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沁香一瓣先生散文
第1篇:话说沁香一瓣先生散文
话说沁香一瓣先生散文
今年一月,我有幸来到“好心情”原创文学论坛,恰巧看到网站推荐的《从婆媳关系想到的……》,我便饶有兴致地阅读,其中谈到把“多年的媳妇熬成婆”演炼成“现今的媳妇胜女儿”;把“年老的婆婆说媳妇”变成“年老的婆婆像慈母”,这样的关系怎么能不融洽呢?
我很认同他的观点,一看作者是沁香一瓣,便打开了他的文集参观。哇塞,一片金光闪闪的“好”字映入眼帘。在左上角发现,原来他也是上海人,当时感觉特别亲切,便主动加为好友,开始聊天。
由于不熟,一开始的聊天都是围绕着作品展开。我阅读《谈初恋情人想吃回头草》、《想到了“潜在写作”》、《漫谈当编辑》等作品,我觉得他的文章很厚重,文笔老练,逻辑性很强,善用哲学思辨写文。再看看他的留言板,几乎是满满十几页,可见他人缘很好。在比较其他网友的几篇作品后,我更喜欢他的作品。言谈中,我表达了对他的钦佩之情,他总是很谦虚有礼。我后来才知道他是一位著名的作家。
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位亲切的长者。
他看了我几篇文章,给我留言大概是这么说:“你的文章很清丽,文字也挺好,有没有想过写点别人没写过的文章呢?”
我当时愣住了,因为我当时写的大部分都是青春爱情小说。除此之外,我不知道我要写什么,或者我能写什么。我反问他:“那写什么啊?”
“写点上海弄堂,自己熟悉的,别人没写过的。要写自己的作品!”
因为想摆脱“春在枝头闹”(备注1)的印象,我开始尝试写杂文,开始写《浅谈没有婚房,父母租房》、《浅谈80后的婚姻》等等,每次都会得到他的鼓励,总说:“进步很快!”
和他聊天,几乎没有任何的架子。当我生活或者学业困惑时,他像夜晚一盏明灯一样地为我指点迷津。
他还是一位勇敢的骑士。当他看到一些不好的苗子时候,他会义无反顾地站出来,有理有礼有节地去批判不文明甚至是违法现象。
他曾写过《小谈网络“孙悟空”》,利用孙悟空百变来抨击那些利用网络虚拟名字欺骗引诱,或者是发表攻击性的言语等,提出了如今我们是学孙悟空的“金猴奋起千斤棒”的精神,而不是我行我素,不讲德行地诱惑网络的一角的行为。
当他看到网络蔓延着抄袭不良之风的时候,他写下了《浅谈模仿与抄袭》,文中提到了模仿和抄袭的区别和联系,指出模仿和抄袭决不是文学原创作者所走的一条捷径,要多思、多想,平和心态,在创作中成长,写出佳作!
象这类型的文章还很多,我们可以看得出沁香一瓣是一位极富正义感的人,看似温和文笔下,一步步地引导那些“糊涂虫”,走入正途。
他是一位热爱生活的旅行家,周游了几乎大半个中国,用他的笔记录了祖国的壮丽。每个村在他眼中都是独特而美丽的。
你看“九溪所处的地理位置确实有些特殊,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相传九溪本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有一个“三老做文”的故事,明确地指出:“此地不出王侯必出将相。”所谓“三老做文”,指的是九溪村三面环侍着的三座山坡:毛栗坡、詹家坡和王家坡。而居于上街的六百年古井,即是一方砚台。古井旁原放着一个巨大的石制笔架,玉笔就是塔山上建造的古塔。以中间街道为书脊,九溪偌大的整个屯堡村,就像打开的`一轴巨大的书卷,而三老,就在上面不停地做着各自的锦绣文章。这实在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在清朝年间,九溪曾经红极一时,考出的举人多不胜数,就连在外做官的顶带花翎,摘下来用大斗都盛装不下。”(备注2《九溪,梦绕的古村》)。
