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之后的七大焦点问题

2023-03-26 07:15:50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高考之后的七大焦点问题

http://www.edu263.net2001年07月09日生活时报

焦点问题之一:家长和考生是否应该回避高考这个话题?

考试以后,我们仍需正视这个话题。有的考生由于心理波动很大,家长或者他人一句看似平淡的语言,都会成为他们采取冲动行为的导火索,有的考生第二天即将拿到考试成绩,前一天却受不了一句话的刺激,或跳楼自杀,或精神分裂,或离家出走,这是每一个家长都不愿看到的事实。教育专家渠老师认为,首先,双方应该从心理上尽可能地放松,比如听场音乐会,看场电影等等,都可以将绷紧已久的弦重新调整,以便应对即将发生的各种问题。其次,双方必须及时沟通,家长或者考生一方的情绪变化都可能导致无法预料的矛盾。第三,邀请有经验的教育专家咨询可以有效地化解家庭暂时的巨大压力。

焦点问题之二:家长应该如何主动与孩子一起分析智力结构?

回龙观医院心理医生张东医生认为,家长与孩子应好好分析以往成绩取得的原由。有的学生早期的优势其实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合力促成,家长督促得十分紧,老师极端负责,甚至将这些学生视同己出,在两方面的高压作用下,即使是智力水平十分一般的学生也不乏出人头地者。但是高中以后,学生的成绩会明显反映出他们的实际能力,此时,再好再负责的老师和家长也无法替代学生本人去独立思考问题,尤其是面对许多抽象思维的问题,如果没有一定的天资,学习成绩很难名列前茅。

有的家长过分相信伟大的科学家牛顿的一句名言,就是成功等于99%的汗水加1%的天资。其实这是伟人的谦虚之词,许多人不加分析地当成至理名言。不考虑学生的智力结构,不分析父母的文化背景,不计算教育的投入,不考察教育的环境,盲目地用这个所谓的成才公式套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以至于一旦遇到理想和现实的差异时,无法正视和面对。其实,此时分析失败的原因为时不晚,找有教育经验的家长和心理医生一同谈失败,再联合他们的意见,最后肯定能找到原因。

焦点问题之三:考生成绩优异是不是高枕无忧了?

理想的成绩不代表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相当一部分考生拿到录取通知书时会失望的。据记者了解,有的考生的确一鸣惊人,比预料的成绩高出好几十分,但是由于随便填报了自己不感兴趣的提前录取志愿学校,结果被提档,经过体检合格,他们无法逃避这个机会,因为他们已经没有资格进入下一轮的竞争。

“考出好成绩,进入好学校”的另外弊端就是考生进入大学以后会盲目乐观,这种乐观甚至可以持续一个学期,直到他们看到一味的放松已经导致除了考试“亮红灯”(不及格)之外,将各种兴趣爱好发挥得淋漓尽致是多么愚蠢的做法时为止。

有教育专家曾经特别调查和统计过,历届高考高分考生最后成为杰出人才或者是进入最高学府深造的人并不多,而大多数非高分考生却很扎实地进入高级管理层和学术层。因为高分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是看重考分,忽视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很差,除了翻书本是长项,别的都是弱项,自然无法问津“金字塔”的塔尖。

焦点问题之四:考生得到成绩以后极端自卑,家长该如何应对?

一个人过高和过低看自己都是偏激的表现,如果考生在得到成绩以后产生极端自卑的心态,家长应该采取迂回的战术使之走出困境。

一般来讲,在这种时候,自己主动走出阴影的情况并不多见,家长此时应该请心理医生以家长老朋友的身份或者老同事的角色与孩子在家中“巧遇”,和他谈天,使他敞开心扉,讲出自己的烦恼,使之意识到过分的以自我为中心和过分的成人感只会阻碍前进和发展,聊一聊自己,听一听别人是怎样理解这类问题,就像照镜子一样,在知心人的眼中和心中重新发现自我。

