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顶峨眉山导游词
第1篇:金顶峨眉山导游词范文(精选8篇)
金顶峨眉山导游词范文(精选8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旅游从业人员,总归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在游览时为口头表达而写的讲解词。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导游词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金顶峨眉山导游词范文(精选8篇),欢迎大家分享。
金顶峨眉山导游词1
各位游客们:
我们既将到达位于四川的峨嵋山。现在请先让我做一下自我介绍吧!我叫XXX,大家可以叫我X导。
我们现在位于四川的峨嵋山,我们上山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以防捽倒。还有,不要乱丢果皮,食品塑料袋等垃圾。我们现在到了峨嵋山的生态猴区。这些猴子虽然也爱吃蕉和桃子,但是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喜欢缩在角落吃,所以你是看不到它那吃东西的样子的。
峨嵋山脚下的中心有一个大大的金色们佛像的下面有几只动物,还有上百个动物雕像围成一个大圈,所有的动物雕像头都朝着佛像。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有一个怪物,它无恶不作,有一天那个怪物到峨眉山做恶,有一个神仙刚好路过,他跟那个怪物大战了三个回合,决定把那个怪物给封印了。然后,他叫上所有动物让大家齐心合力的把他封印。结果就把它封印在地底下。
就快到火车站了,我要和大家说再见了。常言说:“相见时难别亦难,送君千里终有别。”在这里,我真心祝福大家一路平安﹑合家安康,希望你们下次去旅游,我还当你们的导游!
金顶峨眉山导游词2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来到旅游胜地——峨眉山,峨眉山著名的金顶有“日出”、“云海”、“佛光”、“圣光”四大奇观。
日出在早上五六点,站在舍身岩上(舍身岩石悬崖峭壁,悬崖下面是万丈深渊,人如果失足跌下去就会粉身碎骨的。)远望东方,只见天边一脉镶上金边。灰色的云朵缓缓浮动,金边映射周围厚厚的灼灼云朵,慢慢的,灰云裂开了一条缝,缝中透出橙黄的光芒,云缝越来越大,颜色也逐渐与周围云朵变为橙黄,稍顷,红日露出一点儿弧形的金边,弧形越来越大云朵也为它让开一条道路,当橙红的旭日冉冉上升,露出大半个脑袋时,速度忽然增快,像一个打足气的皮球,一刹间,跳出地平线,稳稳当当的嵌在地平线上,顿时光芒四射,人们的脸上被涂了一层酒后红晕,金顶也披了一件金色的彩衣。这时呀你会忘记山顶寒气袭人的晨雾,不停地跳跃欢呼,久久不愿离去。
“圣光”实在晴朗的夜晚,舍身岩的林莽中,忽然一见两点如豆的锈,渐次千点,万点,飘曳腾涌,忽高忽低,仿佛银河繁星坠落谷中,“时而散舞,星星点点,时而相聚,网网团团,令人眼花缭乱,心动神摇。”此种现象,自古称作“万盏明灯朝普贤。”“”圣光现象极为奇特,其成因,有人说是磷火,有人说是萤火虫,有人说是附在树枝上的“密环茵”遇到空气中的湿度含量在百分之半以上时发的光。观“圣光”由来已久,古人留下来不少体题咏,大家可以找一找。
“云海”和“佛光”,如果身临其境,也是妙趣横生美不胜收。峨眉山的独特美景看也看不完,等着你去细细游赏,峨眉山永远欢迎你的光临。
金顶峨眉山导游词3
各位游客们: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你们可以叫我程导,接下来,我就带你们游览远近闻名的峨眉山吧。
讲到峨眉山,大家有没有想到一些古诗呢?对了,李白就写过关于峨眉山的诗,名字叫《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群不见下渝州。讲着讲着,就来到猴山了,这里有很多猴子,大约300余只。注意,在喂猴子时,千万不要当面从口袋或背包拿出,这样的话猴子吃完了就会把你的背包翻个底朝天。
接着我们坐缆车来到峨眉山最有名的金顶了。这里海拔3079米,山高云低,景色壮丽,你们可以在这欣赏日出、云海、佛光。现在我来介绍金顶上的普贤金像吧,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金佛,金佛系铜镏金工艺佛像,高达48米,总重量达660吨,由台座和十方普贤像组成。其中,台座高六米,长宽各二十七米。喜欢的人可以和他合影。
好了,今天的旅行到此结束,喜欢的人可以下来再来哦。
金顶峨眉山导游词4
各位游客们:
“峨眉天下秀,青城处处幽。”不知道大家猜出来了吗?知道我们今天将要去哪里吗?对了,今天我们将要去游览峨眉山。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的峨眉市,它因为自己特有的秀丽闻名天下。很多文人墨客都对它暂不巨口。唐代诗人元稹曾经说过:“锦江滑腻天下秀”,南宋诗人范成大说过:“三峨之秀甲天下”。今天各位朋友来到这里游览,真的是不虚此行。
大家现在来到的就是峨眉山。你可以看见四周一片葱绿,感受到从山谷流淌出来的风,淡淡的,轻飘飘的。风飘过茂密的森林,发出了“潇潇”的声音,有点像海岸边的'潮声。
向前走,大家是不是听到了“哗哗哗”的声音?你们睁大眼睛仔细看,那是一条清水石涧,泉水碰到了石头上面,发出了“哗哗哗”的声音。阳光被岸边高大的树木挡住了,水都变成了淡淡的绿色。
前面就是著名景点“一线天”,我们抬起头,可以看到高高的山就像是被一把锋利的斧子劈成了两半,变成了悬崖绝壁。如果我们站在上面,一定会有目眩心惊的感觉。
今天大家很幸运,看到了峨眉山的猴子。猴子的调皮都出了名的。在这里还发生过这么一件有趣的事情:一个调皮的猴子看见游客拍照感觉很有意思,趁着这位游客不注意,一下子将他的相机抢跑了,最后把相机挂在了树枝上,真的是让人哭笑不得。
你看这些猴子在树上面你追我赶,你跑我跳,一分钟也闲不住。它们在树上真的是来去自如,轻松愉快。
好了,今天我们的峨眉山之游就到此结束了。大家现在自由活动三十分钟。三十分钟之后到停车场的大巴集合,我们去往下一个景点。
金顶峨眉山导游词5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现在是你们的导游,我姓赵,你们就叫我小赵吧!能为你们服务是我的荣幸。
提醒大家: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否则后果自负。现在我们正在峨眉山脚下,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峨眉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地势陡峭,风景秀丽,有“秀甲天下”之美誉。气候多样,植被丰富,共有3000多种植物,其中包括世界上稀有的树种。唐代诗人李白也写下了(峨眉山月歌)。
现在让我来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峨眉山的传说:相传,从前,峨眉县城西门外,有一个西坡寺。有一年,来了一个画家,这画家和寺里一个和尚交情很好。临走时送给了和尚四幅画,并嘱咐和尚要把这四幅放在箱子里,过上七七四十九天才能拿出来挂。可和尚觉得这么好的画放在箱子里太可惜了,于是就把那四幅画挂起来了。一天,他出去后回来,见到四位姑娘,觉的很眼熟。后来才发现那些姑娘是墙上的画。他立刻去追,
因为姐姐们跑得快,他只抓住了四妹。四妹见不得脱身,就喊:“大姐、二姐、三姐,快来救我!”三个姐姐见四妹被和尚拖住不放,就骂:“这和尚真不害羞!”四妹因为隔得远,只听到“不害羞”三个字,以为姐姐们在骂她,羞得满脸绯红,无地自容,便立刻变成一座山峰。和尚忽然不见了姑娘,面前却出现了一座大山,心想,你变成山我也在旁边等着你,反正不能放走你。
三个姐姐见四妹变成了一座山,也变成三座山等着她。后来,和尚死在山旁边,变成了一个瓷罗汉,依然守着山。人们在那里修了一个庙,就叫“瓷佛寺”。四姐妹变成的四座山峰,一座比一座美。后来人们就把娥眉的“娥”字改写成山傍的“峨”字。大姐叫大峨山,二姐叫二峨山,三姐叫三峨山,四妹叫四峨山。至今,大二三峨山,还并肩站在一起,只有四峨山隔了一段距离。
这次旅游就到这里了,祝你们旅途愉快,再见!
金顶峨眉山导游词6
各位游客们:
大家走过一段石子路,就能到河边了。那里有—个茅草搭的水阁。穿过水阁,在河边两棵大树下有几只小船。
大家快上船。“船夫,麻烦帮我们解开绳子。送我们到‘鸟的天堂’行吗?”船夫很乐意帮助我们,船缓缓地动了。船夫划着船,大家可以坐在船上望四周的景致。
这里河面很宽,大家可以看见水上没有波浪。船很平静地在水面流动哦。三个船夫很有规律地在划水。前面的地方河面变窄了。我们可以看见一簇簇的绿叶伸到水面来。树叶真是绿得可爱。大家可以看见前面有一棵榕树,大家一定是一次看见这么大的榕树吧?
我们的船要靠近榕树了。我们可以看清这大树了。这棵树占地160多亩,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一部分的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躺在水上。现在正是枝叶繁茂的时节,树上已经结了小小的果子,而且有许多落下来了。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览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都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里就是“鸟的天堂”鸟在树上做窝,我们不要捉它们。瞧,几只鸟在扑翅。
这里非常清静。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我们便看见一只大鸟飞起来,接着是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手。这个树林很热闹。到处都是鸟。大的,小的,花的,黑的,那只站在枝上叫,那只飞起来,那只在扑翅膀。
大家注意地看。这边有一只,那边漏了那只,看那只,那又有一只,大家的眼睛真是应接不暇。一只画眉飞了出来了,给大家的拍掌声一惊,又飞进树林,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唱着呢!它的歌声真好听。
今天我们就游览到这里,明天我们返回南宁,结束这次旅游。
很荣幸成为你们这次旅游的导游,我姓潘,潘长江的潘,你们可以叫我潘导,如果亲热点可以叫我小潘。今天我们一起浏览一下峨眉山。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以“旅游胜地”和“佛教胜地”享誉海内外。1996年月12月6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为一体中国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区。
峨眉山平畴突起,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巍峨、秀丽、古老、神奇。巍峨的峨眉山高出五岳,山势雄伟,景色秀丽,气象万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语,朋友们我们现在已进入峨眉山地内,看,峨眉山重峦叠嶂,古木参天。如果你登上金顶极目远眺,视野宽阔,景色十分壮丽。观日出、云海、佛光、晚霞,令你心旷神怡。现在,游客们来到这里观光正是时候,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树木郁郁葱葱,满山苍翠欲滴。不过夏天来也不错,那时百花争艳,姹紫嫣红;秋季红叶满山,五彩缤纷,绚丽多彩;冬天更是景色迷人,对南方游客更有吸引力,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的峨眉山别有一番景致。
喜欢动物的朋友如果你运气好就会看到珍稀的大熊猫、黑鹳、小熊猫、短尾猴、白鹇鸡,峨眉山有2300多种野生动物,特别是见人不怕,与人同乐的峨眉山猴群,已成为峨眉山中独具一格的“活景观”而闻名中外。
朋友们下面我们下车浏览第一个景点“九老仙府”,请朋友们注意安全,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等一会小潘继续给你们讲解。
金顶峨眉山导游词7
各位游客们:
你们好!我是来自湛江市二十五小导游团的一名导游员。今天,就让我给你们介绍鼎鼎大名的峨眉山。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素有“峨眉山天下秀”之美称,是一个集佛教文化与自然风光为一体的国家级山岳型的风景名胜区。来,现在我考大家一个问题:这座山为什么取名叫峨眉山呢?不知道,那让我来告诉大家吧。请仔细看这座峨眉山,它就像一道巨大的翠屏,山体轮廓弯曲而柔美,就像少女的面容和秀眉,于是很早人们便称它为“峨眉山”。峨眉山巍峨秀丽,古老神奇,它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佛教文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而著称于世。被人们称之为“仙山佛国”、“ 物王国”、“ 动物乐园” 等。
峨眉山海拔高度为3099米,在平均海拔只有500米左右的四川盆地川西地区拔地而起,称得上是“雄秀西南”。在山顶可欣赏“日出”、“云海”、“佛光”和“圣灯”四大绝景。在此,我特意要为大家讲述一下“日出”。这是峨眉山自有其独特的魅力。
在峨眉山山顶,每当朝阳跳出黄澄澄的天河,千山万岭就变成金色一片。那时,满天的彩霞,殷红的朝阳,西边的白玉般的贡硬雪山,构成一幅壮丽的画卷。大家听过李白的一首诗吗?先听一听:“蜀国多仙山,峨眉邈相匹”。你知道他赞美的是哪里吗?对,不用想也知道,是峨眉山。李白赞美峨眉山,不知你们是否也觉得它美。
好了,峨眉山的景色还不止这些呢!剩下的,还是让你们慢慢游玩吧。不过作为一名文明的游客,请保持清洁,不允许在墙上乱涂乱画。祝你们玩得愉快!