“触摸新叶村的整个群落建筑,似有古的神韵在心海中悠悠滑动,村屋以五行九宫进行布局,有着我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走在光可鉴人的青石板路上,你会觉得这石板被踩得这么光滑是不可思议的,然后这是千真万确的现实,七个多世纪漫长的宗族发展史,多少人群在祖宗铺设的石板路上行走?这种光滑不仅仅是传承的踪迹,更是历史和岁月的记录……随着狭窄、潮湿的小巷小道伸延开来;沿着高大、斑驳的烽火墙向前,眼前,庄严、肃穆的宗祠渐渐清晰起来。在密如蛛网般的小巷里穿行,犹如置身于诸葛迷宫一样。”(备注3《露天博物馆新叶村》)。
又见“穿过碎石铺就的山路,陆巷的银杏是有特色的,古村的民居院子里,田园边,大都种植银杏,银杏被称之为“植物中的活化石”。村里最大的树已有近二百余年,树上鸟雀众多,树杈上筑着喜鹊巢,欢叫声声,似在讲着关于古村的故事。每到金秋,家家都收银杏果,晒在林边和屋前。银杏果不仅可以吃,它和叶子伴着东山银杏的声誉还出口东南亚,是一种上好的中药材料和保健食品呢!”(备注4《太湖畔的陆巷村》)
打开他的游记,视野仿佛一下子开阔,一方面可以增长很多古村落的见识,另一方面仿佛置身在这美轮美奂的古村落。在作者的笔下的风景不仅是一次视觉盛宴,更像是一位导演在讲解古村落的特色。
他还是一位“花匠”,用心地栽培着各种各样的花儿,在他看来,它们仿佛是会说话的天使。每种花都有别样的特点,有守时守信的、艰苦向上的、坚韧不拔的牵牛花(备注5《绿蔓小花也醉人》);有要求别人少,给予别人多的典范的凤仙花(备注6《开不败的凤仙花》);有不显耀,不张扬的老樟花(备注7《老樟树开花》);朴素的美,纯洁的茉莉花(备注8《难忘茉莉香》)……
读到这里,你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想象和文采,平凡无奇的花儿竟能描绘出独特的个性,是不是像我一样羡慕作者的妙笔呢?
最后,我来谈谈我对沁香先生的印象。他不紧不慢地倒了一杯茶,和朋友谈天说地,记录着生活的点点滴滴,也痛斥着社会的不文明现象。他始终是文质彬彬,谦逊有礼,不得不让人心悦诚服的智者。
备注1:“春在枝头闹”是因为我的小号有一副图,是一枝花的造型,又为早期喜欢写爱情小说,故沁香一瓣先生戏称“春在枝头闹”。
第2篇:维持心灵的一瓣香散文
维持心灵的一瓣香散文
生命如花,一生一次开放,一生一次凋零。一瞬间开放,又在一瞬间凋零。刹那间的开放,便是一生的凋零。或许世间万物一切本是如此,花开之时惊艳,但开尽之后终是凋零枯萎,叶落归根,化作尘泥而去。而一切的繁华落幕之后终归曲终人散,人走茶凉,筵走席散。而人情冷暖,世情百态,本是如四季的轮回更替一般寻常。你若情深,万物皆情深,你若内心良善,万物皆会以温柔待你。
其实早已明白,无论花开花落都终是一场寂寞的演出,却仍旧愿意倾尽全力地过好今生。投入对生命饱满的热情与希望,努力地汲取阳光雨露,历经风霜雨雪的洗礼,不问花期是何时,亦不问花落是何日。既然作为一朵花,就要努力地开放,不辜负这似水流年,不辜负这人世红尘。
有多少的繁华满枝,就会有多少的秋叶零落。你寡淡冷漠也好,你深情依旧也罢,世事的无常变幻本不会为此而慢下脚步,更不会为此而停留。多少的姹紫嫣红,都被菲薄的光阴所辜负;多少赏心乐事,都被莫名地关在寻常院落里。既然停不住青春,既然错过了昨日的那朵花,又怎可再辜负今朝的这盏茶?
这一路走来,山水知我意,草木知我情,文字与我相知相依,彼此不离不弃。自觉芸芸众生都沉静美好,我们之所以会有那么多的烦恼与苦痛,是因为我们总有着太多的执念,不懂得知足,又怎会感到快乐,感到轻松?
虽人的一生,终是无法做到如草木一般,沉静洒脱,随心潇洒。但如若可以,我也愿同这世间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一般,遵循自然的`规律。既是知道荣枯有定,盛衰必然,就努力维持心灵的一瓣花香,无需芬芳四溢,只需淡淡的一瓣花香,便可丰盈自己的内心,让花香永远弥漫于心间,让你久久都无法忘怀。
世间没有开不败的花,更没有永恒的生命,只有人高尚的品质和情操才是永垂不朽的。花开有时,花落有时,亦如缘分来时如花开,缘分尽时如花落。也许你总会为落花的离逝而悲伤不已,可若落花的离去并非是无情,而是为了更好的成全,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新生?
