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语石化之心理认知分析及对二语教学的启示论文
第1篇:中介语石化之心理认知分析及对二语教学的启示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介语石化、心理认知机制、二语教学、启示
论文摘要: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把母语语言规则转移到第二语言的语言规则、运用母语语言规则简化第二语言的语言规则的产物。石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中一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系统性知识趋向于固定下来的状态,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固定状态不起作用。因此,石化成为外语学习者中介语发展的巨大障碍。因此本文从分析石化的内外因入手,探讨应对策略。这些策略将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掌握第二语言。
一、引言
早在1969年,美国语言学家Larry Selinker在论文《语言迁移》一文中首次使用了“Interlanguage”一词。1972年,发表《中介语》的论文,对“中介语”这一概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从而确立了它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地位。中介语又被Coder和W.Nemser分别称为“过渡能力”和“渐进系统”。中介语本身不仅是一个阶段—过程的双重系统,而且是一个更加庞大的系统,即母语—中介语—目的语系统中的一个必然成分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二语学习者从母语出发,经过中介语,到达目的语。中介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体系,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所创造的语言系统,有其自身的特点,具有系统性、可渗透性、阶段性、石化性的特点,其中最让人难以解释的是它的石化性。本文从对石化的内外因分析,探讨应对策略,以教师提到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生更好掌握第二语言。
二、中介语的石化(foilization)
在与目的语相关的中介语中,不论学习者年龄的大小,其接受的输入多少,都会出现母语的词条,规则和系统保留并体现的倾向,这就是石化(Selinker,1972)。这种石化现象会发生在语言结构的所有层面和语境中,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状态起不到根本的作用。从理论上讲,石化是普遍存在于中介语习得过程中的一种现象,无论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语言形式都会石化。
三、中介语石化产生原因
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很多,在Selinker的研究中,从认知主义观点出发,把中介语产生的根源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语言转移(language transfer),训练后转移(Transfer due to the effects of teaching),第二语言学习和交际策略(strategies of L2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目的语的过度泛化(overgeneralization of TL)。
3.1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
语言迁移指学习者用母语规则认知目的语语言规则,并产生学习者的中介语语言规则的现象。这是学习者的母语潜在影响其认知目的语的结果。假如这种认知对目的语的迁移是促进的,即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反之,则为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如: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即使学习了很长时间,也难以摆脱汉语在用词,语法或语音等方面的干扰,经常造出下面这类不正确的句子:
Thank you for solving difficulties for me.I am writing to reflect some problems.此处solve与difficulties,reflect与problems的不正确搭配即为受汉语表达习惯的影响。也就是说,学习者还是在受母语搭配使用思维的支配,说出了中式英语。
3.2训练后转移(Transfer due to the effects of teaching)
针对受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材料影响而形成的中介语认知。学习者的这种认知方式典型地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甚至制约。在严厉的教学管理或替代式学习环境中它表现得更为突出。显然,训练方式、训练环境和训练量的选择和控制直接影响学习者认知方式的发生,产生正向或反向的训练效果。在目的语课堂上过分强调某一结构或规则也会引起迁移,多由教师教学不当引起。例如,在练习中过多使用he,而she的使用频率偏低,会使二语学习者在应该使用she的地方无意识地用成he。
3.3第二语言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
学习策略指学习者典型的规律性学习方法,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某种语言(包括学习母语)时,他们的语言能力还没有达到熟练运用(proficiency)的程度,却试图对该语言进行策略性的处理。这个策略包括:简化(simplification)、减少(reduction)、迁移(transfer)、省略(omiions)、替换(substitutions)、重构(restructuring),使用套语(formulaic language)等。学习的使用有助于二语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宏观调控,对中介语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3.4交际策略(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第二语言交际策略指学习者与作为本族语的目的语使用者之间典型的规律性交流方法。说话者在遇到交际困难时运用的一套呈系统的技巧。交际策略应包括接受(即理解)和表达两方面。选择是什么样的交际策略反映了二语学习者不同阶段的发展水平。随着目的语知识水平的发展,二语学习者会从以母语为基础的策略转到以目的语为基础的策略。二语学习者在真实的语境中使用语言,从而不断构建、审视和调整那个新语言的心理模式,沿着中介语连续体的路径,从母语转化到目的语。反映中介语认知发生的交际策略有回避(avoidance)与替代(replacement)。回避指学习
