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学反思
第1篇:思想政治教学反思
思想政治教学反思
一、是对教学准备的反思:我对学生了解不足,很多时候都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没有注意到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没有准备好如何将高深的理论知识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传授给学生。这对于学生来说,无形中已经增加了他们接受知识的困难。为此,我得到了一个启示:每个班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都不同,备课,不仅要备好教学内容,还要备学生,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能力和原有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特点。认真做好这一点,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二、是对教学实践过程的反思:首先是对教学内容的反思。教材里面有些要求一节课学习完的内容,真正操作起来是难以完成的,如:自尊自信、理解与宽容等。而我有时候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会加快授课速度。虽然很多时候学生都会积极配合,但这些只是表面现象,真正能把知识掌握好的学生是不多的。这点,在后面的练习和测试中都有所体现。因此,我悟出了一点道理:只讲速度不讲效率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样做不仅容易忽略授课的知识点,而且学生也不能真正地把知识扎扎实实地学好,长期下去,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就会有所下降。要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就得一步一个脚印,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落实好,既要把握时间的度又要讲究效率,注意讲练结合,让学生能在练习中掌握知识,并且能够将其运用于现实生活的实践当中。
三、是对教学效果的反思:要想得到有效的成长,除了自身的努力外,还有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多听同行授课。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与同行交流和探讨,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借鉴别人的长处。比如:新课程谈到教师应该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对于这个问题,一直以来我都感到很费解,我是听了同行的课之后与自己的相比较,才领悟到其中的奥妙,才真正明白“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的区别。还有,要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也离不开学生这个重要主体。上学期段考1之后,我就让学生给我提意见或者建议,很多学生都很积极。有的学生说“板书不够力”,有的说“说话声音有点小”,有的说“语速有点快”„„所有学生提的意见和建议我都珍藏起来,以此鞭策自己。对于缺点,我能改则改,难改则想办法改,师生感情增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教学效果自然也有了改善。总之,一个教师要有好的教学效果出来,实现真正的成长,离不开自己有效的努力、同行的帮助和学生的积极参与。
以上就是我对过去一个学期的教学所作的几点反思。以后,我会更加注意上述不足之处,以思促教,使自己能够在这条坎坷的教育路上尽快成长起来。
第2篇:思想政治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新课程理念的主要体现,教材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既符合课程理论的内在逻辑,又符合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遵循思想品德发展规律的教材,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提出了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基于新的课程的转变,整个教学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由传统的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由传授知识向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而获得知识转化。新的思想品德课程倡导参与式、探究式、合作式、自主性学习,关注学生发展。教材的使用要有利于使学生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使之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应是最重要的。思想品德课程以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来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学生德育永不枯竭的教育资源。新时代的国家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而德位于首位,一个人有 “德”才有可能符合国家、社会的需要,有“才”能够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这也是进行教学的目的;而过度强调才能是不可取的;而一个才能很高,但没有道德修养的人(才能不为社会进步服务),是社会所尽力避免的。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并向成年人过渡,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本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这是整个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的根本之所在。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此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在义务教育各学科的国家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都被提到了核心的地位。让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来学习科学,不仅为各学科所共同倡导,而且被作为内容标准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是,自主合作探究仅是教学的形式和辅助工具。而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这种形式被广泛应用,美其名曰是新课程改革。这使教学走上了误区。新课标下的教学应是学生感悟、教师同时学习并进行点拨的过程,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不论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在现形式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合作探究被广泛应用。新编思想品德课注重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允许的话可以提供给学生关于一个问题的历史、现状、几种相反观点,让学生在自主的思考中形成对问题的看法,并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对于合作学习,核心在于学生共同探索问题、相互质疑,这是共同进步提高的过程,而不是轰轰烈烈的讨论的过程;教师应尽量转变让学生只是进行简单的发言,而应该是注重对合作的参与和指导,教师应起到创设情景、打开学生思野的作用,这应是不露声色的。
