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纳妾轶事典故

2023-03-21 07:15:54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陆游纳妾轶事典故

陆游纳妾轶事典故

【人物简介】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陆游纳妾轶事典故

清代词人徐釚编撰的《词苑丛谈》里记载了陆游纳妾的一则趣闻:“陆放翁之蜀,宿一驿中,见题壁云‘御街蟋蟀闹清夜,金井梧桐辞故枝。一夜凄凉眠不得,呼灯起坐感秋诗。’询之,则驿卒女也,遂纳为妾。方半载余,夫人逐之,妾赋《卜算子》云:‘只知眉上愁,不识愁来路。窗外有芭蕉,阵阵黄昏雨。晓起理残妆,整顿教愁去。不合画春山,依旧留愁住。’”徐釚依据的是宋人陈世崇《随隐漫录》卷五中的记载。

这一记载的真实性着实令人怀疑,在陆游的生平考证中是见不到的。况且,词牌《卜算子》实则《生查子》,词的下片收录在陆游的《剑南诗稿》卷八《感秋》中。

陆游初入蜀任职,是在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其时年四十六岁,直到六十五岁罢官方离蜀东归山阴(今绍兴)。假如陆游果真纳妾,该是在其四十六——六十五岁间的某一年,仅半年多一点,妾便被陆游续妻王氏逐出家门。

虽然陆游大于驿卒女一倍多的年龄,陆游大诗人、大文豪的名望,还是让驿站役卒及其女所求之不得。有人分析,陆游之所以纳妾,是因为驿卒女相貌酷似其前妻唐婉——那是在几十年前,陆游二十岁时(1144年),娶其舅舅家表妹唐婉为妻,二人感情甚笃,终日绸缪。陆母唐氏唯恐陆游贻误学业,第二年唐婉便被逐出陆家。陆游曾设法另筑别院鸳梦重续、燕好如初,终被陆母发现。陆游二十三岁时(1147年),陆母为其续妻王氏。翌年,王氏生子,唐家亦完全绝望,唐婉遂嫁名士赵士程。

陆游二十七岁时(1151年),在沈园偶遇唐婉,壁题《钗头凤》词;翌年,唐婉见壁题,次韵《钗头凤》,同年秋,唐婉抑郁而终。陆游、唐婉的两首凄婉缠绵的《钗头凤》,八百多年来被人们吟咏传颂,成为佳话。

陆游很孝顺。为了让母亲满意,的确作出了巨大的情感牺牲。

陆游对唐婉的恋情,可谓终生不渝,表现在对唐婉的追忆、怀恋,直到其生命的终结:

七十五岁时(1199年)写《沈园怀旧》二首。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七十六岁时(1200年)写《梦游沈园》二首。

其一: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八十二岁时(1206年)作《夜闻姑恶》追忆其母逼他出妻事:

学道当于万事轻,可怜力浅未忘情。

孤愁忽起不可耐,风雨溪头姑恶声。

陆游辞世的前一年,八十四岁(1208年)作诗: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出梦太匆匆。

相比之下,陆游对其续妻王氏有多少爱?无人知晓!在其遗存的九千三百多首诗词中,没有一句写到过与之相处五十年的续妻王氏。陆游与王氏虽然维持了五十年的婚姻,但唐婉的音容笑貌在陆游的.脑海里根深蒂固。终生追忆与原妻恋情的陆游,在特定的环境里,遇到了与唐婉外貌酷似的“驿卒女”,“遂纳为妾”绝非没有可能。。陆游七十三岁时,为其生育了七子一女的王氏去世。

陆游的妾,若果真是被王氏所逐,王氏以七子一女相要挟,当属情理之中,陆游亦只能听之任之。可悲的是那被逐出家门的小妾,只留下的那首反复咏叹着一个“愁”字的《生查子》词,最终的命运无从考究。人们秉持着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理念,在广阔无垠的想象的空间,演绎出了若干不同版本的凄美故事……

第2篇:关于陆游的纳妾轶事

关于陆游的纳妾轶事

【人物简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清代词人徐釚编撰的《词苑丛谈》里记载了陆游纳妾的一则趣闻:“陆放翁之蜀,宿一驿中,见题壁云‘御街蟋蟀闹清夜,金井梧桐辞故枝。一夜凄凉眠不得,呼灯起坐感秋诗。’询之,则驿卒女也,遂纳为妾。方半载余,夫人逐之,妾赋《卜算子》云:‘只知眉上愁,不识愁来路。窗外有芭蕉,阵阵黄昏雨。晓起理残妆,整顿教愁去。不合画春山,依旧留愁住。’”徐釚依据的是宋人陈世崇《随隐漫录》卷五中的记载。

