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印象情感散文

2023-06-03 07:12:56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冬日印象情感散文

冬日印象情感散文

北方冬日,温度甚低,格外寒冷,生命敛迹。植物脱去绿装,动物不见踪影,大地失去了生机。但冬日里也有些许让人感动、让人情趣、让人惬意之事。提笔记事,留存冬日

的印象于记忆之中。

梦醒晨起,走近窗前。

窗外灰暗,街道上散放着柔和的灯光,刚刚熄去。林立的楼宇中,有些许灯光点缀,周围寂静的很,整个城市还在沉睡,东方地平线上晨光灰朦。大约过去一刻钟,渐白的天幕上,悬挂的朦胧月亮,逐渐地淡出了人们视线。天边出现了一道泛着淡淡红黄的晨光,散放着多彩,耀眼但不刺眼。晨光将天地划分得是那样的明显,像楚河汉界。错落有秩的楼宇在天幕的映衬下,好似一幅剪影画。

走出家门,来到街上。

行人稀少,只有最美、最可爱的城市清洁工,清扫着街面。虽然,街边树上秃枝、地上枯草纹丝未动,但袭人的寒气,时时会穿透人们身上的暖装,让人感到冷意刺骨。当人们摘下头帽、手套,片刻就会感到冻头、冻手,看到那些清洁工不顾寒冷、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做着城市的美容师和守护者,怎能不让人感动,让人肃然起敬。

冬至时节,气温骤降。

江河封冻,寒气致水成冰。屋檐下、树枝上、草地里挂着冰棱,冰花长在玻璃上形成窗花,由冰编织的奇特景色随处可见,使冰成为人们的观赏之物。几年前的深冬,去哈尔滨旅游,观赏人工雕琢、独具特色的冰灯展,让人赏心悦目,致今难忘。

其实,居住在北方小城里,也有许多情趣。

严冬里覆盖屋面的积雪,在暖阳的照射下融化成水,沿屋檐流下结成冰棱,其形如钟乳一般,大水不同,形状奇异。让浮想联蹁,兴趣盎然。

城里有条江,江面上水气升腾,浮冰涌动。成群的水鸭戓站立于浮冰之上,或游荡在江水之中,寻觅着美食佳肴,偶尔会发出喃呢的声音,唤来同伴共享。

江边树枝上结满的冰棱,晶莹剔透,幻姿幻彩,绚丽绽放。缓步近观,凝神静品,冰棱如雕琢玉件,晶亮耀眼,精妙绝伦。宛如一幅饱含诗情、清馨玉洁的画面呈现面前,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让人流连忘返,美不可言。

倚窗静观,冬日飘雪。

空中漫舞,似柳絮,如鹅毛,自天而降。更像身着素衣的仙女下凡人间,婀娜多姿,款款而落,轻盈而且美丽,净化着天地间的污浊和尘埃。她们撒落在屋上,地上,枯草上,使大地披上银装,给大地平添了几分寂静、淡雅和清新。

街景朦胧,街上行人步履蹒跚,身后留下了一串串深一脚、浅一脚的'足迹清晰可见。平日里急速前行的车辆,也在减速缓行,车辆沿街排起长龙,街面显得十分臃肿。城里的生活节奏突然慢了下来,街面上川流不息的景象,此刻已荡然无存。

雪止天朗,移步至院。

驻足观之,满地白雪洁清剔透,暖阳初照于白雪之上,雪光明亮得刺眼。院中草坪上,几个孩童穿着红色、黄色、蓝色的羽绒暖装,如寒梅傲放的花朵点缀于洁白雪地上,在雪地里追逐嬉戏。追累了,他们又呵着冻得通红的小手,堆起了雪罗汉,雪罗汉有些似像非像,但是,看上去玩得却十分开心。这场景会带给人无限遐想,让人惬意。

冬季是年的终结,与春衔接。冬日的冰雪严寒,使万物休眠,但冰雪带给它们的是冬的滋养,让它们休养生息,迎接春的到来,同时,也带给了人们快乐和愉悦。沉睡的大地将在春风中苏醒。冬日的晨光,随着时令转换,将成为第一缕春光,唤醒生灵。大地又会恢复生机,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年复一年,永恒不变。

