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的阅读答案
第1篇:门沿阅读答案
门沿
龙应台
旧年最末一个晚上,十八岁的华飞去和朋友午夜狂欢。我坐在旅店的窗边,泰北冬季的天空洁净,尤其当城市的灯火因贫穷而黯淡,星星就大胆放肆了,一颗一颗堂堂出现。但是星星虽亮,却极度沉默,下面的街头人声鼎沸,乐鼓翻腾。刚从街上的人流里撤回,我知道,像河水般涌动的是情绪激越的观光客,但是暗巷里骑楼下,疲惫的女人正开始收摊,她们赤脚的幼儿蜷在一旁,用破毯子裹着,早睡着了。
然后烟火,冲向天空轰然炸开,瞬间的璀璨,极致的炫美,人们雀跃欢呼。这是跨年之夜。可是,这不是神明的生日,不是英雄的诞辰,不是神话中某一个伟大的时刻,不是民族史里某一个壮烈的发生,那么,人们庆祝的究竟是什么呢?
想想看,你用什么东西量时间?
一只沙漏里细沙流完是一段时间。一炷馨香袅袅烧完是一段时间。一盏清茶,从热到凉,是一段时间。钟表的指针滴答行走一圈,是一段时间。
有时候,我们用眼睛看得见的“坏”去量时间。一栋每天路过的熟悉的房子,从围墙的斑驳剥落到门柱的腐蚀倾倒,然后看着它的屋顶一寸寸扩大垮陷,有一天野树爬藤从屋中昂然窜出,宣告完成──需要多少时间?
有时候,我们用非常细微的“动”,去量时间。星星的行走、潮水的涨落、日影的长短,不都是时间的量器?在香港的海滨,我看每天金星出现在海平线的点,冬天和夏天不同。在台北的阳明山上,我看夕阳下沉时碰到观音山脊的那一刹那,春天和秋天也不同。
你是否也用过别的量法?孩子小时,我在他们卧房的门沿挂上一个一米半高的木板量尺。每一年孩子的生日,让他们站在门沿背对着尺,把他们的高度用小刀刻下。于是刻度一节一节高升,时间也就一节一节在走。
南美洲有一家人,夫妻俩加五个孩子,每一年的同一天,一家七口一人拍一张大头照,三十年不曾间断。三十年中,红颜夫妻变成老夫老媪,可爱纯真的婴儿变成心事重重的中年人。
还有那疯狂的艺术家,突然决定写数字。醒来一开眼就写,连续累积数字,吃饭、坐车、走路、如厕、洗头时不断地写;搭飞机出国时,在飞机的座位上写;到医院看病打针时,在病床上写;到教堂做礼拜时,在教堂的长板凳上写。每分每刻每时写,每天每月每年写,数字愈来愈大,字符串愈来愈长,艺术家这个人,是的,愈来愈老。
写“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时候,杜甫不是在记录时间吗?唱“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的人,不是在记录时间吗?伦勃朗一年一年画自画像,从少年轻狂画到满目苍凉──他不是在记录时间吗?
农业社会的人们认真地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难道不也是在一个看不见的门沿上,秘密地,一刀一刀刻下时间的印记?
