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论文
第1篇: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论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全球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具备较高英语技能的综合型人才需求在不断增加。高校是培养英语人才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学习英语技能的重要平台。高校英语教师,尤其是英语公共课教师在这个平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高低。所以,研究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现状以及高校对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情况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师培养的重中之重。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把教学工作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而对于英语教师,尤其是各大高校中承担着英语公共课程任务的教师,他们肩负着培养大学生英语基础能力以及不断提升整个大学生群体英语应用能力的重任。所以,教师的教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既要按教育部2007年7月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做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还要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对高校英语课程的要求即是对英语教师所需教学能力提出的要求。可见,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水平。
二、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虽然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但是各高校对其培养却呈现诸多问题。由于各高校的英语公共课程隶属于基础公共课程,并不能体现出学校的教学特色或是发展方向,所以导致英语公共课教师在入职培训、职务晋升、科研项目等诸多方面与高校专业课教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首先,对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的培养更加注重科研成果而不是教学成效的考核。一方面,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在职级晋升中的科研压力较大。近些年,各大高校在完善教师职称改革方面都加大了力度,许多高校改变了以往对高校教师职称的设置,从单一的“教学型”转变为“教学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科研型”“教研型”“职业教育型”等各种职务类型并存,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教师在评定职称中评定要求单一的局面。而职称晋升一般均要求有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的申报或是在国家级、省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而对高校英语教师,尤其是英语公共课教师来说,英语类的科研课题是一道“难题”。
据统计,英语公共课教师能申请到省级科研项目的数量还不到其他专业的四分之一,而接受英语类文章的期刊也是少之又少。同时,英语公共课教师科研在研究范围、专业程度,申请课题、发表论文的层次上均略显逊色。在职称晋级等任务的重压下,英语公共课教师必然把工作的重心向科研方面倾斜。另一方面,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任务量繁重,也成为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问题所在。随着近几年高校的扩招,一些高校为了应对不断增加的学生人数而带来的对英语公共课程的需求,而不断增加英语公共课教师的额定课时。有些高校的教师每年要完成360到420学时,基本上一周要有16到20学时才能完成额定的教学任务。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多数教师疲于授课。
而同时,英语公共课的授课班型也逐步地从“小班”变为“大班”甚至是七八十人的“超大班型”的授课。大班型的授课使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与体力,再加上相当繁重的科研任务,使得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没有时间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或是对学生的培养上,更不用提及参与高校的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了。其次,对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缺乏“基本功”一类基础技能的再塑造。由于近几年高校扩招对高校教师岗位的需求尤其是公共课教师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得高校对英语公共课教师的录用不够慎重。对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背景还是海外留学经历等的要求都不够严格,这对英语教师教学能力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以辽宁省某高校为例,其英语公共课在职教师有31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仅有3人;本科以及硕士阶段均为英语或英语相关专业的占72%,英语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仅占34%;而具有在国外学习生活经历的占47%,其中,一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的仅占13%。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与高校其他专业教师相比学历偏低,海外留学经历偏少,而且具有师范专业背景的教师偏少。这些也是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能力偏低的原因之一。