第2篇:情感散文故乡印象

对于70年代的人们来说,过去的贫苦生活一直是心中难以摆脱的情感纠葛。记得我读小学时穿的衣服都是二个姐姐扔下的旧衣服,好在我的母亲是裁缝虽是旧了些却也能改出一番新颖式样来,还不至于穿出去让别人笑话我男不男女不女。我的书包是由碎布头凑起来缝制而成的,那些布头是父亲替别人裁剪衣服积攒下来的边边角角。不过那倒成了一种标志,让学校的同学们和老师都知道我家有人做裁缝。逢年过节或秋收时父母也会给孩子们做衣服,但他们只会从姐姐那里排起,我在家里是老三自然每次都排不上。因此我一直盼望着她们的衣服变小,但每次父母替他们做衣服时又总是故意做的大一些,好让孩子们多穿几年。

夏天到了,孩子们偎依在母亲跟前缠着要做一件白衬衫,央求半天母亲说夏热炎炎穿差一点不要紧只要凉爽一些就好,要不等到冬天给你做一件棉衣吧!孩子们等啊盼啊,终于等到白雪飘飘天气转寒,可是父亲又对孩子们说不管衣服怎样破旧穿着能暖和就行。看着孩子们失望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母亲便讲起火龙袍的故事,说过去有一财主家的长工没有棉衣,冬天仅穿着一件破旧褴褛的衣衫。财主搞不明白为何长工在天寒地冻的旷野间干活而不觉得寒冷呢?于是问长工,长工说他这件衣服是祖传的火龙袍......这个故事我听了好几年,它也陪伴我越过好几个冬天。直到我读初一时我才穿上一件家里单独为我做的棉衣。

故乡的生活虽为清贫却很温馨,幼年的我常于夏夜的社场间听老人们唱民间小调,那些曲调委婉柔和总能将人们劳作的疲惫拉进一个可以心情愉悦的天地。老街上有一个叫王武成的老头就特别会唱,他能唱出的曲目很多,有十劝郎,摘石榴,手扶栏杆等。我相信故乡的村民之所以终日辛劳还能活得惬意快乐与这些小调大体有着某种牵连,虽然歌曲中描述的都只是理想与期盼,但却能在这些村民的心中埋下一颗颗情感种子。不难看出这样的歌声一代代传下去,一代代唱下去,必定会让这里村民的心中存下这样一些歌,他们在劳动之余哼吟着歌曲自然就会忘记劳作的辛劳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我家住在西场队的老街,顺着街道向北走就到了围河,围河上有一座年代久远的古桥,记得桥南边不远就是这个王老头家,那时许多孩子总会往他隔壁吴嫂家跑,因为她家有一间磨坊。这个吴嫂也会唱小调,但是她唱的小调凄凉哀怨不如王老头委婉动听。这个王老头在我的印象中无论是个头还是面貌总是与众不同,至于特别在哪里我倒也说不清楚。现在想起来或许是当年我没有见过他穿过火龙袍的缘故吧。他的老婆我倒是很怕的,乡村妇女大都端庄沉稳,而她却每天嘻嘻哈哈口无遮拦,老街上的村民们都很害怕她。我曾在《磨坊》一文中写过“张大娘家砖砌房,锅砍他妈会打场,吴嫂只在磨前转,上街下县贺四娘。”锅砍他妈就是指王老头老婆,她和张大娘吴嫂都是邻居。生产队长勤大爷总是说乡村孩子起的名字不是叫什么军就是叫什么国的,她却很奇怪把儿子叫什么锅砍子,害的我每次上工点名总叫得别扭。其实不仅他儿子的名字古怪还有王老头家的来历街坊也不清楚。

我认识王老头是在卢集饭店,这个饭店影象对我来说尤为深刻,它的开始时间要比我出生的年代还要早,我之所以对它的印象比较深主要是饭店的旁边就是卢集商店,我爷爷就在那个商店里上班。饭店中有一部分职工都是老街的村民,他们见到我总是特别的客气,那倒不是我爷爷与他们有多么熟,而是因为我父亲是支书的缘由。饭店的门脸不大,院子倒是不小,院中有很多的酱油缸,染料池,也有一个与吴嫂家差不多大的磨坊,只是这个磨坊要比吴嫂家那个要繁忙的多,因为附近的村民常常来这里磨面碓臼。这个饭店是卢集大队的公有财产,除了领导人是村干部以外其他都是老街的村民,那时间疯三娘负责做豆腐,张建才负责染料坊,亮二爷负责烧菜,只有王老头一人主做面食。他早上炸油条晚间炸馓子,至于中午就是蒸懒龙卷子的时间了。