焦点问题之五:高考是不是一场公平的竞争?如果有人告诉你不是,又该如何面对?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教育专家渠淑坤告诉记者,高考只是一个大学升学的选拔考试,高考分数只是一个相对的衡量标准,其实一分或者是十分之差并不说明什么问题,但是高考的残酷性却决定了必须用分数来淘汰一部分人,此时,一分和十分的意义就显得不同凡响。

如何以正确的心态面对这场不公平的竞争,对于考生重新走好人生的第二步尤为重要。首先,必须承认对于一个考生而言,挫折是正常现象,这只是一次失败,并不代表以后,现在社会上各种资格考试很多,相对应的出路也很多。第二,考生还应该明确,人生的最后成功不是取决于一次高考,实现自身的价值要看一个人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创新的思维方式和责任意识,这两个宝贵的品质是很难通过考试来衡量的。第三,合格的人才是需要适应各种环境的,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比其他人率先尝试坎坷并非坏事。“当一扇门向你关闭,必然有另外一扇门向你敞开”,相信这句带有相对论的哲言会给高考成绩不理想的考生一些启示,关键是如何正视自己的失败,尽快地找到另外一扇属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大门。

焦点问题之六:学生平时学习十分努力,但是高考却考得不很理想,为什么?

张东认为,大多数情况下,这部分学生是由于无法正视自己与他人的综合素质差异,才产生相应的焦虑和压抑。其实,到了高中阶段,学习成绩与付出渐渐不成正比,有的学生虽然已经发挥出最大的极限,但是也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这时就应该好好分析自己的实力,特别是在高考以后,清醒地找一找原因对于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一方面是调整心态,另一方面决定是否复读。

一部分考生的确是由于临场发挥不好,没有看清题目要求,粗心马虎,造成考分与实力相差很悬殊。或者是考前心理压力过大,造成考试时调整不好心理状态,一时马失前蹄。除此以外,就是考生考试以前过高地估计和评价自己,不承认自己的平庸。

通常情况下,这部分考生从小学到高中一帆风顺,有的人甚至经过小学和初中的保送,没有体验过考试的生死之搏。从智商和情商的角度分析,他们已经提前到达自己的智力极限,比其他人提早享受优越和成绩,所以,在高中阶段,他们只是一个十分一般的学生。但是,高中三年里,他们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每次考试的成绩虽然不稳定,但是偶尔的几次优良的成绩都可以使他悠悠然,不在乎大多数的下游水平。只有高考这最后的决定性考试方才使他们如梦方醒。

焦点问题之七:高考过后,人生的未来有多远?

渠淑坤老师告诉记者,高考过后,考生无论成绩理想与否,是否考入理想的大学,他们首先应该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人生的未来有多远”?

不要认为失败的原因是命运的不公,是家长没有创造更理想的条件和环境,是老师没有太多的实力。其实,作为一个即将走入社会的成年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应该勇于承担责任,既不可破罐破摔,也不能妄自尊大。暂时的失败或者成功都不代表未来,未来在自己脚下,在自己手中。不管是否考上大学,考上什么样的大学,作为一个成年人,一个社会人,在不违反法律和道德的基础上,做别人做不了的事最为精彩,这反映出的是一个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这个时代最为宝贵。挖掘出自己的潜能,尽可能地增加自身的实力,无论在哪个环境学习,无论向哪个方向发展,都将获益无穷。李海清

第2篇:中美焦点问题

中美军事关系焦点话题一览

http://www.daodoc.com 2011年05月26日11:11 《环球》杂志

对台军售

美国不仅军费世界第一,军火销售也是世界第一。据美国国会2008年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当年对外军售总额为378亿美元,占当年全球军售总量的68.4%。在美国对外销售的大批量杀人武器中,有一部分就流向了中国的宝岛——台湾。

美国对台军售在损害中国核心利益的同时,也给中美关系带来了严重消极影响。

此举严重违反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特别是“八·一七”公报原则(“八·一七”公报中美国明确承诺,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将逐步减少并最终解决售台武器问题),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严重危害中国国家安全利益,损害中国和平统一大业。

