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的江湖的散文

2023-03-26 07:15:05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文人的江湖的散文

文人的江湖的散文

天地皆为江湖,江湖造就英雄。文人亦有江湖,宦海沉浮、政见之争犹如行走江湖、身历刀光剑影。

文人自古多忧时郁愤,舍我其谁,有担当的责任与情怀。政见之坚犹如涧底之松,环境愈艰难愈守志不渝,为既定理想信念可以舍己抛家。屈原被谗,抱石投江;怀王坠马,贾谊抑亡;李陵被俘,司马仗义直言身受腐刑;七国叛乱,晁错无辜受过终至腰斩。中国文人,活的就是一口气,看中的是道德传统,虽不如荆轲刺秦轰轰烈烈,其势亦足以气贯长虹。一曲《广陵散》成千古绝唱,三千太学生为之悲恸。大义凛然,临刑不惧。“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坚守正义,不阿谀新贵,清高傲岸,在改朝换代中充当了新朝的祭品。

有时,面对环境的险恶,更多的则是变为对现实的无奈,退隐江湖则为较好的'选择。于是,便有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意化的农夫生活。虽不能拥有富贵之享,却能保全身心,轻松自在。谢灵运虽寄情于山水,但始终舍弃不下庙堂,终被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将刘宋王朝比作暴秦政权,并以张良、鲁仲连自比,悲剧便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千古文人侠客梦,不是侠客,也有一番豪情。厌倦弱柳莺声,向往大漠边陲,狂沙怒风。渴慕投笔从戎,勒石记功,拟把美名赢。“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不再留恋秦楼楚馆,酒宴箫笙,丈夫猛志在于四海,“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在统治者大肆开疆拓土的时代,文人上至贵族下至平民,侠骨丹心,仗剑辞国,梦幻沙场,边疆建业,笑傲江湖,扶弱济困。谁说书生百无一用,金榜题名不是唯一梦,做一个书生中的聂政,挽狂澜于既倒,留青史而垂名。士为知己者死,虽九死而犹未悔。

李白,一代诗仙,每自比于姜尚、诸葛亮那样的辅弼大臣,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实现“谈笑安黎元”、“终与安社稷”的理想。但诗人的性情岂能容于官场的规则,虽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宏愿,还是被“赐金放还”,礼送出宫。处在“安史之乱”那样的特殊环境,不知是错误地估计了形势,还是功业之心太盛,竟怂恿李璘割据称帝,“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个中心理,显而易见,终因附逆之罪,身系浔阳狱。文人的豪情有时几近于天真。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文人的江湖亦如武林,多舛而不平。暗藏刀光剑影,充斥血雨腥风 。

中唐的风雨变幻莫测,藩镇割据,宦官专政。朝在朝堂,暮走江湖。“二王”就义,“八司马”远谪荒芜,抑郁、愤懑、凄伤、沟壑难平。饱读儒学经典,致力于匡世除弊,怎奈仁人蒙难,小人窃据国柄。权力,权为利役。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不知变通,也不会变通,鹓鶵腐鼠岂能共处一堂?认准了“道”,就会义无反顾。“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到开花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惹事的笔端,不屈的灵魂,成就一个刘禹锡这样的诗界豪杰。

在波谲云诡的政治博弈中,即便是深谙官场之道的政界高手也可能身遭暗箭,何况是文人的赤诚,又怎能避免朝夕剧变的政治漩涡。悲情人物李商隐,一生身受“牛李党争”之苦,本人虽无意参与,却一生连逢厄运。身在江湖,又怎能做得了清白之人?文人的至情至性遭遇了政治的冷酷,一生沉郁下僚,被虐杀的心里流血。此情此状,岂是当时已惘然?活出了真性,却逃不脱江湖的阴影。

苏轼则更为洒脱,以诗人的率真直指时政的弊端,不见容于新旧两党,一生宦海沉浮,晚年被远谪儋州,远走天涯,竟能真正地过上农人的生活,乐在其中,并开拓了当地的教育、文化。

然而,亦有狡黠如庄生者,“‘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不受拘束,追求自由。“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我身即我心,飘逸而绝尘。活出真我,挥洒真性,哪管他权利纷争。权、利皆为腐鼠,身受羁绊,何若曳尾于涂中。后世文人如嵇康、阮籍、陶潜、李白、苏轼等辈,无不膜拜而影从。

文人,中国社会的精英,从小秉受“学而优则仕”的教义,始终跳动着一颗火热的干政之心,引领着时代的发展,为“义”奔走疾呼,不惜身陷囹圄,甚至舍生取义。或挣扎,或退隐。然而,亦有趋炎附势、见利忘义之徒,在时局的动荡中见风使舵、落井下石,那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小人”。

中国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内心永远是庄子。

第2篇:风动江湖散文

风动江湖散文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风动江湖散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题记:在这个江湖中,风动的东西太多,哪么,我们的心呢?