最后,对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缺乏“创新意识”。经济全球化对具备“创新意识”的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不断增加,而高校毕业生的“创新意识”主要依赖于高校教师在这方面的培养,只有具备“创新意识”的高校教师,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的合格人才。而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仍常年处在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中。一方面,高校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考核仍然以课上板书、课后作业、课堂教案等传统的教学标准为考核内容,教师只需做到这些基础内容,即使完成了任务,也很少能把英语的授课内容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口语应用、职场英语等实践类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甚至有些英语公共课教师只关注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而对其他实践类的英语比赛辅导、学生英语第二课堂以及英语社团活动却置之不理。另一方面,高校对英语公共课程改革的要求不高。
例如,对高校英语公共课程中网络课程的使用要求有限。有些高校虽然开设网络课程,但是英语公共课的网络上线课程在数量与质量方面都不能与专业课程相比,而英语教师亦很少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来实施对英语课程内容的改革与创新。这些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与新时期大学英语课程的要求与大学生实践的需求相去甚远,使英语公共课程内容枯燥无味、缺乏实用性。
三、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针对现阶段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以及高校对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相应的培养从而逐步提升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使大学生真正受益。首先,逐步完善针对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科研业绩的考核机制。完善的科研教学考核制度是保证高校英语教师能够积极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保证。一方面,高校应该针对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科研的实际情况,为其量身定制考核标准。由于英语公共课教师在科研项目的申报中无论是申报难度还是申报等级都较为困难,所以,对英语公共课教师科研的考核力度应该适当放宽,并更加注重对其教学能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应该完善英语公共课教师的奖励机制。多数高校现在仍以教师能否完成额定工作量或能否超额完成教学工作作为重要的考核与奖励标准。但是,仅靠教学工作数量的提升是不能真正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效果的。只有“质”的保证,才能为大学生创造有利的英语课堂环境并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效果。所以,高校更应该关注教师的培养工作。
其次,加强对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基本能力的培训。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的培训应该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方面,应该注重英语基本功的培训。许多在职的英语教师并非英语专业毕业或是没有海外留学经历,对英语的语法、语音等基础知识以及英语国家国情、民俗等相关语言文化素养不高,导致课堂中经常出现基础语言类或是外国文化常识类的错误,这些错误将直接导致大学生对英语语言认知错误以及实践应用错误。
所以,高校应该加强对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培训,并给予英语教师,尤其是英语公共课教师出国留学或是在职培训等必要的培训内容,从而不断提升英语教师自身的语言文化底蕴。
另一方面,应该注重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许多在职的英语教师,虽然是英语专业毕业或有海外留学经历,但是其并非师范类毕业。虽然我国要求所有的在编教师在上岗之前都要进行岗前培训,但是集中的岗前培训只利用短短的几个周末,仅对《高校教师伦理道德》《高等教育法规》《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等几门教师专业基础课程进行粗略的讲解,不论在理论基础还是应用实践方面都是不足的。这些偏重理论的课程并不能完全使教师了解课堂的真实情况,对于如何处理好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现实问题不能给予有效的解答,导致一些教师由于课堂掌控能力差而面临没有学生选课的尴尬境地。
所以,高校应该在岗前培训之后加大对非师范专业英语教师的进一步跟踪培训。应该经常组织同行教授进行“互听互评”活动,或是教研室经常组织集体备课,使这类英语教师能够顺利进入角色,成为英语基础与教学基础扎实的大学教师。最后,应该增加对英语公共课教师“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求职就业的国际化市场中,英语已经不再是一门专业技术,而是一门基础技能。而这门基础技能只有在融入了专业知识与“创新意识”后,才能为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谋得一席之地。作为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更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应该融入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高校教师先具备“创新意识”,不断尝试把国家提倡的新方针、国际上先进的研究方法不断的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不仅成为英语基础知识过硬而且还具备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
四、结束语
高校英语教师是培养大学生英语技能以及英语实践能力的主力军。所以,各大高校应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对英语公共课教师进行持续性的培养,并不断强化英语教师的考核机制、专业技能以及创新与实践意识,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专业技术与英语素养全面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施应凤,章艳萍.地方高校大学英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J].文山学院学报,2014(8).[2]吕欧.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途径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6).[3]周迪芳.高校青年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J].教育评论,2014(5).[4]李洁.高校青年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康学院学报,2014(6).
