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一个江湖梦散文

2023-03-21 07:14:21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每个人都有一个江湖梦散文

每个人都有一个江湖梦散文

我是一个有着英雄情结的人,也曾像很多少女那样做着梦,只不过不是公主梦而是英雄梦,在梦里我是一个善于使剑的侠女,身边还有一个武功高强的大侠,我们一起骑着高头大马走过江南雨巷、踏过塞外雪原,一起闯荡江湖,行侠仗义,过着鲜衣怒马的潇洒人生。

曾经的我最喜欢金庸,感觉他笔下的武侠世界是那样的气势磅礴,他的文字是那样的波澜壮阔,他的知识是那样的广博浩瀚,在他营造的武侠世界里,有我幻想中的一切,在那里,我把自己当成黄蓉,在自己编织的幻想中与靖哥哥一起走过大江南北,共同保家卫国,守护民族大义;我把自己当成小龙女,一身绝妙的轻功,在重阳山下、活死人墓中,静静等待我的过儿,不谙世事的自己追随他的脚步,用随性与不羁书写属于我们的神雕侠侣;我把自己当成赵敏,生在动荡年代,斡旋在政治漩涡中,于国仇家恨之间寻觅世间真情,用执着与率性在亲情与爱情之间抉择;我把自己当成王语嫣,虽不会武功,却精通天下武学,在追随表哥四方闯荡之时遇到今生的段郎;我把自己当成任盈盈,以魔教圣姑的身份游走在江湖之上,为救父亲勇闯西湖牢底,为救冲哥独上少林寺,用勇敢与智慧谱写一曲笑傲江湖……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阅历的不同,我渐渐的又爱上了古龙,如果说金庸是武侠宗师,那么古龙就是江湖怪侠,相比金庸武侠世界的`大气磅礴,我觉得古龙写的更像是人生哲学,游走在荒诞、离奇的武侠世界中,古龙的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道出多少人的心声;“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又成为多少人面对危险时自以为聪明的决断;

在喜欢上古龙之后曾去搜索他的生平,发现美酒、佳人和阅读是他最大的爱好。古龙博览群书,又风流多情,嗜酒如命;他交朋友都是率性而为的,三教九流,无所不包,他常常呼朋引伴,纵酒狂歌;古龙的这一性格充分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尤其是古龙对人物的塑造,丰富的人性元素和独特的性格魅力是古龙人物最大的特色,在他的笔下,没有单纯“好人”与“坏人”的生硬划分,没有“名门正派”与“旁门左道”的强烈对峙,有的只是人性与人物性格冲突;而且古龙有自己明确的道德界限和价值观念,他相信人的积极向善,更加相信善良的伟大,无论李寻欢、阿飞、荆无命、林仙儿,还是孟星魂、高大姐、慕容秋荻、谢晓峰,他们都是有着七情六欲的人,都是有着自身致命缺点的人,都有深深堕落难以自拔的痛苦,都有把欲望当成理想、把寂寞聊作享受的无奈;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古龙笔下的这群人是真正的人,是善与恶、美与丑的结合体,在他的世界中此起彼伏、交相辉映构成人性的竞技场。

另外古龙的超凡想象力也是常人难以企及的,他写楚留香,天生有鼻炎,闻不到气味,在胡铁花、李红袖的帮助下练就了一种能用毛孔呼吸的内功,以至于各种毒烟对他都不起作用,且在使用轻功时不用换气,所以轻功特别好,这是不是就是老子所讲的“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呢;他写陆小凤,最擅长的武功是灵犀一指,就是陆小凤的两根手指头可以随心所欲,夹住敌人向他攻击的任何兵器,包括剑、刀、飞镖、暗器等,大家都觉得他的手指头跟他的心是相通的,所以叫它灵犀一指,简直是神奇的令人发指;还有就是他写小李飞刀例无虚发,简直就是天下第一神技能嘛……可以说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写不到的,古龙的想法满足了少女对大侠、对完美的所有幻想。

古龙先生已经在他的醉酒江湖中离我们远去,但他的传说还在,他的真、他的情、他的性、他的义、他的一切都将伴随我们一代又一代人走下去……

大爱金庸,挚爱古龙,漫漫人生路,有你们相依相伴!