在这种教改的情况下,教学的进行很在程度上还在于它的评价模式。把自主、合作、探究当作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教学改革,固然可以推进教改,但应尽量避免形式化,最重要是的避免一票否决制。教育,应该是殊途同归,百花齐放,不应该束缚于某一模式,否则,是违备科学规律的。
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投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关键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理论性、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能否在课堂上打动学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关键就在于教师是否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为教学做充分的准备与努力。
一、情感的投入。时代的发展对所有工作岗位的人提出了共同的道德要求就是敬业奉献。既然已为人师,我们就应该深知生命在于奋斗,教育在于奉献,只有无私的奉献才能使我们的教学与教育如沐春风;没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就没有教育事业的明天。
我们应该投入全副身心,以严肃负责的态度在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中一丝不苟、恪尽职守、辛勤耕耘,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奉献我们的青春,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
二、学生的投入。千教万教都要教人求真,教会做人,教会学生对自己负责,这是教育的真谛。教师要感知教育的真谛,就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课堂上教师发挥的是主导作用,而真正起主体作用的是学生,要上好政治课,我们不能是盛气凌人、端架子的“半桶水”老师,而应该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老师。政治教师要给学生一份爱,尊重和理解学生,多与学生交流、交谈,倾听学生的心声,谈人生、谈理想、谈学习、谈生活、谈社会,与学生在风雨路上一起成长,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也必然会以无比的敬意上好每一节课。课后多份心,上课少费神。对学生的投入也必然会成为展现政治课魅力的必要条件。
三、备课的投入。思想政治课教出的应该是“活孩子”,而不是“死孩子”,这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我们要把书本的知识生活化,引导学生体验知识并善于利用知识;把技能生活化,教会生存;把课堂生活化,致力于课堂与社会、个人的紧密相连,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四年的教学实践使我真正体会到:只有认真备好课,才能上好课。要备好课,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的研究与准备中。为了备好每一节课,我通常都是在通览全书的基础上,从每一节内容的前后联系去把握它在每课甚至是整本书中的地位,结合课程标准找出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难点,围绕重点难点的解决去选择例证,组织相关的材料,设计课型,确定整节课的教学环节,最后反复斟酌课堂的操作步骤。而且备课要考虑到每一个班学生的特点,实现备课本与备学生的合理搭配与结合。从课堂中学生的参与以及学生对各个教学环节的反应,可以发现如果备课备得好,教师上起课来就胸有成竹,学生学得也得心应手。
四、教学信息的投入。政治课是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了时代的政治课就成为了一味空洞说教的工作,注定是缺乏生机的一潭死水。当今学生对于社会新闻、民生热点和时事政治都很关注,因此在教学信息中应该突出三个字,即新、深、实。
第3篇:思想政治教学反思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坚持使用学案导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一直有时间很紧张、有时完不成教学任力的现象。一段时间下来,回顾过去的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教学设计过程,我发现造成时间紧张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并力求在以后的教学中找到更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学案的设计的问题难度大,学生不易理解,导致学生思考时间有界图灵机过长,浪费了课堂学习时间。为此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降低问题的难度,可以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就能节省出很多时间。
二、教学策略不得当。教学设计或学案中的预设有时不符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或是因为学生知识的欠缺,导致学生学习困难,良费时间。这时要随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像今天的集体备课,几个老师讨论的那样,一个辩论会如果要想要开的有意义,有效果,还得符合课堂规则,就必须得经过一系列的练习,实践,只有一次次的练习,掌握辩论会最基本的要素,和相关注意事项,才能取得一个好的效果。如果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盲目的
第4篇:思想政治教学反思
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 实践与反思
七 年 级
仉喜楠
2013年10月1
日
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实践
与反思
长期以来,政治课堂学生学习热情低,效率低下,考试成绩差。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减轻课后负担,一直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我所教班级为七年五班、六班,均采用高效课堂模式,运用导学案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本人也是初次接触271高效课堂模式,无论从经验还是能力上都很欠缺,在不断摸索过程中,现将最近一个月接触的高效课堂模式,运用导学案进行教学的手段的经验反思如实记录如下:
一、编写导学案
1.标明学习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堂课教学的出发点,是教学过程的路标和教学检测的标准,教师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依据,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就是他们本人的问题。
2.设置问题,列出导学提纲。心理学强调“问题即思维”,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我们努力把教学变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改变教师把真理、结论直接“奉献”给学生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