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中的人心情日记
第1篇:夹缝中的人心情日记
夹缝中的人心情日记
小学三年级,当时的台湾仍很穷。这天课堂上老师谈到电器,便要同学说说家里的电器。我第一个被点名,想了很久才回答,电锅、电扇、电灯泡。“电灯泡”才出口,老师和同学就笑开了,因为别人讲的是电视、电冰箱、电唱机,甚至还有人说电热毯——毯子有电,不会电死人吗?
从此别人的嘲笑就跟了我半辈子,包括的范围很广,像我初中进了台北最好的大同中学,上学途中遇到小学三年级的电器老师,他见到我的制服竟目瞪口呆,问:张国立,你进了大同啊?
我很得意地点点头,但事后得知他问了其他同学,才知道我念的是大同中学夜间部,同学转述老师的话:“我就知道。”
给自己取了个名词——夹缝中的人。例如初中时我念的是大同中学夜间部,听到的人都会发出“喔~”的长声。夜间部是夹缝中的学校。后来高中考台北市立学校的联招,考进最后一个志愿复兴中学。按照认知标准,念市立学校表示功课不错,可是最后一个志愿,就“喔~”啦。
高中时学校挑选篮球校队的成员,我也跟着一帮子人起哄去报考,只见全场几百只眼睛盯着我带球上篮,自认很美妙的姿势,但球没进,人也摔个脸着地,听到教练不耐烦的声音喊:下一个。
等到考大学,名落孙山,我这个呆子还以为只差三分,虽败犹荣,但一个和我交情不是很好的同学私下这么对其他人说:“我就知道,张国立会考上——才怪。”
第二年卷土重来,那时也是联合招生,按照分数和志愿分发学校,总算老天给我一个机会,考上了辅仁大学,但解释起来又颇费功夫,因为是日文系。
那时的'辅仁外语学院以德文、英文、法文出名,于是大家先听到我念辅仁,都点头称是,再听到日文系,当然又“喔~”了。
夹缝中的人,意思是明明不属于某个阶层,偏要攀上这个阶层,就怎么做也不对了。如果我初中念的是烂学校,会被固定的价值观列入某个阶层,也就算了,奈何我念的是好学校的夜间部,夹在中间,够尴尬。然后夹缝中的人令人不知所措,先让所有人有期望,马上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就禁不住把失望与嘲笑挂在脸上了。
嘲笑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别人对我设定的标准,第二层是自己设定的标准。像念书时不少人认为我的英文很烂,偏我还真烂,这就构成我在英语课上常闹笑话的原因。后来我努力加强英文,慢慢以为自己不错了,这时拉高了对自己的标准,没想到一出口,还是一样烂,失落更大,也更对任何人的嘴角微笑疑神疑鬼为超级火爆嘲笑,自卑感益发严重。
大学时我们班上的男生都有个没说出口的心病,不敢追自己系上的女生,大家都相信日文系的女生想找医学院或法学院的男生,怎会沦落到跟日文系的男生在一起?甚至我鼓起勇气去搭讪织品服装系的女生,都能引发女生宿舍广泛的讨论:那个日文系的张国立,脑袋坏掉了吗?而一度和某个英文系的女生说话,竟然某个学长问她:你怎么认识张国立?
最惨的莫过于参加话剧社,因发音不标准而被刷掉,毕业两年后当年话剧社的成员仍玩票演戏,选中我写的一个剧本,我兴奋地赶去看他们彩排,听到一位学长说:不知道张国立哪里抄来的。
一旦被认定,就很难翻身,尤其是夹缝里的人。后来当了记者,最初在台南的《中华日报》,采访一位明星,刚和我握手时很热情,见到我的名片,立即扭头和我旁边的电视台记者有说有笑了。嗯,我是晾在竹竿上的衣服,风吹来又吹走,人们从未理会我摆出的是什么姿势。
在夹缝里待久,能悟出若干的道理,最大的道理莫过于自嘲,放松别人对我的期待,如此他们的失落感比较小,也就不会忍不住嘲笑我啦。例如:
我叫张国立,没错,跟北京的导演张国立同名同姓,而且我的老婆叫赵薇。
这样够夹缝,够自嘲了吧?
第2篇:夹缝:雷锋日记摘抄
雷锋日记摘抄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仍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
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迎着困难前进,这也是我们革命青年成长的必经之路。有理想有出息的青年人必定是乐于吃苦的人。
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
第3篇:夹缝随笔
夹缝随笔
骑着陪我6年的自行车,穿过马路,直接闯进小区大门,我深深吸了口气,感觉心情好多了,黑油油的马路,整齐划一的绿树和草坪,如此的.安详。此刻我已忘记一天的劳累,放慢车速,欣赏着路旁的花草树木。闪亮的私家车一排一排的停靠在路的两旁,感觉好煞眼,闭上眼睛又不可走路。
突然对面开过来一辆,来不及躲闪,自己从车子上掉了下来,还好没伤到,一个肥头大耳的脑袋从车窗里伸了出来,“没事吧?”,我站了起来,拍了拍腿上的尘土,将自己塞进路旁车的夹缝里,做了个让车的手势,他开了过去。再看了看路旁停靠的车辆,真的马路太窄,怪不得别人。
日子就这样重复着,我总会神经麻木的骑着自行车,穿梭在来来往往的车群中。
曾经有人说,“各人有各人的活法,猫有猫道,狗有狗道,人岂能没有差别”,说的也是。
再往前走,碰到了邻居,彼此打个招呼,走了过去,再回头望望,她也和我一样,满脸憔悴,神情恍惚,自行车轱辘转的飞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