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第1篇: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 基础知识及运用(2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清晨,驻足雄伟壮丽的运河桥上,dì( )听桥下chánchán( )的水声,目睹鳞次zhì( )比的住宅小区,我不禁想起那一首曾风mǐ( )一时的老歌---《涛声依旧》。是呀,涛声依旧,可宿迁已旧貌已换新颜!
2.根据课文默写(5分)
① , ,盖竹柏影也。
②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
③ ,一览众山小。
④几处早莺争暖树, 。
⑤面对金融危机,我们积极应对,攻坚克难,表现出无所畏惧、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这可以用王安石《 登飞来峰》 中的诗句来形容: , 。
3. 名著阅读(4分)
他计划写一部关于英勇的科托夫斯基骑兵师的中篇小说,书名不假思索就出来了:《暴风雨所诞生的》。从这一天起,他把整个身心扑在这部书的创作上。他缓慢地,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地写着。他忘却一切,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也初次尝到了创作的艰辛。
(1)这段文字出自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原苏联作家 ,文中的“他”指的是小说主人公 。(2分)
(2)同学们已读过《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小说,有同学根据《西游记》的内容,出了一副上联:斩妖降魔,金猴奋起千钧棒。请你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关情节对出下联。(2分)
4.某旅游景点有一则广告:“除了你的脚印,什么也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
这则告示告诉游客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它写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2分)
5. 假如你是导游,请你选择家乡一个景点,设计一段解说词,100字以内,能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以引起游客的遐思。(3分)
6.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用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①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②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2分)
(二)阅读与理解 (50分)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7—10题,(12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
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
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
之怅然。
[注]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7. [甲]文第一段描写的内容是 ; [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
8. 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可: ②以其境过清清:
③南流数十步南: ④不可名状名:
9.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10. 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2分)
二、阅读下面古文,完成7—12题。(12分)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 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11.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月色人户 木兰当户织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时闻风铎 隔簋竹,闻水声
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 道不通,度已失期
12.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1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
14.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不 复 饮 酒 亦 不 复 谈 以 静 意 对 之
15.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2分)
