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说课稿
第1篇:陶罐和铁罐说课稿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
一、说教材
《陶罐和铁罐》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寓言故事,它趣味性强,寓意深刻,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两个罐子的故事。铁罐自以为坚硬,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它。而陶罐却不与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待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继续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童话故事三年级的孩子已经接触了不少,他们想读、乐学,但要理解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却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及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实际,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等词语。
2、能积累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3、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中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
二、说教法
1、指导观察法
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图带文、图文并茂,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自然地加深了对课文的学习。
2、表演教学法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表演读,旨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中。
3、鼓励欣赏法
教师及时的点评,甚至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
三、说学法
1、合作学习法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让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能联想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
2、美读训练法
以“看”“听”“说”“读”“悟”为主要训练方式,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面对面地提高、思考、讨论、交流、体会、练读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
四、说教程:
(一)、看图谈话,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说说你读了哪些童话故事?(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童话故事(随机课显:陶罐和铁罐的图片)你认识他们吗?在学生叫出他们的名字后出示课题,引导学生换偏旁识记“陶”,并指导书写“陶”。(童话故事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极有吸引力,让生‘说说你读了哪些童话故事’?更能激起学生不吐不快之感,我想此时孩子们的兴趣已被激发,再加上看了立体的、鲜活的图片,孩子们会迫不及待想接触文本,想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此时,我抛出一句: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去读读第27课就明白了,就这样我巧妙地把孩子引入自主阅读状态,这样就进入了第二个环节。
(二)、读通课文
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在这一环节,我主要给足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在阅读中,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自主识记生字词。学生是带着自己的经验与感受与文本对话,对文本的解读带有很强的个性化,因此我让学生读通课文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里,我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在点评中,我做以下的点拨,以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1、在学生发言中,注意让学生读好文中人物的对话
2、对字词有不明白之处,可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忙,充分利用学生自己的资源。
(三)、抓住对话,深究“人物”的内心活动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有了前面的铺垫,我首先出示词语(骄傲、傲慢、谦虚、轻蔑、恼怒、宽容、不再理会)在学生齐读后进行分类,随机板书。
然后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读读课文,找找、画画从哪些语句看出铁罐的傲慢、骄傲,陶罐的.谦虚、宽容?在学生汇报交流中,我主要做了以下点拨引导:
1、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如“奚落”,我先让学生说说“奚落”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你曾在什么情况下奚落过谁?或你曾受过谁的奚落?
2、用指名读、师生合作读、评议读、赛读、加动作表演读等多种方法读好人物的对话,重点指导读好以下几个句子:
(1)、“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2)、“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此环节,我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读课文,学生在一次又一次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感悟了人物的品质,也潜意识领悟了故事的道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领略了祖国语言的精妙。学生不仅积累了语言,还提高了思维能力,自主能力。此时,学生已取得获得知识的快乐,也更加关注了陶罐和铁罐的命运,于是我以“陶罐和铁罐的最终命运到底如何?”这一问题过渡到下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即默读课文10----17小节内容,重点抓住人们对陶罐赞赏的语言及陶罐说的话,感悟陶罐的品质。
(四)、延伸文本
我说:“如果此时陶罐与铁罐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谁说句什么话?学了课文你想对自己或身边的谁说句什么?”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话题写写。(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在写话中明白了道理,突破了难点,同时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还提高了学生写作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读写结合
我说:“如果陶罐和铁罐再次相遇,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你也来当一回童话大师,写一写这个故事,写完后读给爸妈听,让他们给你打打分。(这个作业为指导学生写作指明方向,长期这样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得以提高)
第2篇:《陶罐和铁罐》说课稿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X号考生,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陶罐和铁罐》,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等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了解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先谈谈个人对教材的理解:
《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第三单元的主题是“身边有趣的故事”,而《陶罐和铁罐》做为本单元的一篇童话题材的文章,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加强对本单元文章的兴趣。
本文以两只罐子的对话为线索,讲的是国王御橱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没想到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课文中新词较多,如“奚落、懦弱、轻蔑、相提并论”等,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在理解中朗读对话,感悟寓意。此外,对话部分应该是本篇课文的最明显的特色也是教学的重点,特别是通过对铁罐和陶罐神情和语言的描写,把一个骄傲者和一个谦虚者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是让学生进行感情朗读和表演的好材料。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考虑,针对本文特点,结合新课程目标建构的三个维度,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①学习本文的生字词,能够熟练认读“陶、辩、朴、素”等生字。在语境中进一步理解“奚落、轻蔑”等词语的意思;
