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台游记散文

2023-05-17 07:14:18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莲花台游记散文

莲花台游记散文

丁酉初夏,刚过端阳节,又逢父亲节。平日奔波在外,无暇顾及妻小,今日天气晴朗,艳阳高照,遂生出游之心。便上下动员,左右撺掇,家人均欣然应允。

显有名气的灵山秀水、丽境佳地都以路途遥远为由而弃之。最终决意前往本县莲花台仙地一游。

我们一家七人:父母妻儿、姐姐和小外甥。收拾行囊,备了衣伞细软,装了食饮器具,驱车出门。车上两小童甚是开心。在家人地挑逗下,时而歌,时而舞,时而语出惊人,逗得大家笑作一团。不觉间已行至位于西华的祭天广场,真可谓是“秦皇祭天第一坛,群山茂林一方雄”。过了祭天广场,便驶入牛舌堡上山路段。卵石凸凹,崎岖颠簸,车如蜗走,颤颤而动,抖抖而行,盘曲而上。进入林地,顿觉豁然开朗,神清气爽,妻性情高涨,感叹山之雄,林之茂,气之清。途径四道坪、饮马池及麻庵莲花台分路口。不一会,车已行至山顶,一座高大雄伟的瞭望台矗立在山顶平坦处,我们也在此停车休整,走进方知此台名为御风亭,顺带扶老携幼登临御风亭,以观仪州之雄姿,领略关山之壮阔。

休整完毕,继续前行,有做工之人正在开山破石修缮通往莲花台的道路,途中土坯路基更是坑洼难行,但这丝毫无损出游兴致。山巅凉风破窗而入,云中光芒斜射而下,车内笑语欢声,车外天朗气清。眼下依稀可见燕麦河昔人旧址,虽几间破旧茅舍,仍可想早日里炊烟袅袅,鸡鸣犬吠,孩童嬉闹之景象。

莲花台将至,停车于山顶一处平坦开阔地面,便背了行囊,领着妻儿老小徒步趋向目的地。家父年近六旬,仍然精瘦干练。因年轻时常穿梭于家乡山峦茂林间采摘野药,所以,他也是这次进山游玩中兴致最高、步履最键者,家母及妻姊一路照护这蹦蹦跳跳的两小儿。我手持一根半路所捡、三五尺余的红桦树干权作杖用,走在最前,打草开路,后跟者欢娱随行。山间无名鸟虫啾啾作响,无名花木争奇斗艳,群山巍峨,林木茂盛,水有南地之秀,山有北方之雄。途遇一小石坳,其下撑着许多木枝,妻问其故,我笑着答道:“恐怕崖塌也!”家父急忙纠正说:“老人们常言撑一支棍棍在崖下,能防治腰痛之疾”。于是,我们也每人支了一根木棍在崖下,情趣横生。

一时许,便临近了莲花台,于上、下峙(峙乃古祭祀遗址也)分岔口稍作休息,定了游览路线继续前行,转过一山卯,便看见了不远处密林间下峙石塔巍然耸立,石塔顶端两柱松柏苍翠遒劲。顺着石碣向着石塔趋近,不出几步便遇一巨石当道,须俯身攀石顺阶而下,我与众亲顺着石阶上恰能搁脚的'石窝排成运河状,先把两小儿运至石下,再依次攀援而下,过了险段,顺着一路高低错落的石阶,曲折而下。接下来,须横过一面刀切状山崖,一条三五十公分的小路挂在崖面上,走上去左边为平整的崖面,右边为幽深的山涧,多亏有茂林灌木遮挡视线,否则,定被吓得三魂悠悠,七魄荡荡。过了挂壁石路,出现了一座庙宇,也不知庙中所供何神,只知道跟随家父虔诚叩拜,祈求家道安康。

回看所经之路,不禁倒吸一口凉气,突然心生一问,方才所经之崖,可是传说中的莲花台舍身崖?相传很久以前,有一道长每日手敲木鱼潜心修炼,但修行多年尚未成仙。一日深夜,正在念经,突有一影于门前晃荡,近前观看,原是个美貌的少女,飘逸如仙,对他媚笑勾引。道长奇怪地问道:“深更半夜,来我寺院作甚?还不快快出去!”那女子继续毫不羞涩地继续以言语挑逗道长。“休要多言,你这大胆的女子,竟敢在我这出家人面前胡言乱语,再不出去,休怪贫道无理!”那女子并未离去,而更纠缠不休,老道气得拔剑相向:“竟敢毁我清誉,吃我一剑!”那女子吓得夺门而出,老道紧追不放,一直追到万丈高崖边,那崖如同刀劈斧削一般,女子无处可逃,道长举起三尺利锋朝她背心刺去,女子中剑摔下悬崖。这一下倒突然吓坏了老道,顿然醒悟,心想:我修行之人竟然杀生,害了性命,这如何能成得大果,不如一死了事。想罢,老道也弃剑含泪跳下悬崖,当他睁开眼睛时,自己却还站在悬崖上,而崖下却有一具男尸。他高喊道:“崖下何人?”半空中出现了一个女人的声音:崖下就是你!”老道抬头一看原来是观音菩萨。老道这才知道自己已经修炼成仙了,崖下男尸正是自己所舍肉身,那被刺的女子,正是观音菩萨为了考验他修行的决心而变幻的。从此后,人们便把这崖叫作“舍身崖”了。后询得守庙老人,此果为“舍身崖”。