者在遇到交际困难时回避使用某种不熟悉的语言材料。然而,学习者在交际过程中不会就此止步,在大多数情况下,学习者会自觉地采取替代的方式。关于回避的经典研究是Schachter(1974)研究发现:讲汉语的英语学习者比美国本族语者使用少得多的关系从句,而用若干简单句来代替。语言学习者采用这种策略为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有时候他们会意识到其中的不足,但是由于相信不会影响理解,所以会继续使用。长此以往,就形成迁移transfer。当然,引致石化现象的语言使用方面的石化。
3.5目的语的过度泛化(Overgeneralization)
指在扩大目标语规则中产生的中介语认知。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二语学习者常常会把一些规则当作普遍的规则来使用,将目的语的语言结构简单化,从而创造出一些目的语中没有的结构变体。这种结构变体没有母语的特征,却反映了目的语的特征。例如,My clamates tell(told)me that thing.(学习者将过去时态与现在时态混用)
One of my friend(friends)is a manager.(学习者未能正确给出可数名词的复数)
The new life means live(living)with a man.(学习者错误地使用了动词live的谓语形式)
四、石化现象对教学的启示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中介语主要是由于二语学习者受母语干扰,不正当的学习和交际策略产生的,尽管他们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很多人还是不能通达外语目的地。外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应对学习者中介语及其错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手段,防止二语学习者中介语出现石化现象,这对外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4.1认识外语学习的目的在注重语言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语言应用和语言能力的提高。传授英语文化背景知识,许多中介语的产生是由于二语学习者没有真正了解不同文化间的语言差异。因此,教师应具备比较文化背景学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帮助二语学习者纠正他们的中介语。
4.2减少母语文化的干扰
母语的干扰是石化的主要来源之一。针对母语迁移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应该想方设法将正迁移最大化,而将负迁移最小化。但如何区分正、负迁移呢?作者认为:一方面,学习者要积累知识,区分正迁移和负迁移。但学习者由于水平有限,他们往往很难区分;所以另一方面,更重要地是教师要首先区分,然后将两种语言的差别解释给学生听,并操练强化他们的记忆。如果教师能够帮助学习者分析两种语言的区别,并反复举例进行比较以加深他们的印象,效果可能要好得多。
4.3提高教师和教材的质量,消除培训迁移所造成的石化
要消除培训迁移所造成的石化,须提高教师和教材的质量。现在我国很重视英语教育,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英语教育工作,但很多英语老师的英语能力还欠缺,尤其在一些小城镇和边远县城。Krashen(1982)指出教师的任务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把语法和词汇知识解释给学生听,二是要为学生提供最优化的语言输入。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他们所肩负的第二个作用,也不知道什么样的输入有助于学生习得,所以教师应该不断提高他们的英语能力并扮演好第二个角色。同时教材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应该选择一些新的、地道的教材和发音纯正的听力材料进行辅助教学,而且这些材料要能为学生所理解。
4.4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
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教师应区分两种不同的错误,一是理解错误,二是表达错误。理解上的错误往往说明二语学习者对某一语言规则的无知,尚未掌握所学的目的语体系,一般不能由二语学习者自己发觉和纠正。教师应告知其正确的用法,使其成为他们新的语言知识。表达上的错误也许是由于二语学习者的笔误、口误或粗心、紧张造成的,教师可让他们接触正确的说法,使其自觉改正自己的错误。
4.5重视交际中的情感因素
要消除情感障碍,就要克服消极情感因素,培养和加强积极情感因素。也就是要避免焦虑、抑制、自卑、性格内向等,并加强学习动机、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等。学习者通常在学习初级阶段兴趣最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兴趣会逐渐减弱,所以我们要特别重视初期教育。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所提供的是大量的简单句型操练和抄写,这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渴望。对学生来说,大量的时间被占用,而效果又差。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的难度,尽最大努力保持他们的兴趣和动机。根据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论,当学习者理解输入并且输入所包含的语法形式符合“I+1”(即比学习者目前中介语水平高一点点)时,语言习得才会发生。所以教材的难易程度要符合这个原则。
4.6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运用
关于学习策略的运用,教师应该努力发现有助于语言习得的学习策略并训练学生使用这些策略。要让学习者既注重语言形式的学习,也注重语言意义的理解,使他们能较好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过程,并有针对性地、灵活地、恰当地运用学习策略。让他们充分运用元认知策略,即整体性的学习策略(包括对学习的计划、监控和评价)。作者认为学习者一方面应该使用交际策略来提高交际能力,另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差距”并努力掌握正确的目标语形式。教师应该加强学习者的交际策略观,训练他们的交际能力,激励他们用结构多样的表达方式,创造性地、自如地使用目的语,不断地帮助学习者树立更高的目标。同时教师应该提供更多的有效输入,反复示范更为地道的表示法,帮助学习者攻克似懂非懂的薄弱环节,使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语言系统,减少学习者使用简化、回避、放弃等学习策略的频率。
4.7适应目标语文化,缩小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社会和心理差距
