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读后感

2023-03-08 07:07:47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

卢梭的教育是建立在“人性本善”的基础上的。开篇他便讲到,“凡是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主张人性本善,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读了“爱弥儿”之后我体会到了很多,对教育尤其是对自然教育的理解有了很大的帮助。

他认为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天性,反对成人不顾儿童的特点,按传统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教育,干涉和限制儿童的自由和发展。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是身体强壮、心智发达而又感情丰富,能爱能仁的人,是封建政权的掘墓人。他认为当时的封建教育把人的身心桎梏得无法自然发展了,使人屈服成为现有制度和风尚的牺牲品。

卢梭认为人们生而缺乏的,又是成年以后所需要的一切都是教育的结果。而这种教育来源有三个方面,即来自自然的,来自周围的和外界的事物。我们的本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当三种教育的方向一致时,有能够圆满地配合时,儿童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三者之中,自然教育是完全不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教育只是某些方面才能够由我们决定,人的教育时

光全由我们控制。因上,卢梭要求后两种教育必须同“自然教育”配合起来,按照儿童自然发展的要求和顺序去进行教育。他说“大自然希望儿童珍视短暂的童年生活,关心儿童的游戏,允许儿童充分地进行自由活动,而不应强制儿童像苦役似的不断读书。卢梭从观念和先天道德出发重视教育的作用并要求教育遵循儿童天性,考虑自然的教育必须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的最重要的自然权利是自由,所以自然教育必须保护儿童善良的个性,使其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他坚决反对压制儿童的个性,束缚儿童的自由,强迫服从,强制灌输,严酷纪律和体罚等封建的经院主义的教育。

对,卢梭的教育目的培养自然人。什么是自然人?这种自然人不是自然状态重的野蛮人,而是社会状态中的自然人,他们知道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持做人的本分,可以为实现自由,平等的社会而奋斗。读了这本书之后,我也想接受这种自然的教育,不仅是我一个人,读这本书的每个学生都会有这种想法的,但是实现这种教育挺有难度的,尤其是我们国家。而且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过于迫切,努力让自己的孩子尽可能地学习比别人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以致占用了孩子大部分嬉戏玩耍的时间。有时候不断地联系学校领导和老师咨询:“老师,我给孩子报什么特色班好?”“哪些特色班效果好,对孩子未来的学习、生活有所帮助?”“我的孩子哪方面可以培养一下?朝哪方面发展好?”家长们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他们急切地想要打造自己心里所设想的完美孩子,于是从小就开始精心地安排着孩子们的发展路线。

虽然很难改变这种社会现状,但是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大的启发。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我想:我们的老师都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老态龙钟的儿童,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尽情地哭笑打闹。学校强调的就是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自己去做,教师只是适当的指导,但决不能颐指气使,更不能越俎代庖。孩子自己发现了问题,机会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如果孤军奋战,久攻不下的话孩子也会失去兴趣,那就让他们进行合作探究。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老师必须了解儿童的个性及心理活动,利用儿童所特有的心理特征,运用自然教育法,发挥儿童的天性,合理地引导,有的放矢地进行发挥扩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利用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运用简洁明快的图案,通俗易懂的语言,顺乎儿童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使教学目的获得最大化的成效。

书中还提到“一个好老师应该具有哪些品质?我们要求的头一个品质是:他绝不做一个可以出卖的人。” “教师必须受过教育,才能教育他的学生,必须受了一层又一层教育,一直受到谁也不知道到了什么地方为止。把孩子教给一个连他本身都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的人的培养,又怎样能培养得好呢?他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将这个职业看作也个很神圣的职业。教师是多么神圣职位,作为老师应该要配的那个职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引导好学生,不要破灭他们的兴趣爱好,要鼓励他们发挥自己所有的天赋,尽量减少儿童的痛苦,给他们自由。这里的自由不是放任,而是进行合理的教育,让他们快乐的长大。

我决心做未来的教育工作者,也从《爱弥儿》中得到很多启发。尽可能从儿童的心理状态出发,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培养学生。虽然现在教育现状无法实现自然教育,但是老师可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一学生为中心,努力传给他们最好的教育,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第2篇: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爱弥儿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类繁衍的理由,可不是为了挤在一起虚度人生,而是要踏遍他所耕种的土地。人类聚集得越密,就会越腐化。过多的聚集只会让身体残疾,让心灵残缺。

