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霞祠导游词

2023-06-20 07:13:02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碧霞祠导游词

碧霞祠

贾导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顺着天街向东走,在天街的东首,我将带您去游览一座白云缭绕的“天上宫殿”,这座大殿布局周密,结构严谨,殿里有很多精巧的铜、铁小铸件,而且这天上宫殿还是是泰山上最大的古代高山建筑群。我相信大家在看了它以后,都会感叹我们的祖先是如此的勤劳和智慧。这天上宫殿就是泰山碧霞元君的上庙——“碧霞祠”。在古诗中曾有诗人用“天门遥指碧霞祠,云雾衣裳日月旗”、“巍巍金殿插云边”等句子来赞颂它。

“碧霞祠”创建于宋真宗东封泰山的时候,后世有过多次重修。碧霞祠最开始的时候是叫昭真祠,金代叫昭真观,明代扩建以后改称碧霞灵佑宫,碧霞祠的名字,很可能是清乾隆三十五年重修后改称的。碧霞祠现在有二进院落,五间正殿。它在建筑上最大的特点是殿顶有瓦垄360条,象征着全年360天。

碧霞祠主祀碧霞元君,道教尊称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传说为玉皇大帝的女儿。在清代张尔吱的《篙庵闲话》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说汉时仁圣帝时,泰山上曾经有一对石刻的金童玉女,五代的时候大殿塌了石像也坏了,小童不知道散落到了哪里,而玉女则沦于泰山顶的“玉女池”中。宋真宗东封泰山,在玉女池中洗手的时候,一尊石人浮出水面,洗干净之后,原来就是曾经跌落玉女池的玉女石像也。于是宋真宗命有司为玉女建立祠堂,号为圣帝之女,封号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间则俗称“泰山老母”,相传是保护妇女、儿童的神仙。我们来祠院中碧霞元君的大殿,殿堂五楹,重檐八角,飞檐画栋,宏伟壮丽。

碧霞祠的五间正殿由于山顶上狂风暴雨较多,加以冬季特别寒冷,陶瓦很易破裂。因此正殿的盖瓦,檐铃都是铜的。左右各三间配殿和五间山门的盖瓦,都是铁的。殿前有香亭一座,亭内神像、摆设也都是铜质的。铆固瓦当的是水兽,用来防止火灾。正殿外的匾额由乾隆皇帝题字:“赞化东皇”、内匾由雍正皇帝题字:“福绥海宁”。殿内供奉的就是碧霞元君。东西配殿供奉的分别眼光奶奶和送生娘娘,据说,这碧霞元君、阳光奶奶和送生娘娘是姊妹仨。她们姊妹三人在老年妇女中特别有威望,而这也正是很多老年妇女执着登山的重要的原因。就好象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做领导的有没有威信,关键就看他是否能得到群众的拥护一样,这神威不威,看来也主要是看干的事能不能干到百姓的心坎上。

继续参观碧霞祠。

在大殿的前面是“香亭”,里面供奉着元君的小铜像,大概是泰山奶奶为香客“开小灶”的地方。亭的两侧是两块巨大的铜碑,这两块东西对峙的巨大铜铸大碑俗称“金碑”,东面的一块是明万历年间《敕建泰山天仙金阙碑记》;西面的呢是天启年间《敕建泰山灵佑宫碑记》。亭前的是明代嘉靖和万历年间铜铸千斤鼎和万岁楼。

南边的大山门,门的里面分别列有四尊铜像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位门神。左右两边是两座钟鼓楼。南楼的门上曾设有歌舞楼,看来元君奶奶也是爱听歌看舞的。大门的外面是金藏库,俗称“火池”,是元君奶奶收集善款的地方,整日香烟缭绕,纸火升腾。

我们知道道教是以泰山为“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天地之神,神灵之府”,故碧霞祠的声望远播海内外,香火非常旺盛。1982年,碧霞祠被定为道教的全国重点宫观之一。

好,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参观完了这座“天上宫殿”,我们的旅程也快要结束了,在临别之际贾导向大家送上最真挚的祝福,祝你们一帆风讯、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归一、十全十美!