对文化了解越深,语用失误就越少,相应地语用能力越高,中介语的程度也就越高。所以教师应该进行文化教学,传授与外语教学内容或语用交际有关的文化知识,有文化差异的内容应给予解释,提高学习者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还要注重培养他们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如果他们在交际中不能自觉使用,那么交际技能仍等于零。此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在外语交流过程中用外语的思维和文化方式规范自己的言语行为,以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到目的语文化中。
五、结束语
中介语是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必经之路,中介语的石化现象是母语向目的语转化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每一个二语学习者都会或多或少的遇到此类问题,认识中介语及其石化现象产生的根源对于第二语言教学及第二外语学习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1995.[2] Ellis,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1994.[3] Ga,S.& Selinker,L.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n Introductory Course [M].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ociates,Publishers,1994.[4] Krashen,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Oxford:Pergamon Pre,1992.[5] Schnum ann,J.The Acculturation Model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in R.Gingras(ed).Arlington:Second Language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1978.[6] Selinker,L.Interlanguage.In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72.[7]戴炜栋,蔡龙权.中介语的认知发生基础[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8]马丁.韦德尔,刘润青.外语教学与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第2篇:中介语石化之心理认知分析及对二语教学的启示论文
中介语石化之心理认知分析及对二语教学的启示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介语石化、心理认知机制、二语教学、启示
论文摘要: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把母语语言规则转移到第二语言的语言规则、运用母语语言规则简化第二语言的语言规则的产物。石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中一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系统性知识趋向于固定下来的状态,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固定状态不起作用。因此,石化成为外语学习者中介语发展的巨大障碍。因此本文从分析石化的内外因入手,探讨应对策略。这些策略将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掌握第二语言。
一、引言
早在1969年,美国语言学家Larry Selinker在论文《语言迁移》一文中首次使用了“Interlanguage”一词。1972年,发表《中介语》的论文,对“中介语”这一概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从而确立了它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地位。中介语又被Coder和W.Nemser分别称为“过渡能力”和“渐进系统”。中介语本身不仅是一个阶段—过程的双重系统,而且是一个更加庞大的系统,即母语—中介语—目的语系统中的一个必然成分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二语学习者从母语出发,经过中介语,到达目的语。中介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体系,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所创造的语言系统,有其自身的特点,具有系统性、可渗透性、阶段性、石化性的特点,其中最让人难以解释的是它的石化性。本文从对石化的内外因分析,探讨应对策略,以教师提到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生更好掌握第二语言。
二、中介语的石化(fossilization)
在与目的语相关的中介语中,不论学习者年龄的大小,其接受的输入多少,都会出现母语的词条,规则和系统保留并体现的倾向,这就是石化(Selinker,1972)。这种石化现象会发生在语言结构的所有层面和语境中,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状态起不到根本的作用。从理论上讲,石化是普遍存在于中介语习得过程中的一种现象,无论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语言形式都会石化。
三、中介语石化产生原因
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很多,在Selinker的研究中,从认知主义观点出发,把中介语产生的根源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语言转移(language transfer),训练后转移(Transfer due to the effects of teaching),第二语言学习和交际策略(strategies of L2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目的语的过度泛化(overgeneralization of TL)。
3.1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
语言迁移指学习者用母语规则认知目的语语言规则,并产生学习者的中介语语言规则的现象。这是学习者的母语潜在影响其认知目的语的结果。假如这种认知对目的语的迁移是促进的,即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反之,则为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如: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即使学习了很长时间,也难以摆脱汉语在用词,语法或语音等方面的干扰,经常造出下面这类不正确的句子:
Thank you for solving difficulties for me.
I am writing to reflect some problems.