金顶峨眉山导游词8
各位游客们:
金顶是峨眉山第二高峰,海拔3077米,这里附近为亚高山针叶林植被,主要是冷杉,林下除峨眉蔷薇、冷箭竹、杜鹃等外,还有独生草、延龄草、大叶柳等古老珍稀植物。为保护好这一大片自然植被。
景区内新建立了面积为400公顷的冷杉及独叶草、延龄草保护区。金顶最早的建筑传为东汉时的普光殿,唐、宋时改为光相寺,明洪武时宝昙和尚重修,为铁瓦殿。锡瓦、铜瓦两殿为明时别传和尚创建。金顶金殿为明万历年间妙峰禅师创建的铜殿,万历皇帝朱栩钩题名“永明华藏寺”。金顶的得名,即来源于“金殿”。据有关资料记载,金殿高二丈四尺五寸,广一丈三尺五寸,深一丈三尺五寸,瓦柱门窗四壁全为掺金的青铜铸造,中供普贤菩萨像,旁列万尊小佛,门壁上雕刻全蜀山川道路图,工艺精湛,叹为观止。
当早晨朝阳照射山顶时,金殿迎着阳光闪烁,耀眼夺目,十分壮观,故人们称之为“金顶”。可惜在清代道光年间,由于一次大火,烧坍了金殿,留存下来的只有一通铜碑,一面是王硫宗撰并集王羲之字的《大峨山永明华藏寺新建铜殿记》,一面是傅光宅撰并集褚遂良字的《峨眉山普贤金殿记》,现存华藏寺中,另有几扇原金殿窗门也存在华藏寺。从这几件遗物中,我们可以想见当年金殿是何等的辉煌壮观。金顶铜殿被毁后,光绪年间心启和尚在原址建以砖殿。1972年4月8日又不幸失火,整个华藏寺再次化为灰烬。1986年,国家拨款260万元,重建华藏寺,1990年9月11日落成。现今华藏寺比原先华藏寺规模大,建筑质量高,飞阁流丹,崇宏壮丽,殿字轩昂,高耸入云。
地理位置: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北距成都120公里,东距乐山38公里。门票:进山门票120元/人(不含保险,不含寺庙);上山观光车票中山段往返40元/人,高山段往返30元/人,全山段往返70元/人;万佛顶观光小火车票往返全程票价60元/人。交通:峨眉山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全程高速,交通便利。距离乐山大佛38公里,乐山到峨眉山之间常年均为旅游热线,平均每10分钟就有一班车发往峨眉山,单边车程不足一小时。特产:竹叶青茶叶、峨眉山灵猴、雪蘑芋、竹笋等。温馨提示:峨眉山猴子很多,绝不可主动招惹猴群,贵重物品贴身放好,可买个拐杖,既可防身,又可供走路使用。
第2篇:最新峨眉山金顶导游词讲解 金顶峨眉山导游词(大全10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峨眉山金顶导游词讲解篇一
各位游客们:
你们好!我是来自湛江市二十五小导游团的一名导游员。今天,就让我给你们介绍鼎鼎大名的峨眉山。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素有“峨眉山天下秀”之美称,是一个集佛教文化与自然风光为一体的国家级山岳型的风景名胜区。来,现在我考大家一个问题:这座山为什么取名叫峨眉山呢?不知道,那让我来告诉大家吧。请仔细看这座峨眉山,它就像一道巨大的翠屏,山体轮廓弯曲而柔美,就像少女的面容和秀眉,于是很早人们便称它为“峨眉山”。峨眉山巍峨秀丽,古老神奇,它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佛教文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而著称于世。被人们称之为“仙山佛国”、“ 物王国”、“ 动物乐园” 等。
峨眉山海拔高度为3099米,在平均海拔只有500米左右的四川盆地川西地区拔地而起,称得上是“雄秀西南”。在山顶可欣赏“日出”、“云海”、“佛光”和“圣灯”四大绝景。在此,我特意要为大家讲述一下“日出”。这是峨眉山自有其独特的魅力。
在峨眉山山顶,每当朝阳跳出黄澄澄的天河,千山万岭就变成金色一片。那时,满天的彩霞,殷红的朝阳,西边的白玉般的贡硬雪山,构成一幅壮丽的画卷。大家听过李白的一首诗吗?先听一听:“蜀国多仙山,峨眉邈相匹”。你知道他赞美的是哪里吗?对,不用想也知道,是峨眉山。李白赞美峨眉山,不知你们是否也觉得它美。
好了,峨眉山的景色还不止这些呢!剩下的,还是让你们慢慢游玩吧。不过作为一名文明的游客,请保持清洁,不允许在墙上乱涂乱画。祝你们玩得愉快!
峨眉山金顶导游词讲解篇二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导游,时常需要用到导游词,借助导游词可以更好地宣传景点,引导游客观光游览。导游词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峨眉山金顶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金顶高出云表,站在山头,顿感万象排空,视野无垠,胸襟开阔,惊叹天下竟有如此磅礴之景:若是晴日,头上悠悠蓝天,身下霭霭白云,俯视是千里田园,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似带萦绕;远望则众山拱伏,西岭雪山、瓦屋山矗立其间,更有贡嘎山横亘天际,似乎西方极乐世界就在那里。若遇阴雨天气,则雾气蒸腾,茫茫空阔,远山近树时隐时现,佛堂屋宇叵有若无,恍若身临太虚仙境,体会到“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意境。 金顶的“四大奇观”就是日出、云海、佛光、对灯四景。许多游人都没能将四种奇观一次尽览。
在此,我将四种奇观为大家简介一个。
日出呢,大家都不陌生了,但峨眉山日出自有其独特的魅力。在峨眉山金顶,每当朝阳跳出黄澄澄的天河,千山万岭金色一片。那时,满天的彩霞,殷红的朝阳,西边白玉般的贡嘎雪山,珊瑚般金顶,构成一幅极为壮丽的画卷。
云海。站在金顶,绵绵的白云从山下冉冉升腾,瞬息间茫茫一片,云朵汇聚成浩瀚的海洋,一直延展到无穷无尽的天边,时隐时现的峰峦飘浮在云的海洋之上。
最奇妙和还是“佛光”了,佛教界称之为“随缘应化”。每不雨雪初霁,红日西照,云朵平铺成毯。太阳的余辉斜射在射身岩下的云毯之上,你会看到一个红色在外,紫色在内,中心部分像一面发亮的乳色玻璃的彩色光环。你的人影映入光环之中,身影分明,人动影随。而最有趣的是两人交臂而立也互不相见。佛光的成因是透过较厚的云层时,会受到云层深部水滴或冰晶的反射,反射光再穿出云雾表面时,在微小的水滴边缘就会产生衍射现象。
有一部分光将会偏离原方向,其偏离的角度与水滴直径成反比,而与各色光的波长成正比,于是不同波长的.单色扩散开来,人们眼前就会出现一个彩色光环。为什么只能看见自己的身影呢?因为只有位于某个“光锥”面的单色光,才能为人们所见,此“光锥”的视夹角只有9度左右,所以人们各自看到的光环,只是以各自的眼睛为顶点的那“光锥”面上的水滴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各自有一面镜子,自然照见的只是自影了。
第四奇观乃圣灯。在没有月光的金顶之夜,漆黑一片的摄身岩下,忽见一光如豆,冉冉而动,渐渐成了数点,渐至万各。明明灭灭,忽上忽下,时而腾空像繁星点点,时而附地又像万家灯火。佛教界人士称之为“万盏圣灯朝普贤”。圣灯实际上是一种附生在树枝上的“密环菌”形成的。在空气中的湿度含量达100%以上时,密环菌得到充分的水分,和空气中的氧元素磨擦而发光,干燥后即消失。“圣灯”光度不高,所以白天很难看见。好了。各位朋友,今天我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
我们峨眉山四季可游,春可看杜鹃,夏可享清凉,秋可观红叶,冬可赏雪景。峨眉山眉山的冬季是很有特色的。灌丛如银色珊瑚,松杉尽碧树银花。中山以上更是一片银白,满目晶莹,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更有一种闩得让人炫目的感觉。它同北方的雪景大不相同。不信,各位到时可再来看看。
-->
峨眉山金顶导游词讲解篇三
过了九岗子,即步入金顶景区。金顶景区为峨眉山高山区,海拔20xx—3099米,覆盖着古老的玄武岩层,那是大约两亿多年前喷出地面的岩浆冷凝而成。这里气候寒冷,四时如冬,人文和自然景观奇妙,明代高僧梦鉴有诗云:“峨眉高,高插天,百二十里烟云连。盘空鸟道千万折,奇峰朵朵开青莲。”大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势。
本区景点主要包括洗象池、雷洞坪、接引殿、太子坪、卧云庵、华藏寺等。
1、洗象池
从九岗子出发,约走2.5公里,即到洗象池,途中要经过钻天坡。钻天坡道路陡险,石磴若齿,抬头仰望,直通苍穹,人行坡上,宛如登天,险有“鹁鸽钻天”之说,故名“钻天坡”。这里海拔1900米,是针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的过渡地带。每到秋季,林相呈现红、黄、绿、褐的斑斓色彩,另是一番美丽的景象。
由钻天坡转左折右,历石磴陡上,即到洗象池。洗象池原名为初喜亭,意思说从九岗子越钻天坡,见地势开朗,游人为之一喜,因此地名叫“初欢喜”,可是出了洗象池,还有罗汉坡、连望坡,真是累人,故又名“错欢喜”。
明末这里只是一小庵,僧人在这里只烧茶水以待游客。清代康熙年间行能大师扩建为“天花禅院”,因寺内有一石砌六方水池,相传普贤菩萨乘白象过此,必先浴象,以后即改名洗象。
进入山门,即弥勒殿,供弥勒佛像一尊,两耳垂肩。袒胸凸肚,庄重慈祥,笑口常开。
弥勒佛后,即是韦驮站像。过弥勒殿即是大雄宝殿。
殿内供普贤坐像和三尊坐佛像,殿后供泥塑“西方三圣”,殿内两侧为十八罗汉。殿门这副联语,就是对这里的赞颂:
“妙相庄严花雨曼陀纷桔彩;峨眉耸翠香焚宝篆霭慈云。”
最后一殿为观音殿,系近年新建。
洗象池海拔2070米,四周白云缥缈,古木参天,若清秋朗月高照,万籁俱寂,清光无限,仰望星际,飘飘欲仙。所以,“象池夜月”为“峨眉山十景”之一。洗象池岩下,栖息着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藏酋猴(俗称短尾猴)。这里周围常可见猴群出没,进入殿堂,见人不惊,伸“手”索食,尽享口福。洗象池的月台上,是戏猴的好地方,逗猴要有善意,不能伤害它们,猴群会奉献给你无穷的乐趣,若起歹心,你就要吃亏,千万记住!