所以跨年的狂欢,聚集,倒数,恐怕也是一种时间的集体仪式吧?都市里的人,灯火太亮,已经不再习惯看星星的移动和潮汐的涨落,他们只能抓住一个日期,在那一个晚上,用美酒、音乐和烟火,借着人群的吆喝彼此壮胆,在那看不见的门沿量尺上,刻下一刀。
凌晨四时,整个清迈小城在宁静的沉睡中,新的一年悄悄开始。我们行装齐整,离开了旅店,在黑夜中上路,往泰寮边界出发。五个小时的蜿蜒山道,两天的慢船河路,冷冽的空气使人清醒。我在想,在古老的湄公河上啊,时间用什么测量?(本文有删改)
11.简析第二自然段描写烟火的作用。(4分)
12.品味加点词语,简析它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理。(3分)借着人群的吆喝彼此壮胆,在那看不见的门沿量尺上,刻下一刀。
13.赏析第五自然段划线句。(4分)
14.本文原标题为“时间”,与“门沿”比较,哪个更合适?请陈述理由。(4分)
15.龙应台的作品大多带批评与反省色彩,请结合“在古老的湄公河上啊,时间用什么测量”,联系全文,谈谈“测量时间”的积极意义。(5分)
参考答案
11.(1)描写人们聚集跨年狂欢,是一个集体记录时间的仪式。(2)引出下文对测量时间的联想。(每一点2分)
12.“壮胆”,体现了人们的复杂心情,有生命个体对时间悄然流逝的恐惧,对时间的敬畏,和对短暂的生命面对未来的迷惘。(答对三点得3分)
13.用拟人与对比的修辞手法,(2分)野树爬藤从“垮陷” 的屋顶 “昂然窜出”,表现了房屋的颓败。(1分)野树爬藤与逐渐破旧坍圮的房屋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了时间无言地流逝。(1分)
14.言之成理即可。以“门沿”为题合适:(1)设置悬念,吸引读者。(2)“门沿”是测量时间的特殊量器,第7段写人们在有形的门沿上刻下时间记号,记录孩子的时间。(3)同时“门沿”也是一种象征。第4、5、6、8、9、10、11、12段则是人们在无形的“门沿”上做记号记录时间,记录人们的慢慢老去与生命的历程。(4)“门沿”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物线。(每点1分)
以 “时间”为题合适。(1)揭示文章线索,文章围绕“时间”展开记叙与议论。(1分)(2)概括主要内容,集中体现了时间流逝的匆忙。(1分)(3)揭示主旨,表达作者感慨时 间流逝的无奈与珍惜时间的思想感情。(2分)
15.在今天,人们匆忙行走在物质社会中,为生计所累,无暇在自然界的变化中感知时间的流逝,“时间”概念被人们淡化。(2分)作者在新年第一天踏上新旅程,湄公河的古老引发作者时间漫漫无法把握的感慨,(1分)警醒人们,要用积极有为的人生姿态测量时间的价值,切勿浑浑噩噩,虚度光阴。(2分)(言之成理即可)
第2篇:《门孔》阅读答案
《门孔》阅读答案
在各领域中,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门孔》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门孔》阅读答案1
(1)谢晋的儿子阿三还在世的时候,谢晋对我说:“你看他的眉毛,稀稀落落,是整天扒在门孔上磨的。只要我出门,他就离不开门了,分分秒秒等我回来。”
(2)谢晋说的门孔,俗称“猫眼”,谁都知道是大门中央张望外面的世界的一个小装置。但对阿三来说,这个闪着亮光的玻璃小孔,是一种永远的等待。因为爸爸每时每刻都可能会在那里出现,他不能漏掉第一时间。除了睡觉、吃饭,他都在那里看。双脚麻木了,脖子酸痛了,眼睛迷糊了,眉毛脱落了,他都没有撤退。
(3)有一次,谢晋与我长谈,说起在封闭的时代要在电影中加入一点人性的光亮是多么不容易。我突然产生联想,说:“谢导,你就是阿三!”
(4)“什么?”他奇怪地看着我。
(5)我说:“你就像你家阿三,在关闭着的大门上找到一个孔,便目不转睛地盯着,看亮光,等亲情,除了睡觉、吃饭,你都没有放过。”
(6)他听了一震,目光炯炯地看着我,不说话。
(7)我又说:“你的门孔,也成了全国观众的门孔。不管什么时节,一个玻璃亮眼,大家从那里看到了很多风景,很多人性。你的优点也与阿三一样,那就是无休无止地坚持。”