第2篇:碧霞祠导游词

碧霞祠导游词

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导游人员,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导游词,导游词可以加深游客对景点的印象,是提升讲解水平的重要工具。我们应该怎么写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碧霞祠导游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各位游客:

泰山古称岱宗,面积426平方千米,海拔1532.7米。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以“五岳之首”、“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巍巍泰山就像一座民族的丰碑屹立于中华大地,举世瞩目。

泰山景区有著名的黑龙潭、扇子崖、天烛峰、桃花峪等十大自然奇观。俯瞰泰山,山南麓自东向西有东溪、中溪、西溪3条大谷;山北麓自东向西有天津河、天烛峰、桃花峪三条大谷,六条大谷溪分别向6个方向辐射,将泰山山系自然地划分为6个不规则区域,景态各异,形成了泰山六大旅游区。

1982年,泰山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2006年9月列入世界地质公园名录,同年年底成为我国首批66个5A级景区之一。

在中国五岳当中,泰山的海拔高度居第三位,但我们说泰山是“五岳之首”,为什么呢?有这样几个原因。首先,泰山崛起于华北大平原之上,周围没有任何一座山可以和它相比,在人们的视觉上显得格外高大;二是泰山位于东方,东方是太阳初生之地,万物发生之所;三是跟中国的神话传说有关。大家都知道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屹立在天地之间。日子长了,盘古累了,就倒下了。盘古倒下之后,他的头就化作东岳泰山,四肢化作其他四岳,他的血液化成了河流,他的骨骼化作其他的山脉。头是一个人的首部,所以这也是一个原因。最后一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跟皇帝来泰山举行封禅仪式分不开的。由于古人对太阳和大山的崇拜,自尧舜至秦汉,直至明清,绵延几千年,泰山成为历代帝王封禅祭天的神山。据记载,秦始皇之前就有72为帝王来泰山封禅,此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更是源源不断而今天我们主要参观的是泰山顶上一座道教建筑—碧霞祠

碧霞祠是碧霞元君的祖庭,是泰山景区内现存最完美的一处古建筑,保存着明清时期的风格,它的价值在于集建筑、绘画、雕刻、林木为一体,成为中国古老文化的例证。碧霞祠始建于宋大中祥符二年,称为“昭真祠”,明代时称“碧霞灵应宫”,清乾隆35年重修后改为碧霞祠。碧霞祠占地25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900多平方米。整组建筑巍峨严整,气势恢宏。远处眺望,白云缭绕,金碧辉煌,宛若天上宫阙。

碧霞祠主要有神门、山门、钟鼓楼、御碑亭、香殿、大殿、配殿、乐舞楼等12座大型建筑,以山门为界,我们爬上台阶,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外院的西神门,因为碧霞祠是祭祀碧霞元君的神府,所以建有神门,神进入西神门,我们先不急着进内院,大家往台阶下看,下面是一个火池,专供善男信女们烧香用的。火池南面的影壁上刻有“万代瞻仰”四个大字,这四个字体现了碧霞元君的崇高地位。很多虔诚的香客,每年这两个拱形门洞就是东西神门,上筑卷棚歇山式三间阁楼,与两座神门并列的就是东西钟鼓楼。

我们检票进入的这个门是山门,它是内外院的中界。山门的这四座塑像是中国传统的四方之神:青龙、白走过山门,我们看两边各有一座方形碑亭,面阔进深均6.2米,通高7.9米,九脊重檐歇山顶,黄琉璃瓦盖顶。这是乾隆皇帝的御碑亭。东亭内竖有乾隆六年“重修泰山神庙”御制碑,西亭内置乾隆登岱诗汉白玉我们左手边这个铜炉是泰山现存最早的供器,连座一千斤,称作“千斤鼎”。右手边这个可以和他相媲美的大铜炉叫“万岁楼”。这个铜炉造型别致,装饰华美,是现存艺术性较高的香炉。

我们面前神案上的这个人物是道教的护法神:王灵官。王灵官后面的这个小殿是香殿,香殿内供奉的是元下面我们来看碧霞祠的主体建筑—元君殿。元君殿有五间正殿,大殿檐下和殿内有两块大型浮雕匾额分别是乾隆的“赞化东皇”和康熙的“福绥海宇”。正殿内正中供奉的是碧霞元君铜像,两侧是送子娘娘和眼光奶奶铜像。东西这两个配殿分别祀眼光奶奶

