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第1篇: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班级姓名成绩矫正后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2分)
A.庖代(bāo)杀戮(lù)侃侃(kǎn)深谙(aā)
B.绽开(zhàn)玉帛(bó)始龀(chân)驾驭(yù)
C.娴熟(xián)考妣(bǐ)吮吸(yún)累赘(lâi)
D.攘除(rǎng)匿名(nì)间进(jiàn)倭瓜(wēi)
2.选出下面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2分)
A.折衷既使醇厚中流砥柱B.奴钝尴尬不逊深恶痛疾
C.血渍邂逅酸楚弥补缺漏D.驱弛不屑熙攘神采奕奕
3.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3分)
(1)肉食者鄙()(2)甚矣,汝之不惠()(3)以彰其咎()
(4)臣之妻私臣()(5)而后喻()(6)安得广厦千万间()
4.下列标点使用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狗年的第一场雪,雪后玉树琼枝,的确有“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邱贻可违规夜出喝酒,陈杞输球后撒野,每一个乒乓球迷知晓后心里真不知是什么滋味?
C.火车站、润扬大桥的建成和通车、城市亮化、绿化的进一步完善,使扬州城变得越来越美了。
D.“春晚”推出的歌曲《吉祥三宝》,这首歌“民族特色浓郁,旋律优美,风格清新自然”。
5.下列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以陈水扁为首的台湾当局,悍然“废统”,妄图搞“台独”,其危言危行,引起两岸人民强烈不满。
B.《江塘集中营》是一部反映战俘集中营生活的电视剧,该剧讴歌了中华儿女的斗争精神,控拆了日本法西斯罄竹难书的罪行。
C.随着姚明和麦迪伤愈复出,不堪一击的火箭队如虎添翼,渐入佳境。
D.小明从上次小错误中吸取了教训,各方面均有明显进步,这真是浪子回头金不换啊!
6.将下列四句话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月亮上来了。是一轮灿烂的满月。__________________。说话声、欢笑声、唱歌声、嬉闹声,响遍了整个海滩。
①海滩上,也突然明亮起来。
②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出来。
③一片片坐着、卧着、走着的人影,看得清清楚楚了。
④嗬!海滩上,居然有这么多的人在乘凉。
⑤ 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A.⑤④②③①B.③①④②⑤
C.①④③⑤②D.②⑤①③④
7.根据下列提示,写出名著中相对应的人物。(3分)
(1)武圣 过五关斩六将 刮骨疗伤 大意失荆州
人物______________
(2)潇湘馆 病比西子胜三分 多愁善感 葬花
人物______________
(3)荒岛 造船 土著“星期五” 冒险家
人物______________
8.下面是一则某市中学生篮球比赛的报道稿,文中连用5个“战胜”,行文显得单调。请根据不同的比分,用4个“战胜”的同义词语分别填入括号,替代文中加点的“战胜”,使用词准确又富有变化。(2分)
今天进行的中学生男篮预选赛中,一中队以72比60战胜十五中队,十八中队以68比56战胜()八中队,二中队以98比42战胜()十一中队,三中队以78比77战胜()七中队,二十中队以86比80战胜()上届冠军五中队。
9.当今社会商品经济日益发达,广告是异彩纷呈。请赏析下列广告,并根据示例,品析下列广告词。(4分)
例1:金猴皮鞋,足下生辉。
“足下”一语双关,既是对人尊称,又指人的脚下,并形象地渲染了金猴皮鞋的品质。
(1)近日中国移动通讯公司推出“亲情号”优惠套餐(亲朋间免费接听或拨打)。广告词是:“亲情无价。”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2:金陵蚊香,默默无闻的奉献。
巧用成语,利用“闻”与“蚊”谐音,形象地并借助拟人修辞手法。指出了金陵蚊香的效果。
(2)目前,中国农业银行推出一项旨在吸引储户投资并分红利的储蓄方式,打出的口号是:“有金无险。”
赏析:。
二、阅读。(38分)
(一)阅读《智者的四句箴言》,回答下面的问题。(11分)
一位16岁的少年去拜访年长的智者。
少年问:“我怎样才能变成自己愉快、也能带给别人快乐的人呢?”
