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池记与王冕传比较阅读附答案
第1篇:墨池记与王冕传比较阅读附答案
墨池记与王冕传比较阅读附答案
(甲)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乙)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 明] 宋濂《王冕传》)
1. 解释下列词语。
⑴有地隐然而高( ) ⑵岂信然邪( )
⑶挞之( ) ⑷冕小儿恬若不见( )
2.翻译句子。
⑴.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⑵.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3.根据题意用原文回答。(4 分)
⑴表现王羲之勤学苦练书法的句子是 , 。
⑵王冕能成为元朝著名画家的原因是什么?试用甲文中的一句话作答。 。
⑶乙文中侧面表现王冕专心读书的句子是: 。
4.甲文作者插入王羲之纵情山水的一段经历是用意是什么? 。
5.甲、乙两段文字告诉我们 的道理,甲文中最能表现这个道理的句子是 。
参考答案:
1.解词。隐然:缓缓高起的样子 信:真,果真挞:用鞭子打 恬: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
2.翻译。
⑴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完善精妙,那么他所擅长的,应该是靠他的精力去努力达到的,而不是天生的。
⑵.孩子痴迷到这样的程度,为什么不让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呢?
3.根据题意用原文回答。
⑴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⑵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⑶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4.间接解释了临川城东为什么会留下王羲之墨池故迹,补充说明了临川墨池的来历。
5.勤学苦练放能有所成就 则学固岂可以少哉
第2篇:墨池记阅读附答案
墨池记阅读附答案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窪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选自中华书局排印本《曾巩集》)
①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译文:
②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译文:
③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
译文:
【参考答案】
5.①当王羲之不愿受人勉强而做官的时候,他曾遍游越东各地,泛舟东海之上,以快心于山光水色之中。
②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渐入佳境,看来他所以能有这么深的造诣,是因为他刻苦用功所达到的结果,而不是天才所致。
③或者是想推广王羲之临池苦学的事迹来勉励这里的学生吗?
第3篇:《王冕传》阅读练习附答案
《王冕传》阅读练习附答案
阅读《王冕传》(节选)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踩,践踏)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心神安适)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侍奉)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通“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①或牵牛来责蹊田 ()
②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依僧寺以居 或以钱币丐之
B.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不能称前时之闻
C.暮归,忘其牛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D.录为弟子 可以为师矣。
3.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或牵牛来责蹊田。——有时候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践踏了他们的田地。
B.曷不听其所为
第4篇:《王冕传》阅读答案
《王冕传》阅读答案
阅读《王冕传》(节选)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踩,践踏)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心神安适)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侍奉)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通“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①或牵牛来责蹊田()
②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依僧寺以居或以钱币丐之
B.安阳韩性闻而异之不能称前时之闻
C.暮归,忘其牛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D.录为弟子可以为师矣。
3.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或牵牛来责蹊田。——有时候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践踏了他们的田地。
B.曷不听其所为?——怎么不听听他这样
第5篇:王冕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王冕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王冕①,字元章。幼贫,父使牧牛,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暮乃反,亡其牛,父怒挞②之,已而③复然。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夜坐佛膝上,映长明灯读书。会稽④韩性⑤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称通儒⑥。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注释:①王冕:人名。②挞:打。③已而:不久。④会稽:地名。⑤韩性:人名。⑥通儒:博通经典的'儒士。⑦卒:死。
精练:
1.解释文中加点字。
(1)亡:______(2)遂:_______
2.解释“乃”在下列各句中的意思。
(1)暮乃反: ___________
(2)乃不知有汉: _____________
(3)乃入见: ____________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说说喜欢的理由。
王冕,字元章,年少时,家里很穷,父亲让他就放牛。他(常常)偷偷地到学堂听各个学生读书,到了傍晚才回家。丢失了牛,父亲发怒打他,不久还是这样。母亲说:“儿了(
第6篇:王冕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王冕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需要用到阅读答案的时候非常的多,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一般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王冕传文言文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阅读《王冕传》(节选)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踩,践踏)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心神安适)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侍奉)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通“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①或牵牛 来 责蹊田 ()
②冕 因 去,依僧寺以居 ()
2.下列句子中加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