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2023-03-17 07:15:29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折线统计图/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能看懂和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

2. 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能力,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过程:

1. 复习旧知,导入新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我们已经学会了制作条形统计图,常用的统计图还有折线统计图。(出示从报刊或图书中搜集的一些学生易于理解的折线统计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折线统计图。

(板书:折线统计图)

2. 新授

(1) 教学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及组成

看教材62页完成思考题。

1) 幻灯出示折线统计图的意义。

2) 第62页例3的折线统计图,指图说出它包含哪引起内容。

(2) 教学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出示例3

例1 某地1993年每月的月平均气温如下表

月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平均气温℃ 2 5 10 16.5 22 28 32 32.5 26 19 11.5 5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教学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1) 引导学生思考:

a. 一年有十二个月,在水平射线上应如何划分?

b. 这一年最高的月平均气温是32.5℃,在垂直射线上应如何划分?

2) 说明:在画折线时,先要按照数据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3) 指导学生到讲台前来画一画,描出各点,再顺次连接两点之间成直线,在各点注上数字

最后写好统计图标题、标明制图日期。

4) 教师示范后,让学生完成这张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Xkb1.com

5) 比较折线统计图的步骤与制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异同点?

(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与制条形统计图基本相同,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序连接起来)

(3) 教学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看例3的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1) 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低?

2) 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上升得取快?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

归纳折线统计图的的特点。

(4) 比较条形统计图的折线统计图,想一想: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5) 课堂练习

完成教材63页“做一做”。

(6) 小结:折线统计图抽制作方法是什么?要注意什么问题?

(7) 看书并质疑

3.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十九第1、2题。

4. 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第四课时

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掌握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会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2. 培养学生初步统计能力,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过程:

1. 复习

回答

(1) 什么是折线统计图

(2) 制作折线统计图分为哪几步?

2. 新授

(1) 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2) 学习例4

出示例4

例4某市无线电一厂、二厂1985年~1983年的产值增长情况如下表。

年份

产值(万元)

厂名 1985年 1988年 1990年 1992年 1993年

无线电一厂 4000 6000 9500 12000 18000

无线电二厂 4000 4500 5500 6500 9100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看书第64页,思考并讨论

1) 回答思考题:

1) 例4是一个复式统计表

2) 例4表中表示的统计数据的年份是不连续的。

在制统计图时,需要根据实际年份的多少在水平射线上划分出表示年份的间隔,使得表示两年的间隔是表示一年间隔的2倍,表示三年的间隔是表示一年间隔的3倍。这样能真实地比较出产值增长变化的情况。

3) 可以把它们绘制在一张图上

先用折线统计图描点的方法,描出各点后,再肜两种不同的颜色或不同的线段把它们区别出来,并在制表日期下注明图例,说明每种线段表示的是什么即可。

仿照教材65页例4中无线电一厂的制图方法,完成无线电二厂的制图。

在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应注意什么?

(在描出各点后,要用两种不同的颜色或不同的线段把它们区别开来;应在制表日期下注明图例)

观察例4的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 哪个厂的工业产值增长得快?

2) 哪一年的工业产值增长得最快?

3) 比较例4与例3有什么不同?

(3) 小结:讲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4) 看书并质疑

3. 巩固练习1

(1) 完成教材65页的“做一做”

(2) 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5题。

4. 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第2篇:折线统计图 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导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根据统计图正确描述有关数据的变化情况,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2.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导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数量变化趋势。

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

预习学案:

1.多媒体出示统计图。

2003年北京地区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图

(4月26日~5月31日)

2.从图中你了解到了那些信息?

(1)这是什么统计图?这种统计图有什么特征?说一说这里病人数量的变化情况。

导学案:

一、检查预习情况,小组内交流。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课文例题。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图中的数量变化情况。

(1)7月份到12月份的月薪逐月上升。

(2)7月份:1000元

8月份:1100元

9月份:1170元

10月份:1240元

11月份:1300元www.xkb1.com

12月份:1400元

(3)8月份和12月份增加较大。

(4)两幅统计图反映的员工月薪增长情况是一样的。

2.初看这两幅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初看时感觉左图中反映的月薪增加比较大。

原因:左图纵轴上每格表示的数量比较小,折线向上的趋势不明显。

右图纵轴上每格表示的数量比较大,折线向上的趋势不明显。

3.你认为哪一幅统计图更能准确反映员工月薪变化情况?为什么?