第2篇: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论文
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论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全球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具备较高英语技能的综合型人才需求在不断增加。高校是培养英语人才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学习英语技能的重要平台。高校英语教师,尤其是英语公共课教师在这个平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高低。所以,研究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现状以及高校对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情况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师培养的重中之重。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把教学工作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而对于英语教师,尤其是各大高校中承担着英语公共课程任务的教师,他们肩负着培养大学生英语基础能力以及不断提升整个大学生群体英语应用能力的重任。所以,教师的教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既要按教育部2007年7月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做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还要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对高校英语课程的要求即是对英语教师所需教学能力提出的要求。可见,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水平。
二、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虽然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但是各高校对其培养却呈现诸多问题。由于各高校的英语公共课程隶属于基础公共课程,并不能体现出学校的教学特色或是发展方向,所以导致英语公共课教师在入职培训、职务晋升、科研项目等诸多方面与高校专业课教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首先,对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的培养更加注重科研成果而不是教学成效的考核。一方面,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在职级晋升中的科研压力较大。近些年,各大高校在完善教师职称改革方面都加大了力度,许多高校改变了以往对高校教师职称的设置,从单一的“教学型”转变为“教学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科研型”“教研型”“职业教育型”等各种职务类型并存,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教师在评定职称中评定要求单一的局面。而职称晋升一般均要求有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的申报或是在国家级、省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而对高校英语教师,尤其是英语公共课教师来说,英语类的科研课题是一道“难题”。
据统计,英语公共课教师能申请到省级科研项目的数量还不到其他专业的四分之一,而接受英语类文章的期刊也是少之又少。同时,英语公共课教师科研在研究范围、专业程度,申请课题、发表论文的层次上均略显逊色。在职称晋级等任务的重压下,英语公共课教师必然把工作的重心向科研方面倾斜。另一方面,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任务量繁重,也成为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问题所在。随着近几年高校的扩招,一些高校为了应对不断增加的学生人数而带来的对英语公共课程的需求,而不断增加英语公共课教师的额定课时。有些高校的教师每年要完成360到420学时,基本上一周要有16到20学时才能完成额定的教学任务。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多数教师疲于授课。
而同时,英语公共课的授课班型也逐步地从“小班”变为“大班”甚至是七八十人的“超大班型”的授课。大班型的授课使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与体力,再加上相当繁重的科研任务,使得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没有时间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或是对学生的培养上,更不用提及参与高校的'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了。其次,对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缺乏“基本功”一类基础技能的再塑造。由于近几年高校扩招对高校教师岗位的需求尤其是公共课教师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得高校对英语公共课教师的录用不够慎重。对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背景还是海外留学经历等的要求都不够严格,这对英语教师教学能力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以辽宁省某高校为例,其英语公共课在职教师有31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仅有3人;本科以及硕士阶段均为英语或英语相关专业的占72%,英语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仅占34%;而具有在国外学习生活经历的占47%,其中,一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的仅占13%。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与高校其他专业教师相比学历偏低,海外留学经历偏少,而且具有师范专业背景的教师偏少。这些也是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能力偏低的原因之一。
最后,对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缺乏“创新意识”。经济全球化对具备“创新意识”的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不断增加,而高校毕业生的“创新意识”主要依赖于高校教师在这方面的培养,只有具备“创新意识”的高校教师,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的合格人才。而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仍常年处在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中。一方面,高校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考核仍然以课上板书、课后作业、课堂教案等传统的教学标准为考核内容,教师只需做到这些基础内容,即使完成了任务,也很少能把英语的授课内容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口语应用、职场英语等实践类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甚至有些英语公共课教师只关注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而对其他实践类的英语比赛辅导、学生英语第二课堂以及英语社团活动却置之不理。另一方面,高校对英语公共课程改革的要求不高。
例如,对高校英语公共课程中网络课程的使用要求有限。有些高校虽然开设网络课程,但是英语公共课的网络上线课程在数量与质量方面都不能与专业课程相比,而英语教师亦很少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来实施对英语课程内容的改革与创新。这些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与新时期大学英语课程的要求与大学生实践的需求相去甚远,使英语公共课程内容枯燥无味、缺乏实用性。
