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工作总结
第1篇:有限空间作业
化粪池、污水井池、检查井、清水池等有限空间 作业安全制度及应急预案(草稿供参考)
为了严格执行有毒有害危险场所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有效防范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中毒事故的发生,强化有毒有害危险场所作业的安全管理,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健康,特制订化粪池、污水井池、检查井、清水池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制度及应急预案。
一、井、池清掏疏通具体操作要求如下:
1、用铁钩打开井、池的盖板,再用长竹竿搅散井、池内杂物结块层。在池、井盖打开后先通风15分钟,人严禁站在池、井边,禁止在井、池边点火、吸烟或接打手机,以防吸入有毒气体、沼气着火或爆炸伤人。
2、通风15分钟后,将漂浮物及沉淀物用捞筐及其它工具捞出。把捞出的沉淀物装入袋用环卫运输车运走。或把真空吸污车开到工作现场,套好吸污胶管放入井、池内,启动吸污车的开关,吸出污物直至井、池内的结块物基本吸完为止,防止弄脏工作现场和过往行人的衣物。
3、池、井盖打开后工作人员不能离开现场,清洁完毕后,盖好池、井盖,以防行人掉入池、井内发生意外。
4、盖好池、井盖,用清水冲洗工作现场和所有工具。
5、禁止人员下井、池清掏疏通,防止人员中毒或陷入水中。如特殊情况确需下井、池,必须严格按下述下井(检查井、污水井、污水池、化粪池、清水池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执行。
二、下井(检查井、污水井池、化粪池、清水池等有限空间)从事施工或维修、保养、清理等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1.下井(检查井、污水井池、化粪池、清水池等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提前三日到单位主管科室、安全科办理下井作业审批手续,严禁无批准手续下井作业。
2.下井作业必须凭允许下井作业审批单方可进行相关作业准备,车间主任或副主任为下井作业现场负责人。任何车间或个人不得违反规定,违反者,严格追究科室、车间负责人的管理责任。
3.作业前的准备:
①由盯控干部、工班长组织作业人员学习安全注意事项、控制措施,落实好《班组自控日流程》;
②检查防护用品是否齐全,如:防护服雨裤、胶鞋、手套、防毒面具、毒气监测仪、安全绳等);
③检查作业用具是否完好(手拉葫芦、电动葫芦、三脚架等);
④检查是否停电;
⑤提前2小时将检查井盖、污水井盖打开,充分自然通风,然后实行人工送风。做到风随人走,送入新风。并指定专人进行防护。
4.作业前准备工作完成后,由现场盯控确认同意,方可允许开始作业,指定专人穿戴防护用品检查井下有毒气体的浓度,确认是否具备下井条件,如安全方可组织检修人员穿带好防护用品下井作业;池上必须有2人牵绳保护。如不具备条件,应立即终止作业。
5.作业过程中,干部做好盯控,同班做好互控,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终止作业。
6.作业后,作业人员应将防护用品清洗干净,检查防毒面具氧气、活性炭的消耗情况,并做好记录。
7.作业负责人在作业完成、现场清理完毕后,及时向段主管科室、安全科报告。
8.需要外委下井(有限空间)施工或维修、保养、清理等作业时,禁止委托不具备安全资质或未向行业主管部门、安全监管部门履行告知登记手续的施工队伍。应按照安全生产有关规定与其签订安全生产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管理职责。应对承包单位进行监督、管理。同时,告知承包方工作场所存在的危险因素,要求承包方制定许可作业程序,并保证作业条件达到要求后,方可批准作业。
三、下井、池作业风险分析
我单位下井、池等有限空间作业环境易导致的潜在事故有: 1中毒事故 ○2缺氧窒息事故 ○易导致的潜在事故的范围及后果有: 1 ○中毒事故危害范围及后果
发生中毒事故,其危害范围主要涉及到下井、池作业环境中的作业人员、监护人员、救援人员;其危害后果主要会导致中毒人员昏迷死亡。2缺氧窒息事故危害范围及后果 ○
发生缺氧窒息事故,其危害范围主要涉及到在下井、池作业环境中的作业人员、监护人员、救援人员;其危害后果主要会导致中毒人员昏迷死亡。
四、抢险救援
1.下井作业现场负责人和应急人员首先对事故情况进行初始评估。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初步分析事故的范围和扩展的潜在可能性。同时向段报告,段按程序启动一级响应。
2.使用检测仪器对有限空间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和氧气的含量进行检测。也可采用其他简易快速检测方法作辅助检测。
3.根据测定结果采取加强通风换气等相应的措施,在井、池的空气质量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作业。
