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质量守恒定律

2023-04-24 07:14:01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重要定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本节内容在初中化学里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学习这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他们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质”的变化有了初步认识;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从“质”过渡到“量”;并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计算构建理论铺垫。本课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2、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的第一课时,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质量守恒的原因及应用。教材不是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强加给学生,而是“立足实际操作,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体验并得出化学反应的规律。

3、教学目标设计

①学生知识状况:已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原子及化学反应的实质。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

②学生能力状况:初步掌握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③学生心理状况:学生刚开始化学学习,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根据以上学生情况以及教材内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正确说出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②能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并对现象、结果进行分析和初步归纳。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是否发生变化的探究,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②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合作完成实验操作以及交流、讨论、分析实验,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综合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内涵的理解,体会化学变化中“变”与“不变”的辨证统一观点;

②通过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二、说教法

1、情境激趣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

2、实验法:通过小组实验,观察分析现象,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将瞬间变化定格化,有助于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本质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4、归纳、演绎法:通过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归纳和逻辑推导,最终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结论。

三、说学法

实验探究法

四、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本环节用时约1分钟)

上课之初,以两幅反应图片引入。

2、探究置疑、突出重点。(本环节用时约20分钟)

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大胆假设,然后采用两个探究实验组织教学。

实验一: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二: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教师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并适时的给学生以帮助,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通过此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实验操作中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过程,动手能力得到了加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3、回应反馈、得出结论(本环节用时约10分钟)

实验结束,课堂已进入回应反馈阶段,此阶段我将组织各小组讨论并选派代表汇报实验结果,有问题大胆置疑,进行全班讨论、共同解决。最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质量守恒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探究过程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概念中的关键词并辅之以适当习题,进行强化,以突出重点。如:“参加化学反应”的理解。

4、互动深化、突破难点(本环节用时约11分钟)

措施一:多媒体动画模拟

[创设问题]:为什么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如何从微观角度来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然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守恒的原因: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改变。

5、互动小结、体验成功(本环节用时约3分钟)

第2篇:《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说课稿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对本节内容作出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质量守恒定律是在前四单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此前,学生对化学反应中质的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将引领学生从量的方面来认识化学变化,使学生确立质量守恒的化学思想,从而为书写化学方程式和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打下理论基础。

同时质量守恒定律是构成学生化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学生进行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所以本课内容对学生十分重要。

2.重点难点: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通过科学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加强,所以我确定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是本节课的学习难点。

二.目标分析

根据初三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会用定律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并能从微观上解释这个定律。

(2)过程与方法:

l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分析解释,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及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三.教法学法分析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本节课教学我采用的是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科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获得真理。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尝试、探索、交流、感悟中体验做科学的过程,从而享受到探究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流程共分八个环节,设计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学习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愉快而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取得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我是这样来创设情境的:化学变化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请看大屏幕,屏幕出示铁丝燃烧和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图片,你能说出他们分别是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吗? 这是从质的方面认识化学变化,那么从量的角度,前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有什么关系呢?这样,我利用两幅图片为学生提供了思考问题的载体,利用两个设问为学生创造了思考问题的氛围。学生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进入下一环节。

(2)讨论交流、作出猜想

学生思考后、引导组内讨论,交流各自的猜想,教师则要将学生的猜想归纳为两种情况:

A.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B.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相等

到底哪种猜想是正确的呢?

(3)实验探究、引导发现

①明确探究内容

为了减少探究的盲目性,先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大屏幕出示两个探究实验的题目

探究实验一: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变化情况

探究实验二: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变化情况

②设计实验方案 由于学生对这两个实验的反应原理及白磷保存使用都不了解,所以首先讲解原理及药品的使用注意事项。然后分组设计探究方案,组内讨论,交流汇报,评价每种方案的优缺点,确定最佳方案。强调:白磷的块量要小,因为生成物五氧化二磷与水反应会生成剧毒物质。

③分组实验,观察记录

根据确定的实验方案及实验台上提供的仪器药品自主选择一个实验来做。在积极认真地操作和观察记录思考中,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终于获得了满足!学生们在享受学习、享受探究!