三、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针对现阶段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以及高校对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相应的培养从而逐步提升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使大学生真正受益。首先,逐步完善针对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科研业绩的考核机制。完善的科研教学考核制度是保证高校英语教师能够积极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保证。一方面,高校应该针对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科研的实际情况,为其量身定制考核标准。由于英语公共课教师在科研项目的申报中无论是申报难度还是申报等级都较为困难,所以,对英语公共课教师科研的考核力度应该适当放宽,并更加注重对其教学能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应该完善英语公共课教师的奖励机制。多数高校现在仍以教师能否完成额定工作量或能否超额完成教学工作作为重要的考核与奖励标准。但是,仅靠教学工作数量的提升是不能真正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效果的。只有“质”的保证,才能为大学生创造有利的英语课堂环境并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效果。所以,高校更应该关注教师的培养工作。
其次,加强对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基本能力的培训。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的培训应该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方面,应该注重英语基本功的培训。许多在职的英语教师并非英语专业毕业或是没有海外留学经历,对英语的语法、语音等基础知识以及英语国家国情、民俗等相关语言文化素养不高,导致课堂中经常出现基础语言类或是外国文化常识类的错误,这些错误将直接导致大学生对英语语言认知错误以及实践应用错误。
所以,高校应该加强对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培训,并给予英语教师,尤其是英语公共课教师出国留学或是在职培训等必要的培训内容,从而不断提升英语教师自身的语言文化底蕴。
另一方面,应该注重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许多在职的英语教师,虽然是英语专业毕业或有海外留学经历,但是其并非师范类毕业。虽然我国要求所有的在编教师在上岗之前都要进行岗前培训,但是集中的岗前培训只利用短短的几个周末,仅对《高校教师伦理道德》《高等教育法规》《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等几门教师专业基础课程进行粗略的讲解,不论在理论基础还是应用实践方面都是不足的。这些偏重理论的课程并不能完全使教师了解课堂的真实情况,对于如何处理好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现实问题不能给予有效的解答,导致一些教师由于课堂掌控能力差而面临没有学生选课的尴尬境地。
所以,高校应该在岗前培训之后加大对非师范专业英语教师的进一步跟踪培训。应该经常组织同行教授进行“互听互评”活动,或是教研室经常组织集体备课,使这类英语教师能够顺利进入角色,成为英语基础与教学基础扎实的大学教师。最后,应该增加对英语公共课教师“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求职就业的国际化市场中,英语已经不再是一门专业技术,而是一门基础技能。而这门基础技能只有在融入了专业知识与“创新意识”后,才能为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谋得一席之地。作为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更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应该融入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高校教师先具备“创新意识”,不断尝试把国家提倡的新方针、国际上先进的研究方法不断的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不仅成为英语基础知识过硬而且还具备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
四、结束语
高校英语教师是培养大学生英语技能以及英语实践能力的主力军。所以,各大高校应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对英语公共课教师进行持续性的培养,并不断强化英语教师的考核机制、专业技能以及创新与实践意识,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专业技术与英语素养全面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施应凤,章艳萍.地方高校大学英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J].文山学院学报,2014(8).
[2]吕欧.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途径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6).
[3]周迪芳.高校青年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J].教育评论,2014(5).
[4]李洁.高校青年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康学院学报,2014(6).
第3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的中坚力量,他们教学能力的提高决定着我国未来高等教育的质量。青年教师精力充沛,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他们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扎实的理论基础。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1],为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创造宽松优质的环境,是国家以及各高校长期的工作重点。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的中坚力量,他们承担着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各行各业现代化建设专门人才的重担。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是青年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前提,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因此,这个问题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的。
一、高校青年教师的特点
(一)青年教师的优势
高校青年教师朝气蓬勃身心处于人生的最好的发展期,具有积极的进取精神。他们学历层次较高,基础理论扎实,思想活跃,干劲十足,更容易接受新思想;掌握学科前沿的知识和信息,能够熟练掌握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年龄上与大学生差距小,有共同语言,便于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艺术教师更感性
第4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论文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的中坚力量,他们教学能力的提高决定着我国未来高等教育的质量。青年教师精力充沛,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他们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扎实的理论基础。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1],为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创造宽松优质的环境,是国家以及各高校长期的工作重点。
