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人》说课稿

2023-06-26 07:13:09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竹节人》说课稿范文

《竹节人》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竹节人》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竹节人》说课稿1

说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豁、凛”等16个生字,理解“风靡、威风凛凛、别出心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带给人们的无限乐趣,读懂“我”因为玩竹节人与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

3、懂得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说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结构,归纳文段的大意。

说教学难点

学习根据阅读目的,确定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说教学方法

总体上采用读书指导法。确立学生在课堂的主人地位,教师采用确定阅读范围、出示阅读练习、激发阅读兴趣等手段,尽量放手让学生读书,从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师生一起解决问题,完成教学目标。

说教学过程

一、谈玩具导入新课。因为课文本身就是讲传统玩具的,所以我确定以玩具为话题和学生交谈,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导入新课,水到渠成,没有跳跃感。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初读课文,通过多种方式扫除字词障碍,感知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围绕竹节人写了哪些内容,并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为下一步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三、分小组探究学习。落实“懂得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一教学目标,把学生分成小组,每小组选定自己的学习任务进行探究学习。我出示了下面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用自己的阅读方法来完成练习题。

一组:写出竹节人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二组:体会竹节人给人们带来的快乐,说给大家听。

三组:讲一个有关老师和竹节人的故事。

四、抓重点感悟语言。

为了使学生深入体会语言特点,积累优美的语言,我设计了分析重点句子来体会语言特点,感悟语言魅力。通过“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火。”这个句子明白作者运用的语言具有含蓄幽默的特点;“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这个句子让学生明白侧面描写的好处;“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这个句子从表面上看来是写老师专心玩竹节人,而实际上是借这件事来说明竹节人对人的诱惑力之大。

我在课堂上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放手让学生去探究、讨论、自读自悟,学生在感受竹节人带来欢乐的同时,体会了作者的语言特色,学会了用不同阅读方法达到不同的阅读目的,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竹节人》说课稿2

一、说教材

《竹节人》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策略单元)的第一课,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两个:一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二是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

《竹节人》是现代作家范锡林的作品。文章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作者儿时的一种玩具——竹节人。作者向我们详细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和竹节人给我们带来的无限的乐趣,不但小孩子喜欢玩,大人也抵不住它的诱惑。

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及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

2.能概括故事情节,理清行文思路,感受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3.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二、说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竹节人”的制作指南和教别人玩“斗竹节人”游戏的内容,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2.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三、说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并能概括故事情节。

四、说教法

因为本课是策略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而且篇幅较长,教学本课时我紧扣导读提示中的三个任务,尝试着采用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体会阅读同一篇文章,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不同。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2.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通过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为深入学习课文做铺垫。】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课文导读中提到的三个任务是什么?

根据阅读策略,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因为本单元的阅读策略是“有目的地阅读”,为了减少无关材料和不重要的材料对阅读的干扰,提高阅读效率。所以我首先明确三个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不同的任务去阅读,使阅读真正达到高效。】

2.研读课文

任务一

(1)思考:竹节人是怎样制作的呢?

(课件出示:竹节人制作指南,师生共同完成。)

播放视频(竹节人的制作过程)

细读课文第8、9两个自然段,说说竹节人怎么玩,找出关键词语读一读。

【第一个任务偏重于实用,需要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来完成,所以我安排了制作指南的设计,也播放了竹节人制作过程的视频,还让学生上台展示竹节人怎么玩,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能很快掌握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和玩法。 】

任务二

(1)学习第11--15自然段,思考:竹节人有趣在哪?

(3)仔细阅读课文第17、18自然段。思考: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反复阅读课文第19自然段。思考: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二个任务偏重于体验,需要从字里行间去体会、感受竹节人带给大家的乐趣,所以我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句、展开想象、反复朗读,还原当时大家玩竹节人的'热闹场景,感受玩竹节人的乐趣。】

任务三

请同学们浏览阅读课文20—29自然段。

(1)思考:老师把“竹节人”没收后,怎么做的?你怎么看待老师的行为?