第2篇:每个人心底都有一个探春散文

读《红楼梦》,除了宝黛钗凤,还有一个人,是谁也绕不过去的,让人过目不忘,生生硌疼你的心,她就是探春。

是的,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探春,是贾府小姐中最有才华、最有魄力的女子,她才情卓越,志向高远,精明能干,心机果断,个性鲜明。连凤姐和王夫人都畏她几分、让她几分,更不要说一干下人。

探春浑名“玫瑰花”,生的“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父亲是荣国府掌门贾政,母亲是赵姨娘。

虽为庶出,探春在思想性格上与同是庶出的姐姐迎春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她自幼受贾母培养,聪明要强,凡事拎得清轻重。是个有远见、有抱负、有作为的女子,她敢说敢为、办事练达。

在凤姐患病期间,击败管家媳妇们对她的轻视甚至是故意的刁难,治理大观园,兴利除弊,富有改革精神;抄检大观园时,探春以为,“引出这等丑态”比什么都严重,她“命众丫鬟秉烛开门而待”,只许别人搜自己的箱柜,不许动一下她丫头的东西,并且说到做到,绝无回旋余地,这是她在婢仆前竭力维护自己作主子的威信与尊严,也是她敏感地觉察到贾府这个大家族内部残杀、气数将近的征兆,痛心而愤怒。而“心内没有成算的”王善保家的不懂得这一点,自恃有脸,上前动手动脚,结果当场挨了一记巴掌。这一巴掌干脆利索,何等爽快霸气!她是一个关注家族命运,富有忧患意识的大观园中的女“政治家”。在她的心目中,“抄检大观园”对贾府来说,就是“自杀自灭”的奇耻大辱。她为贾府上下的“自杀自灭”而痛心疾首。”

探春不仅才干出众,且情趣高雅。其《簪菊》诗,就受到姐妹们的好评。她处事、治家,也更有“文化品味”,与凤姐相比,都可谓理家能手,但两个人的“境界”却不同:探春关注的是整个家族的命运,而凤姐主要是为了一己之私利;探春理家有理念,有危机感,有忧患意识,而凤姐全靠随机应变,惟以讨好贾母为主,充满市俗气。探春身为女子,但其爽朗气概不让须眉。请看她居住的阔朗的秋霜斋里:大理石案上“笔如树林”、“宝砚数方”,墙上是“大幅字画”,案上是“大鼎”,架上是大观窑的“大盘”,盘里是数十个“大佛手”……居室如其人,这毫无脂粉气的居室,正表现了探春的男子气度

探春是诗社的倡导者,喜欢书法,性格疏朗大方,又有理家才能,是几个孙女儿中贾母最喜欢的。南安太妃来贾府,贾母叫了宝黛湘三人来作陪,另一个就只叫了探春。

但探春的内心也有很多的委屈,承受着深深的伤痛。古代嫡庶之分甚为分明。探春空有才志,却因是赵姨娘所出,而赵又“心里又没有算计”,“着三不着两”,不但言语粗俗,而且无事生非,平白惹出了多少难堪。但最让人惊掉下巴的,是她因蔷薇硝一事与芳官打架——芳官多大?赵姨娘多大?芳官是何人?一个买来的戏子被留在了贾府当丫鬟,赵姨娘之无见识彻底体现在这上面:她再不济也是贾政的小妾,是半个主子,竟然与小丫鬟拉扯得不成样子。

