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诗词赏析
第1篇:李煜诗词赏析
李煜诗词赏析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煜诗词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分析】:
此首忆旧词,一片神行,如骏马驰骋,无处可停。所谓“恨”,恨在昨夜一梦也。昨夜所梦者何?“还似”二字领起,直贯以下十七字,实写梦中旧时游乐盛况。正面不着一笔,但以旧乐反衬,则今之愁极恨深,自不待言。此类小词,纯任性灵,无迹可寻,后人亦不能规摹其万一。
【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分析】:
此首思故国,不假采饰,纯用白描。但句句重大,一往情深。起句两问,已将古往今来之人生及己之一生说明。“故国”句开,“觉来”句合,言梦归故国,及醒来之悲伤。换头,言近况之孤苦。高楼独上,秋晴空望,故国杳杳,销魂何限……“往事”句开,“还如”句合。上下两“梦”字亦幻,上言梦似真,下言真似梦也。
【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开,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分析】:
此首亦写江南盛时景象。起叙嫔娥之美与嫔娥之众,次叙春殿歌舞之盛。下片,更叙殿中香气氤氲与人之陶醉。“归时”两句,转出踏月之意,想见后主风流豪迈之襟抱,与“花间”之局促房拢者,固自有别也。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1]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2]
只是朱颜改。[3]
问君能有几多愁,[4]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
[1]了:了结,完结。
[2]砌:台阶。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
[3]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4]君: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分析】:
此首感怀故国,悲愤已极。起句,追思往事,痛不欲生;满腔恨血,喷薄而出,诚《天问》之遗韵也。“小楼”句承起句,缩笔吞咽;“故国”句承起句,放笔呼号。一“又”字惨甚。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一时尚不得遽了。罪孽未满,苦痛未尽,仍须偷息人间,历尽磨折。下片承上,从故国月明想入,揭出物是人非之意。末以问答语,吐露心中万斛愁恨,令人不堪卒读。通首一气盘旋,曲折动荡,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备注】: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
【一斛珠】
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分析】:
此首咏佳人口。起两句,写佳人口注沉檀。“向人”三句,写佳人口引清歌。换头,写佳人口饮香醪。末三句,写佳人口唾红茸。通首自佳人之颜色服饰,以及声音笑貌,无不描摩精细,如见如闻。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释】:
[1]此词的词牌亦有作「乌夜啼」。
[2]谢:凋谢。
[3]胭脂泪: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4]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起句「林花谢了春红」,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
得以强化。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
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
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
换头「胭脂泪」三句,转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这里,一边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胭脂泪」,遥按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是从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胭脂湿」变化而来。林花为风侵欺,状如胭脂。「胭脂泪」者,此之谓也。但花本无泪,实际上是惯于「以我观物」的作者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作者身历世变,泣血无泪,不亦色若胭脂?
