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盘古开天地》说课稿
第1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地》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地》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地》说课稿
说“教材简析”
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8课《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这是一篇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讲的是一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主人公用斧头开天辟地,用身体顶天立地,最后把全身化作万物,创造了美丽宇宙的神奇故事。作者想象极其丰富,行文脉络清晰,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是一篇孩子们喜欢阅读的课文。整个故事围绕“创造”这个中心来写,所以我说课的主标题是《创造改变了世界》。
说“教学理念”
新课标倡导“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鉴于三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基础的实际,我将本篇课文教学的思路定位在“以学定教,形成琅琅书声的课堂”,以读为主,相机与思考、体会、议论和讲授结合,使学生学好语言文字,了解课文意思,初步感受神话故事的文学魅力。
说“学习目标”
三年级孩子好奇心强、形象思维相对活跃,有一定的联系实际和模仿能力。于是我为本课时设计了如下两点教学目标。
一是,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体会词句意思,读出语感。
二是,以“创造”为线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其目标是本课时教学重点,目标二是本课时教学难点。
说“教学策略和学习活动”
在了解学生学习起点,明晰学生学习的重点的基础上,设计了以下教学层次结构:
一是,认真朗读课文,吟盘古开天劈地;
二是,细细阅读课文,品盘古创造宇宙;
三是,感悟诵读课文,咏盘古献身精神。
(一) 认真朗读课文,吟盘古开天劈地
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播放课件:《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哪吒传奇》中的哪吒、《葫芦兄弟》里的葫芦娃。问,认识这些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吗?从而引出《盘古开天地》中的盘古。板书课题。读课题。携着兴趣、带着问题走进文本。
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要以读为本,从读中学习,从读中感悟,培养语感,丰富语言积累,发展思维。我先有感情地范读,用老师的读来感染学生,将学生带入故事情境。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有一种想自己去读的愿望,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思考与需求,再默读课文并找出文章的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齐读中心句,找出中心句中的中心词(创造)。这就是我们所说提炼出主线和中心的学习方法,把文章读成一句话、一个词。教师指导书写“创造”一词,同学之间交流对“创造”的理解,想一想,为什么“创”是立刀旁?为什么“造”是走之地?体会我们祖先造字是有讲究的'。也从字里行间感悟出:创造的道路是艰辛的,创造的道路是漫长的,需要大刀阔斧、披荆斩棘,也需要永远追求、永不放弃的精神!到底盘古是怎样开始他的创造之路的呢?
(二)细细阅读课文,品盘古创造宇宙
1、创设情景,渲染神话意境。
我问学生:想不想感受一下盘古开天地的神奇?估计学生肯定会说:想,我请学生闭上眼睛,(开始配乐、描述)现在我们进入了时光隧道,回到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音响:爆裂)此环节中的情境创设简洁自然,极富神话特色,给予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使学生在脑海中浮现生动形象的画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的环境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盘古要创造美丽的宇宙该付出多大的努力呀!
2.从“开天辟地”感受“创造”的艰辛
接着我和学生用问答式读第2自然段,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做动作重点理解“抡”“劈”,有了前面情景创设作为铺垫,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感受到盘古“抡斧猛劈”分开了天和地,;后面学生又通过自读自悟,理解几组反义词(清浊 轻重 上升下降),通过老师的指导,在朗读时对文字有了轻重快慢的处理,了解天地分开的缓慢过程。感受盘古创造宇宙的艰辛。
3.从“顶天立地”感受“创造”的执着
(感受盘古创造的执着就得)走进文本,走近文中的角色,唤醒学生真切的感触,带学生进入情境,步步深入:指明个读第3自然段,同时让学生用肢体语言体验盘古头顶着天,脚蹬着地,(板书:顶天立地)引导学生从每天天升高一丈、地下降一丈、盘古就这样坚持着,(一天过去了,盘古头顶着天脚踏着地;一年过去了,一百年过去了)不知过了多少年,直到天地稳定下来盘古也累得到下去了。从这些语句来理解创造需要执着,需要坚持。感悟盘古为创造天地,倾其所能,执着付出的壮举!
4.“化作万物”感受“创造”的无私
盘古的无私最然我们感动,第四自然段语言极具特色,总分关系的构段方式、颇具气势的排比句式,以及大量形容词偏正结构短语,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极好范例。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反复整体多样化朗读,并出示课件,让学生初步感知排比句式的特点,观看图片同时拓展想象他身体的其他部位还会变成什么?