(2)引导学生关注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运用复述的方法完整讲述这个故事。

【第三个任务偏重于叙事,需要把握住事情的前因后果和细节去讲述故事,所以我引导学生关注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运用复述的方法完整讲述这个故事。】

三、拓展延伸

类文阅读:《社戏》(节选)

1.文中出现的戏剧中的角有

2.“我”为什么怕老旦,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指导学生“以文带文”,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有目的地阅读,形成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成为积极的阅读者。】

四、巩固延伸,作业设计。

1.仿照课文中描写学生、老师玩竹节人入迷时的情景,写一写生活中类似的情景。

2.推荐阅读范锡林的《幼年的故事》。

【拓宽作业渠道,明确本单元的另一个语文要素——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

五、板书设计

9.竹节人

制作

乐趣怀念童年

故事

以上仅是我对这节课的初步设想,当然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会因势利导、随机应变,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预设与生成共精彩。

第2篇:斗“竹节人”

斗“竹节人”(合集5篇)由网友“饿霸小狗”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斗“竹节人”,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斗“竹节人”

斗“竹节人”

自从上了《竹节人》这一课,我们都心里痒痒的。接着正好碰上国庆长假,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各自做了一个“竹节人”,带到学校来了。

老师看到后,特意早早上完课,让我们把两张桌子拼在一起,作为“战场”也来斗一斗。大家都兴奋地拿出自己的“作品”:只见小周的“斗士”手持“双股剑”,用的竹子比较粗大,相比其它同学的,简直是“身高过丈”;小王同学的“竹节人”却是单手持棍,有的同学因为没有竹子,异想天开地用印花塑料笔杆做了个“花竹节人”,有的同学不但给“竹节人”取了名字,还戴上了“头盔”……

开战了。小周同学两手在桌子下一松一紧地拉着线,一看就是在家里好好演练了一番。而他的“斗士”虽然巨大,但却像一个灵活的“胖子”:左扭扭,右摆摆。小王同学见他的“竹节人”并没有大的杀伤力,就大着胆子凑过去,指挥着“竹节人”抡起棍子,打算“力劈华山”。眼看小周的“力士”要吃一闷棍了,没想到小王的“竹节人”忽然“人仰马翻”。怎么回事?哦,原来小王的“竹节人”正抡起棍子的.时候,小周那个卖力跳舞的“力士”手中的“兵刃”正好刺到了对面那位的“腰间”。因为“大块头有大力量”,小王的“小个子”就被“捅”翻在地了。小王只好搔着头皮下了场。

小许同学一看,带着她的“花木兰”(就是用印花的塑料笔杆做的“花竹节人”)上场了。虽然这个“花木兰”比小周的“力士”小了不少,但她可真厉害,“武艺”堪比赵云!只见那“花木兰”手中的“兵刃”上下翻飞,底盘也十分稳固。一来二往,小周的“力士”竟被打得歪倒在一边,再站不起来了。接下来,其他同学的“竹节人”也一个个地从“花木兰”的手上败下阵来。“花木兰”屡战屡胜,好一位“女战神”!

战斗正酣,下一节课的上课铃响了,大家虽然意犹未尽,却也心满意足了。

篇2:斗竹节人作文

今天,老师给我们举行了一场斗竹节人的比赛。

我们的课桌可不像《竹节人》一文中作者写到的课桌,我们五十八张课桌中也难找到一条裂缝。所以,只好在两张桌子中间的小缝玩。

老师一声令下,全班沸腾了起来。我后面的同学热血沸腾,要和我的竹节人决一死战。他一把亮出他的竹节人,个头很大,比我的整整高出一头!那我也只好硬着头皮上了!

我的小竹节人,手持小蓝棒,在人家的手臂上狠狠地敲了一下,也未能伤人家分毫。对手也拿上他的夺命“小粉拳”,对准我的竹节人的脑袋就是几拳,这几拳没把竹节人打出毛病,可把我的'性子打急了!我用力一拉,竹节人立刻站的笔直,可帅不过三秒,竹节人的手臂就被我拉断了。

于是,我决定重鼓旗阵,重装上阵,由两棒相争改为赤手空拳搏斗。我用力一拉,这次经过我改装的竹节人感觉好多了,不丢人现眼了。我的竹节人挥起拳拳,对着对手的腰就是几拳,没想到,对手先向后退,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来。我也以同样的方式回击,可没曾想,这一击又把我的竹节人打散了,不,是粉身碎骨!我的竹节人被削的太惨了!既生弱,何生强!

