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两个课时的教学设计

2023-03-22 07:14:10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趵突泉》两个课时的教学设计

《趵突泉》两个课时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

2.读懂每个自然段,了解大泉和小泉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描写的。

3.学习生字并理解:“幽静、妩媚、晶莹、疲倦”在文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大泉和小泉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本文的图是一幅国画,要使学生从图中欣赏美,从语言文字中感受美,起到图文互补的作用。本文只从图中是感受不到趵突泉自身的整体美的;这也是与其他看图学文的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趵突泉》的教学软件。

2.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网上查找有关趵突泉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看教学软件,听课文朗读,欣赏自然美;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划出文章介绍了趵突泉的哪些景物。

教学过程

一、整体观图,了解图画的基本内容:看教学软件,听课文朗读,欣赏自然美。

(一)图中石碑上写着什么?引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趵突泉。

(二)简介文章作者老舍先生。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一)第一遍读课文,读准字音,同时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划出文章介绍了趵突泉的哪些景物?(教师范读,使学生感受美。)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读第1段你知道了什么?

(二)理解“现在单讲趵突泉”是什么意思?

(首先理解“单”是什么意思,随后引导学生理解由这句话引出下文。)

(三)学习第2段,理解第2段内容。

1、读第2段,有几句话?

2、四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请小组讨论后,在全班发表意见。

(这里图文对照理解柳、泉是济南的特色,而趵突泉又为“第一泉”照应了图中石碑上的“第一泉”。重点理解第四句“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的妩媚。”说明趵突泉的地位。“妩媚”一词要理解。)

四、

朗读第1、2自然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了解到大泉眼是怎样的,想象句子描写的景象,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了解小泉眼的不同姿态,想想小泉眼美丽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结合课后作业理解第3段。

1.读第3段并说说了解到大泉眼是怎样的?

形状:差不多见方。

大小:占了大半个公园。

水清:清极了,清到“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的程度。

位置:泉池中央偏西。

大泉眼的特点:水量大,永不停歇。

以上内容学生说不全,要通过指导阅读弄清上述问题。

2.读句子,想象句子描写的景象,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出示投影胶片:

(1)指导朗读,帮助理解。

(2)说说读了这句话后你的感受。

提问:

(1)“要是冬天来了就更好了”,为什么?请同学说说、读读。

(2)想象一下这句话描写了一种怎样的景象。

(3)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4段。

1.读第4段。(请学生自由读)

2.学生自学。读一读、画一画众多小泉眼的不同姿态,想一想小泉眼美丽的景象。

3.讨论自学收获。

(1)向同学们介绍一种小泉眼的姿态。

(2)到黑板前画一画小泉眼的姿态。

(3)阳光下的小泉眼哪里美?

4.大泉眼、小泉眼的美不同点在哪?

5.指导朗读描写小泉眼美的姿态的句子。

三、朗读全文,指导背诵

本文叙述的线索由三大名胜之一引出趵突泉,由溪水引出趵突泉公园;由大泉眼讲到小泉眼。教师可依此指导分段背诵。

1.指导朗读,激发情感。

2.背诵课文。

四、作业:

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再挑选几句抄写下来。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泉 水 清洁美

活泼美

趵突泉 大泉眼 妩媚美

神秘美

小泉眼 变化美

第2篇:《趵突泉》课时教学设计

《趵突泉》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结合图画明确作者观察的顺序和重点,初步学习课文,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检查预习情况。形近字

佛——拂泼——拨洁——结摇——遥 秘——密妩——抚扁——偏倦——蜷

二、仔细观察图画,再认真读课文,在图画中试着找一找大泉眼,并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1.小组学习,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自然段: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第2自然段:趵突泉泉水清浅、鲜洁,它为济南增添了美。第3自然段:大泉日夜翻滚,冬天会有一番神秘的景象。第4自然段:小泉多姿多态,活泼、有趣。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按照去趵突泉公园游览的路线从不同方面介绍了趵突泉。

三、指导朗读课文。

四、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2、仿照课文中的句子,用“那么„„那么„„”写句子。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把观察到的事物,再具体形象地加以描写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段。

第一自然段只一句话,上半句讲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下半句“单讲”趵突泉。那么,这一段在文章里起了什么作用?