我总相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花开之时,当是努力地吐蕾绽放,花落之时,当是淡定从容地离去,不留遗憾。
每当一朵花开之时,我总不忍将之摘下,总是久久地伫立在那里,用心地倾闻其花香,任那一缕淡淡的清香弥漫在心头,无论是否过尽千帆,历经人世磨难,都不会忘记这瞬间的美丽,这瞬间的芳华。美往往是稍纵即逝的,但仅仅是那一瞬间的来过与绽放,却早已足够铭记一生。任花落归根,心中的花香也永不会泯灭。只因那缕花香,是来自于心灵深处最温柔、最纯净、最洁白似雪,最清新淡雅的那朵生命之花,所焕发出来的清香。它会伴你在人世间修行,伴你走过荒芜荆棘之地,会让你永远珍藏那一丝温情与美丽,纵将人世风景都看透,也不会忘记自己的初心,也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
林清玄曾说:“不以得喜,不以失忧,才能无求,才能平等,才能无为,才能不染。也才能够同时从成功与失败中找到智慧的花果。花开是一种有情,是一种内在生命的完成,这是多么亲切啊!使我想起,我们也应该蓄积、饱满、开放,永远追求自我的完成。”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不也是如此吗?超越别人也许并非是真正的成功,有时候,超越自己比超越别人更值得欢欣。
就让我们,倾尽一生努力去开放属于自己的生命之花,开出人生智慧的花果,开出人生最柔软洁白的花朵。此后,无论花开几时,无论花落是何时,都皆以淡然之心待之。都会永远于心间,维持那一瓣花香,伴你红尘经世,伴你走过风雨人生。
第3篇:话说豫章香樟树散文
话说豫章香樟树散文
香樟树四季常青,为豫章本土树种,早在汉朝已开始种植,一直分布十分广泛,现被定为本市市树。树龄才几年大的小樟树已渐挺立起来,栽种超过五十年的樟树可达五六层楼那么高,更是玉树临风,气象不凡。
虽然香樟树四季常绿,但每季都有其独有的风韵。每到春天,香樟树开满了比桂花还细小的小白花,一朵朵簇拥在一起,满树芬芳,沁人心脾,然而香樟树的一个“香”字并非由此而来,而是因其枝、叶及木材均有樟脑气味,具有天生的抵御虫害的能力,这也应该算是香樟树被广泛栽植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到了炎炎夏日,香樟树满枝碧绿,走在浓密的樟树荫下顿觉清凉了不少。及至万木开始凋零的秋天时,香樟树依然满目苍翠,可细看有浅绿,深绿,赭黄,猩红等之别,同一棵树竟然同时呈现出多种色彩,在树木之中实为罕见,看上去也十分养眼。
待到冬天万木凋零殆尽时,香樟树依然生机盎然,此时在香樟树层层的绿叶间坠满了一粒粒如珍珠般大小的黑果儿,可别小看这些不起眼的樟树籽,这些可是整个冬天丝光椋鸟、白头翁、八哥等留鸟的救命口粮。以往荤素搭配来吃的留鸟在
第4篇:《生平一瓣香》随感
《生平一瓣香》随感
原文:
你提到我们少年时代,常坐在淡水河口看夕阳斜落,然后月亮自水面冉冉上升的景况,你说:“我们常边饮酒边赋歌,边看月亮从水面浮起,把月光与月影投射在河上,水的波浪常把月色拉长有挤扁,当时只是觉得有趣,甚至痴迷得醉了。没想到去国多年,有一次在密西西比河水中观月,与我们的年少时光相叠,故国山川争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挤扁又拉长,最后连年轻的岁月也成为镜花水月了。”
这许多感怀,使你在密西西比河畔因而为之动容落泪,我读了以后也是心有戚戚。才是一转眼间,我们竟已度过几次爱情的水月镜花,也度过不少挤扁又拉长的人世浮嚣了。
还记否?当年我们在木栅的小木屋里临墙赋诗,我的木屋中四壁萧然,写满了朋友们题的字句,而门上匾额写的是一首《困龙吟》。有一次夜深了,我在小灯下读钱钟书的《谈艺录》,窗外月光正照在小湖上,远听蛙鸣,我把书里的两段话用毛笔写在墙上:
“水月镜花,固可见而不可提,然必有此水而后月可印潭;有此镜而后花可映面。”
“水与镜也,兴象风神,月与花也,必书澄镜朗,然后花月宛然。”
那时我是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