此处solve与difficulties,reflect与problems的不正确搭配即为受汉语表达习惯的影响。也就是说,学习者还是在受母语搭配使用思维的支配,说出了中式英语。
3.2训练后转移(Transfer due to the effects of teaching)
针对受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材料影响而形成的中介语认知。学习者的这种认知方式典型地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甚至制约。在严厉的教学管理或替代式学习环境中它表现得更为突出。显然,训练方式、训练环境和训练量的选择和控制直接影响学习者认知方式的发生,产生正向或反向的训练效果。在目的语课堂上过分强调某一结构或规则也会引起迁移,多由教师教学不当引起。例如,在练习中过多使用he,而she的使用频率偏低,会使二语学习者在应该使用she的地方无意识地用成he。
3.3第二语言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
学习策略指学习者典型的规律性学习方法,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某种语言(包括学习母语)时,他们的语言能力还没有达到熟练运用(proficiency)的程度,却试图对该语言进行策略性的处理。这个策略包括:简化(simplification)、减少(reduction)、迁移(transfer)、省略(omissions)、替换(substitutions)、重构(restructuring),使用套语(formulaic language)等。学习的使用有助于二语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宏观调控,对中介语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3.4交际策略(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第二语言交际策略指学习者与作为本族语的目的语使用者之间典型的规律性交流方法。说话者在遇到交际困难时运用的一套呈系统的技巧。交际策略应包括接受(即理解)和表达两方面。选择是什么样的交际策略反映了二语学习者不同阶段的发展水平。随着目的语知识水平的发展,二语学习者会从以母语为基础的策略转到以目的语为基础的策略。二语学习者在真实的语境中使用语言,从而不断构建、审视和调整那个新语言的心理模式,沿着中介语连续体的路径,从母语转化到目的语。反映中介语认知发生的交际策略有回避(avoidance)与替代(replacement)。回避指学习
者在遇到交际困难时回避使用某种不熟悉的语言材料。然而,学习者在交际过程中不会就此止步,在大多数情况下,学习者会自觉地采取替代的方式。关于回避的经典研究是Schachter(1974)研究发现:讲汉语的英语学习者比美国本族语者使用少得多的关系从句,而用若干简单句来代替。语言学习者采用这种策略为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有时候他们会意识到其中的不足,但是由于相信不会影响理解,所以会继续使用。长此以往,就形成迁移transfer。当然,引致石化现象的语言使用方面的石化。
3.5目的语的过度泛化(Overgeneralization)
指在扩大目标语规则中产生的中介语认知。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二语学习者常常会把一些规则当作普遍的规则来使用,将目的语的语言结构简单化,从而创造出一些目的语中没有的结构变体。这种结构变体没有母语的特征,却反映了目的语的特征。例如,
My classmates tell (told) me that thing.(学习者将过去时态与现在时态混用)
One of my friend (friends) is a manager.(学习者未能正确给出可数名词的复数)
The new life means live (living) with a man.(学习者错误地使用了动词live的谓语形式)
四、石化现象对教学的启示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中介语主要是由于二语学习者受母语干扰,不正当的学习和交际策略产生的,尽管他们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很多人还是不能通达外语目的地。外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应对学习者中介语及其错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手段,防止二语学习者中介语出现石化现象,这对外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4.1认识外语学习的目的
在注重语言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语言应用和语言能力的提高。传授英语文化背景知识,许多中介语的产生是由于二语学习者没有真正了解不同文化间的语言差异。因此,教师应具备比较文化背景学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帮助二语学习者纠正他们的中介语。
4.2减少母语文化的干扰
母语的干扰是石化的主要来源之一。针对母语迁移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应该想方设法将正迁移最大化,而将负迁移最小化。但如何区分正、负迁移呢?作者认为:一方面,学习者要积累知识,区分正迁移和负迁移。但学习者由于水平有限,他们往往很难区分;所以另一方面,更重要地是教师要首先区分,然后将两种语言的差别解释给学生听,并操练强化他们的记忆。如果教师能够帮助学习者分析两种语言的区别,并反复举例进行比较以加深他们的印象,效果可能要好得多。
4.3提高教师和教材的质量,消除培训迁移所造成的石化
要消除培训迁移所造成的石化,须提高教师和教材的质量。现在我国很重视英语教育,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英语教育工作,但很多英语老师的英语能力还欠缺,尤其在一些小城镇和边远县城。Krashen(1982)指出教师的任务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把语法和词汇知识解释给学生听,二是要为学生提供最优化的语言输入。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他们所肩负的第二个作用,也不知道什么样的输入有助于学生习得,所以教师应该不断提高他们的英语能力并扮演好第二个角色。同时教材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应该选择一些新的'、地道的教材和发音纯正的听力材料进行辅助教学,而且这些材料要能为学生所理解。
4.4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