(8)我一直有一个错误的想法,觉得拍电影是一个力气活,谢晋已经年迈,不必站在第一线上了,他可以从一个电影导演变成一个“电影导师”。有这个想法的,可能不止我一个人。
(9)有一次,他跨着大步走在火车站的月台上,不知怎么突然踉跄了。他想摆脱踉跄,挣扎了一下,谁知更是朝前一冲,被人扶住,脸色发青。这让人们突然想起他的皮夹克、红围巾所包裹着的年龄。不久后一次吃饭,我又委婉地说起了老话题。
(10)他知道月台上的踉跄被我们看到了,因此也知道我说这些话的原因。他朝我举起酒杯,我以为他要用干杯的方式来接受我的建议,没想到他对我说:“秋雨,你知道什么样的人是真正善饮的吗?我告诉你,第一,端杯稳;第二,双眉平;第三,下口深。”
(11)说着,他又稳又平又深地一连喝了好几杯。
(12)是在证明自己的酒量吗?不,我觉得其中似乎又包含着某种宣示。
(13)他在中国创建了一个独立而庞大的艺术世界,但回到家,却是一个常人无法想象的天地。他与夫人徐大雯女士生了四个小孩,脑子正常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谢衍。谢衍的两个弟弟就是老三和老四,都严重弱智,而姐姐的情况也不好。我们如果把这样一个家庭背景与谢晋的那么多电影联系在一起,真会产生一种匪夷所思的感觉。每天傍晚,他那高大而疲惫的身影一步步走回家门的图像,不能不让人一次次落泪。落泪,不是出于一种同情,而是为了一种伟大。
(14)一个错乱的精神漩涡,能够伸发出伟大的精神力量吗?谢晋作出了回答。谢晋亲手把错乱的精神漩涡,筑成了人道主义的圣殿。我曾多次在他家里吃饭,他做得一手好菜,常常围着白围单、手握着锅铲招呼客人。客人可能是好莱坞明星、法国大导演、日本制作人,但最后谢晋总会搓搓手,通过翻译介绍自己两个儿子的特殊情况,然后隆重请出。这种毫不掩饰的坦荡,曾让我百脉俱开。在客人面前,弱智儿子的每一个笑容和动作,在谢晋看来就是人类最本原的可爱造型,因此满眼是欣赏的光彩。他把这种光彩,带给了整个门庭,也带给了所有的客人。
(15)他有时也会带着儿子出行。那次去浙江衢州,坐了一辆面包车,路上要好几个小时,阿四同行。坐在前排的谢晋过一会儿就要回过头来问:“阿四累不累?”“阿四好吗?”“阿四要不要睡一会儿?”……每次回头,那神情,能把雪山消融。
(16)他万万没有想到,他家后代唯一的正常人,那个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典雅君子,他的大儿子谢衍,竟先他而去。谢晋一直以为儿子是一般的病住院,完全不知道事情已经那么严重。眼前病床上,他唯一可以对话的儿子,已经不成样子。
(17)他像一尊突然被风干了的雕像,站在病床前,很久,很久。
(18)谢衍吃力地对他说:“爸爸,我给您添麻烦了!”
(19)他颤声地说:“我们治疗,孩子,不要紧,我们治疗……”
(20)从这天起,他天天都陪着夫人去医院。
(21)他老家的屋里,有我题写的四个字:“东山谢氏”。那是几年前的一天,他突然来到我家,要我写这几个字。他说,已经请几位老一代书法大家写过,希望能增加我写的一份。东山谢氏?好生了得!我看着他,抱歉地想,认识了他那么多年,也知道他是绍兴上虞人,却没有把他的姓氏与那个遥远而辉煌的门庭联系起来。他的远祖,是公元四世纪那位打了“淝水之战”的东晋宰相谢安。这仗,是和侄子谢玄一起打的。而谢玄的孙子,便是中国山水诗的鼻祖谢灵运。正因为这一切,我写“东山谢氏”这四个字时非常恭敬,一连写了好多幅,最后挑出一张,送去。
(22)谢家,竟然自东晋、南朝至今,就一直定居在东山脚下?别的不说,光那股积累了一千六百年的气,已经非比寻常。谢晋对此极为在意,却又不对外说。他在意的,是这山、这村、这屋、这姓、这气。但这一切都是秘密的,只是为了要我写字才说,说过一次再也不说。
(20xx年1期《收获》,有删改)
20.根据文意,对第(9)—(11)段描写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谢晋“踉跄”的脚步,“挣脱踉跄”的努力,“铁青”的脸色,都在表明他工作的辛苦,身体的羸弱。
B.谢晋“跨着的大步”、一直喜欢围着“红围巾”,让我们感受到他对事业的执着热爱,对生活的满怀热情。
C.谢晋知道他的“踉跄”的脚步透出他体力的不支,但他用足够的酒量向人们
证明他的身体强健,依然可以战斗在第一线。