因为在自己的一生中遇到的净是磨难,所以他们在死亡时也不会为自己悲惨的命运惋惜。

只有在一无所有的时候,人类的痛苦才最少,因为痛苦不在于缺了什么东西,而在于自身对它的需求。

当人们完全按照能力来生活时,就不会感觉痛苦了。

上天给予你体力,并不是让你扩容或者增加你的存在,只是让你按照它喜欢的方式和许可的区域来生活的。你生来有多少能力,就能享受多少自由和权利,不能过度,否则一切都是幻想和空虚。

真正自由的人,只想着自己可以得到的东西,只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因错误地使用时间带来的损失,远比浪费时间更多。

在人的所有官能中,理智这个官能是由其他官能综合而来的,最难以发展,而且发展得最晚,可是就有些人总用它来发展其他官能

因为在天性上人都可以忍受资源的匮乏,但不能忍受他人的恶意。

他没有真正的观念,就不会有真正的记忆,

教育的最大秘密是:让身体锻炼和思想锻炼互为调剂。

第一,人不会设身处地地为那些比自己幸福的人着想,只会想到那些比自己更需要同情的人。

第二,看到他人痛苦,我们同情的只是自己可能会遭受的那些痛苦。

第三,我们对他人痛苦的同情程度,取决于我们对那个遭遇痛苦的人想象出的感觉。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求,因此我们讨厌别人有欲求。

一个敏感的男人宁愿遭受一个女人的恶劣对待,也不愿和别人分享她的爱。

孩子,要利用你的权利,并且要自由和理智地去用。你自己去选择适合的结婚对象,而不是把选择权交给我们;但是,你判断双方适合的条件,则需要我们来把关,我们会考虑你是否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选择的。我们无须考虑这个人的出身、财富、社会地位和社会舆论。你要选一个真诚的男人,人品好,你也喜欢,性格也要和你适合;无论他是什么人,我们都愿意让他来做我们的女婿。只要他能干活儿,人品好,能爱家顾家,这些就算是他的财产了。如果他能凭借自己的美德,获得别人的尊重,那么他也会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就算全世界的人都来指责我们,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考虑的并不是别人的理解,而是你的幸福。

一个真诚的人不会只爱不敬的.,所以我们爱一个人是因为我们认为对方具有让我们尊敬的所有美德。

大自然不允许我们的爱好超出我们可以达到的限度,理智不允许我们期待得到不可能得到的东西,良心并不能让我们避免被诱惑,却能让我们最终战胜诱惑。

只有不存在的东西才是真正的美

要是在我们看来,快乐能够永存的话,我们便会因为习惯了它,反而体会不到它的乐趣。

假如外界的东西不会改变,我们的心就会改变;不是快乐离开我们,而是我们离开快乐。

这种爱情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建立在不以美丽外表消逝的美德上,建立在情投意合的基础上,而情投意合让他们相处得更好,让他们到老还享有初恋时的甜蜜。

你们要坚信,就算结了婚,也只能在两情相悦时,做快乐的事。

第3篇:《爱弥儿》读后感

读《爱弥儿》有感

人们总说学教育的人如果不看一下三本书就等于没学:柏拉图《理想国》、卢梭《爱弥儿》、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我暂时看了其中一本即卢梭的《爱弥儿》,要说太多的感受也没有吧,但有些感受我还是想浅谈一下。

卢梭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的政治民主方面的著述在法国大革命中成为激进的雅各宾派的理论向导。但他的成就远不止这些,他在文学作品中表现的思想艺术原则在后世得到了持续发展。他的一生十分坎坷但尽管这样他还是没有放弃追求,他的代表作品有:《新爱洛奇丝》、《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

《爱弥儿》主要通过一个假设的任务爱弥儿的教育过程向人们叙述利索的教育思想。她分别讲述了爱弥儿在婴儿期、童年期、青年期以及婚姻等方面的不同教育观。尽管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教育方法,但总的核心是“自然教育”即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爱弥儿》一开始就说到:“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因此,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爱弥儿》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爱弥儿》读后感1

卢梭写的《爱弥尔》一书,在我所看的教育专著书籍中,属于非常清新的、非常有自己独特见解的著作。卢梭写于1762年的《爱弥尔》,虽然经过了漫长的风雨考验,但是直到如今,依然焕发出它迷人的光彩。对于一位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需要从教育的原点出发,在实践中探索,在且思且行的过程中,再次回到教育的原点思索思索,这是十分有益的。

卢梭的《爱弥尔》共分五卷,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在第一卷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

未完,继续阅读 >

《《爱弥儿》读后感.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爱弥儿》读后感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