下了这舍身崖就临近了石塔,石塔前后有许多石碑,从模糊的字迹中,依然可以想象秦皇汉武,宋元明清时代的繁荣盛景。欲到石塔下须经过一座木桥,此桥名叫渡仙桥。过了渡仙桥来到石塔下,仰望拔地而起、几十米高的圆锥形的石塔。不由感叹自然的鬼斧神工!匠心独运!绕过石塔,九曲回环,拾级而下,来到山涧谷底。溪流甘冽澄澈,草木密实肥硕。山风、溪流、鸟虫,这绝对是地球上最优秀的乐队组合。溯流而上,不时便来到了上峙莲花石下,两块巨石重叠挺立在一座山峰之上,实有叩问苍天之像。目睹了莲花石的奇险,继续前进来到了一弯巨大的石崖下,石崖凹处足有五六间房之大,崖下常住着一位老者,主持庙务琐事,老人乃燕麦河人士,居住在此已有十余年,见我们到来,甚是热情,又是让座又是舀水,水从崖下一清泉内舀出,据说此泉“十二三人注水水不涨,千万人用水水不减”,饮用泉水有祛病延年之功效,故而被尊为神泉。喝一口神泉水,一股清凉甘冽刺透心底。准备启程之时,老者连忙留住我们,让我们看看头顶的乌云,说是将有雷雨到来,须在他寒舍暂避,于是,我们便进入崖居,老者拿出几个木凳,我们围着土火台坐定,不一会,家父于已经与老者聊出相见恨晚之意了。

须臾,果不然雷声震耳,狂风怒号,大雨如注。这大雨也为我们此次游玩平添了些许浪漫。老者执意要为我们做饭,我们好言相拒,拿出自家所带的素食淡饮与老者分享。少倾,雨声渐小,乌云消散天气放晴,我们告别了老者踏上了归途。行车在山顶,沙土路面虽受了大雨冲刷,但也不很泥泞。

回想今日所游,意犹未尽,奇险山崖,嶙峋怪石,茂林秀木,甘冽清泉,都于心头难以忘怀,遂作拙文一篇,以记之!

第2篇: 莲花台散文

莲花台散文

小时候特别喜欢凑热闹,从这村到那村,从这一场到那一场疯疯癫癫地跟着大人们看戏,直到日落西山,直到鸡鸣破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看了好多竟然也会学着咿呀哼唱几句,像当地的豫剧呀,怀梆呀,都很脍炙人口。

记忆比较深刻的是有一出《莲花台》的戏,女主角饱受婆婆与男人的.折磨欺凌,一念之下遁入空门,后来男人忏悔去寺院找她。师傅说,既然出家就应该严守佛门清规戒律。男人无奈失望地离开,她知道后恸哭不已。后来老师傅成全了他们没有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当时她端坐莲花台上,男人欲近不能,女人欲往不前,那种恩怨纠缠痛苦难离的感情纠结让台下的观众都止不住潸然泪下。

戏里,水袖长舞

衩裙翩翩,珠花簪珮

红唇蛾眉香落满腮

谁弱冠素服踏千山寻遍

在哪里你已坐上了莲花台

淡化了彩妆妩媚姿容

莲花台,片片莲花水云间

你安然静坐,仿佛从未离开

从西来,万朵千朵彩云间

阳关三叠,杨柳青

谁把悲苦的滋味尝遍

戏外,从这村到那村

锣鼓喧天披星戴月

乡间,爱热闹赶场子的人们

把农事与烦恼早已抛到了

九霄云外

于是,早春,

傍晚,

盛夏,流萤

炊烟

戏里,戏外

都成了你难忘的

童年

第3篇:莲花台小学

大古洞小学2006~2007学年度

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邓小平教育理论、胡锦涛同志“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优化学校管理、强化师德建设、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业务素质为重点,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强化依法治教、依法执教,以德治校意识;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敬业乐教、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为莲花台教育事业的稳步、健康、快速、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二、主要工作任务