④分析讨论,获得结论

学生根据反应前后天平平衡的事实,很自然地得出了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的结论。正如伟大的教育家皮亚杰所说,一切真理都要有学生获得,而不是简单的传递给他。学生真真正正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了知识,获得了真理!

设计意图:这样,学生通过尝试设计并成功地进行实验,交流讨论,获得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科学结论,既培养了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又学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到探究成功的乐趣,构建了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很好地突出了重点,有效地实现了本节课的各项目标。

(4)联系实际,理解运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对任何化学反应都适用呢?

师演示课本90页碳酸钠与盐酸反应,镁条燃烧两个实验。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吗?能用它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吗?怎么改进就可以了?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进一步巩固了质量守恒定律,并认识到用该定律分析化学反应时,不可忽略反应中进入的或出去的气体这类隐含的物质。

设计意图: 挑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会在发现指针偏转的一霎那,迸发出改进实验探究的动力。这样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

接下来,我将通过三个小题加深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第1题意在使学生明确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不适于解释物理变化;第2题 旨在强调守恒的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不可忽略参加反应或生成的气体;第3题意在使学生明确属于反应物,但没参加反应的不能算到反应物的质量总和里面。

设计意图:通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使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得以强化,也锻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刚才实验探究的共同结果是——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为什么呢?”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于是我利用游戏模拟突破难点,即进入下一个流程。

(5)动画模拟、突破难点

多媒体播放水电解的动态过程,动态形象地展示出:化学变化的过程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这就是质量守恒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演示化学变化的实质,既帮助学生弄清了守恒的原因,又激发了学生兴趣,很好的突破了教学中难点。

(7)达标检测,查漏补缺(8)反思回顾,解疑释难: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懂得了什么样的化学学习方法?你有什么心得体会?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9)布置作业:必做题:课本96页3、4两个题

探究作业:你还可以设计那些方案来得出质量守恒定律?进一步与同学交流并实验。

设计意图:必做题旨在加深学生对定律的理解,探究题旨在强化探究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

五.关于教学设计的两点说明

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清晰、重点突出、一目了然,便于学生总结归纳学习内容。

设计理念:我追求动态生成的课堂,我希望我的课堂因精心设计而动态生成,因动态生成而更加精彩!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3篇:《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在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知识,知道了物质经过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的物质,但是并没有涉及到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之间的问题。而本节开始了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方面的过渡,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以往一些学生不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或进行有关计算,就是因为没有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所以本节内容是第四章的基础,也将对全部初中化学乃至今后的化学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科学、简明,切合教材要求、切准学生实际,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为此,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记住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说课稿:质量守恒定律

说课稿:质量守恒定律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质量守恒定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稿:质量守恒定律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化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上教版上册第五章课题一(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的第一课时,主要通过实验来探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之间的关系,开始了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方面的过渡,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

二、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经过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可以开始尝试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学习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但是学生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的严格管理、控制。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教材从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入手,从观察白磷燃烧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出发,通过思考去“发现”质量守恒定律,而不是去死记硬背规律。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只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使反应物变成生成物,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并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同时也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1)记住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2)能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2)培养学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质量守恒定律 说课稿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个课题。从本课题起,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将由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方面展开。本课题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它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作好理论准备,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二、教学设计思路

在实施基础教育改革的今天,如何结合课程教学开展教学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课程价值面向全体学生,是每个教师所关心的问题。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设计本课题时,做到了四个转变:

(一)、由“照方抓药”向“实验改进”转变。以往的演示实验都是按照教材上的要求,“照方抓药”展示给学生,今天我大胆改进了“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图:

此装置的优点有三个:

1、现象明显,2、节约时间,3、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打开橡皮塞,防止了空气的进入和白烟的逸出,减小实验误差。

(二)、由“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转变。

通过实验探究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

未完,继续阅读 >

《说课稿:质量守恒定律.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说课稿:质量守恒定律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