D.谢晋解说“真正善饮”,目的是想用行动证明自己身体硬朗,婉拒了“我”的建议。
E.谢晋年龄和身体导致其脚步踉跄,但却努力地“又稳又平又深”干杯,让我们看到他对电影的挚爱和追求。
21.请结合上下文意,简析第(3)段中“谢导,你就是阿三!”一句的含义。(3分)
22.结合文意,分析第(15)段“每次回头,那神情,能把雪山消融”这句话的表达效果。(4分)
23.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眼中的谢晋形象。(4分)
24.请结合全文内容,简析以“门孔”为题的好处。(5分)
阅读答案:
19.(1)(4分)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每空1分)
(2)(4分) 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每空1分)
20.(4分)A C(A项主要表明的是他已经步入年迈之时;C项谢晋向人们证明他身体硬朗健康主要是端杯稳、双眉平、下口深,而非酒量大。)
21.(3分)
谢晋如阿三在关闭的大门上找到一个孔看着光亮等待亲情一样(1分)在封闭的年代找到了电影这个途径(1分),探寻人性之美,坚持不懈(1分)。
22.(4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将谢晋关心阿四的神情比喻为能够融化冰雪的温暖的阳光(1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一个父亲对智障儿子的深切关怀,至情感人(1分),表现作者对一个慈父充满了敬意(1分)。
23.(4分)
(1)深情爱子的慈父;(2)对家庭责任的担当、坦荡的胸襟;(3)对电影事业的挚爱与执着坚持;(4)谦逊内敛的品格。
(评分标准:每点1分;其它答案视合理程度给分。)
24.(5分)
(1)表明阿三等待盼望父亲归来的所在,体现父亲在阿三心目中的地位,这“门孔”是亲情的载体。
(2)赋予“门孔”以比喻意义,是谢晋导演由电影而表现人性美的途径,由此引导广大观众通过电影看到更多风景,更多的人性美,这“门孔”是责任的体现。
(3)《门孔》这篇文章,成为我们了解谢晋伟大人格及精神的渠道,这“门孔”承载的是更多敬意。
《门孔》阅读答案2
门 孔
余秋雨
直到今天,谢晋的小儿子阿四,还不知道“死亡”是什么。
大家觉得,这次该让他知道了。但是,不管怎么解释,他诚实的眼神告诉你,他还是不知道。
十几年前,同样弱智的阿三走了,阿四不知道这位小哥到哪里去了,爸爸对大家说,别给阿四解释死亡;两个月前,阿四的大哥谢衍走了,阿四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爸爸对大家说,别给阿四解释死亡;现在,爸爸自己走了,阿四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家里只剩下了他和八十三岁的妈妈,阿四已经不想听解释。谁解释,就是谁把小哥、大哥、爸爸弄走了。他就一定跟着走,去找。
阿三还在的时候,谢晋对我说:“你看他的眉毛,稀稀落落,是整天趴在门孔上磨的。只要我出门,他就离不开门了,分分秒秒等我回来。”
谢晋说的门孔,俗称“猫眼”,对阿三来说,这个闪着亮光的玻璃小孔,是一种永远的等待。他不允许自己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因为爸爸每时每刻都可能会在那里出现,他不能漏掉第一时间。除了睡觉、吃饭,他都在那里看。双脚麻木了,脖子酸痛了,眼睛迷糊了,眉毛脱落了,他都没有撤退。
有一次,谢晋与我长谈,说起在封闭的时代要在电影中加入一点人性的光亮是多么不容易。我突然产生联想,说:“谢导,你就是阿三!你的门孔,也成了全国观众的门孔。不管什么时节,一个玻璃亮眼,大家从那里看到了很多风景,很多人性。你的优点也与阿三一样,那就是无休无止地坚持。”
谢晋在六十岁的时候对我说:“现在,我总算和全国人民一起成熟了!”“文革”以后的.他,不再在时代话语的缝隙中捕捉人性,而是反过来,以人性的标准来拷问时代了。“成熟”后的谢晋让全国观众眼睛一亮。他成了万人瞩目的思想者,思考着如何用镜头震撼全民族的心灵。没有他,那些文学描写只在一角流传;有了他,一座座通向亿万观众的桥梁搭了起来。于是,由于他,整个民族在电影院的黑暗空间里经历了一个艰难而美丽的苏醒过程,就像罗丹雕塑《青铜时代》传达的那种象征气氛。
