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知识要点总结

2023-06-27 07:12:50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高中历史必修知识要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要点总结

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知识要点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知识重点

外交关系的突破

一、重返联合国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由台湾中华民国政府所占据。

(2)新中国政府一直为恢复合法席位而斗争。

(3)20世纪70年代,广大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国际事务当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4)美国长期的孤立政策逐渐破产。

(5)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渐提高。

2、恢复:

(1)时间、标志:1972年10月第二十六届联大通过。

3、意义:这是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胜利,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关键:中美关系的缓和

1、背景:

(1)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苏关系恶化,中国也面临着新的战略选择。

(2)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3)改善两国关系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成为双方的共同要求。

2、实现过程:

(1)乒乓外交——基辛格访华——尼克松访华。

(2)标志: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并与中国在上海共同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

3、意义:结束了两国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

4、正式建交(发展):1979年1月。正式建交。意义是两国实现了正常化。

三、中日邦交正常化

1、前提:中美关系正常化。对日本朝野巨大震动。

2、实现过程:

(1)《中日联合声明》。(2)正式建交:1973年,两国互派大使。

3、意义: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新篇章,这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历史基础知识

一、罗斯福新政

(1)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①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打击美国;

②政府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无法解决危机;

③罗斯福1933年就任美国总统。

(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立法、救济、复兴)

①整顿财政金融:重建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②调整工业生产:《全国工业复兴法》和“蓝鹰运动”

③调节农业生产:减少耕地面积和产量以控制市场价格

④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振:通过《社会保障法》,兴办公共工程提供就业机会

(3)新政的特点:政府大规模的干预经济

(4)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①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全面来临的时代,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②其核心内容是通过国家力量扩大消费,调节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③新政式的调整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资本主义经过这一重大调整,获得了新的发展余地和活力。

④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①背景: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的影响

②措施: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加强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

(2)福利改革

①资金来源: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

②福利种类: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

③特点: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④实质: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⑤评价:福利国家的出现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但国家的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第2篇: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

高中历史必修一

高中历史必修一

雅典民主政治。

3、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五百人会议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陪审法庭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4、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着明显缺陷。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妇女、奴隶、外邦人及下层公民都没有真正的民主。

5、公元前5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标志着成文法诞生;

6世纪,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撰法律汇编《民法大全》它是罗马法编纂的结晶,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平民反贵族斗争的结果,因此,

第3篇:高中历史必修总结

分封制内容: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①建立中朝②设置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③实行推恩令—解决了诸侯国问题。

2、唐朝三省六部制:局面。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4元朝:元朝废三省,实行一省制,即中书省。

5、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目的:巩固统治。分封对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作用: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总结

总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总结1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背景)

1、社会条件:统一成为大势所趋

(1)经济上:铁器的使用,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

(2)政治上:出现局部统一

(3)思想上: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4)民心基础:人民渴望统一

2、主观因素:秦国实力雄厚;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秦统一六国的根本原因是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二、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1、开创皇帝制度(权力全在皇帝手中)本质:专制(个人独裁)皇权独尊特征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2、建立较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巩固和加强皇权:减少失误大夫(监察)

皇帝丞相——百官之首太尉(虚设)

3、地方郡县制全面推行的意义: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的直

未完,继续阅读 >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要点总结.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要点总结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