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微雨》赏析

2023-03-15 12:44:23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李商隐《微雨》赏析

李商隐《微雨》赏析

微雨

唐 李商隐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作者: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唐朝河南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唐朝著名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市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赏析:

李商隐写了不少咏物诗,不仅体物工切,摹写入微,还能够通过多方面的刻画,传达出物象的内在神韵。这首《微雨》就是这样的一首作品。

诗咏微雨。微雨是不易察觉的,很难把它真切地表现出来。诗中描写全向虚处落笔,借助于周围的有关事物和人的主观感受作多方面的陪衬、渲染,捕捉到了微雨的形象。开头两句写傍晚前后微雨刚落不久的情景。霭,雾气。稍,渐渐。微雨初起时,只觉得它随着林中雾气一起浮动,根本分不清是雾还是雨;逐渐地,微雨伴同夜幕降临,它分得了晚间的丝丝凉意。后面两句写夜深后微雨落久的情景。迥,远。虚,空。微雨久落后气温下降,人坐屋内,尽管远隔窗户,仍然感觉出寒气透入户内,侵蚀到闪烁不定的灯火上;同时,落久后空气潮湿,雨点逐渐增重,在空寂的'庭院里,可以听得见近处水面传来细微的淅沥声。四句诗写出了从黄昏到夜晚间微雨由初起到落久的过程,先是全然不易察觉,而后渐能察觉,写得十分细腻而熨贴,但又没有一个字直接刻画到微雨本身,仅是从林霭、夜凉、灯光、水声诸物象来反映微雨带给人的各种感觉,显示了作者写景状物出神入化的艺术功底。下字也极有分寸,“初随”“稍共”“侵”“冷”“虚”“近”,处处扣住微雨的特点,一丝不苟。

《微雨》的妙处在于避免从正面铺写雨的形态,只是借人的感受作侧面烘托,显得非常灵活而新鲜。

第2篇:《微雨》李商隐

《微雨》李商隐

微 雨

李商隐

初随林霭动,

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

庭虚近水闻。

细 雨

李商隐

帷飘白玉堂,

簟卷碧牙床。

楚女当时意,

萧萧发彩凉。

李商隐诗鉴赏:

李商隐写了不少咏物诗,不仅体物工切,摹写入微,还能够通过多方面的刻画,传达出物象的内在神韵。这里举两首题材相近的作品作一点分析比较。

前一首咏微雨。微雨是不易察觉的,如何才能把它真切地表现出来呢?诗中描写全向虚处落笔,借助于周围的有关事物和人的主观感受作多方面的陪衬、渲染,捕捉到了微雨的形象。开头两句写傍晚前后微雨刚落不久的情景。霭,雾气。稍,渐渐。微雨初起时,只觉得它随着林中雾气一起浮动,根本分不清是雾还是雨;逐渐地,微雨伴同夜幕降临,它分得了晚间的丝丝凉意。后面两句写夜深后微雨落久的情景。

迥,远。虚,空。微雨久落后气温下降,人坐屋内,尽管远隔窗户,仍然感觉出寒气透入户内,侵蚀到闪烁不定的灯火上;同时,落久后空气潮湿,雨点逐渐增重,在空寂的庭院里,可以听得见近处水面传来细微的淅沥声。四句诗写出了从黄昏到夜晚间微雨由初起到落久的过程,先是全然不易察觉,而后渐能察觉,写得十分细腻而熨贴,但又没有一个字直接刻画到微雨本身,仅是从林霭、夜凉、灯光、水声诸物象来反映微雨带给人的各种感觉,显示了作者写景状物出神入画的艺术功底。下字也极有分寸,“初随”、“稍共”、“侵”、“冷”、“虚”、“近”,处处扣住微雨的特点,一丝不苟。

如果说,《微雨》的妙处在于避免从正面铺写雨的形态,只是借人的感受作侧面烘托,那么,《细雨》的笔法则全属正面铺陈,不过是发挥了比喻及想象的功能,同样写得灵活而新鲜。

诗篇一上来打了两个比方。白玉堂,指天宫,相传中唐诗人李贺临死时,看见天上使者传天帝令召唤他上天给新建的白玉楼撰写记文。碧牙床,喻指天空,蔚蓝清澈的天空好像用碧色象牙雕塑成的卧床。

这里将细雨由天上洒落,想象为好像天宫白玉堂前飘拂下垂的帷幕,又像是从天空这张碧牙床上翻卷下来的簟席。帷幕、簟席都是织纹细密而质地轻软的物件,用它们作比拟,既体现出细雨的密致形状,也描画了细雨随风飘洒的轻盈灵姿。接下来,诗人再借用神话传说材料作进一步形容。楚女,指《楚辞·九歌·少司命》里描写的神女,诗中曾写到她在天池沐浴后曝晒、梳理自己头发的神情。萧萧,清凉的感觉。

这里说:想象神女当时的`情态,那茂密的长发从两肩披拂而下,熠熠地闪着光泽,萧萧地传达凉意,不就同眼前洒落的细雨相似吗?这个比喻不仅更为生动地写出了细雨的诸项特征,还特别富于韵致,引人遐想。整首诗联想丰富,意境优美,如“帷飘”、“簟卷”的具体形象,“白玉”、“碧牙”、“发彩”的设色烘托,“萧萧”的清凉气氛,尤其是神女情态的虚拟想象,合成了一幅神奇谲幻、瑰丽多彩的画面。比较起来,《微雨》偏于写实作风,本诗则更多浪漫情味,从中反映出作者咏物的多样化笔调。