洗象池附近有左慈洞、罗汉洞、寺右为狮子岩。
2、雷洞坪
由洗象池到雷洞坪3。5公里。途中经滑石沟即达原大乘寺旧址,大乘寺古称木皮殿,因殿屋顶用木皮覆盖之故,寺右数十米有化城寺故址,相传有姓施姓王的二人来此,遇白猿献果,食后羽化登仙。寺左行里许直上闫王匾,昔有印度僧人架木铺石,方便行人,称为胡僧梯,又名凌云梯,右为梅子坡,登山劳累,可望梅止渴,过胡僧梯下坡转左,约行半里,白云冉冉弥漫山谷,旧有白云寺。由白云寺向左,陡上2里许,经连望坡即到雷洞坪。
雷洞坪侧旧竖有禁声铁碑一通,禁止游人大声喧哗,否则迅雷惊电,风雨暴作。相传岩下有七十二洞,有龙神和雷神居住,遇天旱,乡民来这里求雨,往岩下投死猪死狗或妇人衣裤鞋袜,往往雷雨交作。清康熙帝曾赐御书“灵觉”二字。
雷洞坪,古名雷神殿,据载为汉时开建。清乾隆年间重修,道光年间僧心量移基重建,同治年间,僧觉园迁建于此,后毁坍,1992年,峨眉山佛协再建。一楼正中供弥勒像一尊,造型古朴庄重。寺右有一亭,亭前石埤,篆书刻“雷洞亭”三字。
寺右悬岩绝壁间,相传有女娲炼石的“飞来剑洞”(又名仙人剑)、伏羲悟道的“伏羲洞”、鬼谷子著书的“鬼谷洞”……等,云遮雾绕,人迹罕到。
从雷洞坪到接引殿一带,可见名贵花木——杜鹃。初夏时节一树千花,五彩缤纷成片成林,耀眼夺目。据专家考察,峨眉山杜鹃花有29种,雷洞坪就有12种,均为中国或峨眉山的特有种。我们眼前所见到的有美容杜鹃、芒刺杜鹃、山光杜鹃、海棉杜鹃、皱皮杜鹃等,花繁似锦,十分艳丽,具有重要的观赏和研究价值。为了加强保护,景区管理部门设置了面积为70公顷的杜鹃花保护区。
杜鹃花,古称桫椤花,古人将它喻为佛花,清人彭之吉写诗道:
“桫椤原是佛前花,开遍峨山灿若霞。不信佛身常住世,见花如见佛无差。”
其实桫椤是一种蕨类植物,又称“树蕨”。
3、接引殿
由雷洞坪到接引殿1.5公里,有两条路可走。一为右行大路,可通汽车直达;一为左行山径,曲折迂回,俗名“八十四盘”。
接引殿宋名新店,明为接引庵,明末殿宇毁坍,佛像倒卧荒草丛中,清顺治年间,河北一80余岁老人朝山至此,其心不忍,发誓七日不食,露坐雪中,向游人募化。老僧已饿六日,恰遇川人赵翊凰登山,大为感动,回成都劝说总督李卓捐金修复,由闻达和尚办理。寺建成后多次失火,现仅存一小庙。庙内有接引殿,供阿弥陀佛塑像,大雄宝殿供释迦牟尼塑像,两旁供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现在峨眉山佛教协会正在抓紧恢复此庙。
接引殿侧,即为1988年新建的直达金顶的客运索道。全长1168米,它由海拔1540米的接引殿直达海拔3048米的卧云庵,人坐索道车厢中,俯看众山烟云缥渺,翠岚重叠,幻化奇纱。金顶索道是目前我国海拔最高、单跨最长、坡度最大、设备好、安全舒适的客运索道之一。
4、太子坪
从接引殿沿登山路行,约3.5公里即到太子坪。
上太子坪的道路俗称七里坡,超左右藤蔓中有一巨石如刀砍斧劈,石上有苔藓天然长成的“第一山”三个大字,随阴睛变化,时隐时现,有时三字皆现,有时只现一、二字,传说三字皆现,当年定是五谷丰登,充满神幻色彩,故名“一山兆瑞”。
上坡不远,还有一观音岩,岩上巨石很像一座方台。传说万历皇帝的母亲朝山至此,见金顶将到,心中大喜,便在这里梳妆打扮,整洁衣冠,故名“梳妆台”,每当朗月高照妆台,清辉遍洒林间,给人遐想神思,所以又叫“梳妆留月”,是这里的一大景致。
太子坪原名万行庵,明代古智禅师开建,清顺治中闻达禅师重建。传说寺因供奉明神宗朱翊钧之子常洛塑像,故名太子坪。寺前岩下,有石如象,名“象王石”,传说是普贤坐像的化身。
太子像早已不在,如今供的是释迦牟尼佛像。
由太子坪往上即达天门石,两石对立,如刀中劈,也仅两扇石门封锁道路。再上即达七天桥,因道家称峨眉山为第七洞天。过了七天桥不远,即达金顶。
5、卧云庵
卧云庵为明嘉靖时性天和尚开建,后被火焚毁,清初可闻禅师重修。庵旁为井络泉,从前泉水可供千人饮用,后干涸,据说僧人为之诵经后,泉水又流淌出来。清代有位德坚和尚曾写有《井络泉》一诗:
“蒙蒙雨润空山夕,浩浩泉声走白石。流向人间大有功,从教万物沾膏泽。”
进入山门,即观音殿,步过观音殿,即是玉佛殿。殿内有玉佛一尊,高约1.2米。
6、金顶华藏寺
金顶是峨眉山第二高峰,海拔3077米,这里附近为亚高山针叶林植被,主要是冷杉,林下除峨眉蔷薇、冷箭竹、杜鹃等外,还有独生草、延龄草、大叶柳等古老珍稀植物。为保护好这一大片自然植被。景区管理部门建立了面积为400公顷的冷杉及独叶草、延龄草保护区。
这里是个较大的建筑群,过去包括锡瓦殿、铜瓦殿、金顶(金殿)、光相寺、祖殿……等。
最早的建筑传为东汉时的普光殿,唐、宋时改为光相寺,明洪武时宝昙和尚重修,为铁瓦殿。锡瓦、铜瓦两殿为明时别传和尚创建。金顶金殿为明万历年间妙峰禅师创建的铜殿,万历皇帝朱翊钧题名“永明华藏寺”。金顶的得名,即来源于“金殿”。据有关资料记载,金殿高二丈四尺五寸,广一丈三尺五寸,深一丈三尺五寸,瓦柱门窗四壁全为渗了金的青铜铸造,中供普贤菩萨像,旁列万尊小佛,门壁上雕刻全蜀山川道路图,工艺精湛,叹为观止。当早晨朝阳照射山顶时,金殿迎着阳光闪烁,耀眼夺目,十分壮观,故人们称之为“金顶”。可惜在清代道光年间,一次大火,烧坍了金殿,留存下来的只有一通铜碑,一面是王毓宗撰并集王羲之字的《大峨山永明华藏寺新建铜殿记》,一面是傅光宅撰并集褚遂良字的《峨眉山普贤金殿记》,现存华藏寺中,另有几扇原金殿窗门也存在华藏寺。从这几件遗物中,我们可以想见当年金殿是何等的辉煌壮观。
铜殿被毁后,光绪年间心启和尚在原址建以砖殿。1972年4月8日又不幸失火,整个华藏寺再次化为灰烬。1986年,国家拨款260万元,重建华藏寺,1990年9月11日落成。
现今华藏寺比原先华藏寺规模大,建筑质量高,飞阁流丹,崇宏壮丽,殿宇轩昂,高耸入云。
寺门金字横匾书“华藏寺”三字,系1990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第一殿为弥勒殿,殿内供弥勒铜佛像一尊。殿门有遍能法师所书对联一副:
“华藏尊严普贤行愿;峨眉耸翠伯仲昆仑。”
弥勒像侧,即为原金殿铜碑。
第二殿是大雄宝殿。
殿内供释迦牟尼“三身”佛像。三身佛后,有铜铸大象一只,铜铸普贤像一尊,皆为1972年金顶火灾劫后遗物。
第三殿是普贤殿。
殿正中高悬“金顶”横匾,是集唐大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
殿内供普贤像一尊。
殿外台基上,竖有四通大石碑:
一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隆莲法师撰书《峨眉山华藏寺重建志庆》诗:
“西南一柱峙神州,苍翠浮空静不流。双展黛痕天地秀,半轮玉魄古今秋。至人大愿恒无尽,游子归心志必酬。华藏庄严恢净土,天龙万稷护金瓯。”
一刻中国佛协常务理事遍能法师撰书《和赵朴老四游峨眉山初登金顶华藏寺》诗:
“金绳界道巧安排,更喜慈云覆玉阶。无尽重重华藏界,层层不二法门开。”
一刻当代著名佛教学者贾题韬撰书《金顶华藏寺重建落成喜赋》诗:
“百城烟水此登峰,人境交参入画中。无尽华藏云不隔,眼前声色自重重。”
一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撰写《乘缆车上峨眉金顶有感》词二阕:
“金绳道上,上界俯层云。四上峨眉初到顶,群峦围绕一峰尊,待放大光明。”
“华藏寺,金顶喜重兴。安得普贤行愿力,咸兴平等大悲心,世界永和平。”
站在金顶极目四望,四周景色,尽收眼底。东面,三江如带,一派平川;南面岷山万重,若隐若现;西面,瓦屋、贡嘎、琼峰晃耀;北面,青城、玉垒、或拱或揖。苏东坡诗中有“北望成都如井底”句,把站在峨眉山远眺四方的壮阔情景描写得多么真切啊!
每年十月这里便开始下雪,要到次年三月才能完全溶化。银装素裹,皑皑一片。冷杉、箭竹和岩石上,全是冰层、冰柱,恰似“玉树琼花”。故冬游峨眉别有一番情趣。
请注意,前面就是“舍身岩”。万丈深渊,失脚下去定会粉身碎骨。不过这里却有人敢跳下去。你们都知道“峨眉武术”,峨眉武术源远流长,与少林、武当并列为中华武术三大流派。过去庙中武僧就有从这里跳下去,又从下面爬上来的,那功夫真了不起。游客们,你们可不能试啊!