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的中坚力量,他们承担着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各行各业现代化建设专门人才的重担。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是青年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前提,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因此,这个问题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的。
一、高校青年教师的特点
(一)青年教师的优势
高校青年教师朝气蓬勃身心处于人生的最好的发展期,具有积极的进取精神。他们学历层次较高,基础理论扎实,思想活跃,干劲十足,更容易接受新思想;掌握学科前沿的知识和信息,能够熟练掌握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年龄上与大学生差距小,有共同语言,便于师生间
第5篇:医学高校解剖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论文
医学高校解剖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论文
1提高教学技巧,加强解剖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培养
兴趣是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人对于任何感兴趣的事物,往往能显现出优秀的记忆能力。教师利用敏捷的思维、丰富的肢体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言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使学生身心愉悦,聚精会神,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比如,可在教学中运用形象有趣的比喻,增强学生对易混淆知识点的记忆。如子宫动脉与输尿管关系比作“桥下流水”,神经核及神经节可比作“物以类聚”等。特别是肢体语言,因其形象性、趣味性、立体性、可重复性等特点,教师应在教学中合理使用,以帮助学生理解器官结构及其毗邻关系。如子宫前倾与前屈的定义,可用人直立地面呈现的前屈与前倾作比喻;寰枢关节类似一手拇指伸入另一手食指与拇指构成的环形中,课堂上教师可在讲台示范,既诙谐又利于学生记忆。另外,教学形式不能单一化,综合运用提问式教学、讨论教学及导入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对解剖学课程保持新鲜感,使其思维在课堂上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随着多媒体广泛应用于教学中,解
第6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思考论文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思考论文
摘要: 培养一支素质良好、结构合理、队伍稳定的青年教师队伍,是形成学校良性循环发展、传承社会文明的保障,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师资的后劲及未来发展甚至对国家的整个教育大计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分析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提出加强人才引进、树立榜样、扩大督导范围至学生以及相关管理部门协调联动等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途径,希望对教学管理工作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教学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传承社会文明、探索未知世界更加任重道远。然而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如何使高校青年教师尽快适应角色转变和岗位需求,既是高校青年教师的迫切期望也是高校管理者不断追求探索的目标。当前形式下高校青年教师来源主要是两方面:一是转入新教师,即从社会其他岗位转入的;二是就业新教师,即从高校结束学业直接走向教师岗位工作的[1]。就笔者单位近10年的情况看,两类教师的共同特点是学历学位至少
第7篇: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教育论文
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英语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是高水平外语教学的关键。本文就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研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和做法。通过分析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研究的意义、目的和内涵,结合农业院校的实际,确定了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几项主要标准。结合理论研究总结出具体提高一线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些措施和方法,并将其付诸实施。
【论文关键词】教学能力;教学知识;学科知识
一、当前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转型明显加快。现代社会对各种专业化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而建立一支高度现代化、专业化的高水平高校英语教师队伍,尤其显得十分重要。
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使人们对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有更高追求,另一方面就业压力、社会竞争、高强度的对外交流开放也迫使人们对迅速提高外语能力报有热望。当前社会上各种形式的外语补习班非常火爆、高水平职业化外语教师十分抢手的现象充分说明了人们对提高外语水平的要求有多么迫切。
高校应该是满足人们这种需求的主要场所。学生在校期间通常都
第8篇:钢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论文
钢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 作为一项技术性、思想性要求较高,且要求具有良好的理解能力的艺术,钢琴教学在音乐教育当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钢琴教师需求较大,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音乐教学改革,实施不同层次、不同基础以及不同性格教学培养方式,更好的解决钢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问题。本文笔者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钢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和构成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让音乐人士认识到钢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关键词】 教学能力;教育改革;音乐表演
前言
为了成功实现演奏者到钢琴教师的角色过渡,这都需要长期的专业训练和经验积累。一名优秀的钢琴教师必须要学会如何与学生沟通、建立师生之间的尊重和信任、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技术技能、制定系统有效的钢琴教学教学计划等能力,笔者通过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简要分析及论述,以便于能够找到切实有效常见教学问题解决办法,做好音乐教学改革,提高钢琴教师的艺术修养和教学水平。
1.教学互动措施
长期以来,钢琴教学都是采取一对一模式,该种教学模式针对性较强,有着一定的优势性。这都是由于钢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