答:
16.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答:
初冬过三峡(13分)
没到三峡以前,只把它想像成岩壁峭绝,不见天日。其实,太阳这个巧妙的照明师不但利用出峡入峡的当儿,不断跟我们玩着捉迷藏,它还会在壁立千仞的幽谷里,忽而从峰与峰之间投进一道金晃晃的光柱,忽而又躲进云里,透过薄云垂下一匹轻纱。
早年读书时候,对三峡的云彩早就向往了,这次一见,果然是不平凡。过瞿塘峡,山巅积雪跟云絮几乎羼在一起,明明是云彩在移动,恍惚间却觉得是山头在走。过巫峡,云渐成朵,忽聚忽散,似天鹅群舞,在蓝天上织出奇妙的图案。有时候云彩又呈一束束白色的飘带,它似乎在用尽一切轻盈婀娜的姿态来衬托四周叠起的重岭。
初入峡,颇有逛东岳庙时候的森懔之感。四面八方都是些奇而丑的山神,朝自己扑奔而来。两岸斑驳的岩石如巨兽伺伏,又似正在沉眠。山峰有的作蝙蝠展翅状,有的如尖刀倒插,也有的似引颈欲呜的雄鸡,就好像一位魄力大、手艺高的巨人曾挥动千钧巨斧,东斫西削,硬替大江斩出这道去路。岩身有的作绛紫色,有的灰白杏黄间杂。著名的“三排石”是浅灰带黄,像煞三堵断垣。仙女峰作杏黄色,峰形尖如手指,真是瑰丽动人。
尽管山坳里树上还累累挂着黄橙橙的广柑,峰巅却见了雪。大概只薄薄下了一层,经风一刮,远望好像楞楞可见的肋骨。巫峡某峰,半腰横挂着一道灰云,显得异常英俊。有的山上还有闪亮的瀑布,像银丝带般蜿蜒飘下。也有的虽然只不过是山缝儿里淌下的一道涧流,可是在夕阳的映照下,却也变成了金色的链子。
船刚到夔府峡,望到屹立中流的滟预滩,就不能不领略到三峡水势的险chán了。从那以后,江面不断出现这种拦路的礁石。勇敢的人们居然还给这些暗礁起下动听的名字:如 “头珠石”、“二珠石”。这以外,江心还埋伏着无数险滩,名字也都蛮漂亮。过去不晓得多少生灵都葬身在那里了。现在尽管江身狭窄如昔,却安全得像个秩序井然的城市。江面每个暗礁上面都浮起红色灯标,船每航到瓶口细颈处,山角必有个水标站,门前挂着各种标记,那大概就相当于陆地上的交通警。水浅地方,必有白色的报航船,对来往船只报告水位。傍晚,还有人驾船把江面一盏盏的红灯点着,那使我忆起北京的路灯。
每过险滩,从船舷俯瞰,江心总像有万条蛟龙翻滚,漩涡团团,船身震撼。这时候,水面皱纹圆如铜钱,乱如海藻,恐怖如陷阱。为了避免搁浅,穿着救生衣的水手站在船头的两侧,用一根红蓝相间的长篙不停地试着水位。只听到风的呼啸,船头跟激流的冲撞,和水手报水位的喊声。这当儿,驾驶台一定紧张得很了。
船一声接一声地响着汽笛,对面要是有船,也鸣笛示意。船跟船打了招呼,于是,山跟山也对语起来了,声音辽远而深沉,像是发自大地的肺腑。
17. 郦道元在〈〈水经注〉〉里说“若非亭午也分,不见曦月”,本文所写三峡是不是这样?试作分析。(3分)
18. 选文作者着力描写了哪些景物?突出了三峡怎样的特征?(3分)
19. 选文语言生动、优美。试举例赏析。(3分)
20. “过去不晓得多少生灵都葬身”在滟预滩这样的险滩,现在“却安全得像个秩序井然的城市”,这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勇气和本领。可有时人类征服自然以后却遭到了自然的报复,如荷兰的围海造田,于是“人定胜天”的说法遭到了质疑,请谈谈你对“人定胜天”的看法(4分)。
岳麓山 (13分)
我不知道把岳麓山称作“辛亥山”是否妥当,我不知道把登岳麓说成读岳麓是否荒唐。然而,在我的眼中、心中,岳麓山确然已化作一部书。这书由碑文、墓志铭、挽联等等组成;这书由长眠岳麓的黄兴、蔡锷、刘道一、蒋翊武、禹之漠、焦达峰、陈作新、陈天华、姚洪业等辛亥革命英烈集体撰著。
读岳麓吧!
石阶道从茂密的'丛林中穿过,云梯似的直往上攀。山坡陡,登完百余级石梯,我已是汗流浃背……在挥去汗水、重抬头欲攀登之际,一柱雄碑蓦然扑入眼帘。在这高高的山峰上,仰视虎踞峰巅的10米高碑,石碑显得格外高大壮伟,犹如一把傲世的长剑,背倚苍松翠柏,直刺白云蓝天。碑上“黄公克强之墓!’’六个大字宛如刻在天地之间。墓碑为乳白色,作四棱形,由一整块岩石琢成。墓侧有诸石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兴墓”。贴近云天的绿树从左、右、后三方环抱墓地,延伸向莽莽的林海。站在陵墓正前方远眺.但见湘江如练,长沙景物,尽收眼底,那气象甚是壮观。黄兴墓有联云:“谤满天下,泪满天下;创造共和,再造共和。”这气象壮观、境界磅礴的墓地,怕是也只有创造共和、再造共和的伟人方可享得!
从禹王碑下行,第一大墓是焦达峰墓。焦墓石栏门的短柱上刻一联语:“大翼垂天九万里,长松拔地五千年。”此联颇可喻被迫赠为陆军上将的焦氏光复湖南、挥师武汉的勋业。
蔡锷墓在麓山寺后、白鹤泉上,但见古木参天立,清泉石上流,曲径通幽,景致清雅。蔡公逝于1916年护国讨袁功成之际,经国会决议,于1917年4月12日国葬于此。墓基甚为开阔,气度潇洒。踏步、冢、碑均取花岗石。碑高6米,镌“蔡公松坡之墓”。绕冢环砌24块石栏板,遍刻时人题字、挽诗。蔡墓挽联出手均不凡:“义不帝秦,间关万里;功在救国,俎豆千秋。”“从头收拾了山河,一身尘土;正气磅礴在天地,万古日星。”“一戎衣而天下定,微斯人吾谁与归。”“微斯人吾谁与归”用在这里,真不知引发多少凭吊者的共:鸣!我以为岳麓不仅是辛亥山,又是文化山,岳麓的辛亥文化大大丰富了中华文化宝库。
读不尽的辛亥,阅不尽的岳麓!儿时诵袁枚“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不甚了了;及长,方知这是中华民族审美传统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所使然。将山水与人物璧合的审美心态,乃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自然流露。青山有幸埋忠骨。传集辛亥英烈于一山的,普天之下舍岳麓其谁?黄兴墓有挽联云:“一代勋名昭国史,千秋浩气壮名山。”好一个“千秋浩气壮名山”啊!
