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钦,字克恭》原文阅读

2023-05-21 07:13:54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贺钦,字克恭》原文阅读

《贺钦,字克恭》原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贺钦,字克恭,世家定海,父孟员,以戎籍隶辽义州卫。钦少颖敏,习举子业辄鄙之曰:“为学止于是耶?”取《近思录》读之,有省。成化二年以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因亢旱上章极谏,复以言官旷职召灾,自劾求退。会陈献章被征来京师,钦听其论学,叹曰:“至性不显,真理犹霾,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即日上疏解官去,执弟子礼事献章。既别,肖其像事之。其学专读《五经》、《四书》、小学,期于反身实践,主敬以收放心。有来学者,辄辞之曰:“己尚未治,何以治人?”既而从游者甚众,磨砻淬厉,成其器业。如是者十余年,虽不出户庭,而官贵人闻风仰德者,莫不躬拜床下。弘治改元,用阁臣荐,起为陕西右参议。玺书至而母适病死,乃上疏恳辞。正德四年,太监刘瑾括辽东田,东人震恐思乱。义州以守臣贪残变先发,聚从劫掠,顾相戒曰:“毋惊贺黄门。”钦闻之,往谕曰:“若等吾乡人也,今不幸至此,然吾窃为若等忧,镇城兵不即至耶,如之何?”众初汹汹,至是知悔,罗拜而泣呼曰:“吾父之,愿教之。”钦曰:“惟不杀人,祸可恨。守臣激变,民则无辜,能止杀以待命,尚不失为良民也。良民何畏焉?”未几,有言镇城军果至者,众复噪曰:“贺黄门无嫚语。”环跪钦里门。钦曰:“吾固知有是也。城中扰攘至此,镇城焉得不发兵?兵虽至,尔等不杀人,必宥尔,无恐。”众散去,乱遂定。时又有边将诈诱杀为阵获者,上官按之不得实,一见钦即惭伏地曰:“他人可欺,吾敢欺贺先生耶?”其至诚感人如此。钦处家笃成谊,正伦理,厚姻成,睦宗党。冠婚丧祭一遵古礼,不根之言纤毫不入于耳,子姓必薰陶之以孝弟之义。日改月化,一乡人皆兴于善。里俗溺于异端,丧葬皆作佛事,啖酒肉,肆为奢僭,钦以身范之。晚更好《易》,究心象数,手不释卷,大臣荐引相属,终不起。少尝隐居医无闾山,因以医闾自号,人遂称为医闾先生。

(节选自清光绪五年《镇海县志》卷二十一《人物传二·明一》)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习举子业辄鄙之曰 鄙:以为羞耻。

B.自劾求退 劾:检举揭发。

C.必宥尔,无恐 宥:宽恕。

D.上官按之不得实 按:查验。

8.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根据上下文语境,都推测许曾裕应当为朝廷重用。鄙:轻视,看不起。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钦听其论学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B.玺书至而母适病死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C.义州以守臣贪残变先发 但以刘日薄西山

D.时又有边将诈诱杀为阵获者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9.C【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A项第一个“其”,代词,他;第二个“其”,恐怕、其实,副词。C项“以”都是连词,因为。B项第一个“而”,连词,但是;第二个“而”,连词,表承接。D项第一个“为”,动词,成为;第二个 “为”,介词,表被动;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钦做字,进德修业,尊师重道,传道授业,都坚持用高标准要求自己

B.贺钦处变不惊,机智策略地安抚变乱民众,化解矛盾,维护了社会安宁。

C.贺钦重视伦理道德,对家属亲戚、邻里乡党、民情风俗,都有教化和影响。

D.贺钦晚年好《易》不愿做官,因年轻时曾隐居学医,大家称他医闾先生。

10.D【解析】考查了文言文阅读的二个考点:①筛选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11.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3分)

(2)既而从游者甚众,磨砻淬厉,成其器业。(3分)

(3)守臣激变,民则无辜,能止杀以待命,尚不失为良民也。(4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 即:即使。而:然而。奚:什么。 句式:而我奚以为用?要译出问句语气特点,宾语前置语序要恢复。重点词语翻译准确,语句通顺。(2) 既而:不久。从:跟随。器业:才能学识。(3)止:停止。尚:还算得上。译文:

(1)世间即使要用我,然而我拿什么为世间所用呢?(2)不久,跟随他学习的人很多,磨练激励,成就他们的才能学识。

(3)地方官吏激起变乱,百姓就没有罪,能不杀戮而等待命令,还算得上是安分守法的百姓。

第2篇:高克恭字彦敬的原文翻译及阅读训练

高克恭字彦敬的原文翻译及阅读训练

高克恭,字彦敬。父亨,字嘉甫,有时名。世祖时,台、省交章论荐。召对便殿,称旨,世祖欲官之。固辞,归老房山卒。

克恭传家学,于群经奥义,靡不研究。江南平,选授行台掾。从御史大夫相威入觐,世祖顾问再三,曰:“是高嘉甫儿耶?”赐钞二千五百贯。二十五年,入为监察御史。是时,桑哥秉政,擢克恭右司都事,克恭刚直不阿。明年,随使江淮行省,考核簿书文法,吏多媚上,务求严苛,克恭独持以平恕。

出为江淮行省左右司郎中。浙西公田七十五万顷,克恭视民所输,较私田增二十倍,奏言:“今吏民交困,宜讲求良法,保固邦本,不当重为烦扰,复循旧弊。”疏入,不报。有以朝命至杭增湖东夏税者,自执政以下皆取认状,独克恭不肯。比去,克恭徐语之曰:“吾才不逮子远甚,子昔官于此不能增,而谓吾能耶?子毋重瘠吾民。”事卒寝。

元贞二年,迁山南河北道廉访副使。时畅师文为佥事,克恭奏言:“师文历中外几二十年,臣资历尚浅,师文学行远出伦辈,非臣所能及。况臣素兄事师文,一旦躐居其上,情实不安。”明年,乃擢克恭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师文亦改山东道,入为国子司业,人皆多克恭之让。克恭抵任,条上兴学校、选真才、汰冗官、增吏俸,慎刑狱五事。又言:“朝廷累放诏旨,议行贡举法,而权臣扳引朋类,沮格不行。今所至乏才,宜设科取士,以副上意。”

五年,敕克恭与直学士王约赈京师水灾,惠利周浃,民德之。克恭在刑部,与同官议事,不肯曲意附和。及去,凡克恭所定者,胥吏皆准为程式。

克恭诗自得天趣。画学米芾父子,后用李成、董元法,造诣精绝,尤工墨竹,与宋文与可齐名。

(选自《新元史·高克恭列传》,有删改)

6.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是时,桑哥秉政 秉:掌握

B. 克恭独持以平恕。 以:因为

C. 乃擢克恭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 乃:才

D. 而权臣扳引朋类,沮格不行 沮:阻止

7. 对下列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世祖顾问再三,曰:“是高嘉甫儿耶?”

世祖的顾问谋臣再三问他:“你是高嘉甫的儿子吗?”

B. 师文学行远出伦辈,非臣所能及。

师文的学问品行远超同辈人,不是我所能比得上的。

C. 今所至乏才,宜设科取士,以副上意。

现在所到之处人才缺乏,应该设科取士,以求符合皇帝的旨意。

D. 及去,凡克恭所定者,胥吏皆准为程式。

等到离开刑部,凡是高克恭所定的规矩,官吏们都奉为标准。

8.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高克恭的父亲在当时很有名,却不愿意出来做官,到房山去养老,并死在了那里。

B. 高克恭发现浙西官田中佃户交纳的税粮比民田高二十倍,便上疏解决了这个问题。

C. 为官期间,高克恭体恤民情,赈济灾民,改革吏制,不屈从权贵,深得百姓爱戴。

D. 高克恭博学多才,熟读经书,诗作自然成趣,绘画方面造诣很高,尤其擅画墨竹。

9.通观全文,“克恭刚直不阿”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概括。(4分)

10. 文中第四段写道:“况臣素兄事师文,一旦躐居其上,情实不安。”意思是“况且我一向把师

文看成是自己的兄长,现在出任他的.上级,实在于心不安”。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你

对克恭不肯位居师文之上这一做法的看法。(200字左右)(12分)

参考答案:

6.B

7. A。[世祖再三询问他的情况,说:“这是高嘉甫的儿子吗?”]

8. B。[高克恭上疏,并没有得到答复]

9.(4分)① 在去江淮行省审查文书档案时,不肯为讨好上级而千方百计挑毛病。

②在江淮任职期间,为民着想,不同意增收湖东的夏税。

③在刑部时,和同事议事时,不肯曲意附和。

[评分标准:本题4分,答出一点得2分,2点得3分,答齐三点给4分]