那些年的谢晋,大作品一部接着一部,部部深入人心,真可谓手挥五弦,目送归鸿,云蒸霞蔚。
他在中国创建了一个独立而庞大的艺术世界,但回到家,却是一个常人无法想象的天地。
他与夫人生了四个小孩,脑子正常的只有一个。每天傍晚,他那高大而疲惫的身影一步步走回家门的图像,不能不让人一次次落泪。落泪,不是出于一种同情,而是为了一种伟大。
一个错乱的精神漩涡,能够生发出伟大的精神力量吗?谢晋亲手把错乱的精神漩涡,筑成了人道主义的圣殿。无论什么人到他家,他总是介绍自己两个儿子的特殊情况,然后隆重请出。这种毫不掩饰的坦荡,让人百脉俱开。在客人面前,弱智儿子的每一个笑容和动作,在谢晋看来就是人类最本原的可爱造型,因此满眼是欣赏的光彩。他把这种光彩,带给了整个门庭,也带给了所有的客人。
他有时也会带着儿子出行。有一次去浙江衢州,坐了一辆面包车,路上要好几个小时,阿四同行。坐在前排的谢晋过一会儿就要回过头来问:“阿四累不累?”“阿四好吗?”“阿四要不要睡一会儿?”每次回头,那神情,能把雪山消融。
此刻,他上海的家,只剩下了阿四。他的夫人因心脏问题,住进了医院。
阿四不像阿三那样成天在门孔里观看。他几十年如一日的任务是为爸爸拿包、拿鞋。每天早晨爸爸出门了,他把包递给爸爸,并把爸爸换下的拖鞋放好。晚上爸爸回来,他接过包,再递上拖鞋。
好几天,爸爸的包和鞋都在,人到哪里去了?他不知道。他有点奇怪,却在耐心等待。突然来了很多人,在家里摆了一排排白色的花。
白色的花越来越多,家里放满了。他从门孔里往外一看,还有人送来。阿四穿行在白花间,突然发现,白花把爸爸的拖鞋遮住了。他弯下腰去,拿出爸爸的拖鞋,小心放在门边。
这个白花的世界,今天就是他一个人,还有一双鞋。
(节选自余秋雨同名散文,有删改)
11.文章开头三段反复强调阿四“不知道……”,这样表达表达有什么作用?(6分)
12.作者说“谢晋亲手把错乱的精神漩涡,筑成了人道主义的圣殿”,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6分)
13.文章最后两段在艺术表现上有何特色,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5分)
14.请探究“门孔”有哪几层含义,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1.(6分,答出任三点给6分)
(1)反复写“不知道”,表现了阿四的弱智和人类最本源的造型的可爱。
(2)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给全文定下了伤感的基调。
(3)为下文埋下了伏笔,为下文谢晋在客人面前介绍欣赏自己的弱智孩子和带孩子出去时的关心作了铺垫。
(4)与文章结尾部分相呼应,阿四不知道爸爸去世了,还把爸爸的鞋放在门边。
(5)由阿四的“不知道”引出对阿三和门孔的描写。
12.(6分,答出任三点给6分)
(1)不让儿子阿四知道两个哥哥的死亡,不让“死亡”的概念使弱智的孩子伤心。
(2)对外人不掩饰自己儿子的弱智,而是坦荡地向别人介绍,满眼是欣赏的光彩。
(3)带孩子出去时,不时地关心孩子,温暖孩子的心。
(4)面对错乱的家庭和时代,谢晋创作出一部部充满人性光辉的作品。
13.(共5分,写出艺术特色2分,分析3分。意思对即可。)细节描写。(2分)
通过阿四发现“白花把爸爸的拖鞋遮住了。他弯下腰去,拿出爸爸的拖鞋,小心放在门边”这个细节,说明阿四不能理解父亲去世而依然等待父亲的归来。表现了作者对谢晋去世的悲痛之情与和对弱智者阿四深深的同情与无奈。(3分)
或答:白描。(2分)作者以白描的手法将谢晋去世后的景象“白花”“阿四”“一双鞋”展现在读者面前,“白花”突出表现了人们对谢晋去世的悼念之情,“阿四”“一双鞋”突出了阿四对父亲的期待和孤独无助,同时表达了作者在谢晋去世后对其家庭的深切同情,以及对人类不幸命运的无奈叹息。(3分)
14.(6分,答出任三点给6分,意思对即可。)
(1)门孔是“猫眼”。是阿三对父亲的期待,是对亲情的盼望,是无休无止的执着坚持。