去读岳麓吧!那是一册辛亥英烈传,那是一卷中国近代史,那是一首民族正气歌,那是一章无声的交响乐。
21 本文是一篇游记,它是按照怎样的思路来写的?请画出文中的语言标志。(3分)
22 本文着力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的特点是什么?(3分)
23 “这书由长眠岳麓的黄兴、蔡锷、刘道一、蒋翊武、禹之漠、焦达峰、陈作新、陈天华、姚洪业等辛亥英烈集体撰著。”说说这句话的意思。(3分)
24 本文着力写辛亥英烈,歌颂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你知道的爱国英雄还有哪些?试举两个并简述其事迹。(4分)
(三)作文(50分)
25 你曾外出旅游过吗?哪一处风景名胜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自由命题,写一篇游记。
要求: 1 合理安排写作顺序;
2 写出事物的特点;
3 语言生动形象。
参考答案:
(一) 基础知识及运用(20分)
1 谛 潺 栉 靡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水尤清冽
会当凌绝顶
谁家新燕啄春泥
3答案:(1)奥斯特洛夫斯基 保尔·柯察金(保尔、柯察金)(2分,每空1分,写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2)例:身残志坚,保尔唱响生命曲。
4告示告诉游客,不要乱涂乱画,不要乱丢瓜皮、果壳、包装纸等垃圾,不要摘花折树,不要带走任何东西。这则告示提醒游客文明游览,语言表达委婉而得体,句式整齐,容易记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 略
6 ①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②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二)阅读与理解(50分)
7、(潭)水和(游)鱼清流触石,洄悬激注8、①大约,大概②凄清,冷清清③向南④说出9、①那石岸的形状象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②秀美的树木奇异的竹林,垂下的阴影相互掩映。10、这里景色优美却无人赏爱,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慨。
答案:11. D 12. A 13. 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14.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15.用比喻来描写夜色。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16.月色美好;幽静。
17 不是。太阳利用出峡入峡的当儿,投射光线,还在峰与峰之间投进一道金晃晃的光柱。
18着力渲染云彩的妩媚,两岸山峰的险峻,水势的险,突出三峡庄严秀丽、气象万千的特征。
19 例: “山峰有的作蝙蝠展翅状-----硬替大江斩出这道去路。”这句话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峰的形状。
20 言之有理即可。提示:要辨证的看问题。
21 移步换景。石阶道从茂密的丛林中穿过,云梯似的直往上攀。 登完百余级石梯, 站在陵墓正前方远眺, 从禹王碑下行 蔡锷墓在麓山寺后、白鹤泉上
22黄兴墓、焦达峰、蔡锷墓。 特点分别是:气象壮观、境界磅礴。 大。 景致清雅。 23 青山有幸埋忠骨。这座山上埋葬了黄兴等辛亥英烈,使得这座山富有了一定的人文气息。
第2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语言运用。(26分)
1.给括号前面的一个字注音。(2分)
翩( )然 萌( )发 褶皱( ) 潮汐( )
2.完成词语填空。(4分)
销声 迹 风雪 途 周而 始 草木 枯
日 西山 五彩斑 无动于 在 难逃
3.填入下面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它有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 。
(2)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 。
(3)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 。
A、细密 紧密 熔化 B、致密 严密 溶化
C、致密 紧密 熔化 D、细密 严密 溶化
4.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物体震动 无动于衰 B.难逃扼运 在却难逃
C.束手无策 啸聚山林 D.天衣无缝 消声匿迹
5.判断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3分)
(1)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 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
(2)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
(3)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 )
6.依次填人下列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英国自然杂志 了爱丁堡罗斯栋研究所威尔莫特等人的研究成果。
②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 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 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③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 棕树蛇繁衍的天敌。
A.宣告 支持 控制 B.公布 支持 扼制
C.宣告 支援 扼制 D.公布 支援 控制
7.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生态系统中的强者也同样受到该系统中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无所不为。
B.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质居然能相安无事,并开始了类似受精卵分裂发育的过程。
C.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也将束手无策。
D.如果一个“充耳不闻”的人,对外界的一切也必然“无动于衷”。
8.修改病句。(2分)
(1)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测。
(2)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认识的方法。
9.品读下面材料,对其中包含的语言信息概括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材料]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现代汉语词典》)
A.化石是由年代久远的石头变成的。
B.化石可分为遗骸化石和遗迹化石等类别。
C.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演化进程。
D.研究化石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地层的年代。
10. 依据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小王、小张和小李正在进行一项小发明制作。但在关键部位却卡了壳。小王说:“要是小郭来了多好,这个部位他准行。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时恰好小郭来了。小张说:“说曹操,曹操到。”小郭问议论他什么,小李说:“我们准备请你吃肯德基。”小郭说:“这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吗?”