好了,请回过头来,给你们介绍金顶四大奇观:
7、日出
早上五、六点钟,站在舍身岩上远望东方,只见天边一脉镶上金边的灰色云层缓缓浮动,金边映射周围厚厚的云层灼灼闪光。慢慢地,灰云裂开了一条缝,缝中透出橙黄的光芒,云缝越来越大,颜色也逐渐与周围云层变为橙黄,稍顷,红日露出一点弧形的金边,弧形越来越大,云层也为它闪开一条道路,当橙红色的旭日冉冉上升,露出大半个脑袋时,速度突然增快,象一颗打足气的皮球,猛地一刹那,跳出地平线,光芒四射,稳稳当当地嵌在地平线上。人们的脸上被涂上了一层酒后的红晕,金顶也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彩衣。这时你会忘记了山顶寒气袭人的晨雾,不停地跳跃欢呼,久久不愿离去。
8、云海
峨眉金顶观云海,是一种欣赏,是一种享受。天气晴朗日子,站在舍身岩前,浩瀚无际的白云在岩下翻涌,山峰犹如座座孤岛,只现出青葱的峰巅。云海瞬息万变,时而平铺絮绵,称作“云毯”;时而波涛漫卷,称作“云涛”;时而簇拥如山,称作“云峰”;时而聚结蓬堆,称为“云团”;时而分割如窟,称作“云洞”。随着风势,云层缥缈多变,神奇莫测,如骑龙跨凤,车舆队仗,飞禽走兽。金顶云海,古称“兜罗绵云”或“兜罗绵世界”。兜罗是梵语,一种树名。“兜罗绵”意指此树绽放的花絮,纷纷扬扬。
9、佛光
佛光,古称“光相”,是日光成一定角度照射在云层上产生的衍射现象。又称“金顶祥光”,是“峨眉山十景”之一。每当雨雪初歇,午后晴明之时,阳光朗照,光映云海,游人立于睹光台上,可见自己身影被云面一轮七色光环笼罩,举手投足,影随身动,即是两人并肩而立,也各自只能看到自己的影子,绝无双影,故又名:“摄身光”。
佛光大小、色彩、形状不同,也有不同的名称。白色无红晕的,称“水光”,大如簸箕的,称“辟支光”,小如铙钹形的,称“童子光”,光稍上映,直东斜移的,称“仙人首”或“仙人掌光”,光环如虹的,称“金桥”,佛光出现往往依云而出,若无云出现,称为“清现”,最难得。还有一种称作“反现”的,即早上,光环出现在金顶西面,此种现象极难见到。
10、圣灯
峨眉山金顶晴天的夜晚,舍身岩下峡谷林莽中,忽见一点两点,如豆的星光,渐次千点万点,飘曳腾涌,忽高忽低,仿佛银河繁星坠落岩谷,“时而散舞,星星点点;时而相聚,网网团团,令人眼花缭乱,心动神摇。”此种现象,自古称作“万盏明灯朝普贤。”
“圣灯”现象极为奇特,其成因,有人说是磷火,有人说是萤火虫,有人说是附在树枝上的“密环菌”遇到空气中的湿度含量在100%以上时发的光亮。
观圣灯由来已久,古人留下不少题咏,唐代诗人薛能上峨眉山时,即写下《峨眉圣灯》一首:
“莽莽空中稍稍灯,坐看迷浊变清澄。须知火尽烟无尽,一夜栏边说向僧。”
先生们,女士们,峨眉山太美了,白昼、黑夜你都能观赏到神奇的景观。但愿峨眉山的雄、秀、神、奇,能永远留在你们的记忆之中。祝你们平安下山,一路顺风。
峨眉山金顶导游词讲解篇四
峨眉金顶与峨眉顶峰的万佛顶相邻,海拔3079米,这里山高云低,景色壮丽,游客可在陡峭的.舍身岩边欣赏日出、云海、佛光。汶川地震后,海拔高度从原先的3077米抬高了约两米。
金顶最早的建筑传为东汉时的普光殿,唐、宋时改为光相寺,明洪武时宝昙和尚重修,为铁瓦殿。锡瓦、铜瓦两殿为明时别传和尚创建。金顶金殿为明万历年间妙峰禅师创建的铜殿,万历皇帝朱栩钩题名“永明华藏寺”。金顶的得名,即来源于“金殿”。据有关资料记载,金殿高二丈四尺五寸,广一丈三尺五寸,深一丈三尺五寸,瓦柱门窗四壁全为掺金的青铜铸造,中供普贤菩萨像,旁列万尊小佛,门壁上雕刻全蜀山川道路图,工艺精湛,叹为观止。
当早晨朝阳照射山顶时,金殿迎着阳光闪烁,耀眼夺目,十分壮观,故人们称之为“金顶”。可惜在清代道光年间,由于一次大火,烧坍了金殿,留存下来的只有一通铜碑,一面是王硫宗撰并集王羲之字的《大峨山永明华藏寺新建铜殿记》,一面是傅光宅撰并集褚遂良字的《峨眉山普贤金殿记》,现存华藏寺中,另有几扇原金殿窗门也存在华藏寺。从这几件遗物中,我们可以想见当年金殿是何等的辉煌壮观。
铜殿被毁后,光绪年间心启和尚在原址建以砖殿。1972年4月8日又不幸失火,整个华藏寺再次化为灰烬。1986年,国家拨款260万元,重建华藏寺,1990年9月11日落成。现今华藏寺比原先华藏寺规模大,建筑质量高,飞阁流丹,崇宏壮丽,殿字轩昂,高耸入云。
峨眉山金顶导游词讲解篇五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现在是你们的导游,我姓赵,你们就叫我小赵吧!能为你们服务是我的荣幸。
提醒大家: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否则后果自负。现在我们正在峨眉山脚下,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峨眉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地势陡峭,风景秀丽,有“秀甲天下”之美誉。气候多样,植被丰富,共有3000多种植物,其中包括世界上稀有的树种。唐代诗人李白也写下了(峨眉山月歌)。
因为姐姐们跑得快,他只抓住了四妹。四妹见不得脱身,就喊:“大姐、二姐、三姐,快来救我!”三个姐姐见四妹被和尚拖住不放,就骂:“这和尚真不害羞!”四妹因为隔得远,只听到“不害羞”三个字,以为姐姐们在骂她,羞得满脸绯红,无地自容,便立刻变成一座山峰。和尚忽然不见了姑娘,面前却出现了一座大山,心想,你变成山我也在旁边等着你,反正不能放走你。
三个姐姐见四妹变成了一座山,也变成三座山等着她。后来,和尚死在山旁边,变成了一个瓷罗汉,依然守着山。人们在那里修了一个庙,就叫“瓷佛寺”。四姐妹变成的四座山峰,一座比一座美。后来人们就把娥眉的“娥”字改写成山傍的“峨”字。大姐叫大峨山,二姐叫二峨山,三姐叫三峨山,四妹叫四峨山。至今,大二三峨山,还并肩站在一起,只有四峨山隔了一段距离。
这次旅游就到这里了,祝你们旅途愉快,再见!
峨眉山金顶导游词讲解篇六
各位游客们:
金顶是峨眉山第二高峰,海拔3077米,这里附近为亚高山针叶林植被,主要是冷杉,林下除峨眉蔷薇、冷箭竹、杜鹃等外,还有独生草、延龄草、大叶柳等古老珍稀植物。为保护好这一大片自然植被。
景区内新建立了面积为400公顷的冷杉及独叶草、延龄草保护区。金顶最早的建筑传为东汉时的普光殿,唐、宋时改为光相寺,明洪武时宝昙和尚重修,为铁瓦殿。锡瓦、铜瓦两殿为明时别传和尚创建。金顶金殿为明万历年间妙峰禅师创建的铜殿,万历皇帝朱栩钩题名“永明华藏寺”。金顶的得名,即来源于“金殿”。据有关资料记载,金殿高二丈四尺五寸,广一丈三尺五寸,深一丈三尺五寸,瓦柱门窗四壁全为掺金的青铜铸造,中供普贤菩萨像,旁列万尊小佛,门壁上雕刻全蜀山川道路图,工艺精湛,叹为观止。
当早晨朝阳照射山顶时,金殿迎着阳光闪烁,耀眼夺目,十分壮观,故人们称之为“金顶”。可惜在清代道光年间,由于一次大火,烧坍了金殿,留存下来的只有一通铜碑,一面是王硫宗撰并集王羲之字的《大峨山永明华藏寺新建铜殿记》,一面是傅光宅撰并集褚遂良字的《峨眉山普贤金殿记》,现存华藏寺中,另有几扇原金殿窗门也存在华藏寺。从这几件遗物中,我们可以想见当年金殿是何等的辉煌壮观。金顶铜殿被毁后,光绪年间心启和尚在原址建以砖殿。1972年4月8日又不幸失火,整个华藏寺再次化为灰烬。1986年,国家拨款260万元,重建华藏寺,1990年9月11日落成。现今华藏寺比原先华藏寺规模大,建筑质量高,飞阁流丹,崇宏壮丽,殿字轩昂,高耸入云。
地理位置: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北距成都120公里,东距乐山38公里。门票:进山门票120元/人(不含保险,不含寺庙);上山观光车票中山段往返40元/人,高山段往返30元/人,全山段往返70元/人;万佛顶观光小火车票往返全程票价60元/人。交通:峨眉山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全程高速,交通便利。距离乐山大佛38公里,乐山到峨眉山之间常年均为旅游热线,平均每10分钟就有一班车发往峨眉山,单边车程不足一小时。特产:竹叶青茶叶、峨眉山灵猴、雪蘑芋、竹笋等。温馨提示:峨眉山猴子很多,绝不可主动招惹猴群,贵重物品贴身放好,可买个拐杖,既可防身,又可供走路使用。
文档为doc格式
-->
-->
峨眉山金顶导游词讲解篇七
峨眉山是四川有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很多游客前去游玩,作为导游,要做好详细的景点介绍,让游客了解峨眉山金顶的景色特点。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峨眉山金顶的
导游词
,仅供参考。金顶高出云表,站在山头,顿感万象排空,视野无垠,胸襟开阔,惊叹天下竟有如此磅礴之景:若是晴日,头上悠悠蓝天,身下霭霭白云,俯视是千里田园,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似带萦绕;远望则众山拱伏,西岭雪山、瓦屋山矗立其间,更有贡嘎山横亘天际,似乎西方极乐世界就在那里。若遇阴雨天气,则雾气蒸腾,茫茫空阔,远山近树时隐时现,佛堂屋宇叵有若无,恍若身临太虚仙境,体会到“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意境。
金顶的“四大奇观”就是日出、云海、佛光、对灯四景。许多游人都没能将四种奇观一次尽览。在此,我将四种奇观为大家简介一个。
日出呢,大家都不陌生了,但峨眉山日出自有其独特的魅力。在峨眉山金顶,每当朝阳跳出黄澄澄的天河,千山万岭金色一片。那时,满天的彩霞,殷红的朝阳,西边白玉般的贡嘎雪山,珊瑚般金顶,构成一幅极为壮丽的画卷。
云海。站在金顶,绵绵的白云从山下冉冉升腾,瞬息间茫茫一片,云朵汇聚成浩瀚的海洋,一直延展到无穷无尽的天边,时隐时现的峰峦飘浮在云的海洋之上。
