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苏庠的试题及答案

2023-03-15 21:21:51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关于鹧鸪天苏庠的试题及答案

关于鹧鸪天苏庠的试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苏庠

枫落河梁野水秋,澹烟衰草接郊丘。醉眠小坞黄茅店①,梦倚高城赤叶楼②,

天杳杳,路悠悠,钿筝歌扇等闲休。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笑蓉叶叶愁。

【注】①黄茅店,指的是乡村客店。②赤叶楼,这里指女子所居之楼。③“灞桥”句,汉代人送别,在长安灞桥折柳相赠,故后代以“灞桥杨柳”代指离别。

(1)词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群的画面?在全词中有何作用?(4分)

(2)明代杨慎评论说:“‘醉眠小坞黄茅店,梦倚离城赤叶楼’,《鹧鸪天》之佳句也。”请从表达技巧方面赏析这两句诗。(4分)

试题答案:

14.(1)开头两句,写旅途上所见的秋郊景色:枫叶凋零,飘落河桥,野水退落,暮烟飘散,郊外山丘衰草漫漫,一片枯黄。(1分)。渲染出秋的寥廓、苍凉、萧瑟(1分),烘托出词人的.离愁别绪(2分)。

(2) ①实写酒醉入眠,虚写梦中情境,一实一虚,虚实相生(2分,“虚实相生”1分,分析1分);②醉眠乡村客店的孤单离愁,与昔日出入都市高楼的热闹欢愉,对比鲜明(2分,“对比”1分,分析1分)。(如果从“对仗”或“色彩”方面进行赏析,给1分)

第2篇:苏庠《鹧鸪天》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苏庠《鹧鸪天》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鹧鸪天

苏庠

枫落河梁野水秋,澹烟衰草接郊丘。

醉眠小坞黄茅店①,梦倚高城赤叶楼②,

天杳杳,路悠悠,钿筝歌扇等闲休。

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芙蓉叶叶愁。

【注】①黄茅店,指的是乡村客店。②赤叶楼,这里指女子所居之楼。

①河梁:桥梁。 ②杳杳:深远幽暗貌。 ③悠悠:遥远。 ④钿筝:嵌金为饰之筝。 ⑤芙蓉:荷花的别名。

[试题]

⑴词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全词中有何作用?(4分)

⑵明代杨慎评论说:“‘醉眠小坞黄茅店,梦倚高城赤叶楼’,《鹧鸪天》之佳句也。”请从表达技巧方面赏析这两句诗。

(3)这首词的最后两句写到“恨”与“愁”,从全词内容看,诗人由何而生出“恨”与“愁”?(4分)

(4)这首词在表达技巧上有哪些突出特点?请结合词句分析。(4分)

5.词的上片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请试做简要描述。(5分)

6.“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芙蓉叶叶愁”表达出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参考答案]

⑴开头两句写旅途上所见的秋郊景色:枫叶凋零,飘落河桥,野水退落,暮烟飘散,郊外山丘衰草漫漫,一片枯黄。(2分)渲染出秋的寥廓、苍凉、萧瑟。(1分)烘托出词人的离愁别绪。(1分)为全词奠定了抒情基调。(1分)

⑵借酒浇愁愁更愁的主人公醉倒在客店中,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梦见自己倚身热闹欢愉的`赤叶楼上。(1分)前一句是实写,后一句是虚写,虚实相生,(1分)醉眼乡村客店的孤单离愁与昔日出入都市高楼的热闹欢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分)

(3)①从上阕的“河梁”、“郊丘”、“茅店”等意象看,词人有漂泊、羁旅之愁;(2分)②从下阕的“灞桥杨柳”、“鸳浦芙蓉”看,词人有痛别思归之恨。(2分)(意对即可)