(1)“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_________(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小王说的“只欠东风”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小张的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34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1-16题。(18分)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晓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旱l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a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b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是温和,春天反而寒冷。c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d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e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时节,烟台要到立夏。f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1.决定物候现象的因素有哪些?(4分)
12.这几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安排?(3分)
1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怎样用文中的知识来理解这首诗?(3分)
14.近海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那么大连的春天一定比北京来得早,对吗?为什么?(3分)
15.在第③段中运用了几种说明方法?举例说明。(3分)
16.第⑤段中“前者”和“后者”各指什么?(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7-22题。(16分)
美国科学家闭门造人
①在美国马里兰州的洛克维里市有一个神秘的机构——基因研究院。这是一个专门收集分类研究基因的地方。据科学家估计,人类大概有8万余条基因。这显然是个很庞大的数目,但这8万余条基因中有多少是多余的废基因呢?剔除废基因后把有用的基因留下再经组合,人类就可以“造”出来了吗?基因研究院主席克莱尔弗拉斯特领导的小组努力的方向正是如此:在试管中制造生命。
②为了证明废基因的存在,他们选择了一种寄生虫,该虫共有470条基因。他们把基因一条条剥离,结果发现有170条是多余基因。也就是说,只要把有用的那300条基因一一加入试管,就可能“人造”出一条有生命的寄生虫!“这是多么美妙而又危险的禁区!我们必须停止实验。我们必须等待伦理学家拿出结论。”基因研究院老板克莱格文特下令暂停在实验室制造生命的研究。
③目前一个包括生命生态学家、哲学家、律师和伦理学家等组成的小组对“人造生命”这一命题进行论证。但有一点共识已经达成,那就是他们都认为,该项实验已经予以证实,不存在一种创造了生命的神秘的.魔术般的外力。
④不管怎样,一个可怕的前景已摆在人类面前:往试管中加入一条条的基因,最终这些化学物品却成了活生生的生命,甚至就是人类本身。
17.题目中的“造”字可用新近产生的词来诠释,这个新词是__________。(2分)
18.这篇文章的说明内容是____________ ,说明顺序是________ __。(3分)
19.第②段主要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请举出一例并说说其表达作用。(3分)
20.第③段画线句的含义是什么?(2分)
21.美国科学家在基因研究方面取得了怎样的进展?作者对美国科学家闭门造人持什么态度?(4分)
22.“这是多么美妙而又危险的禁区”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2分)
三、作文(40分)
23.我们的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时代,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太多太多了,有惊喜,也有遗憾;有便利,也有问题;……相信你一定有切身的感受。请补全作文题目“现代科技带来的 ”,然后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注意:切入点不要太大,从一个很小的方面入手;内容要具体。
参考答案:
一、1.piān méng zhě xī 2.匿 载 复 荣 薄 斓 衷 劫 3.C 4. (A.振,衷;B.厄,劫;D.销) 5.(1)举例子 (2) 作比较 (3)下定义 6.B 7.A 8.(1)删去“从……中” (2)“有效”应直接修饰“方法”,删除“的” 9.A 10. (1)赤壁之战 只要小郭来了,这个问题就能解决了。(2)小郭来了.