②抓住关键词句,学习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能够把自己带入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让学生对本文中的道理有初步的认识,明白做人应该学习陶罐的谦虚敬慎,不该铁罐那样骄傲自大;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为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分别设定为: 让学生通过学习陶罐与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示弱的教学重点,而需要重点花时间攻克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感悟课文讲的道理,让学生做一个谦虚的人。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上述的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等,再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该学段学生的要求,要打算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具体为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我打算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朗读方式相结合,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文章的大致内容。2.情景模拟法。为了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我打算利用多媒体投影出陶罐和铁罐,这样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课文。
3.入境表演法。我想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陶罐与铁罐的性格,打算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再现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中扮演陶罐与铁罐进行表演,来加深对陶罐和铁罐性格的理解。
总而言之,教学方法要做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
同时我认为学法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同时三年级的学生对文本有了整体阅读的能力,但是缺乏对文章具体细节的把握,所以结合以上这两点,我打算采用的学法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该学段的学生应该具有自主阅读思考的能力,所以采用该方法,给予学生阅读思考问题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找出陶罐和铁罐分别的性格特点。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要着重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为了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一共涉及了四个环节: 1.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好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课题和内容。
这一环节,采用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首先投影出陶罐与铁罐的图片,接着向学生提出一个小问题,想一想陶罐与铁罐都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在学生进行了简单的回答之后,顺势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陶罐和铁罐》,看看作者笔下的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2.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鉴赏文章的前提,本环节主要是通过初读解决生字词,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
基于以上的观点,此环节我会先安排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同时让学生先用工具书自学字词,然后给予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并且向学生提出问题:陶罐与铁罐的性格分别是什么?
在学生讨论结束之后,用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词。以检查的形式指名读一读,及时纠正读错的音,并让学生说一说哪些地方该注意?如:素、嘴是平舌音,植、受、是翘舌音要读到位等,接着让学生开火车读、赛读、齐读巩固字音。
在学生达到都准音的目的之后,再指导学生书写难写、易错的字。因为,中年级课标指出通过老师指导,能够掌握难写、易错的字;所以,这一课我就重点指导“谦”这个字,指出这个字的笔画,以及容易写错的地方,教师边说边范写,需要注意的笔画用红粉笔写出,引起学生的注意。接着学生练习书写,注意提醒学生养成正确写字姿势,把字写工整、清楚,教师巡视指导。
在扫清了生字词的障碍以后,再来让学生回答之前的问题,将陶罐与铁罐的性格板书出来,同时再点名让学生回答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样的故事,从而让学生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与陶罐与铁罐的性格。3.精读课文 仔细品味
在学生初步感受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文章重点段落,深入研读文本。本篇课文虽然是一篇童话,但文章通过对铁罐和陶罐神情和语言的描写,把一个骄傲者和一个谦虚者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如何让学生去感受描写的方法呢?
所以在了解完本文的主要内容以及陶罐和铁罐的性格之后,会先要求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并且画出文章中哪些句子是描写陶罐的谦虚,哪些句子是描写铁罐的傲慢。
之后在学生自学之后,再出示陶罐和铁罐对话的句子,请学生走上台来,表演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对话,来让学生在表演中加深对陶罐和铁罐性格的认识。
在此环节我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与表演法相结合,从而了解铁罐和陶罐的不同性格特点,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感悟了人物的品质。同时,还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此时,学生已取得获得知识的快乐,也更加关注了陶罐和铁罐的命运,于是我以“陶罐和铁罐的最终命运到底如何?”这一问题结束本课,一方面引导学生愿意去自学下节课的内容,另一方面为下节课更好的开展埋下种子。
4.总结本课 布置作业
在学生了解完本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对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就告于段落了,但是为了让学生对下节课所学的文章中所包含的道理有更充分的认识,我会布置学生回家之后再次朗读全文,看一看陶罐和铁罐的最终命运到底如何了?再把你从这个童话故事中明白的道理用一句话写下来!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因此我采用列提纲的方式,突出重点,根据文章中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进行书写帮助学生理解。
板书:
陶罐和铁罐 陶罐铁罐 谦虚 骄傲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各位老师辛苦了,谢谢。
第3篇:《陶罐和铁罐》说课稿
27.《陶罐和铁罐》说课稿
马庄完小 周金兰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非常荣幸今天能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第二十七课《陶罐和铁罐》,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作简要说明。
一、说教材
《陶罐和铁罐》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寓言故事,本寓言趣味性强,寓意深入,讲的是国王御厨里两个罐子的的故事。铁罐自以为坚硬,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它,而陶罐却没有与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我们要正确看待别人的长处,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用一颗平和的心对待自己和别人。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的三维目标,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位:
1、读通课文,复习巩固本课所要求掌握的生字词,并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意。
2、了解课文中的故事内容,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从不同的语言体会不同角色的人物情感,知道不能用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