算过程中,就复习了乘法分配律.吗?
小数除法评课稿3
案例:
1、探索计算7.98÷4.2的思路。
谈话:那我们遇到的新问题,能不能把它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呢?我们一起小组讨论一下,先来看要求(出示要求:一、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准备怎样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二、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你的想法。三、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2、学生在小组里活动,教师巡视,注意收集资源。
学生中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1)分别把7.98米和4.2米转化成用“分米”作单位的数量,再进行计算;或分别把7.98米和4.2米转化成用“厘米”作单位的数量,再进行计算。
(2)把7.98÷4.2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79.8÷42
追问:转化的依据是什么?(商不变的规律)
3.方法优化
讨论:上面的两种思路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板书:除数是小数——除数是整数)
那比较这两种方法,谈谈你的观点。
引导学生理解:两种方法都正确,但方法1有局限性,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我们一般采用方法2,根据商不变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计算所有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评价反思: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学生进一步明确解答的方法及道理,懂得选择的目的,并在对比分析中找出简便的、使用更具有普遍性的方法。教师首先站在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了解学生的立场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自己探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我反思,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提示反思,相互启发,相互互补,逐步通过辨证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中领悟知识的本质过程。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的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体验到经过努力克服困难,获得新知的快乐。在计算教学中,虽然通过学生的尝试探究,最终筛选择优得到计算的方法,但是必要的巩固练习是必须的。这就要求在课堂的时间安排上有所调整。尝试,探索的过程是花费时间的,要保证在一堂课中有练习的时间,就要老师设计有层次,有组织的练习,达到探究与练习两不误。而且也给予学生发现自我,相互合作交往的机会。恰如成人世界中在学术上的争论对事不对人,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的培养。真正创造浓浓人文情感的课堂氛围。
小数除法评课稿4
数学是一门结构性很强的学科,小学数学中的概念往往是一个个地分散出现的,即使注意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一般地说也是有限的,在教学到一定阶段,就要引导学生对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对学过的概念作穿线结网,促进学生脑中的概念结构系统化。课前让学生看书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通过整理串通“通”知识,融合贯通,使学生感悟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使平时所学的“分散、零乱、细碎”的知识点结成知识链,形成知识网。课上应放手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整理的知识,形成各异,互助评价,开展争辩。这样有利于主体性的发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功,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学生复习了知识后,体验到了学习数学和获得成功的快乐。最后组织学生讨论归纳这些知识点,并说说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网络。
第2篇:《小数除法练习课》评课稿
《小数除法练习课》评课稿
5月20日,在数学骨干班培训会上,有幸聆听了周俊琳老师执教的《小数除法练习课》,使我深受启发。周老师的淡定、沉着、大气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首先,上这节练习课的目的在哪里?那一定是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周老师通过课前测试题的反馈,使学生认识到,大家还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学习小数的除法,提高自己的计算正确率。学习有了目标和方向,学生不会感到枯燥无味,而是满怀激情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从这一点足见周老师的良苦用心。
第二,计算练习课如果依赖于单纯的练习、评价,只会让已经会做的学生徒增厌烦,让还不会做的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尝试失败的滋味,也不能达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周老师特别注重计算方法与策略的梳理。在教学的过程中,她不断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让学生叙述计算的方法。而且,周老师善于从学生的回答中寻找可利用的生成资源,帮助学生解决了很多的困惑。这是周老师对学生的充分的信任与尊重,更是源于周老师对自身驾驭课堂能力的那份自信。
第三,记得学校里一位老师这样说过: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比方法更重要的是策略,比策略更重要的是反思。因为,只有通过反思,方法和策略才能真正得以形成。在这节课中,周老师就特别注重让学生去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地探究。比如,当学生计算中出了错时,老师没有立即进行纠正,而是反问学生:“遇到了错题,你会怎么办?”学生们在交流方法的基础上发展了策略。这样,学生不仅完善了认知结构,更发展了智慧,提高了能力。
第四,课堂小结是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的某个环节之后,对所教内容、方式方法、学习成果等进行的一个总结过程,使整个课堂教学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课堂教学中,周老师十分注重对每一个知识的.归纳小结。梳理出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后,周老师牢牢抓住商不变的规律,突破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一难点。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周老师引导学生利用填空的方法进行小结,加深了学生对计算法则的理解与掌握,更沟通了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之间的关系。
【对计算练习课的几点思考】
第一,在教学设计中,可以用题组中的形式出现,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和对比,这样就有利于把有关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总结出来,把解题的关键显露出来,把易错点暴露出来,并共同找出错因,且纠正过来.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中,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并通过对比,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使学生智力与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如《小数除法练习课》,可否设计几组专项练习,第一组:276÷12=1384÷24=3.56÷25=0.243.84÷12=0.32,学生在计算后,引导学生比较异同,得出除数是整数,商是整数和商是小数的几种情况,从而归纳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一般计算法则。在此基础上出示第二组:4.44÷1.2=3.781.9÷7.8=10.565.8÷0.14=470,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这几道题目都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将除数转化为整数,再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法则来算。通过对比,学生们也不难发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包括三种情况:除数的小数位数<被除数的小数位数;除数的小数位数=被除数的小数位数;除数的小数位数>被除数的小数位数。引导学生进行沟通,以完整建构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尤其注意转化过程中被除数的变化,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本节知识。
第二,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倡尊重学生,让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一种持续成功的体验,不但能够使数学的课堂教学充满快乐的情感体验,而且有利于培养每一个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尤其是计算课,本身就比较枯燥,如果让学生不断地犯错误,然后改正错误,是不是就一定能引起学生对计算的重视呢?这一点值得商榷。我个人的看法是:成功乃成功之母,失败乃失败之母。如果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地否定自己之中,试想还有积极学习的欲望吗?所以,我认为,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情感体验之中,效果一定会好很多的。
第三,刚才谈到了计算课本身就很枯燥,除了获得成功的积极体验外,课堂的生动程度也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可以将数据引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素材来进行教学,可以和班级的评比挂钩,可以将某些计算法则编成顺口溜,儿歌,学生记忆就更深刻了,运用起来更方便。如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这个难点,我们可否编成这样一个顺口溜(仅供参考):遇到除数是小数,相信自己不发怵,利用商不变规律,除数转化成整数,小心对待被除数,细心计算勤检查,高效练习我最强!