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教师应区分两种不同的错误,一是理解错误,二是表达错误。理解上的错误往往说明二语学习者对某一语言规则的无知,尚未掌握所学的目的语体系,一般不能由二语学习者自己发觉和纠正。教师应告知其正确的用法,使其成为他们新的语言知识。表达上的错误也许是由于二语学习者的笔误、口误或粗心、紧张造成的,教师可让他们接触正确的说法,使其自觉改正自己的错误。
4.5重视交际中的情感因素
要消除情感障碍,就要克服消极情感因素,培养和加强积极情感因素。也就是要避免焦虑、抑制、自卑、性格内向等,并加强学习动机、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等。学习者通常在学习初级阶段兴趣最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兴趣会逐渐减弱,所以我们要特别重视初期教育。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所提供的是大量的简单句型操练和抄写,这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渴望。对学生来说,大量的时间被占用,而效果又差。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的难度,尽最大努力保持他们的兴趣和动机。根据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论,当学习者理解输入并且输入所包含的语法形式符合“I+1”(即比学习者目前中介语水平高一点点)时,语言习得才会发生。所以教材的难易程度要符合这个原则。
4.6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运用
关于学习策略的运用,教师应该努力发现有助于语言习得的学习策略并训练学生使用这些策略。要让学习者既注重语言形式的学习,也注重语言意义的理解,使他们能较好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过程,并有针对性地、灵活地、恰当地运用学习策略。让他们充分运用元认知策略,即整体性的学习策略(包括对学习的计划、监控和评价)。作者认为学习者一方面应该使用交际策略来提高交际能力,另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差距”并努力掌握正确的目标语形式。教师应该加强学习者的交际策略观,训练他们的交际能力,激励他们用结构多样的表达方式,创造性地、自如地使用目的语,不断地帮助学习者树立更高的目标。同时教师应该提供更多的有效输入,反复示范更为地道的表示法,帮助学习者攻克似懂非懂的薄弱环节,使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语言系统,减少学习者使用简化、回避、放弃等学习策略的频率。
4.7适应目标语文化,缩小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社会和心理差距
对文化了解越深,语用失误就越少,相应地语用能力越高,中介语的程度也就越高。所以教师应该进行文化教学,传授与外语教学内容或语用交际有关的文化知识,有文化差异的内容应给予解释,提高学习者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还要注重培养他们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如果他们在交际中不能自觉使用,那么交际技能仍等于零。此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在外语交流过程中用外语的思维和文化方式规范自己的言语行为,以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到目的语文化中。
五、结束语
中介语是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必经之路,中介语的石化现象是母语向目的语转化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每一个二语学习者都会或多或少的遇到此类问题,认识中介语及其石化现象产生的根源对于第二语言教学及第二外语学习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Ellis,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5.
[2] Ellis,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4.
[3] Gass,S. & Selinker,L.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n Introductory Course [M]. 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Publishers,1994.
[4] Krashen,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Pergamon Press,1992.
[5] Schnum ann,J. The Acculturation Model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in R.Gingras(ed). Arlington:Second Language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1978.
[6] Selinker,L.Interlanguage. In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72.
[7]戴炜栋,蔡龙权.中介语的认知发生基础[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
[8]马丁.韦德尔,刘润青.外语教学与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第3篇:心理语言学指导下的二语教学探究论文
心理语言学指导下的二语教学探究论文
1 心理语言学概述
语言在人类社会中无处不在,它存在于任何一种文化。对大多数人来说,它是一种几乎不需要努力学习就具备的能力,有些人觉得他们甚至会用语言来思考。然而,语言的生成和人们如何使用语言并不是件简单的事,实际上它十分复杂。因此,如果我们能了解语言的内在机制,并掌握如何更好地使用语言,我们就有可能理解人类思维的本质。
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是一门将心理学和语言学结合起来的交叉学科。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认知的科学。这二者结合重叠的部分主要关注我们语言能力的处理过程和知识表征,以及它们是如何与人类认知的其他方面相联系的。因此,心里语言学可以被定义成:研究言语产生、言语理解、语言习得的心理机制与心理过程的学科[1].