(文章开门见山,语言简洁,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

二、看图画,阅读学习第二自然段。小组学习,思考:

1.作者还没有来到趵突泉公园,就已经感受到了趵突泉的美了,那是为什么呢?

2、泉水的特点是什么?

3、你是怎么理解泉水特点的?

4、“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一半的妩媚。”“妩媚”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是在桥上看到的趵突泉流出的泉水和泉水流过岸边“幽静”的环境。)(清浅”“鲜洁”)

(“清浅”的意思是干净、清澈见底。“鲜洁”的意思是水质鲜活,没有杂质。)(“妩媚”一般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作者感到在济南美丽的山光水色之中,趵突泉的美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假如没有趵突泉,就大大逊色了。)

三、看图画,阅读学习第三自然段。

1.教学过渡:作者说“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一半的妩媚。”接下来,我们就看看趵突泉到底是怎样的“妩媚”。

2、读课文,学生小组讨论,思考:

(1)这一段哪几句具体写大泉?作者笔下描绘的大泉是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特点?

(2)写“不断地翻滚”是怎样具体写的?

(3)作者一边描绘大泉,一边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想象水“翻滚”的样子,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翻滚的大泉给作者和我们的感觉是什么?反复读这三句话,从中体会作者深深的感受。

(3~6句)

(看到水从三个大泉眼里往上冒,不断地翻滚。)

(“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

(自然的伟大)

3.在这一段里,作者除了写大泉的景象,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泉池的形状、泉口的位置和水的流向)

4、如果说,平时的趵突泉那么“翻滚”,“好像永远不知疲倦”,那么,冬天的趵突泉怎样呢?

(更好)

怎么“更好”?是一个怎样“更好”的景象?平时的泉“伟大”,冬天的泉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神秘的境界”)

6、小结:这一段描写趵突泉大泉的美丽景色,突出表现了大泉“昼夜不息”地“翻滚”的自然的伟大,以及冬天趵突泉的神秘感。使我们和作者一样感受了自然的震撼。

7、.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阅读学习第四段。

1.齐读这一段,作者怎样从描写大泉过渡到描写小泉的?(多姿多态)

2.小泉有什么特点?

(过渡句:“池边还有数不清的小泉眼”)

怎么“多姿多态”?作者采用什么句式列举了泉水往上冒的样子?

(“有的„„有的„„有的„„”抓住小泉的种种姿态和变化莫测来表现小泉的“多姿多态”。)

3.反复读这一段,抓住表现小泉不同姿态的词句,仔细品味小泉的各个特点,体会作者赋予的感情。

4.作者写小泉,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的?(比喻)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总结: 《趵突泉》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语句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了趵突泉的美丽景色,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3篇:《冰花》教学设计(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趣

教师谈话。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能直呼的先拼再直呼,难读的多读几遍。

(2)二读课文,要求给自然段标好节号。

 2、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读书,先组内读,学会互评,后汇报读,教师纠正字音、停顿。

(2)出示字词:(略)

 点名读,相机正音。

 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读。

 指名3人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三、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冰花是谁看见的?是在什么时候看见的?它是什么样子的?

(2)提问,相机板书:晶亮。

(3)冰花多不多?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4)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突出“一朵朵”和“晶亮”。

(5)过渡。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点名读第二自然段。

(2)出示第一句:他惊奇地喊:“妈妈,你瞧,玻璃窗上开花了!”

小童为什么觉得惊奇?

你能像小童一样惊奇地喊一喊吗?