最近一次美国对台军售发生在2010年年初,根据美国国防部国防安全合作局网站公布的这项向台湾出售武器的计划,美国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包括“黑鹰”直升机、“爱国者-3”反导系统、“鱼鹰”级扫雷艇、“鱼叉”导弹、多功能信息分发系统等,总价值近64亿美元。

对华侦查

仰仗其科技和军事实力,美国多年来一直通过卫星、侦察机、舰船等手段在世界各地刺探搜集政经和军事情报。而中国的周边海域(黄海、东海、南海)则是美军的重点侦查区域之一。

美国的这些侦查行动不仅违犯了国际法相关规则约束,有时甚至侵犯了中国领空领土。发生在2001年4月1日的南海撞机事件就是明显一例。当时,美国一架EP-3军用侦察机在中国海南岛近海海域上空进行军事侦察,美机违反安全飞行规则突然转向,撞上并导致中国军机坠毁。EP-3侦察机主要用于搜集、储存和分析由雷达和无线电设备发出的信号。

2002年9月,美军“鲍奇号”曾闯入中国黄海专属经济区进行海底地形测绘,并实施水下监听,遭到中国海军和海监拦截。“鲍奇号”装备大量侦查设备,具有极强的综合情报搜集能力。

2009年3月,美国海军监测船“无瑕号”闯入南海中国专属经济区距离中国海岸线120公里处活动,并违背事实、恶人先告状称中国船只“骚扰”了“无瑕号”,甚至随后还派出了“钟云号”驱逐舰为前者护航。据美方专家透露,“无瑕号”具备探测和追踪潜艇的能力。

技术禁令与对华歧视

多年来,美国一直严格限制其高技术及其产品对中国的出口,这不仅仅导致了中美贸易的不平衡,而且限制了中美两军交流。

比如,1999年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的《2000财年国防授权法》,该法案含有少数议员提出的多项反华条款,企图利用台湾、中国国防建设、中美科技交流、“间谍案”和防扩散等问题干涉中国内政,破坏中美关系。

而美国国会在2000年通过的《迪莱修正案》,则对美国与中国军事合作的12个领域做出了限制,甚至具体到中美双方军事交流的内容、交流的场所和交流的层次都有若干限定。另外还有《1990-1991财年对外关系授权法》等,这些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两军关系低迷、反华势力抬头的情况下出台的歧视性法案,与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大背景背道而驰,有待美方调整或废止。

除了这些陈年旧账,在今年4月奥巴马签署的2011财年开支法案中,还有一项禁止美中两国之间任何与美国航天局有关或由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协调的联合科研活动,甚至还禁止美国航天局所有设施接待“中国官方访问者”的歧视性条款。当5月16日,“奋进号”踏上告别之旅时,中国记者则被挡在了肯尼迪航天中心门外。

联合演练

在亚太地区,以各种名头与美国开展双边或多边联合军演的国家有日本、韩国、印度、菲律宾、泰国、越南、孟加拉国、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等国。

最近一次的联合军演是5月11日至20日的美泰常规海军联合演习。演习内容包括海上作战科目演练,陆地医疗及民事科目,以及反海盗和反走私项目。此次美泰军演系“卡拉特”军演(全名“联合海上战备和训练”,始于1995年)组成部分。该系列军演旨在加强美国与东南亚盟国间的军事合作,强化部队协同作战能力。

相比之下,同一地区的中国与美国,两军间为数不多的联合演练则多局限在人道与救灾范围。而此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上将访美期间与美方达成的联合演练协议也止步于人道救灾演练层面。较有突破的是双方达成一致将会在亚丁湾进行军舰编队、通讯演练或打击海盗联合演练。但即便是这样的层面,也远远落后于美国与其它国家间的合作层面,这与中美两国关系的重要性不匹配。

假想敌人

此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上将访美行程中包括一连串的美军基地名称,这也引发了美国国内一些保守势力的反对声音,称美军对中国代表团的接触过于开放了。其中最让这些人敏感的即是位于内华达州的内利斯空军基地。据信这一隐身于赌城拉斯韦加斯郊区沙漠的基地拥有众多美国高科技军事装备。