最奇妙和还是“佛光”了,佛教界称之为“随缘应化”。每不雨雪初霁,红日西照,云朵平铺成毯。太阳的余辉斜射在射身岩下的云毯之上,你会看到一个红色在外,紫色在内,中心部分像一面发亮的乳色玻璃的彩色光环。你的人影映入光环之中,身影分明,人动影随。而最有趣的是两人交臂而立也互不相见。佛光的成因是透过较厚的云层时,会受到云层深部水滴或冰晶的反射,反射光再穿出云雾表面时,在微小的水滴边缘就会产生衍射现象。有一部分光将会偏离原方向,其偏离的角度与水滴直径成反比,而与各色光的波长成正比,于是不同波长的单色扩散开来,人们眼前就会出现一个彩色光环。为什么只能看见自己的身影呢?因为只有位于某个“光锥”面的单色光,才能为人们所见,此“光锥”的视夹角只有9度左右,所以人们各自看到的光环,只是以各自的眼睛为顶点的那“光锥”面上的水滴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各自有一面镜子,自然照见的只是自影了。
第四奇观乃圣灯。在没有月光的金顶之夜,漆黑一片的摄身岩下,忽见一光如豆,冉冉而动,渐渐成了数点,渐至万各。明明灭灭,忽上忽下,时而腾空像繁星点点,时而附地又像万家灯火。佛教界人士称之为“万盏圣灯朝普贤”。圣灯实际上是一种附生在树枝上的“密环菌”形成的。在空气中的湿度含量达100%以上时,密环菌得到充分的水分,和空气中的氧元素磨擦而发光,干燥后即消失。“圣灯”光度不高,所以白天很难看见。
好了。各位朋友,今天我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我们峨眉山四季可游,春可看杜鹃,夏可享清凉,秋可观红叶,冬可赏雪景。峨眉山眉山的冬季是很有特色的。灌丛如银色珊瑚,松杉尽碧树银花。中山以上更是一片银白,满目晶莹,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更有一种闩得让人炫目的感觉。它同北方的雪景大不相同。不信,各位到时可再来看看。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您来到高出五岳、秀甲天下,山势雄伟,景色秀丽,气象万千的中国佛教文化名山—峨眉山。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因其“雄、秀、神、奇、幽”,获得了“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仙山佛国”、“天下峨眉秀”等赞誉。
峨眉山为普贤菩萨道场,是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相传佛教于公元1世纪即传入峨眉山。近20xx年的佛教发展历程,给峨眉山留下了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造就了许多高僧大德,使峨眉山逐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影响甚深的佛教圣地。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峨眉山第二高峰—金顶,海拔3077米,在这里,导游将为各位介绍的是金顶四大奇观:
第一:日出
早上五、六点钟,站在舍身岩上远望东方,只见天边一脉镶上金边灰色云层缓缓浮动,金边映射周围厚厚的云层灼灼闪光。慢慢地,灰云裂开了一条缝,缝中透出橙黄的光芒,云缝越来越大,颜色也逐渐与周围云层变为橙黄,稍顷,红日露出一点弧形的金边,弧形越来越大,云层也为它闪开一条道路,当橙红色的旭日冉冉上升,露出大半个脑袋时,速度突然增快,象一颗打足气的皮球,猛地一刹那,跳出地平线,光芒四射,稳稳当当地嵌在地平线上。人们的脸上被涂上了一层酒后的红晕,金顶也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彩衣。这时你会忘记了山顶寒气袭人的晨雾,不停地跳跃欢呼,久久不愿离去。
第二:云海
峨眉金顶观云海,是一种欣赏,是一种享受。天气晴朗日子,站在舍身岩前,浩瀚无际的白云在岩下翻涌,山峰犹如座座孤岛,只现出青葱的峰巅。云海瞬息万变,时而平铺絮绵,称作“云毯”;时而波涛漫卷,称作“云涛”;时而簇拥如山,称作“云峰”;时而聚结蓬堆,称为“云团”;时而分割如窟,称作“云洞”。随着风势,云层缥缈多变,神奇莫测,如骑龙跨凤,车舆队仗,飞禽走兽。金顶云海,古称“兜罗绵云”或“兜罗绵世界”。兜罗是梵语,一种树名。“兜罗绵”意指此树绽放的花絮,纷纷扬扬。
第三:佛光
佛光,古称“光相”,是日光成一定角度照射在云层上产生的衍射现象。又称“金顶祥光”,是“峨眉山十景”之一。每当雨雪初歇,午后晴明之时,阳光朗照,光映云海,游人立于睹光台上,可见自己身影被云面一轮七色光环笼罩,举手投足,影随身动,即是两人并肩而立,也各自只能看到自己的影子,绝无双影,故又名:“摄身光”。佛光大小、色彩、形状不同,也有不同的名称。白色无红晕的,称“水光”,大如簸箕的,称“辟支光”,小如铙钹形的,称“童子光”,光稍上映,直东斜移的,称“仙人首”或“仙人掌光”,光环如虹的,称“金桥”,佛光出现往往依云而出,若无云出现,称为“清现”,最难得。还有一种称作“反现”的,即早上,光环出现在金顶西面,此种现象极难见到。
第四:圣灯
峨眉山金顶晴天的夜晚,舍身岩下峡谷林莽中,忽见一点两点,如豆的星光,渐次千点万点,飘曳腾涌,忽高忽低,仿佛银河繁星坠落岩谷,“时而散舞,星星点点;时而相聚,网网团团,令人眼花缭乱,心动神摇。”此种现象,自古称作“万盏明灯朝普贤。”
“圣灯”现象极为奇特,其成因,有人说是磷火,有人说是萤火虫,有人说是附在树枝上的“密环菌”遇到空气中的湿度含量在100%以上时发的光亮。
观圣灯由来已久,古人留下不少题咏,唐代诗人薛能上峨眉山时,即写下《峨眉圣灯》一首:
“莽莽空中稍稍灯,坐看迷浊变清澄。须知火尽烟无尽,一夜栏边说向僧。”
各位游客,了解完金顶四大奇观之后,请大家随我参观华藏寺。
过了九岗子,即步入金顶景区。金顶景区为峨眉山高山区,海拔20xx—3099米,覆盖着古老的玄武岩层,那是大约两亿多年前喷出地面的岩浆冷凝而成。这里气候寒冷,四时如冬,人文和自然景观奇妙,明代高僧梦鉴有诗云:“峨眉高,高插天,百二十里烟云连。盘空鸟道千万折,奇峰朵朵开青莲。”大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势。
本区景点主要包括洗象池、雷洞坪、接引殿、太子坪、卧云庵、华藏寺等。
1、洗象池
从九岗子出发,约走2.5公里,即到洗象池,途中要经过钻天坡。钻天坡道路陡险,石磴若齿,抬头仰望,直通苍穹,人行坡上,宛如登天,险有“鹁鸽钻天”之说,故名“钻天坡”。这里海拔1900米,是针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的过渡地带。每到秋季,林相呈现红、黄、绿、褐的斑斓色彩,另是一番美丽的景象。
由钻天坡转左折右,历石磴陡上,即到洗象池。洗象池原名为初喜亭,意思说从九岗子越钻天坡,见地势开朗,游人为之一喜,因此地名叫“初欢喜”,可是出了洗象池,还有罗汉坡、连望坡,真是累人,故又名“错欢喜”。
明末这里只是一小庵,僧人在这里只烧茶水以待游客。清代康熙年间行能大师扩建为“天花禅院”,因寺内有一石砌六方水池,相传普贤菩萨乘白象过此,必先浴象,以后即改名洗象。
进入山门,即弥勒殿,供弥勒佛像一尊,两耳垂肩。袒胸凸肚,庄重慈祥,笑口常开。
弥勒佛后,即是韦驮站像。过弥勒殿即是大雄宝殿。
殿内供普贤坐像和三尊坐佛像,殿后供泥塑“西方三圣”,殿内两侧为十八罗汉。殿门这副联语,就是对这里的赞颂:
“妙相庄严花雨曼陀纷桔彩;峨眉耸翠香焚宝篆霭慈云。”
最后一殿为观音殿,系近年新建。
洗象池海拔2070米,四周白云缥缈,古木参天,若清秋朗月高照,万籁俱寂,清光无限,仰望星际,飘飘欲仙。所以,“象池夜月”为“峨眉山十景”之一。洗象池岩下,栖息着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藏酋猴(俗称短尾猴)。这里周围常可见猴群出没,进入殿堂,见人不惊,伸“手”索食,尽享口福。洗象池的月台上,是戏猴的好地方,逗猴要有善意,不能伤害它们,猴群会奉献给你无穷的乐趣,若起歹心,你就要吃亏,千万记住!
洗象池附近有左慈洞、罗汉洞、寺右为狮子岩。
2、雷洞坪
由洗象池到雷洞坪3。5公里。途中经滑石沟即达原大乘寺旧址,大乘寺古称木皮殿,因殿屋顶用木皮覆盖之故,寺右数十米有化城寺故址,相传有姓施姓王的二人来此,遇白猿献果,食后羽化登仙。寺左行里许直上闫王匾,昔有印度僧人架木铺石,方便行人,称为胡僧梯,又名凌云梯,右为梅子坡,登山劳累,可望梅止渴,过胡僧梯下坡转左,约行半里,白云冉冉弥漫山谷,旧有白云寺。由白云寺向左,陡上2里许,经连望坡即到雷洞坪。
雷洞坪侧旧竖有禁声铁碑一通,禁止游人大声喧哗,否则迅雷惊电,风雨暴作。相传岩下有七十二洞,有龙神和雷神居住,遇天旱,乡民来这里求雨,往岩下投死猪死狗或妇人衣裤鞋袜,往往雷雨交作。清康熙帝曾赐御书“灵觉”二字。
雷洞坪,古名雷神殿,据载为汉时开建。清乾隆年间重修,道光年间僧心量移基重建,同治年间,僧觉园迁建于此,后毁坍,1992年,峨眉山佛协再建。一楼正中供弥勒像一尊,造型古朴庄重。寺右有一亭,亭前石埤,篆书刻“雷洞亭”三字。
寺右悬岩绝壁间,相传有女娲炼石的“飞来剑洞”(又名仙人剑)、伏羲悟道的“伏羲洞”、鬼谷子著书的“鬼谷洞”……等,云遮雾绕,人迹罕到。
从雷洞坪到接引殿一带,可见名贵花木——杜鹃。初夏时节一树千花,五彩缤纷成片成林,耀眼夺目。据专家考察,峨眉山杜鹃花有29种,雷洞坪就有12种,均为中国或峨眉山的特有种。我们眼前所见到的有美容杜鹃、芒刺杜鹃、山光杜鹃、海棉杜鹃、皱皮杜鹃等,花繁似锦,十分艳丽,具有重要的观赏和研究价值。为了加强保护,景区管理部门设置了面积为70公顷的杜鹃花保护区。
杜鹃花,古称桫椤花,古人将它喻为佛花,清人彭之吉写诗道:
“桫椤原是佛前花,开遍峨山灿若霞。不信佛身常住世,见花如见佛无差。”
其实桫椤是一种蕨类植物,又称“树蕨”。
3、接引殿
由雷洞坪到接引殿1.5公里,有两条路可走。一为右行大路,可通汽车直达;一为左行山径,曲折迂回,俗名“八十四盘”。
接引殿宋名新店,明为接引庵,明末殿宇毁坍,佛像倒卧荒草丛中,清顺治年间,河北一80余岁老人朝山至此,其心不忍,发誓七日不食,露坐雪中,向游人募化。老僧已饿六日,恰遇川人赵翊凰登山,大为感动,回成都劝说总督李卓捐金修复,由闻达和尚办理。寺建成后多次失火,现仅存一小庙。庙内有接引殿,供阿弥陀佛塑像,大雄宝殿供释迦牟尼塑像,两旁供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现在峨眉山佛教协会正在抓紧恢复此庙。