二、(一)11.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12.逻辑顺序
13.高下的差异影响物候现象的来临——“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14.不对,因为经度的差异会影响物候现象的来临,大连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大连春天反而比北京来得迟。 15.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例子略) 16.后者指1921到1930年十年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前者指1741到1750年十年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
(二)17. 克隆 18.美国科学家闭门造人(或:美国科学家创造生命) 逻辑顺序 列数字 19.略 20.人和其他生命不是上帝创造的。 21.往试管中加入一条条有用的基因就可创造出活生生的生命。作者认为利用基因创造生命对人类来说是一个可怕的前景。 22.美妙是因为克隆技术是人类科学技术进步的标志;危险是因为克隆人违背了人类的伦理。
第3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四单元测试卷(材料)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小学语文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测试卷。(22分)
1.选出读音全对的一项:()
A.风雪载(zi)途销声匿(n)迹充(chōng)耳不闻丢三落(l)四
B.相(xiāng)安无事濒(bīn)临绝种天衣无缝(fng)在劫(ji)难逃
C.随风飘(piāo)荡物竞天择(zh)五彩斑斓(nn)无动于衷(zhōng)
D.束(ch)手无策参(cēn)差不齐视(sh)而不见唠(lo)唠叨叨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翩然归来流逝追溯啸聚山林B.哀草连天蟾蜍归咎物竞天择
C.周而复始劫难滨临束手无策D.草长莺飞骨胳尘埃天衣无缝
3.指出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还在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话。可当看到严厉的班主任时,都销声匿迹了。
B.这个题目很难,许多同学都听不懂,因此王老师唠唠叨叨地再讲了一遍。
C.老师要小东上台讲自己的学习经验,小东忸忸怩怩地不想上去。其实他是对自己的优点视而不见。
D.小明把妈妈的话当作耳边风,妈妈怎么说他也无动于衷。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第4篇: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14分)
1、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有误的是()
A 寥寥可数(非常少)精神恍惚(精神不集中)
B 妄行出入(随便进出)笑容可掬(捧水喝)
C 旁若无人(好像)喜不自胜(承受控制)
D力倦神疲(劳累、疲乏)锋芒毕露(全部)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A 程老师是个二十多岁。
B 朗读课文难道一定不要唱歌的嗓子吗?
C 他胸前闪耀着的勋章绶带,比我记忆中任何将级官衔以下的人都要多。
D 他的到来使她变成了孤儿,孩子们变成了寡妇。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说明他心理斗争很激烈。
B “她的丈夫和她的三个小小的孩子,惊异地盯着他”,惊异是因为他是个突然冒出来的美国伞兵,而这是德军占领区。
C “她毫不犹豫地把他送回壁炉边的碗橱里”说明法国妇女是完全支持反德国法西斯的战斗 的。
D “京京叹了口气,走起神来”,走神的原因是京京不想读书,想回到乡下去。
4、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比喻修辞的一项()
A乌云的前沿像衣袖似的伸展开来,像穹隆 似的压了过来。
B晚霞如火一般地燃烧。
C被轻风拂动的
第5篇: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精选8篇)由网友 “冬天小石头”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欢迎大家分享。
篇1: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14分)
1、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有误的是( )
A 寥寥可数(非常少) 精神恍惚(精神不集中)
B 妄行出入(随便进出) 笑容可掬(捧水喝)
C 旁若无人(好像) 喜不自胜(承受控制)
D力倦神疲(劳累、疲乏) 锋芒毕露(全部)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 程老师是个二十多岁。
B 朗读课文难道一定不要唱歌的嗓子吗?
C 他胸前闪耀着的勋章绶带,比我记忆中任何将级官衔以下的人都要多。
D 他的到来使她变成了孤儿,孩子们变成了寡妇。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说明他心理斗争很激烈。
B “她的丈夫和她的三个小小的孩子,惊异地盯着他”,惊异是因为他是个突然冒出来的美国伞兵,而这是德军占领区。
C “她毫不犹豫地把他送回壁炉边的碗橱里”说明法国妇女是完全支持反德国法西斯的
第6篇: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 读音节,写词语。
yànlì jiāonèn dà zhì
( ) ( ) ( )
wúlùn zǔ lì làngfèi
( ) ( ) ( )
二、多音字组词。
jī ( ) mèn ( )
几 闷
jǐ( ) mēn ( )
三、比一比,组词语。
娇 ( )修 ( )察 ( )
骄 ( )休 ( )查 ( )
捡 ( )密 ( )组 ( )
验 ( )蜜 ( )阻 ( )
三、括词。
具( ) ( )镜( ) ( )
适( ) ( )论( ) ( )
证( ) ( )湿( ) ( )
四、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 )显微镜一( )本能
一( )小蜜蜂一( )图画
一( )汗水 一( )骆驼
五、在下面的词语中找出三对近义词和三对反义词。
稳当 慌张 坚强 增加
沉着 软弱平稳 增添
近义词:
( )-- ( )( )-- ( )
反义词:
( )-- ( )( )-- ( )
五、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我拿出了一本练习册。
我把一本练习册拿出来了。
1.商人找到了骆驼。
2. 我写完了作业。
3.我打扫干净了教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