这一记载的真实性着实令人怀疑,在陆游的生平考证中是见不到的。况且,词牌《卜算子》实则《生查子》,词的下片收录在陆游的《剑南诗稿》卷八《感秋》中。

陆游初入蜀任职,是在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其时年四十六岁,直到六十五岁罢官方离蜀东归山阴(今绍兴)。假如陆游果真纳妾,该是在其四十六——六十五岁间的某一年,仅半年多一点,妾便被陆游续妻王氏逐出家门。

虽然陆游大于驿卒女一倍多的年龄,陆游大诗人、大文豪的.名望,还是让驿站役卒及其女所求之不得。有人分析,陆游之所以纳妾,是因为驿卒女相貌酷似其前妻唐婉——那是在几十年前,陆游二十岁时(1144年),娶其舅舅家表妹唐婉为妻,二人感情甚笃,终日绸缪。陆母唐氏唯恐陆游贻误学业,第二年唐婉便被逐出陆家。陆游曾设法另筑别院鸳梦重续、燕好如初,终被陆母发现。陆游二十三岁时(1147年),陆母为其续妻王氏。翌年,王氏生子,唐家亦完全绝望,唐婉遂嫁名士赵士程。

陆游二十七岁时(1151年),在沈园偶遇唐婉,壁题《钗头凤》词;翌年,唐婉见壁题,次韵《钗头凤》,同年秋,唐婉抑郁而终。陆游、唐婉的两首凄婉缠绵的《钗头凤》,八百多年来被人们吟咏传颂,成为佳话。

陆游很孝顺。为了让母亲满意,的确作出了巨大的情感牺牲。

陆游对唐婉的恋情,可谓终生不渝,表现在对唐婉的追忆、怀恋,直到其生命的终结:

七十五岁时(1199年)写《沈园怀旧》二首。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七十六岁时(1200年)写《梦游沈园》二首。

其一: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八十二岁时(1206年)作《夜闻姑恶》追忆其母逼他出妻事:

学道当于万事轻,可怜力浅未忘情。

孤愁忽起不可耐,风雨溪头姑恶声。

陆游辞世的前一年,八十四岁(1208年)作诗: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出梦太匆匆。

相比之下,陆游对其续妻王氏有多少爱?无人知晓!在其遗存的九千三百多首诗词中,没有一句写到过与之相处五十年的续妻王氏。陆游与王氏虽然维持了五十年的婚姻,但唐婉的音容笑貌在陆游的脑海里根深蒂固。终生追忆与原妻恋情的陆游,在特定的环境里,遇到了与唐婉外貌酷似的“驿卒女”,“遂纳为妾”绝非没有可能。。陆游七十三岁时,为其生育了七子一女的王氏去世。

陆游的妾,若果真是被王氏所逐,王氏以七子一女相要挟,当属情理之中,陆游亦只能听之任之。可悲的是那被逐出家门的小妾,只留下的那首反复咏叹着一个“愁”字的《生查子》词,最终的命运无从考究。人们秉持着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理念,在广阔无垠的想象的空间,演绎出了若干不同版本的凄美故事……

第3篇:陆游轶事典故

陆游轶事典故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遭受了巨大的波折,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爱情生活也很不幸。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婉结为伴侣。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然而,唐婉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以至最后发展到强迫陆游和她离婚。陆游和唐婉的感情很深,不愿分离,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亲恳求,都遭到了母亲的责骂。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虽种种哀告,终归走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地步。

真相:根据陆游自己在晚年的诗作(《剑南诗稿》卷十四)是因为唐婉不孕,而遭公婆逐出。

陆游迫于母命,万般无奈,便与唐婉忍痛分离。后来,陆游依母亲的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婉也迫于父命嫁给同郡的赵士程。这一对年轻人的美满婚姻就这样被拆散了。

十年后的一个春天,陆游满怀忧郁的心情独自一人漫游山阴城沈家花园。正当他独坐独饮,借酒浇愁之时,突然他意外地看见了唐婉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

尽管这时他已与唐婉分离多年,但是内心里对唐婉的感情并没有完全摆脱。他想到,过去唐婉是自己的爱妻,而今已属他人,好像禁宫中

未完,继续阅读 >

《陆游纳妾轶事典故.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陆游纳妾轶事典故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