接引殿侧,即为1988年新建的直达金顶的客运索道。全长1168米,它由海拔1540米的接引殿直达海拔3048米的卧云庵,人坐索道车厢中,俯看众山烟云缥渺,翠岚重叠,幻化奇纱。金顶索道是目前我国海拔最高、单跨最长、坡度最大、设备好、安全舒适的客运索道之一。
4、太子坪
从接引殿沿登山路行,约3.5公里即到太子坪。
上太子坪的道路俗称七里坡,超左右藤蔓中有一巨石如刀砍斧劈,石上有苔藓天然长成的“第一山”三个大字,随阴睛变化,时隐时现,有时三字皆现,有时只现一、二字,传说三字皆现,当年定是五谷丰登,充满神幻色彩,故名“一山兆瑞”。
上坡不远,还有一观音岩,岩上巨石很像一座方台。传说万历皇帝的母亲朝山至此,见金顶将到,心中大喜,便在这里梳妆打扮,整洁衣冠,故名“梳妆台”,每当朗月高照妆台,清辉遍洒林间,给人遐想神思,所以又叫“梳妆留月”,是这里的一大景致。
太子坪原名万行庵,明代古智禅师开建,清顺治中闻达禅师重建。传说寺因供奉明神宗朱翊钧之子常洛塑像,故名太子坪。寺前岩下,有石如象,名“象王石”,传说是普贤坐像的化身。
太子像早已不在,如今供的是释迦牟尼佛像。
由太子坪往上即达天门石,两石对立,如刀中劈,也仅两扇石门封锁道路。再上即达七天桥,因道家称峨眉山为第七洞天。过了七天桥不远,即达金顶。
5、卧云庵
卧云庵为明嘉靖时性天和尚开建,后被火焚毁,清初可闻禅师重修。庵旁为井络泉,从前泉水可供千人饮用,后干涸,据说僧人为之诵经后,泉水又流淌出来。清代有位德坚和尚曾写有《井络泉》一诗:
“蒙蒙雨润空山夕,浩浩泉声走白石。流向人间大有功,从教万物沾膏泽。”
进入山门,即观音殿,步过观音殿,即是玉佛殿。殿内有玉佛一尊,高约1.2米。
6、金顶华藏寺
金顶是峨眉山第二高峰,海拔3077米,这里附近为亚高山针叶林植被,主要是冷杉,林下除峨眉蔷薇、冷箭竹、杜鹃等外,还有独生草、延龄草、大叶柳等古老珍稀植物。为保护好这一大片自然植被。景区管理部门建立了面积为400公顷的冷杉及独叶草、延龄草保护区。
这里是个较大的建筑群,过去包括锡瓦殿、铜瓦殿、金顶(金殿)、光相寺、祖殿……等。
最早的建筑传为东汉时的普光殿,唐、宋时改为光相寺,明洪武时宝昙和尚重修,为铁瓦殿。锡瓦、铜瓦两殿为明时别传和尚创建。金顶金殿为明万历年间妙峰禅师创建的铜殿,万历皇帝朱翊钧题名“永明华藏寺”。金顶的得名,即来源于“金殿”。据有关资料记载,金殿高二丈四尺五寸,广一丈三尺五寸,深一丈三尺五寸,瓦柱门窗四壁全为渗了金的青铜铸造,中供普贤菩萨像,旁列万尊小佛,门壁上雕刻全蜀山川道路图,工艺精湛,叹为观止。当早晨朝阳照射山顶时,金殿迎着阳光闪烁,耀眼夺目,十分壮观,故人们称之为“金顶”。可惜在清代道光年间,一次大火,烧坍了金殿,留存下来的只有一通铜碑,一面是王毓宗撰并集王羲之字的《大峨山永明华藏寺新建铜殿记》,一面是傅光宅撰并集褚遂良字的《峨眉山普贤金殿记》,现存华藏寺中,另有几扇原金殿窗门也存在华藏寺。从这几件遗物中,我们可以想见当年金殿是何等的辉煌壮观。
铜殿被毁后,光绪年间心启和尚在原址建以砖殿。1972年4月8日又不幸失火,整个华藏寺再次化为灰烬。1986年,国家拨款260万元,重建华藏寺,1990年9月11日落成。
现今华藏寺比原先华藏寺规模大,建筑质量高,飞阁流丹,崇宏壮丽,殿宇轩昂,高耸入云。
寺门金字横匾书“华藏寺”三字,系1990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第一殿为弥勒殿,殿内供弥勒铜佛像一尊。殿门有遍能法师所书
对联
一副:“华藏尊严普贤行愿;峨眉耸翠伯仲昆仑。”
弥勒像侧,即为原金殿铜碑。
第二殿是大雄宝殿。
殿内供释迦牟尼“三身”佛像。三身佛后,有铜铸大象一只,铜铸普贤像一尊,皆为1972年金顶火灾劫后遗物。
第三殿是普贤殿。
殿正中高悬“金顶”横匾,是集唐大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
殿内供普贤像一尊。
殿外台基上,竖有四通大石碑:
一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隆莲法师撰书《峨眉山华藏寺重建志庆》诗:
“西南一柱峙神州,苍翠浮空静不流。双展黛痕天地秀,半轮玉魄古今秋。至人大愿恒无尽,游子归心志必酬。华藏庄严恢净土,天龙万稷护金瓯。”
一刻中国佛协常务理事遍能法师撰书《和赵朴老四游峨眉山初登金顶华藏寺》诗:
“金绳界道巧安排,更喜慈云覆玉阶。无尽重重华藏界,层层不二法门开。”
一刻当代著名佛教学者贾题韬撰书《金顶华藏寺重建落成喜赋》诗:
“百城烟水此登峰,人境交参入画中。无尽华藏云不隔,眼前声色自重重。”
一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撰写《乘缆车上峨眉金顶有感》词二阕:
“金绳道上,上界俯层云。四上峨眉初到顶,群峦围绕一峰尊,待放大光明。”
“华藏寺,金顶喜重兴。安得普贤行愿力,咸兴平等大悲心,世界永和平。”
站在金顶极目四望,四周景色,尽收眼底。东面,三江如带,一派平川;南面岷山万重,若隐若现;西面,瓦屋、贡嘎、琼峰晃耀;北面,青城、玉垒、或拱或揖。苏东坡诗中有“北望成都如井底”句,把站在峨眉山远眺四方的壮阔情景描写得多么真切啊!
每年十月这里便开始下雪,要到次年三月才能完全溶化。银装素裹,皑皑一片。冷杉、箭竹和岩石上,全是冰层、冰柱,恰似“玉树琼花”。故冬游峨眉别有一番情趣。
请注意,前面就是“舍身岩”。万丈深渊,失脚下去定会粉身碎骨。不过这里却有人敢跳下去。你们都知道“峨眉武术”,峨眉武术源远流长,与少林、武当并列为中华武术三大流派。过去庙中武僧就有从这里跳下去,又从下面爬上来的,那功夫真了不起。游客们,你们可不能试啊!
好了,请回过头来,给你们介绍金顶四大奇观:
7、日出
早上五、六点钟,站在舍身岩上远望东方,只见天边一脉镶上金边的灰色云层缓缓浮动,金边映射周围厚厚的云层灼灼闪光。慢慢地,灰云裂开了一条缝,缝中透出橙黄的光芒,云缝越来越大,颜色也逐渐与周围云层变为橙黄,稍顷,红日露出一点弧形的金边,弧形越来越大,云层也为它闪开一条道路,当橙红色的旭日冉冉上升,露出大半个脑袋时,速度突然增快,象一颗打足气的皮球,猛地一刹那,跳出地平线,光芒四射,稳稳当当地嵌在地平线上。人们的脸上被涂上了一层酒后的红晕,金顶也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彩衣。这时你会忘记了山顶寒气袭人的晨雾,不停地跳跃欢呼,久久不愿离去。
8、云海
峨眉金顶观云海,是一种欣赏,是一种享受。天气晴朗日子,站在舍身岩前,浩瀚无际的白云在岩下翻涌,山峰犹如座座孤岛,只现出青葱的峰巅。云海瞬息万变,时而平铺絮绵,称作“云毯”;时而波涛漫卷,称作“云涛”;时而簇拥如山,称作“云峰”;时而聚结蓬堆,称为“云团”;时而分割如窟,称作“云洞”。随着风势,云层缥缈多变,神奇莫测,如骑龙跨凤,车舆队仗,飞禽走兽。金顶云海,古称“兜罗绵云”或“兜罗绵世界”。兜罗是梵语,一种树名。“兜罗绵”意指此树绽放的花絮,纷纷扬扬。
9、佛光
佛光,古称“光相”,是日光成一定角度照射在云层上产生的衍射现象。又称“金顶祥光”,是“峨眉山十景”之一。每当雨雪初歇,午后晴明之时,阳光朗照,光映云海,游人立于睹光台上,可见自己身影被云面一轮七色光环笼罩,举手投足,影随身动,即是两人并肩而立,也各自只能看到自己的影子,绝无双影,故又名:“摄身光”。
佛光大小、色彩、形状不同,也有不同的名称。白色无红晕的,称“水光”,大如簸箕的,称“辟支光”,小如铙钹形的,称“童子光”,光稍上映,直东斜移的,称“仙人首”或“仙人掌光”,光环如虹的,称“金桥”,佛光出现往往依云而出,若无云出现,称为“清现”,最难得。还有一种称作“反现”的,即早上,光环出现在金顶西面,此种现象极难见到。
10、圣灯
峨眉山金顶晴天的夜晚,舍身岩下峡谷林莽中,忽见一点两点,如豆的星光,渐次千点万点,飘曳腾涌,忽高忽低,仿佛银河繁星坠落岩谷,“时而散舞,星星点点;时而相聚,网网团团,令人眼花缭乱,心动神摇。”此种现象,自古称作“万盏明灯朝普贤。”
“圣灯”现象极为奇特,其成因,有人说是磷火,有人说是萤火虫,有人说是附在树枝上的“密环菌”遇到空气中的湿度含量在100%以上时发的光亮。
观圣灯由来已久,古人留下不少题咏,唐代诗人薛能上峨眉山时,即写下《峨眉圣灯》一首:
“莽莽空中稍稍灯,坐看迷浊变清澄。须知火尽烟无尽,一夜栏边说向僧。”
先生们,女士们,峨眉山太美了,白昼、黑夜你都能观赏到神奇的景观。但愿峨眉山的雄、秀、神、奇,能永远留在你们的记忆之中。祝你们平安下山,一路顺风。
-->
峨眉山金顶导游词讲解篇八
金顶是峨眉山寺庙和景点最集中的地方,为峨眉精华所在。下面是本站小编带来的四川峨眉山金顶
导游词
,欢迎参考!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金顶最早的建筑传为东汉时的普光殿,唐、宋时改为光相寺,明洪武时宝昙和尚重修,为铁瓦殿。锡瓦、铜瓦两殿为明时别传和尚创建。金顶金殿为明万历年间妙峰禅师创建的铜殿,万历皇帝朱栩钩题名“永明华藏寺”。金顶的得名,即来源于“金殿”。据有关资料记载,金殿高二丈四尺五寸,广一丈三尺五寸,深一丈三尺五寸,瓦柱门窗四壁全为掺金的青铜铸造,中供普贤菩萨像,旁列万尊小佛,门壁上雕刻全蜀山川道路图,工艺精湛,叹为观止。当早晨朝阳照射山顶时,金殿迎着阳光闪烁,耀眼夺目,十分壮观,故人们称之为“金顶”。可惜在清代道光年间,由于一次大火,烧坍了金殿,留存下来的只有一通铜碑,一面是王硫宗撰并集王羲之字的《大峨山永明华藏寺新建铜殿记》,一面是傅光宅撰并集褚遂良字的《峨眉山普贤金殿记》,现存华藏寺中,另有几扇原金殿窗门也存在华藏寺。从这几件遗物中,我们可以想见当年金殿是何等的辉煌壮观。
铜殿被毁后,光绪年间心启和尚在原址建以砖殿。1972年4月8日又不幸失火,整个华藏寺再次化为灰烬。1986年,国家拨款260万元,重建华藏寺,1990年9月11日落成。现今华藏寺比原先华藏寺规模大,建筑质量高,飞阁流丹,崇宏壮丽,殿字轩昂,高耸入云。
万道金光洒向大地,大火球出来了!半边天被染得通红!
八月八日半夜三更,我们一家就开始峨眉山金顶之旅了。走出雷洞坪宾馆大门,漆黑的夜晚星光点点,我们手持电筒摸索着去索道的路。半个小时过后,我们到达索道地。乘坐能容纳一百人的索道三分钟就到达金顶了!
