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古诗文背诵
第1篇:语文古诗文背诵精选
语文古诗文背诵精选
1. 《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总写作者寄情山水的自由快乐心情的句子是: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2. 《醉翁亭记》中的主旨是与民同乐,在第一段就微露主旨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间朝暮之景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描绘四季之景的句子是:(春)野芳发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阴,(秋)风霜高洁,(冬)水落而石出。
3.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表现诗人贫病衰老,但仍想着为国效力思想感的诗句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诗人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梦述志的句子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4. 《己亥杂诗》中,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写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 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认为“人和”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由此推出“得道得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
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说明人才经过艰苦磨练的.作用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认为“国恒亡”的依据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 《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字句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叙述腾子京政绩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文中“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与“退”分别指: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8. 《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中最为出名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9.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抒发征夫忧国思乡之情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第2篇:初一语文古诗文背诵
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 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赤壁 唐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浣溪沙
苏轼
游蕲(qí)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
山脚下的兰草嫩芽有一小部分泡在水中,林间小路清净没有泥巴,傍晚的时候,绵绵细雨中不时传来布谷鸟的啼鸣。谁说人老了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呢? 门前的流水还能执著向西奔流!不要在老年的时候感叹时光流逝,而自伤衰老。
水调歌头
宋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释】
①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②郎中:官名。
③地白:地上的月光。④栖:歇。
【解说】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枝上安歇着乌鸦。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小诗借用中秋赏月这一习惯,巧妙含蓄地把诗人的别离思绪表现了出来。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七八个星天外,清风半夜鸣蝉。两三点雨山前。
稻花香里说丰年,旧时茅店社林边,听取蛙声一片。路转溪桥忽见。
秋 词
唐 刘禹锡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sǒu)人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zhé),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qiú)不暖锦衾(qīn)薄(bó)。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zhuó)。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qiāng)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chè)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首)
唐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论语八则》翻译
要求:背原文,读译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不到想弄明白却不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在教他了。
第3篇:中考语文古诗文背诵指导
中考语文古诗文背诵指导
第一,抓关键词语背诵
所谓关键词语,一是指需要背诵的文句、语段的领头字词;二是紧紧抓住容易联想背诵内容的关键性动词。如背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历数担当大任的人遭艰难情状的句子,可抓住“苦”、“劳”、“饿”、“空乏”、“拂乱”等意义、用法独特和在文中作用显著的词语来记忆。
第二,按写作顺序背诵
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按照写作顺序来梳理文章的思路,寻找利于背诵的策略也是常见的背诵途径。例如,《核舟记》 的写作是空间顺序,背诵时就可以按照这个顺序来处理:整舟→船中→船头→船尾→船背。文章中的每一段都有一个暗示空间顺序的.语句,同学们可以先将这些语句 记熟。然后在拆分每一段的结构,梳理每一个段落的背诵思路。
第三,采用“整分联背诵法”
整分联背诵法是指整体背诵法、分段背诵法与联合背诵法,这几种方法各有不同的特点、用途,并有一定的联系。一般而言,整分联背诵法要求学生先对 课文进行整体阅读,然后对每个语段进行分别背诵,将每个段落背熟记牢,然后再将所有的段落联
第4篇:中考语文古诗文背诵篇目
2013年中考语文古诗文背诵篇目(共28首或篇):
1.《孔子语录》
2.《鱼我所欲也》孟子
3.《出师表》【片段】诸葛亮
4.《三峡》郦道元
5.《陋室铭》刘禹锡
6.《小石潭记》柳宗元
7.《岳阳楼记》范仲淹
8.《与朱元思书》吴均
9.《观沧海》曹操
10.《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渊明
11.《使至塞上》王维
12.《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
13.《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
14.《望岳》杜甫
1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16.《爱莲说》周敦颐
17.《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18.《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19.《赤壁》杜牧
20.《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21.《登飞来峰》王安石
22.《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2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24.《惠崇二首(其一)》苏轼
25.《游山西村》陆游
26.《相见欢》李煜
27.《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28.《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2013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篇目(共三部):
1.《水浒传》
2.《格列佛游记》
3.《朝花夕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