(4)表达技巧上的突出特点:①借景抒情,借“河梁”、“郊丘”、“茅店”等苍凉的景物来表达旅人漂泊之愁苦,借“灞桥杨柳”、“鸳浦芙蓉”来表达词人的离愁别恨(2分);②虚实结合、对比,词人一边写眼前现实,一边写梦倚赤叶楼,回想与爱人相依相伴、共赏“钿筝歌扇”的情景,昔日之虚与眼前之实形成了快乐与愁恨的对比(2分)。(意对即可)

5.写旅途上所见的秋郊景色:枫叶已经凋落,站河桥上望去,野水退落,呈现出秋季的寂寥。这两句准确而传神地抓住最能表现秋月黄昏郊外景色的典型化意象,富有立体感地描绘出一幅旅人眼中的秋色图景,渲染出秋的寥廓与苍凉、萧瑟。

6.结尾两句抒写别恨和迟暮之感。汉人送别,灞桥折柳,故“灞桥杨柳”即代指离别。“年年恨”是说离别的频繁。繁华凋落后,无人垂顾。作者借物言情,表达了词人哀叹流年、自伤迟暮的深沉悲慨。

[赏析]

作者秋月里在一座荒村野店生发的客途别恨和怀人之情。全词言短意长,含蓄有味,写景言情,皆臻佳境;且格律工细,语言醇雅,堪称小令中的佳作。两句,写旅途上所见的秋郊景色:枫叶已经凋落,站在河桥上一望,野水退落,呈现出秋的寂寥。这两句,准确而传神地抓住最能表现秋月黄昏郊原景色的典型化物象,富有立体感地描绘出一幅旅人眼中的秋色图景,渲染出秋的寥廓与苍凉、萧瑟。

以下两句转写山野客店“坞”是四面高而中央低的山间村落,“黄茅店”是茅草盖的客店。这样的环境最容易引起羁旅愁怀借酒浇愁愁更愁的主人公醉倒在客店中。不知不觉,他进入了梦乡,梦见自己身在城里的一座高楼上。“高城 ”指大城市,“赤叶楼”是周围种了枫、槭类树木的楼。根据词的传统表达习惯 ,可判断“ 赤叶楼 ”与绮情有关。“红楼”、“青楼 ”之为歌妓所居,有五代、北宋的大量词作为证;梦中去寻找楼中的情人,晏几道就有很多类似的描写:“ 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鹧鸪天》)是最著名的一例。此二句,对仗精工,声律和谐,虚实相生,对比鲜明,意境凄美,给读者以充分的想象余地和无穷的回味,艺术表现技巧颇为高超。

下片好梦难留的怅恨,将愁肠恨绪表现得百转千回。“天杳杳,路悠悠”,这是作者醒来之后,想象明天踏上征途的情况:天是这样的遥远,路是这样的悠长,走着走着,离开心爱的人,也就越来越远了。于是他想到“ 钿筝歌扇等闲休”,在那位佳人身边享受“钿筝歌扇”的生活,已经结束了。“钿筝”指秦乐,“歌扇”指唱曲,显然都是那位歌女的当行技艺。这里包括许许多多两情缱绻的往事,寄寓着词人深沉的身世感慨。

结尾两句抒写别恨和迟暮之感。汉人送别,在灞桥折柳,故“灞桥杨柳”即代指离别。“年年恨”,是说离别的频繁。词人浪迹天涯,到处播下相思情种,离别于他自然是时有发生的了。“鸳浦芙蓉”句,化用贺铸《踏莎行》中“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句意,言浦中的绿荷于“红衣脱尽”(即繁花凋落)后,再没有“蜂蝶”来依慕(即无人垂顾)了。此二句以精美工整的对仗,借物言情,表达了词人哀叹流年、自伤迟暮的深沉悲慨。

此词写秋景,抒离情。上片写秋风落叶,淡烟衰草,醉眠小店,梦倚高楼。下片写离别之后,天远路遥,钿筝歌扇,早已捐弃。惟见灞桥杨柳,年年牵恨,鸳浦芙蓉,叶叶含愁。

第3篇:《鹧鸪天》的试题及答案

《鹧鸪天》的试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

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

(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3分)