我经常跑到哪里偷看他蒸卷子,雪白的面团按进一个木制磨具内,再由他熟练的手轻巧一翻就把面剂放到笼屉上,那个木制磨具约二尺来长,中间有一道道横隔,卷子蒸好时在表面都会留下一个个方格,记得每一方格要卖二毛钱。像我们自已家做的卷子一般都用连根倒面,就是未出麸皮的面,那种面做成的卷子吃起来口感粗糙。因此母亲偶尔也会让我到王老头那里买上几段改善一下生活。而当我每一次去买时他都会从卷子的一头切给我,因为卷子的两头没有方格整体上显得要稍大一些,他也知道我的父亲是支书。

大队饭店这些师傅有固定工资,自然家庭条件就很优越。王武成穿着蓝咔叽中山装棉袄,这种服装是当时最为流行的,王武成看到村民们穿着打着补丁的衣衫时,也会嘲讽的讲起火龙袍故事,但他讲的和我母亲有所不同,母亲说的火龙袍故事情节主要突出衣衫单薄的长工是靠智慧战胜财主的。而王武成却倾向于财主上了长工的当,换上长工的火龙袍在野外被冻死的情景。

记得故乡是81年分产到户,当时我家分来的土地约有十几亩,逢麦口稻市家里的农活基本上都要全家上阵,孩子们干活不踏实,干累了总是偷奸耍滑。即使当时流行的口号总是说劳动最光荣,但我们这些孩子们还是疑惑,为什么这些光荣的人们每天汗流浃背而生活还那样贫困呢?是的,直到今天我们仍旧还能听到那些赞叹劳动人民的优美词章,可是当这些劳动者们看到城里的生活繁华舒适时,他们质朴憨厚的心中依旧还会升起一个个疑问。这些农村人文化水平基本上都不高,他们的衣服褴褛满面风尘,仅仅为刚刚分到土地有了可以支配的财产就欣喜若狂。由此他们开始起早摸黑的苦干盼望着早一点能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看到他们自家的粮囤越来越高他们显得既得意忘形又可伶兮兮。城里终究是城里,农村当然还是农村,最终他们还是找不到可以向城里人显耀的东西,唯一值得称颂的还是他们那种淳朴敦厚的情怀与健壮豁达的人格。

第3篇:朦胧印象情感散文

朦胧印象情感散文

记忆非常玄妙,有时候蓦然回首的一眼,匆匆而过的一瞬,却能让人刻骨铭心,忆之如昨日。而生命中灵魂深处的记忆,朦朦胧胧。好似亲身经历,又似乎是梦中回忆。我谓之朦胧印象。

朦胧印象之雾,我对雾的第一个印象是建立在在母亲的背上。那应当是深秋的一个早上,土路边的小草上挂着一层淡淡的白霜。母亲背着我走在流动的雾气中,我抬起头看着远处的房子,只有屋檐在浓雾中时隐时现,耳畔远方公鸡的打鸣声隐隐的传来。此情此景中我第一次产生了美的感悟,自此以后我就对雾情有独钟。我最喜欢在似雨似雾的天气中行走,放松心情,看不真切也不在乎前方,由着心去行走,如同我以后的人生……

朦胧印象之阳光中的雨---雪化水,小时候,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水帘洞令我神往。一个冬日的早上,当站在屋门内的我睁开迷糊的双眼,印入眼中的不仅有明媚的阳光还有那漫天、顺着屋檐而下的水幕。那一刻仿若时空扭转,花果山中水帘洞活生生的出现在我面前。我惊奇的跑出屋外,满世界的滴答声,阳光照在白雪上,温暖让雪复活还原为水肆意的欢呼着。我来回的穿过水幕,乐此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朦胧印象情感散文