现代心理学和现代语言学都可以追溯到19世纪晚期,这两个领域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经历了一些变革。其中最著名的尝试来自于B.F.斯金纳(B.F.Skinner)在1957年出版的《言语行为》(Verbal
第4篇:外语环境下中介语石化现象探讨及其对国内外语教学的启示
外语环境下中介语石化现象探讨及其对国内外语教学的启示(合集6篇)由网友 “didi”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外语环境下中介语石化现象探讨及其对国内外语教学的启示,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篇1:外语环境下中介语石化现象探讨及其对国内外语教学的启示
外语环境下中介语石化现象探讨及其对国内外语教学的启示
对中介语石化理论及其成因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提出了其对国内外语教学的几点启示,旨在帮助英语教学者正确对待学习者语言习得及运用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清楚地了解学习者所处的学习阶段,从而有效地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计划.
作 者:周楠 赵巍 ZHOU Nan ZHAO Rui 作者单位:周楠,ZHOU Nan(沈阳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沈阳,110034)赵巍,ZHAO Rui(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沈阳,110004)
刊 名: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年,卷(期): 4(1) 分类号第5篇:浅谈认知心理学理论及其对教育教学的启示论文
浅谈认知心理学理论及其对教育教学的启示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浅谈认知心理学理论及其对教育教学的启示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浅谈认知心理学理论及其对教育教学的启示论文
一、对认知心理学理论的初浅认识
认知心理学理论是基于认知结构的理论。这种理论并不是由某一位心理学家单独提出并详加阐述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它散见于许多心理学理论特别是认知心理学理论之中。许多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了独特的理解和阐述,因此它丰富而不统一。这种理论以认知结构为研究核心,而不是仅仅研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重视。基于以上两点认识,对其进行历史的梳理、纵向抽取和综合概括,挖掘其内在的科学性,将有助于人们对其认知结构有完整而全面的认识,有助于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贯彻科学的方法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1.认知结构具有建构的性质
几乎所有的认知结构理论都认为学习过程就是认知结构不断变化和重新组织的过
第6篇:二语习得社会文化理论分析论文
二语习得社会文化理论分析论文
1研究内容
我们将所搜集到的13篇文章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评述,即评述社会文化理论在二语习得领域中的应用的书籍,共两篇(牛瑞英,2007;张虹、王蔷,2010)。第二类是介绍二语习得领域中的两大派别:认知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共两篇(高一虹、周燕,2009;高瑛,2009)。第三类是社会文化理论中的相关理论和概念在二语习得领域中的应用,包括中介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支架理论、动态评价等,共九篇(张雪梅,2002;张艳红,2008、2010;高艳,2008;韩宝成,2009;杨华堂,2006;张晓勤,2008;张国荣,2004;盖淑华,2010)。下面,我们分别作分析。
1.1评述
牛瑞英对JamesLantolf和StevenThorne合写的《社会文化理论和第二语言发展的起源》一书做了详细的述介。认为该书全面、系统、清晰地呈现了社会文化理论所涵盖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二语习得领域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现状,其出版标志着社会文化理论和社会文化的二语习得研究的成熟(牛瑞英,2007)。
第7篇:二语教学总结
2014年上学期二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了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前提,我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不敢有半点懈怠,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整个班学生成绩较好,有不少学生聪明,且基础不错,班级学风优良,有正气。但也有些学生成绩偏差,作风懒散。现将一学期以来的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积极开展语文活动,全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学期,在教学方法上,我开始尝试各种学生乐于学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1、在导入新课时,我会采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比起简单的讲述这样的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2、在识字教学中,我会采用儿歌识字,字谜识字,形象识字,游戏识字,编故事识字等一系列学生喜欢的识字教学方法。平时,我尽量让学生多识字。除了课内识字外,我还鼓励学生在课外识字,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随时随地识字。课外书,同学朋友的名
第8篇:对公示语翻译现状的分析及思考论文
对公示语翻译现状的分析及思考论文
英文public signs,汉语中既可叫公示语,也可译为标记语、标示语、揭示语、警示语等等。它是一种常见于公共场所的特殊文体,或用寥寥文字,或用简明易解的图示,抑或文字与图示兼用,表示对受众的某个要求或引起人们的某种注意。它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公示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也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对当前公示语翻译现状的分析
基于调研,我们发现市人民公园里公示语的英文标识非常混乱,错误或不规范的外文翻译随处可见,在当前对外开放的大好形势下,这种状况与人们常说的“大外宣”的观念格格不入。归纳起来,大体上存在着以下六种问题:
1.望文生义,不符合英语习惯的翻译。也可以说是胡译或乱译。例如:“叠水”译为Layer after layer water(参考译文:Water Pyramid);“人民公园医疗救护点”译为People Garden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