「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泪眼相向之际,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难分。着一「醉」字,写出彼此如醉如痴、眷变难舍的情态,极为传神,而「几时重」则吁出了人与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无法实现的怅惘与迷茫。
结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气呵成益见悲慨。「人生长恨」似乎不仅仅是抒写一已的失意情怀,而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分析】:
此首伤别,从惜花写起。“太匆匆”三字,极传惊叹之神。“无奈”句,又转怨恨之情,说出林花所以速谢之故。朝是雨打,晚是风吹,花何以堪,人何以堪,说花即以说人,语固双关也。“无奈”二字,且见无力护花,无计回天之意,一片珍惜怜爱之情,跃然纸上。下片,明点人事,以花落之易,触及人别离之易,花不得重上故枝,人亦不易重逢也。“几时重”三字轻顿;“自是”句重落。以水之必然长东,喻人之必然长恨,语最深刻。“自是”二字,尤能揭出人生苦闷之义蕴。此与“此外不堪行”,“肠断更无疑”诸语,皆以重笔收束,沈哀入骨。
菩萨蛮①
蓬莱院闭天台女②,画堂昼寝人无语③。
抛枕翠云光④,绣衣闻异香⑤。
潜来珠锁动⑥,惊觉银屏梦⑦。
脸慢笑盈盈⑧,相看无限情⑨。
【注释】
①这是李煜前期作品中的又一首爱情词,从内容来看,似仍在写他与小周后之间的爱情生活,当和《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为姊妹篇。
这首词依旧是写男女幽会偷情的情形。但是它与《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不同,这首是从情郎往见少女的角度写的,同上一篇的少女潜见情郎虽是情趣不同,但却又异曲同工。
词的上片主要写情郎初入少女居处,暗见少女睡态的情景。起始二句点明环境,也点明了主人公潜入画堂的动机和心理活动。一个“闭”字,既说明了少女的处境,也说明了男主人公何以“潜入”的原由,连“昼寝”也从中得到了说明。有人分析,正是由这一个“闭”可见,少女的形象是小周后,而且其时她正处于“禁中”的这段时间里(马令《南唐书》卷五)。其实从“蓬莱”“天台”及“画堂”等句也可以看到,女主人公显然不是普通女子,联系李煜的生活经历,指词中少女为小周后大概可信。后面是作者以欣赏的眼光描摹出少女昼寝的美丽仪态,又从闻到“异香”的角度表现出情郎既与少女相处甚深,又对少女挚爱有加,充分展现了男主人公的情态和心理。
词的下片写少女醒后与情郎欢会调情的情景。这里先从情郎的动作写起,空间顺序十分合理。本是“潜来”,却因心急情切而碰响“珠锁”,惊醒了少女的美梦,这本是煞风景的事,但因二人之间情深意切,反而有了更温馨的气氛。作者在这里的描写又含蓄、又生动、又准确。结尾两句是点睛之笔,一个“无限”仿佛把千言万语都说尽,把万千柔情都化出,这就不仅是外在情貌的描写了,而是直接写出了男女主人公的内心情感,是由小见大,由实见虚的写法。
这首词的视点是男主人公的,是从情郎的言行情貌和心理活动来刻画二人爱情生活及其情感世界的。这说明李煜在爱情题材作品的创作中善于变化、手法多样、技巧纯熟。全词写私情幽会但又不涉低级庸俗,写男女欢情相聚明快而又不失含蓄,语言晓畅,情态自然,描写准确生动,格调也不低下,是李煜前期作品中较成功的一篇。
②蓬莱:是古代传说中的三座仙山之一。据《史记·封禅书》中记载:“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勃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后就用蓬莱泛指人们想象中的美好的仙境。蓬莱院,形容庭院幽美如蓬莱仙境一般。天台女,本代指仙女,这里指象仙女一样美丽的女子。天台,山名,在今天的浙江省天台县北。相传东汉时期刘晨、阮肇二人曾上天台山采药,遇见二位女子,留住半年回家,归家时发现已过了七世,乃知二女子为仙女。于是后人用“天台女”代指仙女。
③画堂:本汉代宫中的殿堂,后用以泛指绘饰华丽的堂屋。昼寝:白天睡觉。人无语:《全唐诗》、《历代诗余》、《花草粹编》中均作“无人语”。
④抛枕:形容人熟睡时头离开了枕头,把它抛在一边。翠云:形容女子的头发乌黑浓密。宋代柳永《洞仙歌》中有句:“记得翠云偷剪,和鸣彩凤于飞。”云,云髻,形容妇女的发髻乌黑卷曲如云的样子。光:光亮。
⑤异香:指女子身上散发出异乎寻常的香气。
⑥潜来:偷偷地进来,暗中来。珠锁:晨本二主词、萧本二主词中均作“珠琐”。珠锁,指用珍珠连缀而成或有珍珠镶饰的门环。门动时可以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⑦惊觉:惊醒。银屏:《历代诗余》、《全唐诗》中均作“鸳鸯”。指白色而有光泽的屏风或围屏。银屏梦,这里指好梦。
⑧脸慢:《全唐诗》、《历代诗余》、《花草粹编》中均作“慢脸。”脸慢,指细嫩而美丽的脸。南朝梁刘遵《繁华应令》中有诗:“鲜肤胜粉白,慢脸若桃红。”慢,同曼,形容容颜的美好。《楚辞·招魂》中有句:“蛾眉曼睩。”王逸注云:“曼,泽也。”盈盈,形容仪态美好的样子。《文选·古诗(青青河畔草)》中有句:“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⑨相看:对看,仔细看。
第2篇:李煜诗词赏析
李煜诗词赏析
李后主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古代君王词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煜诗词赏析,欢迎参考!