4.抢险人员要穿戴好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呼吸器、工作服、工作帽、手套、工作鞋、安全绳等),系好安全带,以防止抢险救援人员受到伤害。
5.在井、池内作业用的照明灯应使用充电头灯或12V以下安全行灯,照明电源的导线要使用绝缘性能好的软导线。
6.发现井、池有受伤人员,用安全带系好被抢救者两腿根部及上体妥善提升使患者脱离危险区域,避免影响其呼吸或触及受伤部位。
7.抢险过程中,井、池内抢险人员与外面监护人员应保持通讯联络畅通并确定好联络信号,在抢险人员撤离前,监护人员不得离开监护岗位。
8.救出伤员对伤员进行现场急救,并及时将伤员转送医院。9.伤员现场救护
(1).中毒急救
1由呼吸道中毒时,应迅速离开现场,到新鲜空气流通的○地方。
2经口服中毒者,立即洗胃,并用催吐剂促其将毒物排出。○3经皮肤吸中毒者,必须用大量清洁自来水洗涤。○4眼、耳、鼻、咽喉粘损害,引起各种刺激症状者,须分○别轻重,先用清水冲洗,然后由专科医生处理。
(2).缺氧窒息急救 1迅速撤离现场,将窒息者移到有新鲜空气的通风处。○2视情况对窒息者输氧,或进行人工呼吸等,必要时严重○者速交医生处理。(打120电话)。
3佩戴呼吸器者,一旦感到呼吸不适时,迅速撤离现场,○呼吸新鲜空气,同时检查呼吸器问题及时更换合格呼吸器。
五、应急结束恢复现场
在恢复现场过程中往往仍存在潜在的危险,应做好以下工作:
1.先检测,后进入。
2.保持出入口及紧急疏散、抢救通道畅通。
3.必须将井、池内液体、固体沉积物及时清理和处理,并保持足够通风。
4.对将进入井、池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
5.对将进入井、池作业的人员身体检查,有禁忌症者,禁止入内作业。
6.准备必要的防火器材(消防器材)。
7.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程。
8.安排训练有素的专职人员进行空间气体检测,并作好详细记录。
9.安全监护人不能少于2人。
10、结束应急,在充分评估危险和应急情况的基础上,经段指挥中心批准,由现场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应急救援结束后,应按照常规要求,积极修复设备,组织展开事故调查,统计事故损失,严格按事故“四不放过”处理原则进行处理。
附件:空间作业审批表
编号: 上报车间:
工作项目: 作业时间: 作业内容和地点: 作业指挥和盯控干部: 防护用品配备情况:
作业人员名单及安全业务培训情况:
施工方案和安全防护措施:附后
主管业务科室审核: 年 月 日 安全科审核: 年 月 日 主管领导批准: 年 月 日
第2篇:有限空间作业
1.明确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作业者及监护者等作业人员职 责。
作业负责人职责:获得相应的安全管理资质;了解整个作业 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 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授权批准作业;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 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终止作业。
作业者职责: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遵守有限空 间作业相关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
人防护用品;与监护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监护者职责: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全过程掌握 作业情况,保证在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能够与作业者进行有效 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遇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 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立即呼叫应急救援服务,并在有限空间外 实施紧急救援工作;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作业区域。
2.建立专业培训制度
·
每年至少对作业人员进行1次安全生产和专业技术培训,并 建立培训档案。
3.建立人员体检制度
每2年至少对作业人员进行1次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
(二)参照《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要求,在原 有安全操作规程中增加有限空间安全操作的相关内容。