不过,我也没生气,因为比赛就是这样,赢就是赢,输就是输,毕竟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嘛!

篇3:斗竹节人作文

“哈哈哈哈!”六(1)班里传来一阵欢笑声,原来,他们在斗竹节人呢!

同学们带的竹节人形态各异:有碧绿色的、翠绿色的,有大的,小的。而我的呢,则是白色的,在清一色的绿色中显得与众不同,卢同学见怪极了,大声喧传。但竹节人也是人,人怎么能没名字呢?我当即便为他取了个名字――“白衣大虾”!我满意级了。

同桌武同学似乎不服,他拿着他的“战神”在我旁边走来走去,时不时望着我的“白衣大虾”,似乎想大战一场,我的“白衣大虾”可不是好欺负的,我便大步流星的走向他,向他说:“我们两个斗一场!

首先,我们站在了战场上,“战神”主动出击,想把“白衣大虾”卡住,“白衣大虾”可不好惹,我把线一松,它便倒在课桌上,躲过了“战神”的出击。之后,“白衣大虾”站立起来,亮上了武器――两根针,还舞起双截棍。

泰山压顶!九阴白骨爪!七十二路空明拳!

“白衣大虾”和“战神”大战了几百个回合,之后,山崩地裂(桌子松动),两人掉下“悬崖”。

我们都有点沮丧,可教室里响起一阵欢笑声,它感染了我们,我们也情不自禁的笑了,是啊,重在参与,谁赢谁输并不重要。刚才那份小小的沮丧化为乌有。

篇4:斗竹节人作文

昨天,我们上了一篇有趣的课文――竹节人,里面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做竹节人、斗竹节人的趣事。放学前,老师让我们回去也做一个属于自己的竹节人,第二天带到班上一起斗。

做竹节人的材料有:竹竿、锯子、纳鞋底的线。先把竹竿锯成九节,其中一节要长一点,做竹节人的身体和脑袋,在身体两边钻两个小洞,最后用线穿起来就做好了!

盘他,“咚锵咚锵咚咚锵!”早读时,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地玩起了竹节人。突然,天花板上的灯亮了起来,大家一看老师来了,便一哄作鸟兽散,认真地读起书来。

“叮叮叮!”上课了,老师让大家把竹节人拿出来展示一下,同学们从抽屉里拿出各种各样的,有的细胳膊细腿,有的粗猛彪悍,还有的因为个子太高都站不起来,有的手握“金箍棒”,有的拿双刀,还有的手上装个大长矛,威风凛凛。

下课了,同学们开始迫不及待地搏斗了,把两个竹节人的线嵌入课桌的裂缝里,嘿呀!只见周张旭扯着线在两条裂缝间一会拖到前,一会拖到后,竹节人也跟着动了起来,手上的锤子甩来甩去,看起来很威猛。可付小津也不赖,他竹节人手上的长矛对着周张旭的竹节人扎来扎去,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最终付小津输了。“让我来!”我抢前一步,大声喊道。“来吧!”我靠着长矛的优势把周张旭的竹节人压倒下去,哦耶!我胜利了!

“叮叮叮!”又上课了,可我还在回味刚才的无限乐趣。

篇5:斗竹节人大赛作文700字

斗竹节人大赛作文700字

“倒挂金钩!饿虎扑食!流星大刀!嘿,哈,我赢啦……”一阵阵欢乐的声音,从六2班的教室里传了出来,怎么回事?原来六2班正开展激烈的斗竹节人大赛呢。

语文课上,我们刚学完《竹节人》这一课,江老师就宣布即将举行“斗竹节人大赛”。

同学们纷纷拿出自己做的竹节人,有“吸管超人”,有“钢铁侠”,还有“铜铁人”……大家都把自己的竹节人装饰得与众不同。

我的竹节人是由9根细竹竿做成的,脚底下穿了两个矿泉水瓶盖,防止它从缝中掉下去,手上紧紧握着一把“青龙偃月刀”,头上戴着一顶“斗笠”,号称“斗笠下的关二爷”多么威风呀!