译文:

高克恭,字彦敬。父亲高亨,字嘉甫,当时很有名气。世祖时,御史台、中书省交互向皇帝上书推荐他。世祖在便殿召见,高亨的回答很合世祖心意,世祖准备让他做官。高亨坚决推辞,到房山养老,死在那里。

高克恭继承家学,对于各种经典没有不做深入研究的。江南被平定后,克恭被选为江南御史台的吏员。跟随御史大夫相威觐见皇帝,世祖再三询问他的情况,说:“这是高嘉甫的儿子吗?”赐钱二千五百贯。至元二十五年,调到御史台为监察御史。当时,桑哥掌管朝政,提升克恭为右司都事。克恭为人刚正不阿。第二年,随使者去江淮行省审查文书档案,同去的官吏为了讨好上级,多千方百计挑文书档案的毛病,只有克恭采取平稳宽容的态度。

外放任江淮行省左右司郎中。浙西有官田七十五万顷,克恭看到官田中佃户交纳的税粮比起民田要高二十倍,便上奏说:“现在官吏和佃户都为此所困扰,应该研究好的办法,使国家基础稳固,不应该再增加烦扰,延续过去的弊端。”奏疏送上以后,没有答复。有人奉朝廷之命来到杭州,要增收湖东的夏税,从行省执政官员以下,都签字表示同意,只有克恭不肯。等到此人离开时,克恭慢慢地对他说:“我的才能比您差多了,您以前在这里做官时不能增税,您认为我能做这样的事吗?您不要想方设法使百姓穷困了。”事情最终了结。

(成宗)元贞二年,调任山南河北道廉访副使。当时畅师文是山南河北道的佥事。克恭上奏说:“师文在中央、地方任职近二十年,我的资历比他浅,师文的学问德行在同辈人中是出类拔萃的,不是我所能及,而且我一向把师文看成是自己的兄长,一旦出任他的上级,实在于心不安。”第二年,才提升克恭为江南行御史台治书侍御史,师文也改任山东道,接着调为国子司业。人们都称赞克恭的谦让。克恭上任后,提出兴办学校,选拔真正的人才,淘汰冗官,增加官吏俸禄,对审讯判决要慎重从事等五项建议。又说:“朝廷屡次有诏要研究实行贡举法,但是权臣多结朋党,想方设法加以阻止。现在所到之处缺乏人才,应该设科取士,以求符合皇帝的旨意。”

五年,皇帝命克恭与直学士王约一同负责对京师遭受水灾地区的赈济工作,受益的百姓众多,百姓都感激他们。克恭在刑部时,和同事讨论问题,不肯随声附和。等到离开刑部时,凡是他所定的规矩,官吏们都奉为标准。

克恭创作的诗,自得自然之趣。他的画学米芾父子,后来又用李成、董元的画法,造诣很高,尤其擅长画墨竹,和宋代文同齐名。

第3篇:《新元史高克恭列传》原文及翻译

高克恭,字彦敬。父亨,字嘉甫,有时名。世祖时,台、省交章论荐。召对便殿,称旨,世祖欲官之。固辞,归老房山卒。

克恭传家学,于群经奥义,靡不研究。江南平,选授行台掾。从御史大夫相威入觐,世祖顾问再三,曰:“是高嘉甫儿耶?”赐钞二千五百贯。二十五年,入为监察御史。是时,桑哥秉政,擢克恭右司都事,克恭刚直不阿。明年,随使江淮行省,考核簿书文法,吏多媚上,务求严苛,克恭独持以平恕。

出为江淮行省左右司郎中。浙西公田七十五万顷,克恭视民所输,较私田增二十倍,奏言:“今吏民交困,宜讲求良法,保固邦本,不当重为烦扰,复循旧弊。”疏入,不报。有以朝命至杭增湖东夏税者,自执政以下皆取认状,独克恭不肯。比去,克恭徐语之曰:“吾才不逮子远甚,子昔官于此不能增,而谓吾能耶?子毋重瘠吾民。”事卒寝。

元贞二年,迁山南河北道廉访副使。时畅师文为佥事,克恭奏言:“师文历中外几二十年,臣资历尚浅,师文学行远出伦辈,非臣所能及。况臣素兄事师文,一旦躐居其上,情实不安。”明年,乃擢克恭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师文亦改山东道,入为国子司

未完,继续阅读 >

《《贺钦,字克恭》原文阅读.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贺钦,字克恭》原文阅读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