(三)加强应急设备管理,确保与有限空间作业相应的安全 防护设备和用品齐全。
三、作业前的准备工作
(一)安全防护及标识
1.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通风设备、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当有限空间存在可燃 性气体和爆炸性粉尘时,检测、照明、通讯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作业人员应使用防爆工具,并配备可燃气体报警仪等。
2.防护装备以及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应妥善保管,并按规定定期进行检验、维护,以保证设施正常运行。
3.按照《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要求,在作业区 域设置安全警示措施,夜间作业应在明显处设置警示灯,无关车 辆、行人不得进入作业区域。
4。在繁华地区作业时,应指派专人维护现场秩序,并在路 段两端设置安全标志。
5.各种防护设备、辅助设备应按照有关安全规范要求及现场 实际情况稳固安装或放置。
(二)作业危险评估
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开展危险评估,评估工作内容主要 包括: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结果评估和其它危险因素识别,制定消 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确保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主 要工作要求如下:
1.有毒有害气体检测
(1)有限空间内的空气含氧量不得少于19.5%,否则即为 缺氧。其余常见有毒有害气体容许值详见附件2。
(2)宜采用比色法、仪器法或生物法等方便现场操作的简易 检测方法检测有限空间内的气体。
(3)气体检测人员应经专业技术培训,除配合有限空间作业 前的气体检测外,宜将管辖地段井下气体和工厂排污检测作为一 项经常性业务,改进防护措施。
2.其它危险因素识别
(1)详细了解有限空间深度、广度及附近管渠情况。
(2)详细了解潮汐以及附近工厂污水排放情况。
(3)检测有限空间内的水流、水深及淤积深度。
(4)确认有限空间内的设备维护、检修等操作是否会导致人 身伤害。
(5)根据现场情况,判断有限空间中是否存在其它伤害点(如 机械、电气、石块、钢筋等)。
3.以上危险因素识别后,需作危险因素汇总和作业危险性评 估,判断作业是否可行以及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并将以 上危险评估内容填入工作方案和作业票中。
(三)危害控制措施
在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根据作业危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 措施,控制作业场所危害,一般需要开展的危险控制措施有:
1.作业管理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要求有关部门配合或安排 临时水泵,降低作业点水位。
2.至少提前30分钟进行通风。
3.管渠类有限空间作业,下井前必须提前开启工作井井盖及 上下游井盖进行自然通气,并用竹(木)棒搅动泥水,排出有害 气体。
4.池体、储罐类有限空间作业,作业前应把池体、储罐的设 备、管渠及相关井室内的污泥和气体尽量排空,然后关闭与相关 井室的阀门。
(1)池体、储罐排空,应先关闭相应的进出水管和泥管,然 后打开放空管,尽量排出井室内污水和污泥,过程中搅拌机持续 搅拌(潜水搅拌机在露出电机防水外壳前持续搅拌)。在排泥接近底部时,可用消防水冲洗或最低点放置小潜水排泥泵排泥,同 时配合冲水或人工拨刮。清污泥完毕后,关闭放空管。
(2)设备及其连接管道排空是通过逐步输送清水清洗或对设 备突发事件口冲洗的方法,将设备、管道内的污泥清理干净,清 理后关闭设备进、出口阀门。
5.做好照明工作准备。
四、作业过程的安全操作要求
(一)一般安全要求
1.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履行批准手续。由作业班(组)长填写“有限空间安全作业票’’
(详见附件3),经批准后方可 作业。
2.操作人员井下作业时,应有两人监护。若进入管渠作业,还应在管井内增加监护人员作中间联络。监护人员不得擅离职 守。
同时在作业期间,操作人员和监护人员之间需要通过有效的 通信手段(如对讲机)定期保持联系。
3.尽量避免井下潜水作业,如确需潜水作业应按相关规定执 行。
4.每次井下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
5.设备、工具的升降、移动和传递过程,应注意防止设备损
坏或意外坠落。
6.人员作业应按照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开展,正确使用机械、电气等应急设备。
