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

2023-06-19 07:13:33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

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

第六课 滑轮组

天华学校:彭加江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对滑轮组的研究,解释起重机的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游戏活动并与同学友好地合作研究。

【教学重点】用实验研究探究定、动滑轮的作用。【教学难点】认识起省力的大小关系和规律。【教学准备】铁架台、线、滑轮、钩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导入: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家村,都有许许多多的建筑工地,参观这些忙碌的建筑工地,我们会有很多的发现。(学生自由表述自己所看见的,并说说自己有些什么问题。)起重机是怎样把那么重的物体送到高空去的呢?

二、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1、滑轮组的定义引入:

原来,起重机内发挥作用的是滑轮组,那么什么是滑轮组呢?(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观察结构图P14,理解滑轮组的构造。

2、实验探讨简单滑轮组的作用。

(a)小组合作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b)试用这个最简单滑轮组吊起一个1000克的重物需要多在的力?请学生猜想,(c)

学生分组实验,分别用这个滑轮组吊起不同重量(学生自己定)的重物,并和直接吊起该重物的力比较,能发现什么?

【实验要求:

1、明确分工。

2、拟定实验计划草案后实行。

3、进行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

4、汇报交流,说说有一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在这里可能会出现重物比较轻的时候省力效果不明显,但随着重物的增加,省力效果越明显,越趋向于省一半的力)】

3、实验探讨有2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

(1)提出疑问:如果增加滑轮组的数量,(例如用2个动滑轮和2个定滑轮),用力大小会怎么变化?(2)用与前面实验相同的方法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情况,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三、游戏体验

小个子战胜大力士:游戏规则见教材P15(1)出示游戏器材,找2个大个子学生和一个小个子学生参加游戏。(2)要求没有直接参加游戏的同学对数据进行记录,寻找其中的规律。(3)、说出自己的发现,学生自由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从这个游戏中明白了什么?

师小结:从我们的研究中明白为什么起重机能够吊起那么重的物体……

第2篇: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

年级:六年级

B类 册别:下册

单元:第二单元

《寻找生物的家园》教学设计

作者姓名:夏登华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肥西县长岗东芝希望小学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意识到生物依赖环境生存,理解环境为生物生存提供必要的条件。

2、知道环境的变化会影响生物的生存。

3、知道什么是生物的栖息地。

4、知道生物栖息地的组成。

5、了解生物之间的互利合作和敌对关系。过程与方法:

收集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及其相关资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呵护生物的家园,能自觉地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

2、能意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生物离不开合适的栖息地,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难点:突出同一环境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准备:教学准备:PPT课件、Flash动画、各种动物及生存环境图片。

四、教学设计特色分析:

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行探究知识的能力,本节课内容采用“活动——点拨式”教学法,学生通过看录像、教师提问、自主学习产生学习兴趣,从而开展一系列的观察、比较等活动,加上教师的适时点拨,自行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生物间的相互关系。这样把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有机结合,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既掌握了知识,又获得了掌握知识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一段有关地球各种生态环境画面的录像,结合录像讲述:蓝色的地球是生物共同的家园,每一种生物的家园分布在地球不同的地方。

(播放一段有关地球生态环境的录像后出示一个填空题)__是小鸟的家,__是牛羊的家,__是鱼虾的家,__是花草的家、、、、、、__是所有生物的家。(生填后教师导语:今天我们就来寻找生物的家园)(板书课题)

二、寻找生物的家园

1、(课件出示企鹅、狮子、小鸟和海龟的图片)

师:这些动物的家在哪里呢?(学生答后出示这些环境的图片)

2、师: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那么在这些环境中,除了我们看到的动物以外,还会有哪些生物呢?它们为什么会生活在这里?

3、学生讨论后汇报交流

三、认识生物的栖息地

1、提问:刚才我们在图片中看到的企鹅为什么喜欢生活在南极、海龟喜欢生活在海洋呢?

小组交流。

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

讲述: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须的食物、水、庇护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

2、出示学校草坪的图片。

提问:这是学校实验室前面的草坪,大家猜测一下,草坪会成为哪些生物的栖息地?

学生作出猜测。

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我们应该怎样呢?

师:在观察草坪时,请大家将发现的生物记录在科学活动记录单中,(出示记录单)。对活动记录单你们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

在观察草坪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教师作适当补充。

学生观察草坪,记录自己的发现。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四、“寻找”生物间的关系

1、谈话:同一栖息地上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可以在一起生活,就会有相互合作的生存关系,我们把这样的关系叫作“伙伴、合作关系”,板书。

① 出示图片:从展示的图片中说说他们相互合作的关系是怎样的?

2、学生通过观察例举的图片理解“合作关系”,并交流它们是怎样合作的。

3、教师简介:海葵和小丑鱼、鳄鱼和鳄鸟、鸟和果实等之间的合作关系。

4、学生小组内交流海葵和小丑鱼、鳄鱼和鳄鸟、鸟和果实等之间的合作关系。

5、谈话:有这样的合作必有不合作的,即为敌对关系。出示非洲大草原图片,你已知的有哪些敌对关系呢?