(1)、学生汇报自己的看法。

(2)、说明理由。(左图每格表示50元,最高1格又表示100元,标准不统一)

4.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师生共同交流、讨论,使全体学生明白:在根据统计图进行比较,判断时要注意统一标准。xkb1.com

课堂检测:

根据练习十一第2题,回答下列问题。

(1)初看统计图,你感觉气温的变化剧烈吗?为什么?

(2)月平均气温的实际差距有多大?

(3)你会制作折线统计图吗?根据图中数据再绘制一个你认为较为合理反映气温变化的折线统计图。

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针线统计图确定单位数量的多少。

导学反思:

第3篇:第二课时:折线统计图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

折线统计图(教科书第68页的例2,练习十一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角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根据统计图正确描述有关数据的变化情况,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2.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教学重点: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数量变化趋势。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出示统计图。

2003年北京地区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图

(4月26日~5月31日)

2.回答问题。

(1)这是什么统计图?这种统计图有什么特征?说一说这里病人数量的变化情况。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2。

1.出示课文例题。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图中的数量变化情况。

(1)、7月份到12月份的月薪逐月上升。

(2)、7月份:1000元

8月份:1100元

9月份:1170元

10月份:1240元

11月份:1300元

12月份:1400元

(3)、8月份和12月份增加较大。

(4)、两幅统计图反映的员工月薪增长情况是一样的。

3、初看这两幅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初看时感觉左图中反映的月薪增加比较大。

原因:左图纵轴上每格表示的数量比较小,折线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第二课时:折线统计图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第二课时:折线统计图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推荐13篇)由网友 “我还醒着呢” 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第二课时:折线统计图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篇1:第二课时:折线统计图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

折线统计图(教科书第68页的例2,练习十一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角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根据统计图正确描述有关数据的变化情况,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2.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教学重点: 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数量变化趋势。

教学过程:

一 旧知铺垫

1.出示统计图。

北京地区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图

(4月26日~5月31日)

2.回答问题。

(1)这是什么统计图?这种统计图有什么特征?说一说这里病人数量的变化情况。

二 探索新知

教学例2。

1.出示课文例题。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图中的数量变化情况。

(1)、7月份到12月份的月薪逐月上升。

(2)、7月份:1000元

8月份:1100元

9月份:1170元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专业17篇)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教学进度。教案的内容应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以增强学习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下面是一些教学设计的案例展示,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篇一

班级姓名小组小组评价。

学习目标:

1、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在知识的梳理中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中可使运算简便,在学习过程中提高灵活计算的能力和计算的熟练程度。

3、激情投入,阳光战示,全力以赴,挑战自我。

重点: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中的运用。

难点:灵活运用运算性质和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中可使运算简便,在学习过程中提高灵活计算的能力和计算的熟练程度。并独立完成导学案,然后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让同学们进行展示,小组间互相点评,对于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点拨、拓展。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通用19篇)

良好的教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教案的编写应该根据学生的年级、学科、教学目标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分类。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研究和设计,编写出的一种教学计划。它具有指导性、操作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在教学任务繁重,我们需要编写一份教案了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编写一份完善的教案呢?首先,我们需要充分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明确我们要达到的教学效果。其次,我们要合理安排教学时序,确定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此外,我们还需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我们要注意教学方式的选择,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最后,我们还需要评估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教案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教案范例,共同进步吧。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汇总22篇)

教案是教学设计的关键,能够提供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组织方式。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如果你需要一份优秀的教案,这里有一些范例可以供你参考。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篇一

思考并回答:

1、在小学里我们学过哪些数?

2、最小的非0的自然数是多少?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基本单位是多少?

3、小数又可以怎样分类?

4、我们学过的整数和小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数位的顺序是怎样的?

6、写数时应注意什么?用阿拉伯数字写出下面各数:七千零三十八、七亿零三十八万、

三亿零五十万六千、零点零四零六。

练习:

1、在数位顺序表里,小数点左边第一位是()位,计数单位是();第五位是()位,计数单位是()。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位,计数单位是();第三位是()位,计数单位是()位。

2、最高位是百万位的整数是()位数;最后一位是百分位的小数是()位小数。

3、5830070420读作()。“8”在()位上,表示();“7”在()位上,表示()。

4、有一个四位数,加上“1”就变成五位数,这个四位数是();

未完,继续阅读 >

《折线统计图/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折线统计图/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