在下人里没有主子样,在主子里想摆主子款又明显矮人一截,有这样一个母亲,虽是隔着厚厚的线装书籍,隔着几百年烟雨红尘,我们依然可以想象探春当时的心情。

根据癸酉本第86回文中的描述,贾母和王夫人相继去世,孝期满了后,贾家又开始操办起家中众多女儿的婚事。其中戚家公子戚建辉来贾家求亲,先是看中了探春,但之后因赵姨娘多嘴多舌,戚建辉嫌探春是个庶出女儿,门不当户不对,便放弃了这门亲事。此处不说戚家公子的人品才干,但就这份深到骨髓里的出身歧视,对心高气傲的探春是多大的伤害!但,这不是探春一个人的悲剧,而是封建时代所有庶出子女的悲剧。按照礼教,他们的生母只是半个主子,仍有奴才身份。他们只能认嫡母为母亲,因此贾环过分地自卑,正是庶出子女从小内心遭到礼教扭曲的体现。而探春过分地自尊,也是心底憋着一口气的。她只能用过度地自尊,来抚平心底的伤痛,装点外在的尊严。

后来,朝廷和一蛮夷岛国发生战争,朝廷战败了要议和,决定要嫁个公主过去和亲。于是南安太妃来到贾家,看中了探春要认她为干女儿,要求探春代替她女儿嫁到蛮夷岛国,因为南安太妃怕自己的女儿嫁到海外会吃苦,贾府应允,便择定了日子。到了清明这一天,贾府合家含泪为探春的远嫁送行。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奴去也,莫牵连。身为女儿,在封建思想严重的社会,是一个多么大的不幸:在娘家,对男孩女孩是不一样的。男孩子重点培养,将来顶门立户,建功立业,光宗耀祖。而女孩子,早晚是外人,迟早要嫁出去的。不过就是一门子亲戚罢了。大户人家如此,平头百姓更是厉害,资源本来就不多,可着供给男孩子,女孩子么,其次,或者退一步,更或者可有可无。甚至有的家庭为了给男孩子说媳妇,硬是拿女孩子去换,也是有的。这样的环境下,女人不过就是生育的机器,传宗接代的工具。你想谈理想,谈感情,谈人生?生为女人,你想多了。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东风千里,一梦遥就一梦遥吧。嫁到荒蛮之地,对于女子,没有那些繁文缛节,没了那些礼教,精神上的歧视或许会少些呢。真若嫁了戚家公子,备不住又是一个贾琏,又是一个孙绍祖。那些所谓贵族的男人们早就被惯得吃喝嫖赌,外强中干了,却还要挂一个治国平天下的幌子来自欺欺人。也不嫌害臊!

在安土重迁、交通通讯都很困难的古代社会,探春远嫁本身就是一大悲剧。但在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原生生存环境下,远嫁异域的结局,对于精明能干的探春,未尚不是一件好事!以其心机和决断,说不定能在荒蛮之地,有一番作为呢。就如多年前和亲的解忧公主,文成公主。不也是男人世界里的一枚棋子吗?只是这一枚枚水样的清丽棋子,完成了许多大丈夫做不了的事。

中国人推崇节烈,历朝历代流传下来的英雄们的故事使鬼神色变,天地动容。辛弃疾说过“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袁枚也道“男儿为报君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这些和亲的女子们,用尽青春、埋骨他乡,换来短暂的战火平熄和故国安宁,是否也可称女子英雄?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他们都做了英雄才能做的事。

有着一番抱负,有着政治家风范的探春,因为“太太满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有一个赵姨娘这样的妈,一个贾环这样的弟弟,生性要强的她得有多少委屈和无奈?偏偏这些人还有事没事刷一下存在感。她身为女子,且系庶出,又生逢贾府末世,故亦终究不能有所作为。正如第五回中探春之判词所云:“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探春感受到的痛苦,是中国历代千千万万郁郁不得志的英雄志士们生不逢辰、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愤世嫉俗之痛苦的缩影,这种心境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绵亘不绝。他们有痛苦,而又不失高风亮节,在这痛苦中坚守节操,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用他们高标傲世的精神气质谱写了一曲曲慷慨悲壮的生命之歌。《红楼梦》既塑造女娲补天剩一石这个神话形象,又塑造探春这个女儿形象,其寄托可谓深远。

也许,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个自己的探春。或者是出身,或者是性别,或者是相貌。那些与生倶来不能改变的因素,深深困扰着每一颗上进要强爱美的心,所以我们自强自立,自尊自爱。我们不断用可以改变的内在和后来,来弥补上天所赐的无法选择。并,在这个无情的世界里,深情而精彩地活着。