指名读,评价。

再指名读。

指导边说边做动作。

齐读。

(3)用“因为……所以……”把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并认读生字。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观潮》两个课时的教学设计

《观潮》两个课时的教学设计(合集12篇)由网友 “Getorkon” 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观潮》两个课时的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篇1:《观潮》教学设计2课时

《观潮》教学设计(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你们去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看一看那里壮丽、奇特的涌潮。“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观:观看。潮:指钱塘江大潮”。观潮:观赏钱塘江大潮。

天下奇观:奇观、奇异、少见而又壮观景象。本课是指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上少见的壮观的景象。

横卧:横躺着。原是表示人的动作的词语,课文里用来描述钱塘江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样子,这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a o e》两个课时教学设计

《a o e》两个课时教学设计

《a o e》两个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方法的反复朗读,学会三个元音字母的发音。

2、通过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再由学生讲解领写的方法掌握三个单韵母的写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学会三个元音字母的发音,可以任意指读。

2、学会三个元音字母的笔顺以及笔画,并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1、分清三个元音字母发音是的口型,做到能根据口型判断读音。

3、能够正确解说三个元音字母的笔画以及笔顺。

三、教学准备

1、挂图(aoe)或实物投影仪投影书上的插图。

2、多媒体课件(包括aoe的发音,书写方法等)。

3、字母卡片。

四、板书设计

aoe的书写,笔顺及笔画,重要如a的一竖和e的一横用红笔描出。

五、作业设计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些字吗?庆祝北京奥运会圆满闭幕!(PPT)出示。老师给它们带上小帽子,大家就可以认识它们了。指PPT这就是汉语拼音。从今天开始老师带着大家去认识这些字母宝宝,它们就是汉语拼音,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生字,帮助我们说好普通话,还可以帮助我们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趵突泉》教学设计

《趵突泉》教学设计

翁云芳

一、整体感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趵突泉》。正音,理解

《趵突泉》的作者是老舍。我们学过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猫》。(幻灯片出示《猫》的内容结构图,教师示范大声读《猫》的内容结构图)

师:同学们,老舍笔下这天下第一泉趵突泉的泉水仅仅只是跳跃、奔突的泉水吗?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一起去领略趵突泉的神韵所在吧。

生自由朗读课文

字词学习

二、感受大泉

师:那我们先去欣赏大泉。请大家先读读描写大泉的这段话,感受一下大泉的与众不同之处。师:通过老舍先生写的这段文字,你觉得趵突泉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生:它不停地翻滚。生:它不停的在冒。1.注意“冒”的字形

师:这个“冒”字很特别,上面是个“冒”字头,和“日”不同的是它要写得扁扁的,和“曰”不同的是它中间一横和封口的这一横既不挨着左边一竖,也不挨着右边的横折。请大家把这个字写3遍。2.理解“冒”的意思

师:“冒”是什么意思?用你自己的话说说。

生:往上窜。生:翻滚。生:跳跃。生:奔腾。生:钻 3.主干问题:为什么作者连用三个“冒”?小组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趵突泉教学设计

《趵突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这篇课文,欣赏美文佳句。

2、交流自己喜欢的美句,谈谈自己的感悟。

3、感受大自然的伟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教学重点:交流自己喜欢的美句,谈谈自己的感悟。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到山东济南观光旅游.大家看(出示课件)这就是济南的三大名胜.济南是有名的泉城,今天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去参观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去感受趵突泉的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

了解美

(一)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想一想文章是从哪几方面介绍了趵突泉?(要求:在读的过程中,句句读通顺,字字读响亮)(1泉水大泉

小泉)

(二)感受泉水特点

1.齐读第2自然段,看看作者是通过哪些句子把泉水的特点体现出来的?(课件出示:在西门外的桥上,便看见一溪活水,清浅、鲜洁,由南向北流着。)

2.泉水的特点是什么?用书上的词语概括出来。(清浅

鲜洁)板书:(清浅

鲜洁)3.想象一下,清浅、鲜洁的泉水会是什么样的?你仿佛看到了水底的什么?(溪水

未完,继续阅读 >

《《趵突泉》两个课时的教学设计.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趵突泉》两个课时的教学设计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