(2)门孔是谢晋在封闭的时代给电影中加入的一点人性的光亮。人们从那里看到了很多风景,无限的人性光辉。
(3)门孔是谢晋在文革后用以震撼全民族心灵的镜头。文革后谢晋以思想者的眼光思考时代,以人性的标准来拷问时代,让人们借助镜头这个门孔从黑暗时代苏醒过来。
(4) 门孔是窗口,透过谢晋家庭这个窗口,可以看出谢晋不掩饰自己的家庭情况,而是尊重呵护,透过其家庭这个门孔,让我们看到了亲情的伟大,人性的光辉。
第3篇:门沿阅读答案
门沿阅读答案
门沿
龙应台
旧年最末一个晚上,十八岁的华飞去和朋友午夜狂欢。我坐在旅店的窗边,泰北冬季的天空洁净,尤其当城市的灯火因贫穷而黯淡,星星就大胆放肆了,一颗一颗堂堂出现。但是星星虽亮,却极度沉默,下面的街头人声鼎沸,乐鼓翻腾。刚从街上的人流里撤回,我知道,像河水般涌动的是情绪激越的观光客,但是暗巷里骑楼下,疲惫的女人正开始收摊,她们赤脚的幼儿蜷在一旁,用破毯子裹着,早睡着了。
然后烟火,冲向天空轰然炸开,瞬间的璀璨,极致的炫美,人们雀跃欢呼。这是跨年之夜。可是,这不是神明的生日,不是英雄的诞辰,不是神话中某一个伟大的时刻,不是民族史里某一个壮烈的发生,那么,人们庆祝的究竟是什么呢?
想想看,你用什么东西量时间?
一只沙漏里细沙流完是一段时间。一炷馨香袅袅烧完是一段时间。一盏清茶,从热到凉,是一段时间。钟表的指针滴答行走一圈,是一段时间。
有时候,我们用眼睛看得见的“坏”去量时间。一栋每天路过的熟悉的房子,从围墙的斑驳剥落到门柱的腐蚀倾倒,然后看着它的屋顶一寸寸扩大垮陷,有一天野树爬藤从屋中昂然
第4篇:门的阅读答案
门的阅读答案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阅读答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门的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
门
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在一扇扇门内,隐藏着何等样的奥秘!
没有人知道,当他打开一扇门时,有什么在等待着他,即使那是最熟悉的屋子。时钟滴答响着,天已傍晚,炉火正旺,也可能隐藏着令人惊讶的事情。也许是修管子的工人就在你外出之时已经来过,把漏水的龙头修好了。也许是女厨的忧郁症突然发作,向你要求得到保障。聪明的人总是怀着谦逊和容忍的精神来打开他的前门。
门有各种各样。有旅馆、商店和公共建筑的转门,它们是喧闹的现代生活方式的象征。还有古怪的吱吱作响的小门,它们依然在变相的酒吧间外面晃动,只有从肩膀到膝盖那样高低。更有活板门、滑门、双层门、后台门、监狱门、玻璃门……然而一扇门的象征和奥秘在于它那隐秘的性质。玻璃门根本不是门,而是一扇
第5篇:门的悬念阅读答案
门的悬念阅读答案
多阅读哪些阅读题,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语文水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门的悬念阅读答案,欢迎阅读。
阅读《门的悬念》中的有关语段,完成18—20题。(8分)
学校大厅的门被踢破了。
──可怜的门。自从安上那天起,几乎没有一天不挨踢。十三四岁的孩子,正是撒欢儿的年龄。用脚开门,用脚关门,早巳成了不足为奇的大众行为。
教导主任为此伤透了脑筋,他曾在门上张贴过五花八门的警示语,可是不顶用。他找到校长:干脆,换成铁门──让他们去“啃”那铁家伙吧。校长笑了,说,放心吧,我已经订做了最坚固的门。很快,破门拆下来,新门装上去了。
新门似乎挺得“人缘”,装上以后居然没有挨过一次踢。孩子们走到门口,总是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阳光随着门扉旋转,灿灿的金色洒了孩子们一身一脸。穿越的时刻,孩子们感觉到了爱与被爱的欣幸。
这道门怎能不坚固──它捧出一份足金的信任,它把一个易碎的梦大胆地交到孩子们手中,让他们在美丽的忧惧中学会了珍惜与呵护。
──这是一道玻璃门。
18.校长说“我已经订做了最坚固的'门”,意味深长。为什么说这门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