和送子娘娘,据说拜一拜眼光奶奶,可以保佑孩子心明眼亮;拜拜送子娘娘,可生一个好孩子,这下大家明白人们为什么这么虔诚了吧。

正殿上顶部覆盖的筒瓦以及其他装饰物都是铜铸的,仰瓦是铁铸的。这就是郭沫若诗句中“碧霞铁瓦红”的来历。正殿有瓦垄360条,象征着全年“周天之数”。瓦垄的末端都施一条精致的飞龙,人称“飞龙檐”。东西配殿上的瓦是铁瓦。为什么要用铜和铁来做覆盖呢?因为泰山海拔比较高,风雨侵蚀严重,用铜和铁覆盖,可以减少风雨对建筑的侵蚀。

碧霞元君何许人也?有几种说法,传说中碧霞元君女神是天仙玉女,俗称“泰山老母”。按照道家说法,男子得到称为“真人”,女子则称“元君”;泰山老母上通乾象,降灵下土,坤道成女,故名“天仙玉女”,又因为女神身穿着碧衣红裙,所以称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碧霞元君在中国道教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他是泰山的主宰神,据说他是有求必应,非常灵验。登泰山到老奶奶面前许个愿,不论是虔诚的善男信女,还是轻松旅游观光者都是乐此不疲的。

第3篇:碧霞祠导游词

碧霞祠导游词

碧霞祠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位于泰山极顶南侧,下面是关于碧霞祠导游词的内容,欢迎阅读!

碧霞祠是泰山上最壮丽的景区之一。对于碧霞元君,一种说法是,它是泰山神的女儿,另一种说法是,她是黄帝(远古的一个帝王)派来的七个女儿之一。她的名字叫玉女,通过自身修炼,最后得道成仙。在900多年前的宋朝,她被封为碧霞元君。

碧霞祠是泰山顶上最大、最宏伟的古代建筑群。主殿的屋顶是用铜瓦覆盖,配殿和山门都用铁瓦。用金属材料覆顶是为了抗御山顶强风暴雨的袭击。

在1000多米高的山顶上建一个这样雄伟的建筑群,其成本可想而知。据史料记载,600年明朝的一次翻修就耗费黄金4950两(1公斤等于32两)。

从碧霞祠的西神门,我们能看到东面有大观峰,北边有玉皇顶,东南有日观峰,南边是陡崖,西边是天街。以蓝天为背景,在白云笼罩中,高踞悬崖之上,碧霞祠更加呈现出一种神秘感和巨大的吸引力。

山门五间,把碧霞祠分成前院和后院。在山门内外铸有四尊铜像。他们是东方神青龙,西方神白虎,南方神朱雀和北方神玄武。道教认为,他们专司守护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碧霞祠的导游词

碧霞祠的导游词

碧霞祠”创建于宋真宗东封泰山的时候,后世有过多次重修,碧霞祠导游词。碧霞祠最开始的时候是叫昭真祠,金代叫昭真观,明代扩建以后改称碧霞灵佑宫,碧霞祠的名字,很可能是清乾隆三十五年重修后改称的。碧霞祠现在有二进院落,五间正殿。它在建筑上最大的特点是殿顶有瓦垄360条, 象征着全年360天。

碧霞祠主祀碧霞元君,道教尊称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传说为玉皇大帝的女儿。在清代张尔吱的《篙庵闲话》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说汉时仁圣帝时,泰山上曾经有一对石刻的金童玉女,五代的时候大殿塌了石像也坏了,小童不知道散落到了哪里,而玉女则沦于泰山顶的“玉女池”中。宋真宗东封泰山,在玉女池中洗手的时候,一尊石人浮出水面,洗干净之后,原来就是曾经跌落玉女池的玉女石像也。于是宋真宗命有司为玉女建立祠堂,号为圣帝之女,封号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间则俗称“泰山老母”,相传是保护妇女、儿童的神仙。我们来祠院中碧霞元君的大殿,殿堂五楹,重檐八角,飞檐画栋,宏伟壮丽。

碧霞祠的五间正殿由于山顶上狂风暴雨较多,加以冬

未完,继续阅读 >

《碧霞祠导游词.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碧霞祠导游词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