【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分析】:
此首忆旧词,一片神行,如骏马驰骋,无处可停。所谓“恨”,恨在昨夜一梦也。昨夜所梦者何?“还
似”二字领起,直贯以下十七字,实写梦中旧时游乐盛况。正面不着一笔,但以旧乐反衬,则今之愁极恨
深,自不待言。此类小词,纯任性灵,无迹可寻,后人亦不能规摹其万一。
【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
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
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
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
还如一梦中。
【分析】:
此首思故国,不假采饰,纯用白描。但句句重大,一往情深。起句两问,已将古往今来之人生及己
之一生说明。“故国”句开,“觉来”句合,言梦归故国,及醒来之悲伤。换头,言近况之孤苦。高楼独上
,秋晴空望,故国杳杳,销魂何限……“往事”句开,“还如”句合。上下两“梦”字亦幻,上言梦似真,下
言真似梦也。
【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
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开,
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
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
待踏马蹄清夜月。
【分析】:
此首亦写江南盛时景象。起叙嫔娥之美与嫔娥之众,次叙春殿歌舞之盛。下片,更叙殿中香气氤氲
与人之陶醉。“归时”两句,转出踏月之意,想见后主风流豪迈之襟抱,与“花间”之局促房拢者,固自有
别也。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1]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2]
只是朱颜改。[3]
问君能有几多愁,[4]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
[1]了:了结,完结。
[2]砌:台阶。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
[3]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4]君: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分析】:
此首感怀故国,悲愤已极。起句,追思往事,痛不欲生;满腔恨血,喷薄而出,诚《天问》之遗韵
也。“小楼”句承起句,缩笔吞咽;“故国”句承起句,放笔呼号。一“又”字惨甚。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
月,一时尚不得遽了。罪孽未满,苦痛未尽,仍须偷息人间,历尽磨折。下片承上,从故国月明想入,
揭出物是人非之意。末以问答语,吐露心中万斛愁恨,令人不堪卒读。通首一气盘旋,曲折动荡,如怨
如慕,如泣如诉。
【备注】: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
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
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
【一斛珠】
晓妆初过,
沉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
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
杯深旋被香醪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
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分析】:
此首咏佳人口。起两句,写佳人口注沉檀。“向人”三句,写佳人口引清歌。换头,写佳人口饮香醪
。末三句,写佳人口唾红茸。通首自佳人之颜色服饰,以及声音笑貌,无不描摩精细,如见如闻。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1]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2]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3]
【注释】:
[1]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2]离愁:指去国之愁。
[3]别是一般:亦做「别是一番」,另有一种之意。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
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
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
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
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
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
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
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
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
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
,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
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
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
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分析】:
此首写别愁,凄惋已极。“无言独上西楼”一句,叙事直起,画出后主愁容。其下两句,言后主所处
之愁境。举头见新月如钩,低头见桐阴深锁,俯仰之间,万感萦怀矣。此片写景亦妙,惟其桐阴深黑,
新月乃愈显明媚也。下片,因景抒情。换头三句,深刻无匹,使有千丝万缕之离愁,亦未必不可剪、不
可理,此言“剪不离愁之纷繁可知。所谓”则是一般滋味“,是无人尝过之滋味,惟有自家领略也。后主以
南朝天子,而为北地幽囚;其所受之痛苦、所尝之滋味,自与常人不同。心头所交集者,不知是悔是恨
,欲说则无从说起,且亦无人可说,故但云”别是一般滋味“。究竟滋味若何,后主且不自知,何况他人
于此种无言之哀,更胜于痛哭流涕之哀。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2]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3]
相留醉,
几时重,[4]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释】:
[1]此词的词牌亦有作「乌夜啼」。
[2]谢:凋谢。
[3]胭脂泪: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4]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起句「林花谢了春红」,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
得以强化。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
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
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
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
换头「胭脂泪」三句,转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这里,一边是生
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胭脂
泪」,遥按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是从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胭脂湿」变化而来。林花为
风侵欺,状如胭脂。「胭脂泪」者,此之谓也。但花本无泪,实际上是惯于「以我观物」的作者移情于
彼,使之人格化──作者身历世变,泣血无泪,不亦色若胭脂?