7.作业现场根据气体检测结果判断是否可采用明火,未经许 可严禁动用明火。
8.井下作业时,作业管理人员应要求有关泵站配合(或现场 安排临时泵),以持续。降低作业点水位。
9.有限空间内的重要操作或危险操作,如动用明火、设备泄 压等,需经作业负责人同意方可开展。
10.通风要求
(1)作业期间应持续进行自然通风或人工通风,保持空气流 通,使含氧量达到规定值,并使有害气体浓度降至容许值(详见 附件2)以下。
(2)人工通风时,一般可按管渠内平均风速0.8m/s计算 通风机的风量。
(3)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4)如通风无法降低有毒气体浓度至容许值,人员应穿戴供 压缩空气的隔离式呼吸防护用品作业。
(5)易爆气体浓度在爆炸范围内时,严禁作业。
11.人员防护要求
(1)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安全绳必须可靠固定。下井 作业的,作业人员必须系安全绳(或三角架缆绳),安全绳(三 角架缆绳)的另一端由井上的监护人员固定。
(2)作用点中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过允许范围或含氧量不 足时,人员应使用全面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等隔离式 呼吸防护用品进行防护,较深入的有限空间操作,建议使用全面 罩正压隔离式呼吸防护用品。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应符合GB/T18664《呼吸防护用品的选 择、使用与维护》要求。缺氧条件下,应符合GB8958《缺氧危 险作业安全规程》要求。
(3)应备齐应急通讯报警器材、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大功率 强制通风设备、应急照明设备、救生索、安全梯等应急设备。
12.下列人员不得从事井下作业:
(1)年龄在18岁以下或50岁以上的人员。
(2)经期、孕期、哺乳期的妇女。
(3)有聋、哑、呆、傻等严重生理缺陷者。
(4)患有深度近视、癫痫、高血压、过敏性气管炎、哮喘、心脏病等严重慢性病者。
(5)有外伤创口尚未愈合者。
(二)管渠类有限空间专项安全操作要求
1.维护人员不得进入以下管渠作业
(1)管径小于0.8m的管道或宽度小于0,8m的渠道。
(2)管内流速大于0.5m/s。
(3)水深大于0.5m。
(4)充满度大于50%。
2.检查管渠内部情况时,宜采用反光镜或电视检测仪等工 具。
3.凡井深不超过3m的,在穿竹片牵引钢丝绳和控制挖污泥 时,不宜下井操作。
4.宜采用电动或气动引绳器、机动绞车、高压冲洗车及吸泥 车等机具,·以改善劳动条件。
5.如采用橡胶气囊封堵作业管段(管道截面应为圆形或椭圆 形),需考虑该管道管径是否在气囊的使用范围内,同时管道变 形严重、崩坏或有碎石、棱角的,不应使用橡胶气囊作为封堵工 具。
6.污水处理厂污泥管道一般为压力管,中途无检查井,检查 维护工作建议在管渠进、出口处开展。
(三)池体、储罐类有限空间专项安全操作要求
1.如有限空间内有人员作业,严禁打开进出水管和进泥管。
2.有限空间,内设备(一般是各种污水泵、污泥泵、格栅、破 碎机、脱水机等)拆卸前,需先清空设备及其连接管渠内的液体 或污泥。
3.污泥处理设备及连接管道内一般充满污泥且具有压力,一 般不建议在井下进行松螺旋泄压,但由于设备故障,无法进行设 备及管渠内污泥清空工作,必须进行井下泄压时,可关闭设备进、
第3篇:有限空间作业培训
有限空间作业培训
一、定义:有限空间指封闭或部分封闭,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物质积聚或含氧量不足的空间。
二、培训目标:在今后生产过程中杜绝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培训内容:
1、各间单位是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的责任主体,其车间主任对本车间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全面负责。
2、各单位应建立安全生产制度和规程
⑴、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和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⑵、有限空间安全作业审批制度。
⑶、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⑷、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及应急管理制度。
3、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进行专项安全培训。
⑴、有限空间作业的危害因素和防范措施。: ⑵、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⑶、工具检测仪器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⑷、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