智者笑着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是很难得了。很多比你年长的人,从他们问的问题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怎样跟他们解释,都不可能让他们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我送给你四句话。第一句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的含义吗?”
少年回答说:“是不是说,在我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别人,这样痛苦自然就减轻了;当我欣喜若狂之时,把自己当成别人,那些狂喜也就会变得平和一些?” 智者微微点头,接着说:“第二句话是,把别人当成自己。”
少年沉思一会儿,说:“”
智者两眼发光,继续说着:“第三句话是,把别人当成别人。”
少年默默思索着,回答道:“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说,要充分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能侵犯他人的核心领地?”
智者哈哈大笑:“很好,很好,孺子可教!第四句话是,把自己当成自己。这句话理解起来太难了,你留着以后慢慢品味吧!”
少年说:“这句话的含义,我一时体会不出。但这四句话之间有许多矛盾之处,我怎样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呢?”
智者话:“很简单,用一生的时间和经历。”
少年沉默了很久,然后叩首告别。
后来少年变成了中年人,又变成了老年人。在他离开这个世界很久以后,人们还时时提到他的名字。人们都说他是一位智者,因为他是一个愉快的人,而且也给每一个见过他的人带来了快乐。
10.如果你是这位少年,你如何理解“智者”的第二句话,请写在下面。(2分)
11.作为小说,在情节上应该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读过本篇小说后,你认为有高潮吗?请简述。(3分)
12.少年后来也成了智者,他的“智”在哪里?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13.读这篇小说,总觉得有不少的名人名言在脑海萦绕,你是否也有此感觉?如果有,请写出一句名言来。(要符合小说中的情节)(2分)
14.少年问:“四句话之间有许多自相矛盾之处,我怎样才能把他们统一起来呢?”智者说:“很简单,用一生的时间和经历。”要“用一生的时间和经历”还叫“简单”吗?谈谈你的理解。(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问题。(16分)
卧听风雨
先是一道闪电一下子照亮了卧室,又迅即恢复了黑暗,仿佛即开即落的巨大的白花。然后,雷声轰然而至。继而,风雨大作。我从梦中醒来,类似一尾鱼从深深的海底浮上了水面。哗哗作响的雨声密集得没有一丝缝隙和缺口。我的这间位于住宅楼顶层的卧室,仿佛成了危巍的河岸。河水汹涌啊!我,卧于岸上,仿佛一只不穿衣服的昆虫卧于岸上。半开着窗子,雨滴随风落在我的身上,仿佛水花溅在那一只昆虫的身上,这是夏季的雨,盛大,劲健,使卧听者愈感渺小。
没有闪电和雷鸣。不知何时窗外开始飒飒有声,雨声。卧室内的寒意又重了一层。风声大于雨声,这是秋夜之雨的特征。“留得残荷听雨声”,这位听雨的古代书生,窗外有一片荷塘。而我独卧,窗外只有几棵法国梧桐,可以细微地辨别出树枝相互摩擦的声音,又一片黄叶随风坠入雨中的声音,两只小鸟在巢里低语的声音„„卧听风雨,我感觉自己渐渐脱离了现实,仿佛孤居于森林之中、湖水之湄。
风声远远大于雨声了。风声如狮吼虎啸,而雨声瑟瑟、且夹杂着雪粒,一同打击在窗上。冬天这个鼓手在软硬兼施地练习指法。季节正因一次次夜雨而不断转折并变幻着面目,日益冷峻。这是可以令古代书生们梦境弛骋并留下佳作的雨夜啊!陆游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便一齐涌入他的梦中,涌出他的狼毫。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便梦回吹角连营了,五十弦翻塞外之声„„而我枕边无酒,无剑,一个被股票、物价消磨了壮志的人怎有颜面对满纸壮语的先人?这是属于英雄暮年的雨啊!挟带着早年的沙场、野草、呼喊,卷土重来,安慰着苍苍白发下永远不愿疲顿安卧的烈士之心。而我,只有卧听而已了。
也只有春天的雨夜能够减少一丝我内心的痛感和不安。沙沙沙沙,没有了夏雨的肃穆、秋雨的苍凉、冬雨的尖锐。雨声大于风声,这是春夜之雨的特征。卧听之人的内心大都应该趋于平静、欣悦。比如,蒋捷“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显然是凄楚苍凉的秋雨;“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显然是万念俱灰的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则显然是温醇醉人的春雨。再比如,还是陆游,在杭州的某座小楼里卧听一夜春雨,便不会再梦铁马、梦冰河,而是期待第二天早晨深巷城会出现卖杏花的人了。