看日出的最佳位置已经挤满了人。金顶的气温真低呀!夏天的人们却有的穿着刚租来的羽绒服,有的披着毛毯,有的穿着睡衣…。.他们都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日出的方向。
远处的天空漂浮着乌黑的云霞。很快,出现了像村庄一样亮堂堂的云,这些云有的像大树,有时像汽车,有的像田地。这时远处的乌云渐渐被染红了,我们焦急地等待着太阳露出它的脸,它也太害羞了。突然,我听到声声尖叫,人们欢呼“出来了!”“出来了!”变了色的红香蕉从东边冒了出来,不一会儿就变成了一块西瓜,渐渐地西瓜又变成了一顶可爱的大帽子,几分钟后帽子变成了大半个西瓜。颜色出自上而下由浅入深,随着太阳的笑脸慢慢露出,深色全都变成了浅色,万道金光洒向大地,大火球出来了!半边天被染得通红!大人们赶紧掏出相机留下这精彩的一瞬间,孩子们欢快地跳了起来。
顺着金光照射的方向,映入眼帘的是披着金装的金顶。真金打造的金顶像皇宫雄伟、高大,屹立在峨眉之巅。它是那样庄严、神圣。站在金顶的最高一层,海拔为三千零九十九米,那是看日出的最佳地方。它也是很灵的朝拜的地方。才八点多,这里已人山人海,有的烧香拜佛,有的点灯祈福,有的摄影留念,还有的三拜九叩地来祈求平安……人们忙得不亦乐乎。
金顶的景色美。美的奇特;美的秀丽;美的让人陶醉。
哎!功夫不负有心人,历尽千辛万苦,到达那迷人的金顶。金顶:海拔20xx-3099米,覆盖着古老的玄武岩层,那是两亿多年前,喷出地面的岩浆凝结而成。金顶的最高峰有四大奇观:云海、日出、佛光、圣灯。更能显出峨眉山的灵秀之气和神奇魅力!
我们一行人来到仰望台,一阵微风带着寒冷的气息吹过来,我们都颤抖一下,感觉好冷!哇!我们被云雾包围了,好象走进仙境一般,看不清东西,分不清楚方向 ,辨不明事物;又好象在腾云架雾,飘飘扬扬;一阵阵的凉意!云把山全部遮蔽了,好象是一片片的海洋。突然开始起大风,云雾在山间里翻滚、奔涌、升腾、追逐,图画似的景致变化万千,啊!这就是云海!
呵!这次没白来,看到了云海,我将永远记得云海的美。
-->
峨眉山金顶导游词讲解篇九
过了九岗子,即步入金顶景区。金顶景区为峨眉山高山区,海拔20xx-3099米,覆盖着古老的玄武岩层,那是大约两亿多年前喷出地面的岩浆冷凝而成。这里气候寒冷,四时如冬,人文和自然景观奇妙,明代高僧梦鉴有诗云:“峨眉高,高插天,百二十里烟云连。盘空鸟道千万折,奇峰朵朵开青莲。”大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势。
本区景点主要包括洗象池、雷洞坪、接引殿、太子坪、卧云庵、华藏寺等。
1.洗象池
从九岗子出发,约走2.5公里,即到洗象池,途中要经过钻天坡。钻天坡道路陡险,石磴若齿,抬头仰望,直通苍穹,人行坡上,宛如登天,险有“鹁鸽钻天”之说,故名“钻天坡”。这里海拔1900米,是针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的过渡地带。每到秋季,林相呈现红、黄、绿、褐的斑斓色彩,另是一番美丽的景象。
由钻天坡转左折右,历石磴陡上,即到洗象池。洗象池原名为初喜亭,意思说从九岗子越钻天坡,见地势开朗,游人为之一喜,因此地名叫“初欢喜”,可是出了洗象池,还有罗汉坡、连望坡,真是累人,故又名“错欢喜”。
明末这里只是一小庵,僧人在这里只烧茶水以待游客。清代康熙年间行能大师扩建为“天花禅院”,因寺内有一石砌六方水池,相传普贤菩萨乘白象过此,必先浴象,以后即改名洗象。
进入山门,即弥勒殿,供弥勒佛像一尊,两耳垂肩。袒胸凸肚,庄重慈祥,笑口常开。
弥勒佛后,即是韦驮站像。过弥勒殿即是大雄宝殿。
殿内供普贤坐像和三尊坐佛像,殿后供泥塑“西方三圣”,殿内两侧为十八罗汉。殿门这副联语,就是对这里的赞颂:
“妙相庄严花雨曼陀纷桔彩;
峨眉耸翠香焚宝篆霭慈云。”
最后一殿为观音殿,系近年新建。
洗象池海拔2070米,四周白云缥缈,古木参天,若清秋朗月高照,万籁俱寂,清光无限,仰望星际,飘飘欲仙。所以,“象池夜月”为“峨眉山十景”之一。洗象池岩下,栖息着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藏酋猴(俗称短尾猴)。这里周围常可见猴群出没,进入殿堂,见人不惊,伸“手”索食,尽享口福。洗象池的月台上,是戏猴的好地方,逗猴要有善意, 不能伤害它们,猴群会奉献给你无穷的乐趣, 若起歹心,你就要吃亏,千万记住!
洗象池附近有左慈洞、罗汉洞、寺右为狮子岩。
2.雷洞坪
由洗象池到雷洞坪3.5公里。途中经滑石沟即达原大乘寺旧址,大乘寺古称木皮殿,因殿屋顶用木皮覆盖之故,寺右数十米有化城寺故址,相传有姓施姓王的二人来此,遇白猿献果,食后羽化登仙。寺左行里许直上闫王匾,昔有印度僧人架木铺石,方便行人,称为胡僧梯,又名凌云梯,右为梅子坡,登山劳累,可望梅止渴,过胡僧梯下坡转左,约行半里,白云冉冉弥漫山谷,旧有白云寺。由白云寺向左,陡上2里许,经连望坡即到雷洞坪。
雷洞坪侧旧竖有禁声铁碑一通,禁止游人大声喧哗,否则迅雷惊电,风雨暴作。相传岩下有七十二洞,有龙神和雷神居住,遇天旱,乡民来这里求雨,往岩下投死猪死狗或妇人衣裤鞋袜,往往雷雨交作。清康熙帝曾赐御书“灵觉”二字。
雷洞坪,古名雷神殿,据载为汉时开建。清乾隆年间重修,道光年间僧心量移基重建,同治年间,僧觉园迁建于此,后毁坍,1992年,峨眉山佛协再建。一楼正中供弥勒像一尊,造型古朴庄重。寺右有一亭,亭前石埤,篆书刻“雷洞亭”三字。
寺右悬岩绝壁间,相传有女娲炼石的“飞来剑洞”(又名仙人剑)、伏羲悟道的“伏羲洞”、鬼谷子著书的“鬼谷洞”……等,云遮雾绕,人迹罕到。
从雷洞坪到接引殿一带,可见名贵花木--杜鹃。初夏时节一树千花,五彩缤纷成片成林,耀眼夺目。据专家考察,峨眉山杜鹃花有29种,雷洞坪就有12种,均为中国或峨眉山的特有种。我们眼前所见到的有美容杜鹃、芒刺杜鹃、山光杜鹃、海棉杜鹃、皱皮杜鹃等,花繁似锦,十分艳丽,具有重要的观赏和研究价值。为了加强保护,景区管理部门设置了面积为70公顷的杜鹃花保护区。
杜鹃花,古称桫椤花,古人将它喻为佛花,清人彭之吉写诗道:
“桫椤原是佛前花,开遍峨山灿若霞。
不信佛身常住世,见花如见佛无差。”
其实桫椤是一种蕨类植物,又称“树蕨”。
3.接引殿
由雷洞坪到接引殿1.5公里,有两条路可走。一为右行大路,可通汽车直达;一为左行山径,曲折迂回,俗名“八十四盘”。
接引殿宋名新店,明为接引庵,明末殿宇毁坍,佛像倒卧荒草丛中,清顺治年间,河北一80余岁老人朝山至此,其心不忍,发誓七日不食,露坐雪中,向游人募化。老僧已饿六日,恰遇川人赵翊凰登山,大为感动,回成都劝说总督李卓捐金修复,由闻达和尚办理。寺建成后多次失火,现仅存一小庙。庙内有接引殿,供阿弥陀佛塑像,大雄宝殿供释迦牟尼塑像,两旁供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现在峨眉山佛教协会正在抓紧恢复此庙。
接引殿侧,即为1988年新建的直达金顶的客运索道。全长1168米,它由海拔1540米的接引殿直达海拔3048米的卧云庵,人坐索道车厢中,俯看众山烟云缥渺,翠岚重叠,幻化奇纱。金顶索道是目前我国海拔最高、单跨最长、坡度最大、设备好、安全舒适的客运索道之一。
4.太子坪
从接引殿沿登山路行,约3.5公里即到太子坪。
上太子坪的道路俗称七里坡,超左右藤蔓中有一巨石如刀砍斧劈,石上有苔藓天然长成的“第一山”三个大字,随阴睛变化,时隐时现,有时三字皆现,有时只现一、二字,传说三字皆现,当年定是五谷丰登,充满神幻色彩,故名“一山兆瑞”。
上坡不远,还有一观音岩,岩上巨石很像一座方台。传说万历皇帝的母亲朝山至此,见金顶将到,心中大喜,便在这里梳妆打扮,整洁衣冠,故名“梳妆台”,每当朗月高照妆台,清辉遍洒林间,给人遐想神思,所以又叫“梳妆留月”,是这里的一大景致。
太子坪原名万行庵,明代古智禅师开建,清顺治中闻达禅师重建。传说寺因供奉明神宗朱翊钧之子常洛塑像,故名太子坪。寺前岩下,有石如象,名“象王石”,传说是普贤坐像的化身。
太子像早已不在,如今供的是释迦牟尼佛像。
由太子坪往上即达天门石,两石对立,如刀中劈,也仅两扇石门封锁道路。再上即达七天桥,因道家称峨眉山为第七洞天。过了七天桥不远,即达金顶。
5.卧云庵
卧云庵为明嘉靖时性天和尚开建,后被火焚毁,清初可闻禅师重修。庵旁为井络泉,从前泉水可供千人饮用,后干涸,据说僧人为之诵经后,泉水又流淌出来。清代有位德坚和尚曾写有《井络泉》一诗:
“蒙蒙雨润空山夕,浩浩泉声走白石。
流向人间大有功,从教万物沾膏泽。”
进入山门,即观音殿,步过观音殿,即是玉佛殿。殿内有玉佛一尊,高约1.2米,1989年7月缅甸佛教徒赠送。
6.金顶华藏寺
金顶是峨眉山第二高峰,海拔3077米,这里附近为亚高山针叶林植被,主要是冷杉,林下除峨眉蔷薇、冷箭竹、杜鹃等外,还有独生草、延龄草、大叶柳等古老珍稀植物。为保护好这一大片自然植被。景区管理部门建立了面积为400公顷的冷杉及独叶草、延龄草保护区。
这里是个较大的建筑群,过去包括锡瓦殿、铜瓦殿、金顶(金殿)、光相寺、祖殿……等。
,我们可以想见当年金殿是何等的辉煌壮观。
铜殿被毁后,光绪年间心启和尚在原址建以砖殿。1972年4月8日又不幸失火,整个华藏寺再次化为灰烬。1986年,国家拨款260万元,重建华藏寺,1990年9月11日落成。
现今华藏寺比原先华藏寺规模大,建筑质量高,飞阁流丹,崇宏壮丽,殿宇轩昂,高耸入云。
寺门金字横匾书“华藏寺”三字,系1990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第一殿为弥勒殿,殿内供弥勒铜佛像一尊。殿门有遍能法师所书对联一副:
“华藏尊严普贤行愿;
峨眉耸翠伯仲昆仑。”
弥勒像侧,即为原金殿铜碑。
第二殿是大雄宝殿。
殿内供释迦牟尼“三身”佛像。三身佛后,有铜铸大象一只,铜铸普贤像一尊,皆为1972年金顶火灾劫后遗物。
第三殿是普贤殿。
殿正中高悬“金顶”横匾,是集唐大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
殿额悬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所书藏文横匾,意为“普贤愿王”、“普贤菩萨”,是全山唯一用藏文书写的横匾。
殿内供普贤像一尊。
殿外台基上,竖有四通大石碑:
一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隆莲法师撰书《峨眉山华藏寺重建志庆》诗:
“西南一柱峙神州,苍翠浮空静不流。
双展黛痕天地秀,半轮玉魄古今秋。
至人大愿恒无尽,游子归心志必酬。
华藏庄严恢净土,天龙万稷护金瓯。”
一刻中国佛协常务理事遍能法师撰书《和赵朴老四游峨眉山初登金顶华藏寺》诗:
“金绳界道巧安排,更喜慈云覆玉阶。
无尽重重华藏界,层层不二法门开。”
一刻当代著名佛教学者贾题韬撰书《金顶华藏寺重建落成喜赋》诗:
“百城烟水此登峰,人境交参入画中。
无尽华藏云不隔,眼前声色自重重。”
一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撰写《乘缆车上峨眉金顶有感》词二阕:
“金绳道上,上界俯层云。四上峨眉初到顶,群峦围绕一峰尊,待放大光明。”
“华藏寺,金顶喜重兴。安得普贤行愿力,咸兴平等大悲心,世界永和平。”
站在金顶极目四望,四周景色,尽收眼底。东面,三江如带,一派平川;南面岷山万重,若隐若现;西面,瓦屋、贡嘎、琼峰晃耀;北面,青城、玉垒、或拱或揖。苏东坡诗中有“北望成都如井底”句,把站在峨眉山远眺四方的壮阔情景描写得多么真切啊!