他呼出的气息 变成了 ( )
( ) 变成了 ( )
( ) 变成了 ( )
接着将文中的句子变换方式(把“变成了”变成了“我知道”的句式i)再说再读,
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我知道 它是盘古呼出的气息
( ) 我知道 ( )
( ) 我知道 ( )
让学生感悟同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然后再出示画面,让学生结合画面在复述课文内容,这样,通过学生与文本的多重对话,有效实现了对文本语言的内化吸收,激活了思维,发展了语言。反复多样地朗读后,学生感受到,盘古为创造美丽的宇宙无私奉献他的全部。 (板书:化作万物)
(三)感情诵读课文,咏盘古献身精神
随着朗读的多样化,层层推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步步深入,盘古的形象已经在学生心目中逐渐清晰、高大、丰满起来,老师问:面对这么一位坚持不懈的巨人,你想对着他说点什么呢?这时学生对盘古发自内心的诉说,虽然语言不是最美,但情感绝对是最真。接着我结合板书复述:盘古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化作万物,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他为创造美丽的宇宙承受艰辛,执着付出,无私奉献,都深深打动了我们。让我们带着对盘古最真挚的感情朗读全文。
当学生满怀深情的读完全文后,出示课后作业
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你喜欢这样的是故事吗?回去把这个神话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家人听。还可以阅读我们在第一课时所提到的一些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甚至更多。
附:板书设计:
18.盘古开天地
开天辟地
盘古 顶天立地 创造 美丽的宇宙
化作万物
第2篇:三年级上册语文《盘古开天地》说课稿
三年级上册语文《盘古开天地》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盘古开天地》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上册语文《盘古开天地》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下午好。
站在这里,心中感慨万千。作为一名从三峡库区农村学校走出来的青年教师,参加全国赛课是我不曾敢有的梦,但我还是走来了,走上了全国赛课的讲台。是全国小语会给了我这样的机会,是关心我、帮助我、培养我的老师和领导,陪同我一路走来,圆了我这神话般的梦。面对上帝赐予我的这一切,我无限感恩。
山里的孩子纯洁,山村的教师纯朴。这里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在备课和上课过程中一些朴实的想法:
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充分利用教材,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发展学生语言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努力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神话故事,而且被安排在中华传统文化的主题单元中。借助教材编排这一特点,我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神话这一文学体裁,了解神话故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并能初步感知神话故事富于想象的特点,为学生打开一扇阅读神话的窗口。
其次,根据三年级年段特点,我借助课文中出现的部分词语有提示全文主要内容的作用,设计了一个词串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反复诵读词语的过程中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读文中捕捉关键词语的意识。
第三,第四自然段语言极具特色,总分关系的构段方式、颇具气势的排比句式,以及大量形容词偏正结构短语,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极好范例。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反复整体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排比句式的特点,通过想象画面诵读,让学生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将文中的句子变换方式读,让学生感悟同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样,通过学生与文本的多重对话,有效实现了对文本语言的内化吸收,激活了思维,发展了语言。
最后,关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我以为,言为心声,任何一篇文章都饱含作者丰富的情感,字字句句总关情,因此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自然就涵盖着人文熏陶。在刚才的课堂教学中,随着朗读的层层推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步步深入,盘古的形象自然就在学生心目中逐渐清晰、高大、丰满起来,课堂上,学生对盘古发自内心的诉说,虽然语言不是最美,但情感却是最真。我以为这正是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完美体现。
反思这次参赛的过程,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在磨练中经历成长,在成长中获得智慧。为了追求理想的教学境界,我知道,“路漫漫其修远兮”,衷心希望在“上下求索”的道路上,有你与我同行!谢谢!
三年级上册语文《盘古开天地》说课稿2
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该课文是神话故事题材。主要写了:名叫盘古的巨人开辟天地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根据以上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知识目标:会认“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情感目标: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神话故事的神奇之处,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二、说教法与学法
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讲授法、谈话法和探究法等教学方法。讲授法便于教师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谈话法和探究法,可以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主动性,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法上,主要采用朗读和默读相结合的方法,讨论法,勾画圈点读书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阅读习惯。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三个环节展开:由师生谈话聊神话故事导入《盘古开天地》。这里我选取了三个学生比较熟悉的神话故事:1。嫦娥奔月2。后羿射日3。女娲补天,由这三个神话故事为由,引入到本课所要学习的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
1、基础性读,解决字词。
由于课前已经布置过预习作业,所以课堂上教师直接呈现重点字词,先请学生带着拼音读,然后再去掉拼音读,掌握本课重点字词,采用点名读与齐读的方式。在读的时候提醒学生关注“血”这个字,是多音字,并引出另一个读音“xie”。在呈现的词语中引出重点词“混沌”,将其带入课文中的句子中去理解,“混沌”是指:宇宙形成前模糊一团的景象,从而了解盘古开天地的原因。
2、建构性读
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分成“盘古开天地前,盘古开天地时和盘古开天地后”三部分内容,并尝试各用一个词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盘古开天地前:混沌一片;盘古开天地时:抡斧劈;盘古开天地后:创造宇宙。最后将三个词串一起,简要说说故事的大概内容:盘古开天地前宇宙混沌一片,然后盘古抡起大斧劈向黑暗,最后牺牲身体创造了宇宙。(通过这些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3、习得性阅读