15.请你用简要的词语概括四个季节雨的特点。(2分)
16.作者听到的四季中风和雨的特点分别是什么?(4分)
17.本文第2段有“留得残荷听雨声”之句,结合本文的意境,你怎么理解这句诗的韵味?(2分)
18.细读第3段画线句,你觉得它和文中体现的作者的心绪矛盾吗?你怎样理解文段所要表达的感情?(3分)
19.第4段画线句提到了陆游的一首诗,请默写出这句诗。(2分)
20.本文尽写听觉,并加以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想象。请找出文中任意一处联想或想象的句子,并体会作者的用意。(3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1分)
淮阴侯列传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贡。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倪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节选自《史记》)
2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1分)
①于是信孰视之,倪出袴下()②又不能治生商贾()
22.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始为布衣时,贫,无行()②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③常从人寄食饮()④数月,亭长妻患之()
23.翻译下列文言语句。(4分)
①又不能治生商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韩信是真的胆怯吗?请谈谈自己的看法。(2分)
25.阅读本文,你获得了怎样的生活启示?(2分)
三、作文。(40分)
26.万紫千红总是春,三年初中语文学习,让我们了解了语文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微型百科小说。我们也深深地懂得了语文课融入太多的生活味道,涂染了丰富的色彩。我们可以领略“焦点访谈”的犀利话锋,广告语的先声夺人,新兴名词的前卫时尚„„这些都是生活语文的精彩。请以“我与语文”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600,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一、1.B2.C3.(1)见识短浅(2)同“慧”,聪明(3)表明,显扬(4)偏爱(5)明白
(6)哪里4.D5.B6.D7.(1)关羽(2)林黛玉(3)鲁滨逊8.击败(打败)大胜(轻取)险胜(小胜)力挫(力克)9.(1)“无价”一语双光,既指出亲情至高无上,无法用价格衡量,又指出此项业务是免费的。(2)“金”与“惊”谐音,突出投资无风险,更能刺激人们投资欲望。
二、(一)10.“这样是不是就可以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要,而且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 11.有。这个高潮就是两人的第四句对话,特别是智者说:“很简单,用一生的时间和经历。” 12.因为他是一个愉快的人,而且也给每一个见过他的人带来了快乐。13.略14.略。(二)15.春雨:温醇醉人;夏雨:肃穆;秋雨:苍凉;冬雨:尖锐。16.夏天:风雨大作;秋天:风声大于雨声;冬天:风声远远大于雨声了;春天:雨声大于风声。17.“听雨”明为写景,实是写一种闲适的心境,雨滴落残荷,是夏季特有的风景,无需观赏,“雨之景”借“荷 ”渗入心间,可谓悠哉。18.不矛盾。四季风雨不同,卧听者感情必不同,秋风秋雨以其特有的景致令人心生悲凉,想起古代文人壮怀激烈的故事而感慨万千。它没有脱离文章的脉络感情——情由景生。19.略20.如第(3)段中”这是可以令古代书生们梦境驰骋并留下佳作的雨夜啊„„五十弦翻塞外之声„„“这是”卧听“的妙境。既体现季节风雨的特点,又体现作为文学家的文化底蕴。
(三)21.①kù②gǔ22.①善行②准备③跟随、寄从④讨厌23.①又不能够以经商为生计。②我是可怜你而给你饭吃,难道是想你回报(我)吗?24.不是真的胆怯,而是不愿意与“淮阴屠中少年”计较,这里体现了韩信心胸开阔,宽容别人。25.略
三、26.略
第2篇: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田字格中。(2分)
失志不渝地追求;不屈不饶地奋斗。
2、根据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气势恢弘的安塞腰鼓,狂野、奔放。当鼓点响起时,我们会被震撼、被烧灼(),接着,内心会涌起奔腾的力量,情不自禁地伴着铿()锵的节奏,闻鼓起舞!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这本小说的情节不是很精彩,不过书中的插图还算差强人意。