试题答案:

10.(1)(4分)上片词人借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愁苦的思乡之情。

(2)(3分)修禊的热闹场景,清明时节的祭祀,都因自己远离家乡、漂泊异地他乡而不能参加,增添愁绪,夜不能寐,江畔独步折柳,更又回想亲人苏堤折柳送别之场景,更添思乡之愁,令人愁眉不展。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鹧鸪天·惜别》鉴赏试题及答案

《鹧鸪天·惜别》鉴赏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鹧鸪天·惜别严仁一曲危弦断客肠,津桥捩拖转牙樯。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注】①危弦:哀弦。②捩拖(lièdu):扭转船舵。③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

8、上片首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情感的抒发有怎样的作用?(5分)

9、词的下片后两句在抒情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试题答案:

8①表达了词人的惜别之情。(1分)②“一曲危弦断客肠”,写别筵情景:宴席将散,一曲哀弦,愁肠欲断。(2分)③这一句给全词罩上凄婉愁怨的气氛,给通篇定下了惜别的.感情基调。(2分)

9 ①最后两句用比喻的手法表达别情。(2分)②把离别愁情比作悠悠不尽的东流江水。(2分)③既突出了别情的悠长,又将心中之情与眼前之景浑然融合,形象生动。(2分)。

答“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亦可。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苏庠简介及词作鉴赏

苏庠简介及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苏庠(1065—1147)字养直,初病目,自号眚翁,澧州(今湖南澧县)人。后徙居丹阳(今属江苏)之后湖,更号后湖病民。工诗,颇得苏轼赏识。绍兴间居庐山,与徐俯同召,固辞不赴。十七年卒,年八十三。事迹见《宋史新编》卷一七八、《京口耆旧传》卷四。著有《后湖词》一卷。

●菩萨蛮·宜兴作

苏庠

北风振野云平屋,寒溪淅淅流冰谷。

落日送归鸿,夕岚千万重。

荒陂垂斗柄,直北乡山近。

何必苦言归,石亭春满枝。

苏庠词作鉴赏

这首词作于作者客游宜兴时,写冬寒景象,而无愁惨之色,体现了词人随遇而安的情怀,表达了作者不乐仕进、安于闲适的襟怀。

开篇两句风吼云涌、寒溪冰谷的场面,以风、云、溪、谷的景物,从声、色、势、温等方面烘染出凄冷的气氛,然而这里也有宜人的景致。三、四两句,所写的景物和给人的感觉与上两句迥然不同:鸿雁伴随着西下的夕阳缓缓飞回栖居之地,落日映照下的重重山峦映入眼帘。此景给人以舒徐宁静的感受。词之上片,写出了风卷平野、寒凝大地的景象,以寒流暗示了政坛的险恶,又从鸿雁寄寓了归心。

过片两句写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鹧鸪天》练习题及答案

《鹧鸪天》练习题及答案

鹧鸪天

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①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①仲宣怀远: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建安七子之一。曾写《登楼赋》,以抒怀乡的情思。其中有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悲旧乡之壅隔分,涕横坠而弗禁之句。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词作开首便点明这是深秋时节的一天,带着寒意的阳光透过琐窗,洒落在室内庭院中的梧桐树已失去往昔婆娑身影。

B.这首词开头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气氛,为全词奠定了感情基调。

C.词作上片的叙写由近及远,把自己情感附着于外在物事的描写上,颇耐人咀嚼。

D.秋已尽,日犹长,秋冬之白日本已较春夏时为短,但词人却觉得犹长,这就很让人寻味了。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联系全词进行分析。(4分)

答:作者借梧桐来述说自己孤寂凄寒之恨;再以酒阑梦断 诉说自己无法排遣的乡愁与怀人的愁苦;又由自己想到东汉诗人王粲,更觉凄凉;最后词人把笔宕开,说

未完,继续阅读 >

《鹧鸪天苏庠的试题及答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鹧鸪天苏庠的试题及答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