记忆非常玄妙,有时候蓦然回首的一眼,匆匆而过的一瞬,却能让人刻骨铭心,忆之如昨日。而生命中灵魂深处的记忆,朦朦胧胧。好似亲身经历,又似乎是梦中回忆。我谓之朦胧印象。

朦胧印象之雾,我对雾的第一个印象是建立在在母亲的背上。那应当是深秋的一个早上,土路边的小草上挂着一层淡淡的白霜。母亲背着我走在流动的雾气中,我抬起头看着远处的房子,只有屋檐在浓雾中时隐时现,耳畔远方公鸡的打鸣声隐隐的传来。此情此景中我第一次产生了美的感悟,自此以后我就对雾情有独钟。我最喜欢在似雨似雾的天气中行走,放松心情,看不真切也不在乎前方,由着心去行走,如同我以后的人生……

朦胧印象之阳光中的雨---雪化水,小时候,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水帘洞令我神往。一个冬日的早上,当站在屋门内的我睁开迷糊的双眼,印入眼中的不仅有明媚的阳光还有那漫天、顺着屋檐而下的水幕。那一刻仿若时空扭转,花果山中水帘洞活生生的出现在我面前。我惊奇的跑出屋外,满世界的滴答声,阳光照在白雪上,温暖让雪复活还原为水肆意的欢呼着。我来回的穿过水幕,乐此不疲,一边是天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童年印象-情感散文

童年印象-情感散文

三十多年前的回忆如火烧的土豆泛着清香,三十多年前的夕阳红如红橙的橘子泛着金光。霞光穿透云层将照在草海上,像湖面升起的光柱支撑着深色的云朵。那时的房屋没有观景阳台,有的只是木格的窗栏将窗外的境色分得一块、一块。临近湖边所有的草、木、人、畜都成了勾绘着金边的剪影,近处有炊烟缭绕,间或有荞麦玉米的香味。这是草海落日的影像,而在那个时代,镶嵌更多的是经济贫乏却金光灿烂的童年。乌蒙山的天黑得很晚,乌蒙山高原的孩子因为有草海的映衬而越加兴趣无穷。

那时学校打扫卫生的工具都是学生自带的。下午四点我们放学打扫完卫生以后,几个同学拿着脸盆和竹编的撮箕、扫把去了草海。草海边上有许多小沟,一边连着湖泊,另一边延伸到湖边的`田地里。我们用扫把从靠湖边的水面上拍打着水,将小鱼儿赶往水沟的尽头,最后用撮箕档住,从下往上一挖,百十条小鱼便滤水进了撮箕,大的有两三寸长,小的只有半根火柴那么长,洗洗就放到盆里。之后又用抓了几个蚂蚱用“牛筋草”(捆棕子用的那种)捆了,带回了家。回家还兴奋着,到了晚上一做作业,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冬日恋歌情感散文

冬日恋歌情感散文

轻轻的,悄悄的,走进了冬,走近了春,走进了思念,走进了春的期盼里。——题记

雪舞一季,梅花三弄,情缘几分,堪那碧空流云,偶尔会意心底;半痴半醉,眷恋飞花,留一方别有洞天,山光水色,锦绣素年,欲以深情相许,静坐雪中,捻字墨纷飞;一片片承载了期望,翩翩起舞,回眸之间,触碰已是凉凉冰雨,已是“ 山雨欲来风满楼 ”,萧瑟近邻,忧郁散落一地……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特喜欢纳兰的诗词,清丽婉约中,赋予了洁净纯粹的情思;唯美的忧伤,幽幽的相思,串联字里行间,始终如一的情,红尘谁念痴缠,瑟瑟风雪,一纸对白,唯有这墨雨更为明白,挥洒如雨,倾城雪月;再见莞尔,再见时倾国倾城,唯有那一世情长,挥洒清袖,云水清欢看过。

冬若是一位多情的诗人,那雪则是诗人的笔墨,梅则是诗人的情,诗人的魂;在这笔灵动中,红梅分外妖娆妩媚,一静一动,给冷色的冬天,一份情韵的画面;柔美百回的感触,茫茫雪海,一页情怀的舟,游弋其中;堪那世间万物,也不过是浮尘烟云,尘埃落定之时,若依旧留守着这份纯粹

未完,继续阅读 >

《冬日印象情感散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冬日印象情感散文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