B.《传奇》这首歌一经在电台播放,便不由自主,传遍街头巷尾。
C.小弗朗士对普鲁士兵强迫法国人学德语这件事,真的是义愤填膺。
D.我们枣阳人现在的生活和三十年前相比,真有天壤之别。
4、请用一句话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合适的标题。(2分,限20字以内)
[襄樊日报3月30日] 3月16日,我市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红嘴相思鸟之乡”称号。据悉,红嘴相思鸟是湖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又名红嘴玉,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和《湖北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这种鸟在我市的分布数量约有2400万只,种群密度12.18只/公顷,是分布数量最多的种群之一。其主要分布区域为保康、南漳、谷城三县以及宜城、枣阳两个丘陵市。
5、根据语境并依照前后句式进行仿写,做到句意连贯。(2分)
快乐,无处不在。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凉幽静的水;如果你是小草,那快乐就是一束温暖明媚的阳光;如果你是,那快乐就是。
6、名著阅读。(2分)《名人传》不仅是一部文学名著,而且在提高人们对于历史和伟人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部小说里,叙述了三位伟人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
①。但伟人也是常人,我们在了解了这些伟人具有丰功伟绩一面的同时,也看到了他们和常人一样 ②。
7、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①,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李商隐)
②采菊东篱下。(《饮酒(其五)》陶渊明)
③历史上英雄成名也需要机遇,比如火烧赤壁、大败曹军的周瑜,于是杜牧在《赤壁》里面这样感慨:“。”
④刘禹锡的诗历来表现一种豪迈乐观的心态,如他在《秋词》里这样写道:“。” 这句诗就是作者高远爽朗心情的反映。
⑤古人用语极为精练,如郦道元在《三峡》一文中仅用“,”八个字就把各具特色的四种景物概括全面了,而且由景境导出了作者的心境。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0分)
8、结合语言情景,请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反驳其错误言论。(2分)
有位同学随地吐痰,别人批评他:“随地吐痰不卫生。”他貌似有理地说:“有痰不吐更不卫生。”
你可以这样说来反驳他:
9、搜集资料不仅是语文学习过程中常用到的一项基本技能,而且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通过搜集资料可获得前人、他人的间接经验或已有成果,使自己少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
现在朝阳中学正在开展“怎样搜集资料”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活动小组的组长,请你帮助完成以下任务,使这次活动更加圆满。
①明确主题,确定任务:(2分)
这次搜集资料活动有“节日”、“三峡”、“电脑”三个选题,你们小组确定的主题是:,确定这个主题的理由是:。
②调查采访,获取资料:(2分)
当确定了活动主题,接下来你们准备进行实地调查和采访,以更好地获取资料。你认为要搞好调查、采访工作有哪些注意事项?(至少写出一点)(2分)
③筛选信息,分类整理:(2分)
假如你们小组确定的主题是“节日”,又在搜集资料过程中有很多收获,特别是搜集到不少春联,但有些春联的上、下联搞混淆了,请你帮忙为上联找下联(填序号):
上联:爆竹一声除旧
下联:
备选下联:A、大地歌唤彩云 B、共享锦绣年华
C、桃符万户更新 D、喜庆国泰民安
>④成果展示,交流互补:(2分)
这次活动中你们小组就“节日”专题进行了大量的搜集整理工作,获得了丰富的资料,现在请你从“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中选取一个,说说本地的过节习俗,或介绍节日的来历及有关传说故事,让大家分享成果。(不超过60字)
三、阅读与欣赏(40分)