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个自己的探春。在一定意义上,每个人也就都是探春。

第3篇:每个人心底都有一个探春散文

每个人心底都有一个探春散文

读《红楼梦》,除了宝黛钗凤,还有一个人,是谁也绕不过去的,让人过目不忘,生生硌疼你的心,她就是探春。

是的,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探春,是贾府小姐中最有才华、最有魄力的女子,她才情卓越,志向高远,精明能干,心机果断,个性鲜明。连凤姐和王夫人都畏她几分、让她几分,更不要说一干下人。

探春浑名“玫瑰花”,生的“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父亲是荣国府掌门贾政,母亲是赵姨娘。

虽为庶出,探春在思想性格上与同是庶出的姐姐迎春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她自幼受贾母培养,聪明要强,凡事拎得清轻重。是个有远见、有抱负、有作为的女子,她敢说敢为、办事练达。

在凤姐患病期间,击败管家媳妇们对她的轻视甚至是故意的刁难,治理大观园,兴利除弊,富有改革精神;抄检大观园时,探春以为,“引出这等丑态”比什么都严重,她“命众丫鬟秉烛开门而待”,只许别人搜自己的箱柜,不许动一下她丫头的东西,并且说到做到,绝无回旋余地,这是她在婢仆前竭力维护自己作主子的威信与尊严,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每个人都有一个家

每个人都有一个家,而且每个人都会很爱他自己的家,因此,我也不例外。家,能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能让人充满自信,从失败中振作起来。然而家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人们最重要的支柱。

在家中,父母亲犹如我的好朋友,每天都说说笑笑地过日子,哪怕是在回家的路上多么的不高兴,只要一踏进家门,我的心就像被松绑一样的轻松、自如。在我成长的环境中,有令我快乐的一面,也有令我悲伤的一面。在整间屋子里,我最喜爱的就是我的房间,房间里有一张书桌、一张大床、一个书柜,一张梳妆台和一台电脑……我每天在书桌上写作业,在大床上睡觉,有时候累了,就坐在电脑前轻松轻松,让工作多时的大脑松懈下来,有空的时候就翻翻书柜的书。房间里的每一物都是陪伴着我的喜、怒、哀、乐。另一个我熟悉的地方就是我家的小花园。花园里有翠绿的小草,争芬斗艳的鲜花。我还时常在花园里玩耍。家是每个孩子成长的摇篮,是每个孩子栖息的港湾。我就有一个温馨、幸福、和睦的家。我爱我家。

我爱我家,爱家里的每一个成员,更爱我家的每一个故事。

我爱我家,一个幸福温暖的家。爸爸妈妈对我百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每个人都有一个上帝

每个人都有一个上帝

──《童年》读后感

和去年一样,在一个阴雨绵绵的午后,我抱着与去年不同的心情,翻开这本橙色封面的书。

这是我早已了然于心的故事:阿廖沙三岁丧父,跟随外祖母来到了外祖父的家中。后来,外祖父迁居到卡那特街。在阿廖沙三年级时,他永远地离开了学校课堂,再婚的母亲也逝世了。埋葬了母亲以后,他不久便到“人间”去谋生„„

我沉浸在书中的世界,并没有仗着自己曾看完整本书,就随便马虎应事,因为我深知,即使是已阅读过的书本,当再次翻开细细咀嚼里面的词句时,也会有新的体会。

或许人们在《童年》中感悟的是自己与阿廖沙人生的截然不同,应该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而我在第二次阅读后却悟到除此之外的另一层境界。

“外祖父的上帝使我恐惧和敌视,因为他不爱任何人,用严厉的目光注视这一切,他首先寻找和看到的是坏的、恶的、有罪的东西。很明显,他是不相信人的,总是期待人们的忏悔,喜欢惩罚人„„有我周围的一切事物中,上帝是最美好最光辉的。外祖母的上帝是一切有生命的东西的可爱的朋友„„”

这些话不由得引起了我的思考:一千个读者心中

未完,继续阅读 >

《每个人都有一个江湖梦散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每个人都有一个江湖梦散文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