“得计算者得天下”。相信,有了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啃得动这块“硬骨头”,而且一定能啃出味道,啃出效果!
第3篇:《小数除法解决问题》评课稿
《小数除法-解决问题》评课稿
刘小弘 2017年10月13日
听了王老师的课受益匪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上:
一、时间把握到位,每个环节的分配时间都恰到好处,对课堂的整体把握很好。语言简洁,层次分明,从复习旧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再到课堂小结,整个过程非常流畅,没有过多的赘述。
二、实物投影。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拿三个学生的解答过程进行投影对比,将错误的解答方法进行了当堂改正,也纠正了下面大部分学生的共同错误,加深了印象,理解更加深刻。同时将正确的解答方法进行了讲解,用投影的方式将这节课新知进行了传授,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
三、有效提问。像是“最多”什么意思?这道题里给出的数学信息是什么?问题又是什么?应该用什么法进行解决?都对学生的正确思考进行了引导,同时对新知识的探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四、联系生活实际。在例1中,研究需要几个瓶子的问题时,有的学生将结果写成了小数,王老师当场提问瓶子可以用小数表达吗?我们日常生活中都说是几个瓶子,有说几点几个瓶子吗?好比一个人,我们会说几个人,能说几点
第4篇:小数除法的评课稿
小数除法的评课稿
数学是一门结构性很强的学科,小学数学中的概念往往是一个个地分散出现的,即使注意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一般地说也是有限的,在教学到一定阶段,就要引导学生对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对学过的概念作穿线结网,促进学生脑中的概念结构系统化。课前让学生看书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通过整理串通“通”知识,融合贯通,使学生感悟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使平时所学的“分散、零乱、细碎”的知识点,结成知识链,形成知识网。课上应放手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整理的知识,形成各异,互助评价,开展争辩。这样有利于主体性的发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功,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学生复习了知识后,体验到了学习数学和获得成功的快乐。最后组织学生讨论归纳这些知识点,并说说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网络。
第5篇:小数除法评课稿4篇
小数除法评课稿4篇
小数除法评课稿1
复习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这类课的主要任务是:
(1)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本单元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与技巧
(3)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和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习课中,江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使复习课中的练习设计更有针对性与目的性。
下面就《小数乘除法总复习》这课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列表整理,提高素质。
复习课,虽然说是帮助学生复习与整理单元知识,但往往多数教师会以教师思维代替学生思维,以机械训练代替认知策略,从而忽视了学生这一主体的需要。这节复习课,江老师试图让学生自己先整理单元知识,然后互相交流,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不足。课中大部分同学能正视自己的不足,也进一步学会了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培养了实事求是的良好品质和互相交流的能力,锻炼了大胆表达自己的心理素质。同时初步培养小学生积累自己在学习单元知识时的发现,及时总结,温故
第6篇:小数除法评课稿(4篇)
小数除法评课稿(4篇)
小数除法评课稿1
复习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这类课的主要任务是:
(1)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本单元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与技巧
(3)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和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习课中,江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使复习课中的练习设计更有针对性与目的性。
下面就《小数乘除法总复习》这课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列表整理,提高素质。
复习课,虽然说是帮助学生复习与整理单元知识,但往往多数教师会以教师思维代替学生思维,以机械训练代替认知策略,从而忽视了学生这一主体的需要。这节复习课,江老师试图让学生自己先整理单元知识,然后互相交流,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不足。课中大部分同学能正视自己的不足,也进一步学会了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培养了实事求是的良好品质和互相交流的能力,锻炼了大胆表达自己的心理素质。同时初步培养小学生积累自己在学习单元知识时的发现,及时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