(一)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完成 10—11题。(4分)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0、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境界。请说说诗的颔联中的“阔”字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2分)
1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其中“ ”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2分)
(二)阅读文言文《马说》,完成12--16题。(10分)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2)策之不以其道
1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才美不外见 曹刿请见 B.安求其能千里也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C.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5、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16、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2分)
(三)阅读散文《鼓韵》,完成17--21题。(13分)
鼓 韵
张春玲
①说起敲锣打鼓,不是吹牛,当推我们临汾。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上,一声呐喊,喊出了临汾800人的锣鼓队,人如潮涌,阵似排兵,男、女、老、少、壮、鼓、锣、钹、镲、磬。于是,那“咚咚锵锵”的鼓声便把亚运盛会的热烈气氛推向了高潮。那黄土地铿锵有力的鼓点撼动了整个世界,那北方粗犷豪壮的鼓韵便久久萦绕在中国人的心头!雄放的黄土高原产生着阳刚气十足的艺术。就像在冷飕飕的三九天喝着65℃的汾酒,吃漂着厚厚一层辣油的羊肉泡漠一样,临汾人爱听铁板铜琶、高亢激越的《窦娥冤》、《十五贯》,最喜欢在拥挤的人丛里,头顶着脸庞已冻得通红的孩子,听那把心房震得咚咚作响的锣鼓。我记着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爸爸流着泪竖着大拇指对我讲:“他的一位英俊而鼓艺高超的兄弟在人们的一片喝彩声中累断筋骨含笑死去。”我便恨自己是位丫头,便急急地盼着快快长大,去挥舞那扎着红缨缨的、沉甸甸的鼓槌。
②鼓声伴着我长大。而在我记忆里敲得最响最热烈最奔放的,要数春节的添岁鼓了。一入腊月,十里八村的人们便聚在一起,切磋技艺,共享欢乐。腊月二十三,人们用虔诚的锣鼓送灶;除夕之夜,在铺天盖地的爆竹声里,总少不了鼓的和鸣;正月十五,锣鼓成了花灯的前奏;直到二十,焰火晚会的礼花总是在欢乐的鼓乐里升腾„„
③我永远忘不了骑在爸爸脖子上,脸儿冻得红红的,在人头缝里看正月十五闹社火的场面:在高跷队、旱船舞的前面,锣鼓在为他们开道(那时你一定得拦住他们的——观众堵住去路便是对表演者的最大奖赏了),于是,我看见皂袍束带、头裹纶巾、一身戎装的鼓手们,在一位鹤发童颜的长者令旗下,风风火火地敲打起来,爸爸说:这一段叫《秦王点兵》,那一节是《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我不懂。我看见那系着彩绸,一开一合的铜钹,在阳光下,金灿灿,亮闪闪,那清脆声撞击着耳鼓,让人好激动好激动啊。我被那击鼓敲锣上下翻飞的一片红缨牢牢吸引住了。于是,在别人含笑的注视里,我把自己的一双小手拍得生疼生疼。
④我觉得,我的家乡是一片生长锣鼓的土地;我知道,家乡的锣鼓是鼓林里的伟男!腰鼓虽轻快活泼却失之纤弱;婚丧嫁娶的锣鼓因有唢呐的伴唱又显得凄婉;那银屏上、戏剧里的升堂,会令你想起百姓的冤屈„„只有故乡热情奔放豪迈恣肆的鼓声,让你顿生崇敬,催你奋发进取!⑤家乡唤春的如黄河涛声一样的锣鼓哟,我为你骄傲!
17、通读全文,思考临汾锣鼓的特色,然后从中提取关键信息,把下面句式补充完整。(表达阅读感受)(2分)
家乡的锣鼓,是热情奔放、豪迈恣肆的锣鼓;家乡的锣鼓,是的锣鼓。
18、说说第①段的主体部分是从哪两个方面支撑第一句话的。(理解文章写法)(2分)
19、第①段中写老爸爸讲的故事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确材料作用)(3分)
20、请你说说文章第②、③段在结构上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3分)
21、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把握情感倾向)(3分)
(四)阅读说明文《“弓”中为何多道弯》,完成22--26题。(13分)
“弓”中为何多道弯
戴吾三
①弓为人们所熟悉,它是古代战争中的重要武器,今天拉弓射箭转化为有益的竞争项目。与“弓”有关的常用字不少,如强、弱、张、弛等。
②“弓”是象形字,古人用弓,平时松下弦,战时张紧弦,故甲骨文中“弓”对应两个字形。注意不管“弓”的哪一字形,中间都有道弯,这是为什么?