每年十月这里便开始下雪,要到次年三月才能完全溶化。银装素裹,皑皑一片。冷杉、箭竹和岩石上,全是冰层、冰柱,恰似“玉树琼花”。故冬游峨眉别有一番情趣。
请注意,前面就是“舍身岩”。万丈深渊,失脚下去定会粉身碎骨。不过这里却有人敢跳下去。你们都知道“峨眉武术”,峨眉武术源远流长,与少林、武当并列为中华武术三大流派。过去庙中武僧就有从这里跳下去,又从下面爬上来的,那功夫真了不起。游客们,你们可不能试啊!
好了,请回过头来,给你们介绍金顶四大奇观:
7.日出
时,速度突然增快,象一颗打足气的皮球,猛地一刹那,跳出地平线,光芒四射,稳稳当当地嵌在地平线上。人们的脸上被涂上了一层酒后的红晕,金顶也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彩衣。这时你会忘记了山顶寒气袭人的晨雾,不停地跳跃欢呼,久久不愿离去。
8.云海
9.佛光
佛光,古称“光相”,是日光成一定角度照射在云层上产生的衍射现象。又称“金顶祥光”,是“峨眉山十景”之一。每当雨雪初歇,午后晴明之时,阳光朗照,光映云海,游人立于睹光台上,可见自己身影被云面一轮七色光环笼罩,举手投足,影随身动,即是两人并肩而立,也各自只能看到自己的影子,绝无双影,故又名:“摄身光”。
佛光大小、色彩、形状不同,也有不同的名称。白色无红晕的,称“水光”,大如簸箕的,称“辟支光”,小如铙钹形的,称“童子光”,光稍上映,直东斜移的,称“仙人首”或“仙人掌光”,光环如虹的,称“金桥”,佛光出现往往依云而出,若无云出现,称为“清现”,最难得。还有一种称作“反现”的,即早上,光环出现在金顶西面,此种现象极难见到。
10.圣灯
峨眉山金顶晴天的夜晚,舍身岩下峡谷林莽中,忽见一点两点,如豆的星光,渐次千点万点,飘曳腾涌,忽高忽低,仿佛银河繁星坠落岩谷,“时而散舞,星星点点;时而相聚,网网团团,令人眼花缭乱,心动神摇。”此种现象,自古称作“万盏明灯朝普贤。”
“圣灯”现象极为奇特,其成因,有人说是磷火,有人说是萤火虫,有人说是附在树枝上的“密环菌”遇到空气中的湿度含量在100%以上时发的光亮。
观圣灯由来已久,古人留下不少题咏,唐代诗人薛能上峨眉山时,即写下《峨眉圣灯》一首:
“莽莽空中稍稍灯,坐看迷浊变清澄。
须知火尽烟无尽,一夜栏边说向僧。”
先生们,女士们,峨眉山太美了,白昼、黑夜你都能观赏到神奇的景观。但愿峨眉山的雄、秀、神、奇,能永远留在你们的记忆之中。祝你们平安下山,一路顺风。
峨眉山金顶导游词讲解篇十
峨眉山金顶是峨眉山寺庙和景点最集中的地方,是峨眉山的精华所在,峨眉山金顶导游词怎么写呢?请看下面文章。
峨眉金顶与峨眉顶峰的万佛顶相邻,海拔3079米,这里山高云低,景色壮丽,游客可在陡峭的舍身岩边欣赏日出、云海、佛光。
汶川地震后,海拔高度从原先的3077米抬高了约两米。
金顶最早的建筑传为东汉时的普光殿,唐、宋时改为光相寺,明洪武时宝昙和尚重修,为铁瓦殿。
锡瓦、铜瓦两殿为明时别传和尚创建。
金顶金殿为明万历年间妙峰禅师创建的.铜殿,万历皇帝朱栩钩题名“永明华藏寺”。
金顶的得名,即来源于“金殿”。
据有关资料记载,金殿高二丈四尺五寸,广一丈三尺五寸,深一丈三尺五寸,瓦柱门窗四壁全为掺金的青铜铸造,中供普贤菩萨像,旁列万尊小佛,门壁上雕刻全蜀山川道路图,工艺精湛,叹为观止。
当早晨朝阳照射山顶时,金殿迎着阳光闪烁,耀眼夺目,十分壮观,故人们称之为“金顶”。
可惜在清代道光年间,由于一次大火,烧坍了金殿,留存下来的只有一通铜碑,一面是王硫宗撰并集王羲之字的《大峨山永明华藏寺新建铜殿记》,一面是傅光宅撰并集褚遂良字的《峨眉山普贤金殿记》,现存华藏寺中,另有几扇原金殿窗门也存在华藏寺。
从这几件遗物中,我们可以想见当年金殿是何等的辉煌壮观。
铜殿被毁后,光绪年间心启和尚在原址建以砖殿。
1972年4月8日又不幸失火,整个华藏寺再次化为灰烬。
1986年,国家拨款260万元,重建华藏寺,1990年9月11日落成。
现今华藏寺比原先华藏寺规模大,建筑质量高,飞阁流丹,崇宏壮丽,殿字轩昂,高耸入云。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中国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区。
峨眉山是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峨眉山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峨眉山是包括大峨,二峨、三峨、四峨四座大山。
大峨山为峨眉的主峰,通常说的峨眉山就是指大峨山
大峨、二峨两山相对,远望峨眉山,双峰缥缈如画眉,其陡峭险峻、横空出世的雄伟气势。
峨眉山旅游资源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佛教文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而著称于世。
被人们称之为 “仙山佛国”、“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等,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
灵猴是峨眉山的精灵,嬉闹顽皮、憨态可掬又极通人性子,见人不惊、与人相亲、与人同乐,给游人带来无数欢乐,成为峨眉山的一道活景观。
峨眉金顶与峨眉顶峰的万佛顶相邻,海拔3079米,这里山高云低,景色壮丽,游客可在陡峭的舍身岩边欣赏日出、云海、佛光。
汶川地震后,海拔高度从原先的3077米抬高了约两米。
金顶最早的建筑传为东汉时的普光殿,唐、宋时改为光相寺,明洪武时宝昙和尚重修,为铁瓦殿。
锡瓦、铜瓦两殿为明时别传和尚创建。
金顶金殿为明万历年间妙峰禅师创建的铜殿,万历皇帝朱栩钩题名“永明华藏寺”。
据有关资料记载,金殿高二丈四尺五寸,广一丈三尺五寸,深一丈三尺五寸,瓦柱门窗四壁全为掺金的青铜铸造,中供普贤菩萨像,旁列万尊小佛,门壁上雕刻全蜀山川道路图,工艺精湛,叹为观止。
当早晨朝阳照射山顶时,金殿迎着阳光闪烁,耀眼夺目,十分壮观,故人们称之为“金顶”。
可惜在清代道光年间,由于一次大火,烧坍了金殿,留存下来的只有一通铜碑,一面是王硫宗撰并集王羲之字的《大峨山永明华藏寺新建铜殿记》,一面是傅光宅撰并集褚遂良字的《峨眉山普贤金殿记》,现存华藏寺中,另有几扇原金殿窗门也存在华藏寺。
从这几件遗物中,我们可以想见当年金殿是何等的辉煌壮观。
铜殿被毁后,光绪年间心启和尚在原址建以砖殿。
1972年4月8日又不幸失火,整个华藏寺再次化为灰烬。
1986年,国家拨款260万元,重建华藏寺,1990年9月11日落成。
现今华藏寺比原先华藏寺规模大,建筑质量高,飞阁流丹,崇宏壮丽,殿字轩昂,高耸入云。
-->
【本文地址:http://www.daodoc.com/zuowen/17406111.html】
第3篇:武当山英文金顶导游词
武当山金顶导游词(英文版)
Tianzhu peak is 1612 meters above sea level, called “one pillar to prop up the sky”.Standing here, you can clearly see the seventy-two peaks toward the top of the spectacular scene.The Tianzhu mountains of the palace is a palace beautiful decoration.The palace is China's largest steel casting gold gilt hall, built in the Yongle fourteen years.There isn't a nail in the palace, all cast the good parts shipped up the hill to build, Mao a
第4篇:武当山导游词英文版(金顶)
武当山导游词英文版(金顶)
Outline for Tour Guiding of Mount Wudang 1:欢迎词
Good morning!Ladies and Gentlemen.Welcome to Wuhan.My name is Silver.I am from Wuhan Travel Service.I will be your local guide during your stay in Wuhan.This is our driver, Mr Wang.Our bus number is WH12345.On behalf of my travel agency;we hope you have a nice journey here.If you have any special interest, please tell your tour leader, and he will let us know.My job is to smooth your way,
第5篇:金顶导游词模板推荐
金顶导游词模板推荐
朋友们,现在我们已来到了琼台中观索道站。琼台索道是一座重檐歇山式仿古建筑,正面镶嵌着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刘炳森亲书的“武当山索道”五个金色隶书大字,字体凝重稳健,俊逸潇洒。武当山客运索道为二人吊厢式。索道全长1510米,高差645米,设有6座支架,挂141节吊厢,每小时运载400人,单程运行时间位25分钟。请大家顺着索道向上看,红墙绿瓦的,就是太和宫,金光灿灿的,就是金顶。大家再看半山腰上,蜿蜒的城墙像不像彩虹环绕,云彩上的太和宫、金顶像不像天上的宫殿、仙境。明朝诗人洪翼圣在武当山这样写到:“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掩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境中。”,其实,我们现在就在画里面。等一会到了上面,我们就成了神仙了。“太和绝顶化城似,玉虚仿佛秦阿房”就是描绘这种景象的。
各位朋友,大家攀上这个平台,也累了,就在这儿休息一会。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小莲峰,在小莲峰的岩壁上镶嵌有民国书法家宗彝所书的“一柱擎天”四个遒劲大字。李宗仁在此提有“整军经武”四字,书于1939年,正是日军侵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