安全培训营有专门的记录,并有参加培训人员的签字确认
4、有限空间作业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保持出入口畅通。
⑵、设置明显的安全警
第4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
一、定义
有限空间需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体积足够大,人能够完全进入;
2、进出口有限或者受到限制;
3、不是设计为长时间占用空间。
二、有限空间的主要特点
1、通风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易燃气体的积聚和缺氧等;此特点是造成有限空间死亡事故的主要原因,有毒有害气体中又以硫化氢为常见;所以在进入限空间前首先必须保证该空间内有足够的无害的空气。
2、对于某些有限空间,内部构造的复杂也是导致事故的原因之一。
三、有限空间事故的特点
1、作业人员对有限空间概念的陌生,以致于根本无法认清相应空间存在的危害性,这是有限空间事故高发生率的根本原因;
2、监护、救援人员相关知识的匮乏是导致相应事故的高死亡人数的主要原因,经常发生一人在有限空间内作业发生意外,多名救援人员的进行营救时的死亡事故;
3、适用救援设备的缺失也是导致相应作业人员高死亡率的原因。
四、有限空间分为四类
1、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
2、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
第5篇:有限空间作业流程
有限空间作业流程
1.作业审批:作业审批由现场负责人对人力资源、安全防护措施等内容把关,符合要求后方可开具作业审批单
2.作业准备: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教育,明确作业任务、作业程序、作业分工、作业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及应采取的防护措施等;对防护用具进行检查,并正确佩戴。
3.危害告知:对作业场所张贴危险告知牌,警示作业者存在危害因素,警告周围无关人员远离危险作业点。
4.安全隔离:将所从事有毒有害危险空间与作业场所隔离,确保作业安全。5.清除置换:在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采用有效措施,清除有限空间中的污染物,必要时用水车清洗作业环境。
6.检测分析:进入有限空间前必须进行有毒有害气体分析,检测氧气、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浓度并如实记录。
7.通风换气;无论气体监测是否合格都必须全程通风换气,保证作业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顺利排除。
8.正确防护:作业人员进入有毒有害作业环境后,必须佩戴劳保防护用具,包括防护服、正压式呼吸器等。
9.安全监护:由两名持证人员进行现场不间断监护工作。
10.安全撤离:当完成有限空间作业
第6篇: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森泽集团
高白氢铝项目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拟稿人:白永永 核稿人:白小明 签发人:樊荣光
一、目的严格执行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保障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防止缺氧窒息、有毒气体中毒等事故的发生。
二、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高白氢铝项目范围进入危险有害因素且受到限制、约束的封闭、半封闭设备、设施及场所的作业。
三、定义及分类
3.1有限空间危险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存在危险有害因素(如缺氧、甲烷等有毒气体或粉尘中毒危险)且受到限制和约束的封闭、半封闭设备、设施及场所的作业。
3.2封闭、半封闭设备:储罐、反应塔、锅炉、压力容器、浮筒、管道、槽车等。
3.3地下有限空间:地下管道、地下室、暗沟、地坑、沼气池及化粪池、下水道、池、地下电缆沟等。
3.4地上有限空间:垃圾站、温室、冷库、烟道等。
四、权责
4.1高白氢铝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公司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安全管理人员包括高白氢铝项目负责人、调度室主任、综合办公室主任、机电维修室主任,负责需现场有限空间的识别、建
立有限空间作业台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