③弓起源很早,考古发现,在距今三万年前的山西朔县峙峪文化遣址中有石镞,这表明当时先民已经使用弓。早期的弓为竹或木制,容易腐朽难保存下来。虽然没有实物,但可以想象,最初的弓和现在小孩子的玩具没什么两样。将一根竹片或者树枝弯过来,用一段绳子系紧,拉住两端,便成一张弓。这种弓,大致是个半圆形,再确切点说,是段圆弧形。
④现代的“弓”字是个象形字。在商代甲骨文,已有“弓”字。为什么“弓”字多曲折,而不是一段圆弧形呢?前者比起后者,在中间多了一道弯,非常有讲究,可以说,它是古代制弓技术的一大进步,是一个有标志性的进步。
⑤弓的中间为什么要弯一下?由现代力学知识知道,一根直的竹材可以想象是由许多薄竹片一层层粘在一起的。当竹子弯成弧形,外层竹片受拉力,内层竹片受压力。如果拉弓的劲越大,竹材弯的越厉害,当力达到不能承受的时候,就会出现裂纹甚至折断。为了让竹材承受较大的弯力,而外层不致裂开,于是古人想到,将竹材向相反的方向预先弯一下,使外层先受些压力,内层先受些拉力。等到使用弓的时候,外层受拉,内层受压,便可从内部先抵消一些力,而使弓承受的力增大,这样,“弓”的样子就形成了。先向反方向弯一下,用现代的工程术语叫做“加预应力”。先弯一下会产生预应力,这种方法在古代最先应用于制弓。早期的记载不详,宋代时著名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里做了有关的记述,该文总结得很精辟,说:“(弓)揉其材令仰”。“揉”的意思是“弯曲”,“令仰”就是“向相反方向弯一下”的意思。这样制作的弓,力量就大了。出土所见战国时代的弓,中部正是向内弯的,说明当时制弓工匠已懂得预应力的应用。
⑥由于中国古代的弓早已不是圆弧形,故诗人比喻天上的残月,很少用“弓”。
⑦而日本语中,“弓张月”一词是“弦月”的意思,弦月以“弓”命名,似可意味着古代日本的弓,就没有那一道“弯”。希腊爱基那岛庙(约公元前480年)庙顶上有一艺术雕像———战士在射箭,此也可说明古希腊时期尚未发明有预应力之弓。
22、用一句话说说“弓中间加道弯”的原因。(筛选文章信息)(2分)
23、结合文章第⑤段,解释什么是“预应力”。(提炼关键信息)(3分)
24、有人认为第③段加线句“虽然没有实物,但可以想象”这句话有些多余,不如去掉,你的观点和理由呢?(揣摩遣词造句)(3分)
25、第⑤段推理的过程非常严密:先从物理学的角度进行,再引古籍《梦溪笔谈》为证,最后以 为证,令人信服。(分析推理过程)(2分)
26、文章引用《梦溪笔谈》起什么作用?(赏析文章美点)(3分)
四、写作与表达(50分)
27、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材料作文
从前,有一朵玫瑰,她非常渴望有蜜蜂来做伴,但是却没有任何一只蜜蜂飞到她身边。尽管如此,这朵玫瑰仍然天天坚持做梦。在她感到孤独的时候,她就会想象自己置身一处花园,花园里到处都是蜜蜂,蜜蜂们一只接一只地飞过来亲吻她。她就是这样让自己坚持到第二天,再次绽放。“你这样做不累吗?”有人这样问她。“不累。我得坚持到底,”玫瑰回答。“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我不再绽放,我就会凋谢。”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触呢?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少于600字。
题二:半命题作文
《________不需要理由》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⑤别忘了在作文格第一行居中写作文题目。参考答案
1、矢;挠。
2、Zhuó kēng3、B.“不由自主”可改为“不胫而走”。
4、我市被授予“中国红嘴相思鸟之乡”称号。或“中国红嘴相思鸟之乡”美名花落襄樊。
5、示例:花儿,一滴晶莹清纯的露珠;鸟儿,一方湛蓝湛蓝的天空。(句式相同、语意连贯即可)
6、①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1分,答对一个要点即给1分);②有他们的痛苦、挣扎和矛盾(1分,答对一个要点即给1分)。
7、①何当共剪西窗烛;②悠然见南山;③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⑤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错一字扣1分)
8、示例一:是的,有痰不吐不卫生,但那只是你个人的卫生,你不能为了个人卫生而影响公共卫生!示例二:痰,当然应该吐,但不要吐在影响公共卫生的地方!