“准备”江老师一声令下,大家一齐把竹节人的线卡在课桌的缝里,使劲向下拉,让竹节人站起来。“开始”同学们瞪大眼睛,紧紧盯着对方的竹节人,个个使出了看家本领,“熊袍龙吟”,“泰山压顶”,“飞燕还巢”。

我和小周也准备就绪。我首先发起冲锋号,把一根绳子不停的往他的“齐天小圣”那里拽。一场“烽火连天”的“战斗”爆发啦!我先使出一个“回旋大刀”,绳子一松一紧,偃月刀飞一般向他打去。“齐天小圣”似乎早有预谋,把那巨大的`“金箍棒”顶在我“关二爷”的脚前,使我“关二爷”动弹不得。接着我以退为进,把绳子向后拉,果不其然,“齐天小圣”立即上当,马不停蹄的向我这跑来。我见他跑过来,把绳子左右甩了三下,来了个披荆斩棘,偃月刀,在“齐天小圣”的身上连砍三刀,发出“哐,哐”的声音,最终,他经不住我的猛烈攻击,忍不住举起了白旗。我大呼胜利,“关二爷”也忍不住举着刀,跳起了胜利之舞。同学们纷纷凑过来,用羡慕的眼光看着它,连老师也忍不住拍起照片来,老师的眼神仿佛在说“看上去真有趣我也好想玩”。

今天我不仅收获了快乐,还学会了斗竹节人。

第3篇:竹节人教学设计

竹节人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竹节人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竹节人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竹节人》是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做竹节人,玩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玩的情景,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同时也写出了老师童心未泯的一面,字里行间流露出简易的儿时玩具带来的心灵快乐。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教材在阅读提示中给学生安排了三个阅读任务,引导学生体会阅读同一篇文章,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同。

二、教学目标:

1.会写“凛”、“棍”等14个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等

17个词语。

2.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

细阅读,达到阅读的目的。

三、教学重点:

了解做竹节人的过程;感受斗竹节人的快乐;品味生动、幽默的语

言。

四、教学难点:

学习有目的地阅读,完成三个阅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竹节人读后感800字

竹节人读后感800字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竹节人读后感800字,欢迎大家分享。

五彩缤纷的童年总是充满着惊喜和快乐,物质的贫乏,学习的压力,挡不住孩子们爱玩爱乐的天性。《竹节人》这篇文章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作竹节人,完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的情景。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同时也写出了老师童心未泯的一面,抒发了对老师的亲近与理解,字里行间流露出简易的儿时玩具带来的心灵快乐。

当我看到教室里的课桌破旧的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口,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而现在,这些裂缝正好用来玩竹节人。我忽然想起了自己小学时代的课桌来,我们那个时候的课桌也是这种长长的桌子,坐两个人,桌面上也裂出了宽宽的缝,我们那个时候是没有竹节人的,我们都是找一个瓶子,灌一瓶瓶凉水,在凉水里放两块儿糖精,把糖精水放到桌斗里,瓶子里放一根细细的、透气的管子,我们那个时候叫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竹节人教学设计

竹节人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竹节人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会写16个生字,重点理解“疲倦、威风凛凛、别出心裁”等词语。

2、根据课文导语中给出的三个不同任务,采取不同的方法阅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童年的时光是美好的,童年的生活是自由快乐的。

4、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制作竹节人和斗竹节人的过程写得具体生动的。

5、品味文章生动、幽默的语言。

教学重点:

了解做竹节人的过程,感受斗竹节人的快乐;品味生动、幽默的语言。

教学难点:

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豁、凛、疙”等1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疲倦、疙瘩、威风凛凛”等词语。

2、对照课前导语和课后思考题,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梳理课文层次。

3、品读重点语句,体

未完,继续阅读 >

《《竹节人》说课稿.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竹节人》说课稿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