而让内利斯空军基地闻名于世的还有在那里举行多年的“红旗”军演。自1975年以来,美国空军及其他军事单位,北约盟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空军长期参与该演习,实弹投掷轰炸是其重要项目和特点。“红旗”军演的高强度高难度甚至让一些参加过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的老兵都承认该演习比实际战争还艰险。

在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流的今天,美国依然不惜血本、在世界各地大肆举行双边和多边军事演习,意图何在?不少专家直言,这其中有不少把中国作为假想敌的成份。

军事透明

在发表国防白皮书、举行专题发布会之外,中国还通过加强军队高层对话、举行联合军事演习、舰队互访、向各国驻华武官开放军营、观摩军事演习和训练、在军事院校举办国外军政要员交流活动、举办军事情况介绍会、阅兵等方式增加中国军队的透明度。

今年中国国防部还正式建立了例行记者会制度,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三下午在国防部外事办公室举行。事实说明中国军队正一步步走向透明化。

南海问题

南海问题的争端是亚洲相关国家的内部问题,可通过双边协商友好解决。有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图谋把南海问题多边化、国际化,想趁火打劫、搞乱亚洲和平局面从中渔利。

2010年7月份,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上发言,称“在航行自由、开放进入亚洲公海水域和在南海遵守国际法方面,美国有着自己的国家利益。”美国试图借“海洋法公约”行插手南海问题之实的行为相当讽刺,因为自公约诞生以来,美国为保持海军和情报力量的“行动自由”,一直否认海洋法公约中他国对专属经济海域的管辖权。

2002年,中国和东盟国家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早已指明:“由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通过友好磋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它们的领土和管辖权争议。”这已为增进有关国家之间互信、最终解决争议,创造了有利条件和良好氛围。相信亚洲国家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妥善解决争议,将南海建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

太空武器

多年来美国一直反对他国发展包括反卫星武器在内的太空武器,而美国则是该领域发展最早、能力最强的国家。

2008年2月,美国发射导弹成功击毁了一颗卫星。“弹打卫星”打破了宁静的星空。一时间国际舆论纷纷,一些国家认为美国此举意在展示其太空军事技术优势,或将引发新一轮太空军备竞赛。此前不久,中俄两国刚在日内瓦向裁军谈判会议提交“防止在外空放置武器、对外空物体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条约”草案,提出通过谈判达成一项新的国际法律文书,防止外空武器化和外空军备竞赛,维护外空的和平与安宁。

早在1997年,美国就决定试验从陆地发射激光武器,击毁一颗空军卫星。当时,研制出打击卫星激光武器的国家还独美国一家。美国媒体称试验目的就是要确保美国在太空的武器优势,一旦发生战争,美国可以击毁敌方在太空的间谍卫星。

而更早些时候,美国时任总统里根提出的“星球大战”计划,则是旨在运用陆基和空间武器以及传感器摧毁苏联导弹。尽管1993年克林顿用“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取代了“星战”计划,但很明显,换汤不换药,战争的阴魂依然不散。

第3篇:2017年高考热点素材:发射神舟十一号的七大焦点

2017年高考热点素材:发射神舟十一号的七大焦点

2016年10月17日早7时30分28秒,神舟十一号在酒泉发射成功,对于神州十一号的飞天,你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的2017年高考热点素材:发射神舟十一号的七大焦点,希望对你们有用!

2017年高考热点素材:发射神舟十一号的七大焦点

焦点一:“神十一”的飞行乘组都有谁?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介绍,经此次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其中,航天员景海鹏参加过神舟七号、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陈冬则是首次参加载人飞行任务。

焦点二:此次飞行任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据武平介绍,此次飞行任务主要目的包括三方面:一是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考核验证空间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和载人飞船返回技术;二是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形成组合体,进行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三是

未完,继续阅读 >

《高考之后的七大焦点问题.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高考之后的七大焦点问题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