9、①示列:主题:节日(0.5分);目标:了解传统文化,培养收集能力(1.5分)。
②示例:A、明确调查和采访的问题和对象。B、设计问题、制作调查表、拟定提纲。C、准备记
录工具。(只要答出一点即可)
③C、④没有统一答案,只要语言表达流畅、说明清楚即可。
10、“阔”表现出江水浩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相平,江面显得广阔浩渺。(或“阔”字既写出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一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意对即可)
11、思念故乡(亲人);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2、(1)吃一顿。(2)正确的方法。
13、B14、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15、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答对一个要点即可)
16、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意对即可)
17、开放性题,可在文中选用恰当的语句填充,要注意句子的层次感。示例:家乡的锣鼓,是让击者疯狂、听者震撼的锣鼓;家乡的锣鼓,是让人顿生崇敬、催人奋发的锣鼓。
18、从正面的刻画和听众侧面的感受两个方面。
19、通过这一故事,突出家乡锣鼓的热情奔放粗犷豪壮,充满阳刚之气的特色。或“写出了临汾人对锣鼓的热爱。”(意对即可)
20、第二段从整体上写春节添岁鼓的热烈奔放,第三段侧重表现正月十五闹社火的场面,二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或答“总写和分写”的关系也可。
21、表达了作者对家乡锣鼓的喜爱、赞美和自己的满腔自豪之情。(仅答“喜爱之情”给一半分)
22、中间加弯后,拉弓的时候,弓外层受拉,内层受压,便可从内部先抵消一些力,而使弓承受的力增大。(意对即可)
23、让物体受力之前反向受力而使物体增加的力。(意对即可)
24、不能删;“虽然没有实物,但可以想象”这句话表明“最初的弓和现在小孩子的玩具没什么两样”是作者根据推理想象的,用语准确、表达严密。如果去掉就会与上文说法产生矛盾,表达不准确。
25、科学的解释;引考古(出土)实例为证。(意对即可)
26、因为沈恬也是当时的科学家,用他的文章来说明加道弯是为了产生预应力就更有说服力。(意对即可)
27、材料作文主旨:坚持梦想。
作文评分标准:
一类卷(45—50分):符合题意,有新意,思想健康,感情真挚,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语言流畅,条理清楚。
二类卷(40—44分):符合题意,思想健康,感情真挚,中心比较明确,文字比较通顺,条理比较清楚。
三类卷(35—39分):符合题意,思想健康,感情真挚,中心大致明确,内容大致具体,文字大致通顺,条理大致清楚。
四类卷(30—34分):基本符合题意,思想健康,感情真挚,中心不够明确,内容不够具体,文字不够通顺,条理不够清楚。
五类卷(29分以下):不合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具体,文字不通顺,条理不清楚(不成篇)。
评分要求:
①须二人阅一卷,各自独立给分,再求平均分。(不能一个人改全部作文,而且第一人评定的分数不要写在试卷上,以免误导第二人评定分数)
②未写题目的扣2分;不足600字的,每少50字扣1分;卷面不整洁,字迹潦草的酌情扣1—2分;标点符号一逗到底的扣1分。
③达到一类卷要求的作文,应给高分甚至给满分。满分作文应占全部作文的适当比例
第3篇:深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深圳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一、语言技能考查(15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诅咒(jǔ)鞭策(biān)迥乎不同(jiǒng)养精蓄锐(chù)....B、粲然(càn)告罄(qìn)珊珊来迟(shān)义愤填膺(yīng).....C、拂晓(fú)愧怍(zuò)长途跋涉(bá)束手无策(shù)....D、滞留(zhì)轩昂(xuān)轻而一举(yì)如坐针毡(jiān)....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心高气傲,目空一切,总喜欢妄自菲薄他人,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人愿意同他打交道,他成了大海....里的一叶孤舟。
B、从太空回眸我们这颗生存的星球,在变幻莫测的白云的飘忽中,它总是散发着一种浅蓝色的绚丽,谁....也说不清那究竟是大海还是气晕的颜色。