1、高的教育质量来自于好的校风,好的校风紧系于德育。学校要办好,德育要先行。本期学校将继续组织教师学习和贯彻执行《商洛市教师“十不准”规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大力抓好本校教师“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思想建设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道德水准。各班级积极开展贯彻以新《守则》、《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充分发挥少先队的先锋职能作用。坚持每周升降国旗和国旗下讲话,并利用文化橱窗、黑板报等宣传手段宣传新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莲台山游记散文

2015年1月3日一早,我们一伙驴友乘大巴车出了济南城,来到了城南远郊的九重天景区,准备从这里穿越去泰山西北麓的莲台山。

我们爬的第一座山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虽然不算高,却比较陡峭。因为刚开始爬山,体力充沛,因此爬到山顶,我也没觉得有多累,只是脑门上已经汗涔涔的了。我们休息了有十分钟光景,缩短了下队伍的距离,便开始沿着山脊往莲台山方向前进。到达一处垭口,只见前面的山脊狭窄陡峻,令人望而生畏,大家不由地停下了脚步。这时领队赶上来了,他说我们不爬这个山脊,太危险了,大家往山下走,沿着崖壁上的小路,安全些。走在绝壁上,下瞰,一眼见不到谷底,但因为坡崖上生有稀稀落落的树木,心里便踏实了几分;仰望,只见一大片齐臻臻光秃秃的的石壁耸立着,像要压下来一般,也令人惊悸。

过了绝壁,又攀登上一处山脊,远远地看见一座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山脉,像一道屏障似的横亘着。有驴友告诉我说,那就是莲台山。像期待已久似的,我心里一阵激动。有驴友指着靠近山顶的一处洞口说,那就是著名的娄敬洞。也许是我们已经爬了两座山了,体力消耗过半,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花台秀色优美散文

花台秀色优美散文

第一次来花台,立即被眼前的雄伟和奇妙所折服。

早就听说“花台之景,美在石、松、花。”果真如此呢。

登高望远,一览全貌。站在峰顶的巨石上,朝北可见百岁宫和山下的九华街,黄的、红的、白的.寺庙或民居星罗棋布,掩藏在翠绿之中;朝西看是罗汉峰、天台峰和十王峰;花台的东南面是与九华山一脉相连的笔架山脉,那里有莲花峰、独秀峰、天柱峰、天华峰、翠峰、大牯岭、展旗峰等。驻足近观,石峰随处可见,大小不一,形状奇特,或一柱擎天如定海神针,或多块垒叠成峰成峦成楼台,甚至貌形爬行中的神物。晨光所照之处,明暗对比分明,迎光面略泛红色,背光处青幽黛黑。如果我们动身再早一点,能在这里赶上日出,不知这些石峰会不会更迷人?

花台松树该与黄山松树是同一品种,看它们不管植根在山坳、山腰、山顶,还是岩缝中,都如黄山松一样刚劲挺拔,秀美入画。

不过花台之奇,首当为花。花台素有有“小黄山”之称,其石其松都俱有黄山风骨,更有甚者的,是花台的高山杜鹃能与奇松怪石相伴,松树旁、怪石边、石峰上,处处可见她的倩影。远远地,看石峰上有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莲山游记》作文

《莲山游记》作文

那是两年前,一个盛夏的星期小假日,我们虞城的两位同学受商丘的另一位同学——市工商局古庆彤的邀约,利用周末假期前往新乡市九莲山风景区游玩。

负责我们那次出行的是商丘市“龙行户外俱乐部”,那时,我还压根不知道什么是户外运动,以为就是一次游山逛水普通的随团游,但在家里出发前,庆彤微信里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随身携带水壶、毛巾、竹杖及可以路上充饥的小食品。我看到微信里预备出发的虞城同学也给我发来一副图片,图片中,他带着墨镜,提着手杖,穿着轻便的运动衣,身旁,预备此次外出的旅游包裹塞的鼓鼓囊囊,包裹外还绣着六个大字“活着就是折腾”。

伙计们都收拾得敞敞亮亮出门,看来,我也得按吩咐马马虎虎准备一些旅游用品了。

我们一行驴友十多人在商丘聚集后,乘坐商丘市“龙行户外俱乐部”的大巴上了高速,一路风驰电掣直奔新乡市九莲山风景区。团队导游是一位三十七、八岁的年轻人,驴友中,不知谁晓得其中底细,一路上,大伙儿都亲切地称这位帅哥为李白。

到达目的地,才知道九莲山风景区属太行山余脉,大山里峰如刀削,瀑似飞练。沿

未完,继续阅读 >

《莲花台游记散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莲花台游记散文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