6、学生自由交流非洲大草原上的敌对关系。

7、请学生例举出自己平时观察或者是搜集到有关生物合作与敌对的关系。

8、小组讨论、交流彼此观察或搜集来的有关生物合作与敌对的关系事例。

9、教师小结:不管是合作关系还是敌对关系都是我们生物的自然规律的体现,应当予以保护。

五、总结“寻找”,课外延伸

1、教师总结:在寻找生物的家园中,大家有什么感触?不难看出,这些都与我们人类的生活与生存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这也是我们所以生物的共同的家园。介于这些,你有什么样的想法或者什么想说的呢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2、指导简单构想“环保倡议书”

3、课外延伸:观察一棵树,记录动物栖息情况,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

六、板书设计:

寻找生物的家园

非生物:阳光、水、温度、土壤等 生物栖息地

关系:合作、敌对 “环保倡议书”

教学反思:《寻找生物的家园》是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首课,它总领单元,将学生的视角引入生物与环境的研究,揭示了每一种动物必须生活在合适的环境里这一事实,引导学生去发现生物对环境的依赖,揭示环境对生物的意义,并突出了同一环境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

本次教学我采用创设情境揭题导入,先播放一段有关地球各种生态环境画面的录像,结合录像讲述:蓝色的地球是生物共同的家园,每一种生物的家园分布在地球不同的地方。在播放一段有关地球生态环境的录像后出示一个填空题)__是小鸟的家,__是牛羊的家,__是鱼虾的家,__是花草的家、、、、、、__是所有生物的家。生填后教师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寻找生物的家园)接下来,引导学生将讨论的视角集中在某些具体的生物上,如企鹅、狮子、小鸟、海龟,启发学生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通过讨论一些生物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引导学生把动物和它生活的环境联系起来,在通过对生物生存环境的列举,开拓学生的视野,并让学生思考“一种生物为什么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学生思考得出栖息地的概念,在这个环节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进行交流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充分调动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在了解同一栖息地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时,利用课本中的图片,让学生发现动物之间存在着合作关系和敌对关系,再进行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生物之间合作关系的例子,使学生加深了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课前收集了资料,再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回答问题的学生自信。

本课的拓展应用部分,引导学生将关注的视角延伸到课外,渗透环保理念。本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出现最大的不足之处是:学生搜集资料不充分,没有突出交流学习的实效性。交流学习是解决学生现有科学知识不足,增强学习实效性的有效手段。课前教师应布置好搜集资料的任务,做好充分的准备。本课教学中只有一部分学生能自觉搜集资料,而一部分学生没有搜集,造成上课交流没有达到应有有实效性,不免流于形式。

第3篇: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

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1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宗旨。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本人担任六年级c209和c210两班的科学教学工作。总的来说,两个班的学生都很喜欢上科学课,上课发言积极,特别喜欢实验操作、制作比赛和室外实践活动。两个班比较,c210班的学生在准备材料、完成作业方面更认真,而c209班的学生思维敏捷,课堂纪律虽欠佳但常有惊人之语。

三、本册教材分析:

1、教学的总目标

a、科学探究

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能运用归纳、演绎等方法进行推理和判断,能将推理判断的思维过程转化成语言并能有条理地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

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精选16篇)由网友 “vlce”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篇1: 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板报或展览的方法与更多的人交流信息,并通过讨论如何编制板报的活动,学习把信息传递给更多人的方法。

2.知道打电话,发电子邮件,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等都是我们与远方的朋友进行信息交流的比较有效的方法。

3.通过邮件“电报”的活动体验收发电报时编码、传递和译码三个步骤,从中感受到信息的传递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

【教学过程】

1.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是用口耳交流信息、用文字交流信息,这样信息的传递都只能在自己的小组或自己的班里,如果要把信息传递给整个六年级的同学或更多的人,又有什么办法呢?

2.通过墙报或展览与更多的人交流信息

(1)讨论:

A.怎样吸引更多的人来阅读我们的墙报?

B.怎样使有限的版面空间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

(2)交流讨论结果。

(3)为了使大家在离墙1米远的地方也能看清墙报的内容,墙报上用多大的字体比较合适?

(4)学生阅读课文,根据课文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现象,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知道一些预测地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学生掌握避震的技能,使学生学以致用,能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

2、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搜集资料、整理事实、研究事实、应用事实和拓展事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奥秘的兴趣,渗透科学的自然观教育

二、教学重点

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

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

四、教学准备

1、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视频。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地球上的板块、现代地震仪的图片。

2、学生每组准备一根小木棍,一条毛巾。

3、铁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积木块等

五、教学时间

1课时

六、教学流程:

(一)导入

1.谈话:地震是非常可怕的,同样危险的还有火山喷发,大家猜想一下,如果发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科学六年级下册《垃圾的处理》教学设计

三堡寄宿制小学

项秀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前主要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烧,简单的填埋和焚烧会造成环境污染;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过程和方法:通过垃圾填埋的模拟实验,观察分析简单填埋垃圾的危害,从而考虑并尝试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同时了解现代新型垃圾填埋场的设施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对垃圾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做垃圾简单填埋的模拟实验,观察分析简单填埋垃圾的危害,由此讨论并尝试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2.进一步了解新型垃圾填埋场的设施及功能,意识到再先进的垃圾处理方式对环境仍然有影响。

【教学难点】

了解新型垃圾填埋场的设施及功能,意识到再先进的垃圾处理方式对环境仍然有影响。

【器材准备】

1.组实验材料:玻璃瓶、洗净的小石子、墨水、纸巾、塑料瓶(瓶盖上大一些小孔)。

2.现代新型垃圾填埋厂构造图。

3.填埋场和焚烧场垃圾处理过程的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料。【教学设计】

一、导入

谈话:通过上节课

未完,继续阅读 >

《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