C、林昭曾说:“我们的血是再鲜艳不过,而且是再灿烂不过的墨水,人世间其他一切墨水在这样的墨水面前统统都不免黯然失色。....D、凭着健壮的体魄,你可以支撑起一方蔚蓝的天
第4篇: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201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一)(全卷四个大题,含23个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文知识积累(本大题含1~6小题,其中1~5小题,每小题2分;第6小题8分,共18分)1.下列词语中字音有误的一项是(D)A.头晕目眩(xuàn)愕然(è)羸弱(léi)缥碧(piǎo)....B.惟妙惟肖(xiào)孕育(yùn)匿名(nì)惺忪(sōng)....C.吹毛求疵(cī)禁锢(gù)伫立(zhù)焙烧(bèi)....D.广袤无垠(mào)污秽(suì)亵渎(dú)秕谷(bǐ)....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A.海市蜃楼锋芒必露拂晓哺育寸积铢累 B.遮天蔽日通宵达旦清澈狼藉一筹莫展 C.断章取义鞠躬尽瘁缄默嬉闹无精打采 D.不求甚解黯然失色拮据奥秘浮想联翩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D)A.小沈阳的表演幽默搞笑,每每使大人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孩子更是笑得前俯后仰。....
B.阳平镇有一处大型的露天蔬菜批发市场。这里每天门庭若市,来来往往的人们忙着购买各
第5篇: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
语文模拟试题一
(全卷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汲取(jí)憎恶(è)匿名(nì)媲(pì)美
B.污秽(huì)戍守(shù)祈祷(dǎo)窥(kuī)伺
C.提(dī)防瞥(biē)见棱(léng)角瞰(kàn)望
D.大厦(xià)肋(lèi)骨别墅(shù)忏(qiān)悔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中流抵柱惟妙惟肖迎刃而解自出新裁
B.销声匿迹张皇失措藏污纳垢轰堂大笑
C.刻骨铭心斩钉截铁断章取义鳞次栉比
D.无精打采漠不关心名副其实如法泡制
3.古诗文默写(任选六题,如多做,以所做前六题为准)(6分)
①,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②,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③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
④足蒸暑土气。(白居易《观刈麦》)
⑤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
⑥斯是陋室。(刘禹锡《陋室铭》)
⑦读书的方法很多,可精读、细读,也可如陶渊明那样“《五柳先生传》)
⑧,其
第6篇: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200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40分)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2分)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千年文化底蕴的深厚积淀,千年民族梦想的殷切期望,千百万人的关注与祝福,千千万万个日夜的不懈努力与付出,一下子huì聚成为了只有百日的期待,奥林匹克色彩终于有了中国红,中华民族的伟大téng飞不再是梦想,让五环旗飘扬在北京的上空。
(1)根据拼音写汉字:huì()聚
téng()飞(2)给加点的字注音:底蕴()积淀()..2.根据文段内容,选择短语填空正确的一项是()(2分)
有人说,宽容是一种润滑剂,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宽容是一种镇定剂,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恪守平静;宽容是一束阳光,____________________;宽容是一座桥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学生的作文片段,按要求修改三处画线的语句。(4分)①每当站在祖国的地图前,使我油然而生无尽的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