重点阅读课文描写“盘古开天地时”的两个段落,请学生从老师提供的4个词语中(铺天盖地、顶天立地、天长地久、开天辟地)中挑选两个合适的词送到相应的段落中。第二自然段可以用开天辟地,第三自然段用顶天立地来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理清每个自然段主要内容,并引出神话故事的结构很简单,一个段落就可成为一个独立的小故事。
接下来重点品味语句,先品活。请学生仔细阅读描写盘古开天地时的两个自然段,并划出具体描写盘古开天地的语句,和圈出相应的动词,品味这些动词,并请学生模仿盘古开天地的动作,边模仿动作边朗读语句,感受盘古开天地时的动作,并感受课文中描写盘古开天地的“动作活”。
再品神,请学生在刚才呈现的描写盘古开天地时的两个自然段中找出盘古开天地后所出现的“神奇”变化,并读一读,小组内讨论交流下神奇在何处。通过这两句描写变化神奇的句子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之处。重点理解:“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感受天地形成的神奇,并找出该句句子中的四对反义词,了解这种对对子的语句,再联系本册前面学过的对对子“天对地,雨对风……”感受品味中国文化的奇妙之处。最后回味整读,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所在。并推荐好书《中国神话故事》,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三年级上册语文《盘古开天地》说课稿3
一、说教材
《盘古开天地》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第五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是一篇发展语言,培养想象力的好课例。
(一) 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初步阅读课文之后,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练习复述部分课文内容,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二) 设重点为: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想象力。
(三) 设难点为:
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初步练习复述部分课文内容。
二、设计理念:精读课文的教学,应让学生拥有完整的阅读过程,经历朗读与默读,自悟与交流,思考与想象,感知内容与领悟情感,理解语言与积累、运用语言,课文阅读与资料收集利用的过程。
三、说课堂教学行为策略的'具体运用
1、提出问题,激活思维,理清顺序;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标》)陈老师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参与阅读实践,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自读释疑,既为学生创造了阅读实践的环境和空间,又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同时,也能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为复述课文打下基础。
2、读读练练,积累语言,理解内容;
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
这篇课文内容非常浅显,学生一读即懂,因此对课文理解只需练习多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积累语言,领悟意境。
陈老师在组织同学们研读文本时,没有支离破碎的分析,没有喋喋不休的串讲,更没有“独具匠心”的指导,有的只是送给孩子一声声肯定,带给孩子一片片掌声,献给孩子一次次笑脸,一支支花朵。让所有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对文本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使他们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汉语词汇丰富,运用灵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欣赏力,可选择有价值的语言进行积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陈老师除了让学生在诵读中积累语言,根据课文内容,还精心设计了一道填空题,先填象“隆隆的雷声”等这样的好词语,再引导学生读,最后练说:“我是盘古的……变成了……”。在此基础上,陈老师设计了一个给画面配音的环节,孩子们特别有兴趣,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情境中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在运用中发展语言,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有便于后面的复述课文。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指导学生的同时,陈老师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了加动作表演读外,还采用小组合作竞赛读的形式,让学生充分读,读出情,读出味,读出境,在增强了语感的同时,又培养了同学间的团结合作的精神。
3、想想说说,训练语言,培养想象力。
让想象这朵人类思维最美的花朵进入课堂是对儿童生命的一种关怀和体贴,因为儿童世界是用想象构建起来的诗意盎然世界。陈老师在课堂上敏锐地抓住个别孩子根据自己的感情加动作朗读,及时地对孩子散发的想象地火花予以激励,使其他的孩子也披上想象的翅膀,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谁也无法否认,是想象孕育了伟大的发现和发明,史蒂夫霍金的《果壳中的宇宙》就是一首最绚丽的想象诗。但更重要的是,想象是我们语言能力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想象把五彩缤纷的世界凝聚成文字,并且把文字中的内涵充分释放,滋养里我们的才气和灵性。陈老师在课堂中启发学生想象:盘古的身体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学生有的想象盘古的头发变成了颗颗繁星,有的想象它明亮的目光变成了耀眼的闪电等第。
语言训练在交流中也得到了发展,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培养。
虽然是第4节课,通过陈老师的课堂调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能较好地达到学习目标,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可惜因时间关系,在复述课文第4段内容和给画面配音时,虽然积极性很高,但无法当堂满足学生的愿望,只能移到第3课时。
第3篇:四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地》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地》教案(精选19篇)由网友 “枇杷炖川贝”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四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地》教案,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四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地》创新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地》创新教案
【教学分析】
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脉络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这些特点,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学习目标】
1、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3、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