第3篇:李商隐《微雨》全诗赏析

李商隐《微雨》全诗赏析

《微雨》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此诗前两句写傍晚前后微雨刚落不久的情景,后两句写夜深后微雨落久的情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商隐《微雨》全诗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微雨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李商隐《微雨》注释

⑴林霭(ǎi):林中的云气。霭,雾气。唐陆海《题龙门寺》诗:“窗灯林霭里,闻磬水声中。”

⑵稍:渐渐。共:与,跟。

⑶迥:远。一作“逼”。

⑷虚:空旷的意思。

李商隐《微雨》白话译文

开始的时候,微雨像林中浮动的雾气一样,时有时无,若隐若现;渐渐地,分了一点夜晚的凉意,让人感觉到了它的存在。夜深了,它透窗入户,让灯火闪烁不定,即使离窗远远的,也能感觉到它的冰凉;仔细听,还能感觉到从空旷的院子里间传来的轻微淅沥声。

李商隐《微雨》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作于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当年李商隐参加进士科考初试失败,在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幕府担任巡官,一场雨后写下此诗。

李商隐《微雨》赏析

李商隐写了不少咏物诗,不仅体物工切,摹写入微,还能够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李商隐《微雨》全诗赏析

李商隐《微雨》全诗赏析

《微雨》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此诗前两句写傍晚前后微雨刚落不久的情景,后两句写夜深后微雨落久的情景。

微雨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李商隐《微雨》注释

⑴林霭(ǎi):林中的云气。霭,雾气。唐陆海《题龙门寺》诗:“窗灯林霭里,闻磬水声中。”

⑵稍:渐渐。共:与,跟。

⑶迥:远。一作“逼”。

⑷虚:空旷的意思。

李商隐《微雨》白话译文

开始的时候,微雨像林中浮动的雾气一样,时有时无,若隐若现;渐渐地,分了一点夜晚的凉意,让人感觉到了它的.存在。夜深了,它透窗入户,让灯火闪烁不定,即使离窗远远的,也能感觉到它的冰凉;仔细听,还能感觉到从空旷的院子里间传来的轻微淅沥声。

李商隐《微雨》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作于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当年李商隐参加进士科考初试失败,在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幕府担任巡官,一场雨后写下此诗。

李商隐《微雨》赏析

李商隐写了不少咏物诗,不仅体物工切,摹写入微,还能够通过多方面的刻画,传达出物象的内在神韵。这首《微雨》就是这样的一首作品。

此诗咏微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微雨》李商隐唐诗鉴赏

《微雨》李商隐唐诗鉴赏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微雨》李商隐唐诗鉴赏,欢迎大家分享。

微雨

李商隐

初随林霭动,

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

庭虚近水闻。

细雨

李商隐

帷飘白玉堂,

簟卷碧牙床。

楚女当时意,

萧萧发彩凉。

李商隐诗鉴赏

李商隐写了不少咏物诗,不仅体物工切,摹写入微,还能够通过多方面的刻画,传达出物象的内在神韵。这里举两首题材相近的作品作一点分析比较。

前一首咏微雨。微雨是不易察觉的,如何才能把它真切地表现出来呢?诗中描写全向虚处落笔,借助于周围的有关事物和人的主观感受作多方面的陪衬、渲染,捕捉到了微雨的形象。开头两句写傍晚前后微雨刚落不久的情景。霭,雾气。稍,渐渐。微雨初起时,只觉得它随着林中雾气一起浮动,根本分不清是雾还是雨;逐渐地,微雨伴同夜幕降临,它分得了晚间的丝丝凉意。后面两句写夜深后微雨落久的情景。

迥,远。虚,空。微雨久落后气温下降,人坐屋内,尽管远隔窗户,仍然感觉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微雨_李商隐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微雨_李商隐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微雨

唐代李商隐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译文

开始的时候,微雨像树林中浮动的雾气一样,时有时无,若隐若现;渐渐地,分掉了一点夜晚的凉意,让人感觉到了它的存在。

夜深了,它透窗入户,让灯火闪烁不定,离窗很远也能感觉到它的冰凉;仔细听还能感觉到从空旷的院子里传来的轻微淅沥声。

注释

林霭(ǎi):林中的云气。霭,雾气。

稍:渐渐。共:与,跟。

迥(jiǒng):远。一作“逼”。

虚:这里是空旷的意思。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作于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当年李商隐参加进士科考初试失败,在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幕府担任巡官,一场雨后写下此诗。

赏析

李商隐写了不少咏物诗,不仅体物工切,摹写入微,还能够通过多方面的刻画,传达出物象的内在神韵。这首《微雨》就是这样的一首作品。

此诗咏微雨。微雨是不易察觉的,很难把它真切地表现出来。诗中描写全向虚处落笔,借助于周围的有关事物和人的主观感受作多方面的陪衬、渲染,捕捉到了微雨的形象。

开头两句从傍晚时分写起,这时微雨刚下,视觉上像看到它

未完,继续阅读 >

《李商隐《微雨》赏析.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李商隐《微雨》赏析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