「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泪眼相向之际,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
已惝恍难分。着一「醉」字,写出彼此如醉如痴、眷变难舍的情态,极为传神,而「几时重」则吁出了
人与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无法实现的怅惘与迷茫。
结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气呵成益见悲慨。「人生长恨」似乎不仅仅是抒写一已的失意情
怀,而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分析】:
此首伤别,从惜花写起。”太匆匆“三字,极传惊叹之神。”无奈“句,又转怨恨之情,说出林花所以
速谢之故。朝是雨打,晚是风吹,花何以堪,人何以堪,说花即以说人,语固双关也。”无奈“二字,且
见无力护花,无计回天之意,一片珍惜怜爱之情,跃然纸上。下片,明点人事,以花落之易,触及人别
离之易,花不得重上故枝,人亦不易重逢也。”几时重“三字轻顿;”自是“句重落。以水之必然长东,喻人
之必然长恨,语最深刻。”自是“二字,尤能揭出人生苦闷之义蕴。此与”此外不堪行“,”肠断更无疑"诸
语,皆以重笔收束,沈哀入骨。
第3篇:李煜诗词《虞美人》赏析
李煜诗词《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李煜诗词《虞美人》赏析,希望能帮到你!
李煜诗词《虞美人》赏析1
【词牌简介】
虞美人是著名词牌之一,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古代词开始大体以所咏事物为题,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后即开始名为调名即词牌。《虞美人》即是如此。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一】
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虞美人》就是千古传诵不衰的著名诗篇。
首词刻画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春花秋月”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他劈头
第4篇:2017李煜诗词赏析
2017李煜诗词赏析
李煜是南唐后主,也是著名词人,下面是李煜诗词赏析,欢迎参考!
【虞美人】
风回小院庭芜绿,
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
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
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
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分析】:
此首忆旧词。起点春景,次入人事。风回柳绿,又是一年景色,自后主视之,能不增慨!凭阑脉脉
之中,寄恨深矣。“依旧”一句,犹忆当年今日。景物依稀,而人事则不堪回首。下片承上,申述当年笙
歌饮宴之乐。“满鬓”句,勒转今情,振起全篇。自摹白发穷愁之态,尤令人悲痛。
【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
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
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
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
还如一梦中。
【分析】:
此首思故国,不假采饰,纯用白描。但句句重大,一往情深。起句两问,已将古往今来之人生及己
之一生说明。“故国”句开,“觉来”句合,言梦归故国,及醒来之悲伤。换头,言近况之孤苦。高楼独上
,秋晴空望,故国杳杳,销魂何限……“往事”句开,“还如”句合。上下两“梦”字亦幻,上言梦似真,下
言真似梦也。
【玉楼春】
第5篇:李煜诗词及赏析
李煜诗词及赏析
李煜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分析】:
此首忆旧词,一片神行,如骏马驰骋,无处可停。所谓“恨”,恨在昨夜一梦也。昨夜所梦者何?“还
似”二字领起,直贯以下十七字,实写梦中旧时游乐盛况。正面不着一笔,但以旧乐反衬,则今之愁极恨
深,自不待言。此类小词,纯任性灵,无迹可寻,后人亦不能规摹其万一。
【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
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
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
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
还如一梦中。
【分析】:
此首思故国,不假采饰,纯用白描。但句句重大,一往情深。起句两问,已将古往今来之人生及己
之一生说明。“故国”句开,“觉来”句合,言梦归故国,及醒来之悲伤。换头,言近况之孤苦。高楼独上
,秋晴空望,故国杳杳,销魂何限……“往事”句开,“还如”句合。上下两“梦”字亦幻,上言梦似真,下
言真似梦也。
【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