在我老家门口有一颗树,我们喊它“痒痒树”。现在没有了,连同老房子一起。

记得我还是当驻站记者的时候,那时正是香港回归,听说气象台有了一条紫荆树,满心欢喜地去拍,那满枝头开的粉紫粉紫的小花摇曳,把我的心也醉了。其实当时没有风啊,院子里一个姑娘说:“这是痒痒树吶,她怕痒痒,害羞喔。”

我记起了我家里的“痒痒树”,原来它还有个大名叫“紫荆树”。只不过好像与香港的紫荆树不太一样。

我写了一篇散文发表在《中国邮政通讯报》,得了30元钱的'稿费。

有一个风动幡动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前有棵树,树上掛满了经幡,树下有两个和尚。突然,风动经幡。

一个和尚说:是风动。

另一个和尚说:是幡动。

为此,两个和尚争论了起来,一位闭目养神的老和尚说:风不动、幡亦不动,是你们心动。

这颗树就是痒痒树。

我其实不太懂老和尚的话,现在也没有完全领悟到其中的玄机。但在写那篇文章的时候,我把这段对话也写了进去。

為什麼要写啊,有人问我。為什麼要写啊,我也说。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的一个朋友们爱说这句话。然后就苦恼:升官呀、发材呀、同事关系呀,再然后就大醉。

前年同学会,高低贵贱的都来了,排排座,吃果果,自然是分门排类。老班长点名的时候,有三个同学没有应声——他们為生活奔波、為疾病困扰,已经撒手离去。

于是,我们的白发苍苍的老师又讲了堂课,他说:人的一生要面临各种诱惑和各种选择,这也就有不同结果,即所谓好和不好,如愿的未必就好,不如愿的又未必不好,凡事总有两面性,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其实,往往人只有到了要进坟墓时才明白:随遇而安,平安是福。

红尘纷扰,我心淡定。阿弥陀佛。

我也给朋友讲个一个故事。

苏东坡有个好朋友叫佛印,他经常跟佛印在一起两个人惨禪打坐。佛印老实,老受他欺负。

苏东坡:你睁眼好好看看我,你觉得我坐在这儿像什麼呀?

佛印:我看你坐在那儿就像尊佛。

苏东坡:哈哈。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麼吗?你坐在那儿就像一堆牛粪。哈哈……

苏东坡回家就跟他那个旷世才女的妹妹苏小妹说了这一段对话。

苏小妹冷笑:佛印要是说看你像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你回头想想,你心里有什麼吧。”

讲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老和尚说的话:不是风动亦不是幡动,是心动。

在这个江湖中,风动的东西太多,哪麼,我们的心呢。

第3篇:携手江湖散文

携手江湖散文

一场相遇渐行远,空思凝烟。山笔云笺写愁绪,多情处,浅吟低叹,几分心事落眉弯,念在天涯,一挽秋时痛,心语夜风轻送,倚栏望月,情谁共?

云水禅心花开如梦,流年在时光的树上开出淡雅的花,岁月在时光的心中留下刻骨的痕,又到层林尽染枫红。

西风瘦了相思,漫洒一季淡淡的离愁,美丽的'相逢注定是一次擦肩,逐渐远离了视线,成为过往云烟。

赏花开花落品香茗,看云卷云舒饮淡然。我的笔下写不完情思,写不尽爱恋。我只是江南的明月,能否照到你的窗前。我只是太湖里的一滴水,能否把挂牵蔓延到你的彼岸。

你的世界对我是否是海市蜃楼,你的城对我是否是镜花水月,对你而言我只是匆匆过客,不是你的勿忘我。

经历了春的妩媚夏的炽热,现在到了秋的婉约,拾起一片片枫叶在深深浅浅的脉络里,留下深情的一笔。

从往日的句中寻寻觅觅,轻倚在秋的中央,看湖水被风吹皱,清浅的时光落在素白里,心扉荡起涟漪。坚持着自己的执念,体会着什么是孤单。

在我的烟雨江南,携一壶秋风斟满祝愿,你是我最美丽的意外,你是我相逢的缘,今生不愿错过你,不吟相思赋,不求梦倾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快意江湖散文

快意江湖散文

某日,与朋友在祁东县白地市一饭店用餐。饭店有一个很大众亦很别致的名字:江湖情。

说这个名字很大众,是因为在社会上常听人说,走江湖、跑江湖、闯江湖,还常听心有挣扎的人感叹,人在江湖,心不由己。对于那些社会经验丰富的人,人们则往往称之为“老江湖”。那么,到底何为“江湖”呢?

“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所谓的江湖既然是与庙堂相对的,那就仿如金字塔一样,庙堂是塔尖,江湖只能是最底层,就是泛指芸芸众生的社会。

“不如相忘于江湖”,这是《庄子·大宗师》里的话。据悉,“江湖”一词最早的出现,就在这里。从字面上来分析,意思就是三江五湖,泛指江河湖泊。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唐代的时候,江湖两个字倒还真的分别有其特指所在呢。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在唐朝的江西和湖南,有两个禅师分别叫马祖道一禅师、石头希迁禅师。他们品德高尚,道行深厚,声名远播。而且,他们都是大树法幢,使得天下各地的神僧,不是去江西参禅马祖,就是去湖南参禅石头。唐朝虽然繁荣,但与今天的.高速公路、高铁和飞机相比,步行或马车那不知差到哪

未完,继续阅读 >

《文人的江湖的散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人的江湖的散文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